第21章:胡人安敢南下而牧马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秦二世二年十一月,楚王陈胜派去攻打荥阳的周文军被章邯率领的十万由囚徒组成的秦军击败,周文战死。
这次战争的失败极大地打击了反秦楚军的士气,加快张楚政权的衰亡。
此前,各地反秦军队各自为战,虽然号称响应陈胜,但实际上都是在争相复辟,抢夺地盘,例如苏启建立的燕政权,真正攻伐秦军的只有张楚政权。
所以,陈胜成为了章邯的首要目标,他认为,只要消灭陈胜,剩余的起义军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周文战死后,讨伐秦军的正面战场发生了巨大的逆转,秦军由战略防御转换为战略进攻,张楚政权面临巨大挑战。
为保证万无一失,秦二世加派司马欣和董翳出函谷关协助章邯……
而这一切,对于远在燕地的苏启来说影响不大,他面临的挑战在北方。
秦二世二年十一月末,渔阳太守发来急报,东胡可汗亲甩五万大军越过燕山南下,连拔数城,渔阳告急。
消息传到蓟城,苏启大惊,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秦末会有外族入侵。
史书上说秦始皇派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这个时候,匈奴人和胡人应该已经被秦始皇给打崩了,怎么会南下侵略
不过他管不了那么多,急召各位心腹商议。
“丞相,崔将军正率两万大军远征右北平郡,渔阳是咽喉要道,我军补给线所在,渔阳不容有失!”杨烨说道,他正担任兵部尚书,总领全国屯军事务。
“我知道,不过眼下大军都在外征战,急召卢安已经来不及了,蓟城也需要留守,防范巨鹿的秦军。”苏启面色沉稳地说道。
经过各种整合调用,他在涿县大营还有将近两万的克隆人大军,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可以调这些人,不过那是秘密武器,不宜随便拉出来用,况且现在应该应该还有别的办法。
“屯田之事进展如何?招募了多少屯田军了”苏启问道。
“屯田十分顺利,现在已经吸纳流民近两万人,整编成军。不过这些人都是饥民,毫无战力,只能勉强成军,不足一战。”杨烨答道。
苏启轻叹一声,又问道:“燕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可以征多少兵丁入伍”
“户籍刚刚整理出来。现在,我国控制的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共计人口约四十万户,二百余万人,可征兵丁约十万人,但现在时间紧急,只能征发蓟城附近的人口,约有两三万人。”身为户部尚书的岑丘答道。
“好,那就着户部协同兵部征兵,限期半月,急征两万人,调往渔阳戍边。”苏启拍板,“我先率两万驻屯军前往渔阳。”
此言一出,众人皆沉默不语。
陈琅劝道:“丞相,眼下朝中局势不稳。何威、陈骞等人朋党为奸,图谋不轨,若此时离开蓟城,怕是对丞相不利。”
苏启笑道:“无妨,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现在的蓟城,他已经牢牢掌握在手中,监察司无处不在,这些人每天穿几条裤衩他都清清楚楚,还怕他捣乱不成
监察司现在还处在暗处,除了苏启,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所以他们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
“丞相,若是不加防范,到时候丞相及诸位将军率大军在外,此等贼人胁燕王于内,该如何收场?岂不将自己置于尴尬之中”杨烨也劝道。
“诸位放心,我自有分寸,无需多虑。”苏启微微一笑。
别说监察司,就是涿县大营的两万人马,也足够这些人喝一壶了。
他就怕这些人不闹,不然还找不到理由收拾他们。
要知道,他们可是大地主,苏启巴不得趁机将他们的土地收归国有。
岑丘沉默片刻之后,说道:“丞相,冬日行军,损耗极大,若不能速战速决,怕是会影响春耕。”
“此事无需多虑,胡人也是孤军深入,补给线长,坚持不了多久,最多是携胜谈判,要些钱粮而已。”杨烨说道。
“那我就偏不让他们得逞!放心,大军不会拖延,春耕之前定能班师。”苏启说道,“好了,诸位去准备吧!尽快点齐人马,择日出征。”
这些胡人就是皮痒,放牧收成不好便南下烧杀劫掠,侵扰边境百姓,还要恬不知耻要求和亲。
苏启在这一点上和秦皇汉武的态度一样,就是要修筑长城,将其痛击,把他们阻挡在长城之外。
这些异族人,如果让他们越过长城学习到先进的文明成果,他们便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凌辱汉人。
历史上,但凡游牧民族南下建立政权,那么那个朝代的汉人就会遭受一次从身到心的摧残,五胡乱华、元朝、清朝都是如此。
说得好听是民族融合,说得不好听就是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暴力中和,提高自己打压别人,强行拉在一条水平线上。
真正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应该是建立在和平发展和友好交流之上的,而不是一个文明对另一个文明的暴力征服,使其文化发展停滞,付出鲜血的代价。
所以苏启绝对不会对这些游牧民族和颜悦色。
现在他还腾不出手来,等到以后平定天下之后,他再专门来对付这些拥有狼子野心的外族人,这些蛮夷!
军国大事在丞相府的书房内决断之后,燕国这个完整但并不强大的战争机器便开始飞速运转。
这次不动用克隆人的很大原因,主要是苏启想试一试自己辛苦建立的国家机器能不能正常运转。
虽然有历史的经验和专门人才的把关,但具体运行情况如何还是要亲自看看。
克隆人早晚都会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苏启可能看不到,但他还是不想在某些方面过于依赖它。
王朝的更迭是亘古不变的规律,苏启只想让这个周期长一些。
退一万步讲,他甚至不清楚自己将来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课本上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切都取决于生产力。
他学识有限,无法超规模地提高生产力,那么,那些先进的制度能够在这个时代扎根吗?
他不知道,所以还是按照历史规律办吧!
爱咋咋地。
https://vvadz.cc/book/47915932/651097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