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穿书荒年:恶毒后娘养大八个崽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文氏三姐妹的诸般结局

第一百四十四章 文氏三姐妹的诸般结局


宋声声日子过得十分滋润,果园的规模越来越大,滕王阁和桃李轩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按照道理来说,就算她不再开新的店铺,也能赚大把大把的银子,丝毫不影响她赚的盆满钵满。

想起自己刚刚穿过来的时候,住的是四面漏风的泥巴房子,吃的是野菜搭米糠,唯一的产出还是两亩薄田,宋声声就觉得自己也算是逆袭了一次。

不仅宋声声过上了好日子,在她的带动下,整个张家村都富裕起来了,除了张李氏一家,宋声声雇佣了所有的村民,来给她打理果园,每个人每个月给一两银子的工钱。

而且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张家村的族学去上课,张秀才就在族学教书,他是被宋声声高薪聘请过来的,一个月给他三两银子,这很难不让他动心。

现在整个张家村,都对宋声声称赞不已,榕县的早点铺子,宋声声交给了狗蛋娘母女来打理,经过这些年的耳濡目染,狗蛋娘做起生意来,也丝毫不比别人差。

狗蛋娘和女儿张小桃打理早点铺子,儿子狗蛋也是去了榕县的学堂里面念书,由于他基础太差,府城里的彭城书院,他根本进不去,狗蛋娘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王员外之前开办的学堂。

在宋声声的女子学堂开办之后,张小桃和妹妹张小菊也被送去了女子学堂,狗蛋娘一个人打理早点铺子,宋声声给她开出了一个月二两银子的丰厚月银,若是做得好,每个月还能多给半两银子的奖励。

秦氏和文氏依旧在桃李轩做工,秦氏为人能言善辩,招揽生意这一方面她十分在行,文氏则是依旧干着杂工的活,虽然赚的银子没有秦氏那么多,但是她生活幸福。

脱离了张家的束缚,文氏现在早就不是当初的文氏了,两个女儿能识字念书,小儿子也能牙牙学语了,丈夫也对她体贴入微,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文氏的弟弟最终还是死在了瘟疫中,哪怕文氏的母亲当了文氏送给她的银簪子,还找其他两个女儿借了不少银子,仍然挽救不了儿子的性命。

夫妻二人晚年丧子,几度痛哭到昏厥,文氏已经与他们断绝了关系,而在借银子给儿子看病的时候,他们几乎又把另外两个女儿给得罪死了,现在他们也算是无依无靠了。

文氏的大姐日子过得也很不好,公公死在了那场洪水中,家中的财产几乎都被丈夫的大哥给霸占了,分了家后,她跟着一个丑陋不堪的男人,几乎就要饿死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来养父母?

文氏的二姐过的倒是不错,丈夫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但是对自己还是不错的,当初文氏父母来找他们借银子,文氏二姐早就听说,自己的父母逼得小妹跟他们断绝了关系,十分不愿意借给他们。

棺材匠最终还是看在妻子的面子上,给他们借了一两银子,文氏父母本来还嫌少,不过在听到二女儿说,若是他们再贪得无厌的话,这一两银子都没有了。

他们二人来借银子,本来就是打着借钱不还的心思来的,如今能要到这一两银子,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若是他们把二女儿也逼急了,要跟他们断绝关系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实际上,文氏的二姐运气还算不错,洪水退去之后,棺材匠意外在自家做的棺材里面,捡到了两个沉甸甸的金元宝,他也实在,直接把两个金元宝给了妻子。

妻子惊喜不已,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并不敢动用这一笔横财,一直等到风头过了,他们才趁机拿到钱庄去兑换银子,这金子太过显眼,没有办法花出去,只有兑换成银子和铜钱,他们才能花的安心。

两个金元宝,足足有二十两重,折算成银子,就是两百两银子,夫妻二人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匆匆兑换了银子,二人才惴惴不安地回到了家里,开始商量着该怎么用这笔银子。

洪水之后,村里的地大多都没了主人,文氏二姐一拍手,顿时决定先买下一片地来,三十亩上等的田地,他们花了足足一百两银子,这价格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了。

另外一百两银子,棺材匠决定买头牛回来,再去县城做一门小生意,毕竟这笔横财终究还是会花光的,若是没有钱进账的话,他们这辈子也只能拥有这二百两银子。

文氏的二姐也是十分赞同,他们也想送自己的孩子去学堂念书,大儿子都九岁了,一直跟着棺材匠学做棺材,一点出息都没有,她还是希望儿子能多读一点书,能识得几个字,去县城里找份笔墨工作也是好的。

棺材匠跟妻子合计了一下,自己做棺材的手艺不能丢,尤其是现在死了不知道多少人,生意也比以前好的多,自己和大儿子两个一起干,每个月至少能二三两银子。

文氏的二姐做饭不怎么样,但是却能把豆腐做的特别好,不管是豆浆还是豆腐脑,她都能做的特别好吃,所以棺材匠就鼓励妻子,去县城做个豆腐西施。

平心而论,她长得确实清秀可人,若不是家里穷,她断然不会嫁给棺材匠,好在棺材匠虽然年纪大了点,职业有点难听,对她和孩子,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她也就慢慢放下了心里那点不甘。

在丈夫的鼓励下,文氏二姐置办好了行头,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去县城卖豆腐脑了。

县城中的空铺子有很多,因为这场水灾和瘟疫带走了太多人,县太爷实行减免政策,鼓励大家租铺子做生意,不仅减免赋税,还降了三成价。

她也是趁机出现了一间小铺面,自此开始卖起了豆腐,她做的豆浆香甜细腻,一丁点儿的豆渣都没有,客人们十分喜欢,她推的豆腐也是十分软嫩可口,豆腐脑也好吃,久而久之,她“豆腐西施”的名头也就传扬了出去。


  https://vvadz.cc/book/10697614/678522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