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穿书荒年:恶毒后娘养大八个崽 > 第六十八章 落荒而逃的张大山

第六十八章 落荒而逃的张大山


难不成是王员外看中了张大山,想招他入赘?不过以他的性子,只怕不会同意当王家的女婿。

王家这么想,那孟家又是怎么想的呢?他家也有一个待嫁的女儿吧?不过他家两个公子都能走仕途,对张大山应该也不是势在必得吧?

宋声声想着想着,上下眼皮就开始打架,思绪飘忽之间沉沉睡去。

第二天,等张大山两兄弟睡醒,已经是日上三竿了,好在今天恰逢学堂放假,他们不用担心上学迟到受到惩罚。

既然两兄弟今天都在家里,宋声声也就顺便提了一句屯粮的事情。

张大山喝了一口水,才回答道:“我和老五一起,已经收了十石稻谷,两石地瓜了,估摸着也差不多了。”

宋声声在心底算了算,一石粮食大概是一百二十多斤,这么算下来,稻谷也有一千多斤,他们母子八人吃三年都够了。

“我还要问你一件事,你同那王家小姐可相熟?”

宋声声揶揄地看着张大山,打趣道。

“王家小姐?”

张大山一愣,随即才反应过来,宋声声说的是王员外的小女儿,王祺轩嫡亲的妹妹,王娇娇。

之前他们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时王祺轩常常请客,他们就常往流风楼跑,只是偶尔有一笔,碰巧遇到了王家小姐和孟家小姐在他们隔壁用饭,不过男女八岁不同席,为了避嫌,他们也只隔着屏风见了礼。

“你看上人家小姑娘了?昨天你喝醉了,还是人家王小姐亲自送你回来的,怕是王员外对你满意的紧呀,不然怎么会舍得让他的掌上明珠亲自送你回来?”

张大山听着宋声声话里话外的调侃,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耳尖绯红,急忙辩解,“母亲,你可千万别乱说,败坏了人家王小姐的名声,我同王小姐根本没有什么往来的,才不是你想的那样。”

宋声声还是鲜少见到张大山害羞的模样,顿时笑开了花,见张大山有些急了,她这才捂着嘴巴,瞅着张大山的脸色,偷摸摸的笑。

“咳咳……我去书肆看看,一会儿就回来。”

张大山被他笑得浑身不自在,立刻找了个理由出门了。

宋声声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走到窗台边,顿时感觉到一股灼热的阳光,擦了擦脖颈的汗,眯着眼睛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心里不禁有些烦躁。

四月底的时候,学堂又一次放假了,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夫子们,都要忙地里的农活,不仅需要收割成熟的小麦,还要趁着雨季来临之前,把稻谷播种下去。

宋声声家里一共二十二亩地,除了那两亩薄田产量一般,另外二十亩地都产量惊人,二十二亩地竟然一共产出了六七十石粮食。

张大山拿着钱雇了二十个短工,每人负责一亩地,张静怡每天熬一锅酸梅汤给他们解渴,二十个人不到两天的功夫就将二十亩地的小麦收割完了。

麦子整整齐齐地倒在地上,用麦秸捆起来,在推着板车运到宋声声家里的院坝里,二十亩地的麦子摊平暴晒,有一头牛拉着石磙,在麦子上一圈一圈的碾着,直到麦粒脱离麦穗,然后挑去里面掺杂的麦秸秆。

然后将干净的麦粒摊平在地上,趁着这两天太阳比较大,方便把麦粒都晒干晒透,以免麦粒中的水分过多,不利于储存。

张大山他们忙碌了好一阵子,终于赶在大雨来临之前,将这六七十石麦子藏进了地窖里,今年倒是一个好收成,只是近年来闹饥荒,朝廷为了给百姓们减负,就免了三年的税收,所以今年不仅粮食产量好,还可以免一笔赋税,实在是双喜临门。

就在宋声声他们家收完了麦子的第二天,天色就阴沉了下来,下一秒天上就雷声大作,狂风裹挟着暴雨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村子里顿时忙成了一片,有些人来不及收晾晒在院子里的麦子,便只好将油布覆盖在麦子上,然后再一点点的把麦子收起来。

“要是按照以往的规矩交税银,一亩地五分银子,咱们家一共二十二亩地,今年的税银就要给一两一钱银子。”

宋声声听着张大山给自己算账,心里倒不甚在意,若是在几个月前,给一两一钱银子的税银对她来说还是有一点肉痛的,只不过现在她开的店铺,每月的净利润都有四五百两银子,这一两一钱银子在她眼里算不得什么。

“若是他人问起来,你便说今年的粮食我们都卖掉了,只留了来年的粮种。”

宋声声细细叮嘱,“若是没有发生饥荒倒还好,倘若你的猜测真的成真了,我们家中屯粮的事情一定要捂得严严实实的,荒年里人心难测,任何时候都不能置自身于险地。”

张大山点头,“放心吧,母亲,我们早就做了将粮食运到城里去卖掉的假象,村里有人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已经告诉过他们了。”

宋声声在修建村里老屋的时候,便和张大山几兄弟悄悄在堂屋地下挖了一个大地窖,专门用来储存粮食,地窖四个角落,都被宋声声放满了干燥剂,也不怕地底潮湿。

在地窖的上方,则是用大块的青砖,混合着糯米汁拌三合土做成的粘合剂,切成的一大块地砖,每一块青砖之间都严丝合缝,紧紧贴在一起,丝毫看不出来之间的缝隙,张大山尝试着撬了一下,两块青砖之间的粘合程度非常强,不仅防盗还防水。

五月中旬的时候,张大山又雇了一批短工,将稻谷种子播种了下去,只等九月份的时候收货了。

五月天比四月还要热,不过五月底的时候下了两三场雨,倒也还算凉快,地里的庄稼长得也很快。

张大山开始变得繁忙起来了,今年的八月份,就是三年一度的秋闱了,张大山如今虽然没有考举人的把握,但是考个童生还是不成问题的。

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方才有资格参加院试,通过院试者,即为秀才。


  https://vvadz.cc/book/10697614/678523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