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傲世皇朝 > 第131章恩威并用平民变推己及人待废后3

第131章恩威并用平民变推己及人待废后3


去年,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人,是南阳郡豪门大族。)被陛下任命为渔阳太守,也是成绩显著,深得陛下信任。

张堪很早就成为了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全数都让给了堂侄。十六岁时,他就到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

陛下当初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品行兼优,就常常夸奖他。

当陛下登上皇位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陛下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任谒者。

当初,讨伐公孙述时,陛下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陛下又追任张堪为蜀郡太守。

在与公孙述的对峙中,当时大司马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

张堪听说后,就赶紧拜见了吴汉。张堪劝解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

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

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它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没有半点遗漏。

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

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陛下又调任他为骑都尉。后来,他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

在任期间,他率领军队追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所用。

有一次,匈奴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领数千骑兵飞奔出击。最后,他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

紧接着,他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000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

百姓编成歌谣唱道:‘桑树茂盛无旁枝,麦结双穗丰收时。张君治理郡中事,其乐融融不可支。’

张堪在渔阳任职几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

陛下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的贤能与否。

蜀郡的计吏樊显就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可以使子孙享受十代。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

陛下听后,曾经叹息了好久,并拜樊显为鱼复县长吏。

任延也是鲜明的例子。他也是深得陛下爱民,治民的精髓,一心为百姓做事。

建武初年,陛下就下令征召任延任九真太守。

九真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民众常常到交趾去买粮,经常因为换粮耽误农活,导致生活贫困。

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官府农具,教他们开垦田地。田地一年年开垦多了,百姓变得很是富足。

后来,任延又被陛下任命为武威太守。

陛下曾经亲自召见,告诫他说‘你要好好侍奉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

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不是好事。至于好好侍奉上级长官,臣不敢接受旨意。’

陛下感慨地赞叹他说:‘你的话是对的。’

任延到武威之后,当时带兵的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他的子侄门客为人凶暴,鱼肉百姓。

任延将田绀逮捕囚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无赖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

从此,任延威慑境内,官吏民众都很敬畏他。

任延又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之上学读书,武威郡才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这些人,都是陛下耳闻目睹,一手任命提拔,亲近信任,为社稷立下卓越功劳的大臣。

因此,微臣以为,只要陛下用人得当,施政得宜,何愁民变不能平息,太平盛世不能出现,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呢?

只是,近年来,陛下任用的官员,有些却不能深刻体会陛下体恤百姓的初衷和善意。

他们一心讨好上司,欺上瞒下,恣意妄为,鱼肉百姓。他们贪赃枉法,通过贿赂收买上司,结交豪强恶霸,官官相卫,来保持自己的荣禄地位。他们根本没有把陛下和陛下的旨意放在眼里,这才酿成了如今的危局。

不过,陛下也不要过分担忧。只要百官们渐渐领会到了陛下的善意和心情,并向黎民百姓宣讲到了陛下的度田政策的好处,恩威并用,措施得力,是一定能够使局势稳定的。因为人心思治,已经是大势所趋!”马援深刻细致的剖析,令刘秀很是振奋。

“爱卿的分析实在太好了!令朕茅塞顿开。朕也充满了信心。朕看,没有比爱卿你更合适为朕分忧的了!希望朕需要爱卿出力的时候,爱卿能够一心一意地辅助朕!这样,朕就放心了!”刘秀勉励道。

“只要陛下信任微臣,就是臣的最大幸运!臣怎么敢不竭尽心力呢?”马援谦逊地回答道。

“好!多谢爱卿的建言!朕已经知道,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各郡国的变民了!”刘秀充满信心地说道。

其时,各郡,各封国的变民不断崛起。他们愤怒地杀死欺侮他们的长吏。中小地主们也纷纷参与。

郡朝廷或县朝廷派出军队不断征剿,却没有多大成效。盖因地方官吏们,根本就不愿意真正弄明白,民变发生的本质原因,他们也就没有了正确的应对之策。他们一味地采取高压镇压的政策,妄想以武力削平变民势力。

于是,军队到来时,变民一哄而散,化整为零,重新变为百姓;官军离开,他们就再行集结,对抗官府。

青州(山东半岛),徐州(江苏北部),幽州(河北北部),冀州(河北中部)四州,豪强地主的势力尤为强大,受欺凌的弱小百姓最多,百姓怨气也最深,变民势力也最为强大。

十月,朝廷派遣使节到各郡,各封国,宣讲朝廷的旨令。使节细致讲解土地分配的细则,剖析政策法令。他们鼓励变民集团主动归顺,或者检举攻击:“如果五人击杀一个盗贼,则五人的罪行即行免除,恢复为平民身份,可以参与土地分配。”

对于原来不敢追捕,或是畏怯,逗留,逃避,甚至故意放纵贼盗的官吏,只要他们现在能够剿匪立功,就一律不追究,而且将予以奖励。

刘秀历经多年的征战,很有斗争经验。尤其是在对付民变上,更是深有心得,因为他自己就是不堪王莽的暴政而兄弟起兵。

刘秀明白,这些所谓盗贼,实际上,大多是普通的善良百姓被逼而成;有些首领人物,他们甚至与官吏们以及地方豪强地主们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一味镇压,斩草除根,只会令局势越发不可收拾。而软硬兼施,剿抚并用,才是最佳的应对措施。

于是,在刘秀两手打击下,变民集团开始内讧。官员官军全力征剿,变民集团遂先后瓦解,民变得以平息。

这时,刘秀充分吸取了度田失败的教训,尽量以优抚的手段对待那些变民首领,以威慑与恩德使他们从心底屈服。

因此,刘秀下令把这些变民首领统统迁移到别的郡县,割断他们与本乡本土的联系。并下旨拨付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土地,发给他们种子,让他们有条生路,能够安心生产,不再反叛朝廷。

度田就此以妥协告终。复员将士,无地农民得到了开垦荒地,或是耕种无主土地,甚至边疆屯田,移民实边的权利;大地主,大豪强的土地与财产,也得到了保护与保持。

然而,经过这次斗争,豪强地主们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他们的实力虽然没有被根本削弱,土地兼并现象也仍然在继续出现并发展,广大农民也仍然是生活痛苦,怨气满腹;但豪强武装从此转为了一种隐蔽的地下的状态,国家各阶层的矛盾也相对缓和了。

度田与案户比民的制度,在形势上,也成为了汉朝朝廷的一种定制。


  https://vvadz.cc/book/11201765/678522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