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灵瞳 > 第二百章转世(二)

第二百章转世(二)


一道柔和的白色光芒,自凌秋的手中闪耀着,向着冥王宫飞去。

凌秋稍稍一愣,知道小塔这是找自己的主人去了,脸上也是露出安慰的笑容,暗中祈祷着小塔,可以保得张欢一路平安。

“你来了?”

“是的!”

“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没有了,谢谢!”

张欢的身体,开始变得虚幻了起来,化作点点星光,向着茫茫星空而去。

白光闪过,变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光点,划过星空。

阵痛让祁月莹不停的惨叫着,声音响彻了小小的院子。

“敬之,水打来了没有?”

“来了,娘!”

张敬之掀起门帘,大跨步冲进了房中。

“月莹,你忍一忍!敬之,水放着,你出去吧!”

“是,娘!魏家嫂子,就麻烦您了!”

“张大哥客气,赶紧出去吧!”

张敬之满是担心的看着躺在床上的祁月莹,恭敬的退了出去。即使是如此紧张的时刻,张敬之都谨记寡母的教导,处事不慌不忙,谦恭有礼。

一声婴啼,响彻了张家的小院,原本不停的搓着手走来走去的张敬之,脸上露出喜色,快速的冲到门前,却是突然想起老娘的教诲,只好在门帘前停下了脚步。

“娘,生了啊?”

“混蛋小子,怎么说话的!”

“孟大娘,大喜的日子,你就别骂张大哥了。”屋里传来魏大嫂的声音,“张家大哥,是个小子,你可以进来了!”

“小子?娘,咱张家有后了!”

“混蛋小子,别毛毛躁躁的!”孟大娘一手打掉正要伸手去抱犹自哭着的孙儿,“也不去关心一下你媳妇!”

“是是是,娘说得对,是孩儿鲁莽了!”张敬之三两步冲到床头,抓住祁月莹的双手,“月莹,你辛苦了!”

“夫君,月莹没事!”祁月莹看着犹如孩子一般,笑得眼睛都是不见了的张敬之,犹自苍白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疲惫而又欣慰。

“为夫给你擦擦汗!”张敬之卷起长衫的袖子,轻轻的将祁月莹额头上的汗珠擦去。

“张家大哥,月莹妹子,给!”魏大嫂终于将婴孩用干巾擦干净了,用布包着,抱到床前,“好俊俏的娃儿!”

张敬之双手轻轻的接过婴孩,说也奇怪,那婴孩马上就止住了哭声。

“果然是血肉相连啊!张家大哥这一抱,娃儿就不哭了。孟大娘,好福气哦!”

“谢谢魏大嫂了!”孟大娘眼中满是喜色。

“孟大娘客气了!对了孟大娘,给娃儿取名了没?”

“取了,就叫张欢!”

“好名字啊!欢欢喜喜!孟大娘不愧是书香门第啊!”

小张欢果然不愧于自己的名字,自出生以来,张家便每日充满了笑声。似乎小张欢的到来,也给落魄的张家真的带来了欢乐和喜庆。

“欢儿,你爹去京城赶考,应该也快有消息了,你说会不会中个状元呢?”

“创元,创元!”已经牙牙学语的小张欢,露出两颗小小的门牙,在孟大娘的怀中挣动着。

“娘,欢儿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状元呢?”祁月莹坐在一旁的凳子上,一针一针的缝着手中的布鞋。

“知道,知道!我们欢儿心里敞亮着呢!是不是啊,欢儿!”孟大娘伸出手指,去逗弄坐在自己双腿上的小张欢,惹得小张欢嘻嘻直笑。

“哎呀!”

“月莹,怎么了?”

“娘,没事,就是被针扎了一下。”祁月莹用力将指尖的血迹挤了出来,十指连心,还是有一些疼痛的。

“你啊!是不是想敬之了,这敬之也该快回来了。”

“娘!”

喧闹的锣鼓声远远传来,孟大娘和祁月莹都站了起来,向着门外走去,就在门前的石阶上停住了脚,紧张的看着远远而来的一列人。

高头大马上,一个男子身着红袍,头顶金花乌纱帽,在锣鼓声中,缓缓而来。

孟大娘将积攒多年的三两多银子,全部都做了打赏,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将张敬之迎进门来。

张敬之三元及第的消息,传遍了小小的县城,县太爷更是一大早就赶来拜访了。乡里乡亲在头一天就将张家破旧的老宅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的贤达早就将一切布置得妥妥当当了。

流水宴席直摆了七天七夜,孟大娘也十分无奈,在一切收拾完毕后,只是嘱咐儿子,将来不要忘了乡亲们的恩德。

圣旨传来,张敬之被授予七品知县,远在外省,不得不收拾一下,带着一家老小,前往赴任。

十年之后,张敬之因为官清正,治理一方有功,已是被擢升为吏部左侍郎,顶头上司正是张敬之的恩师。三年前,正是恩师曹尚书亲自为小孙女与张敬之的儿子张欢,订下了亲事,只待张欢成年之后,便可完婚。

张欢更是自幼聪颖,七岁便有神童之称,众人都言,来日成就,怕是要超过乃父张敬之了。

果然,张欢在十三岁就高中解元,次年春闱更是高中会元,殿试时更是文思敏捷,论政有方,被钦点为状元。

皇帝陛下当庭开起老臣曹尚书的玩笑,言到被曹尚书抢先一步下手,否则张状元实在是皇家驸马的不二之选啊!

张家父子二人同为三元及第,开创了立国两百年来的盛事,一时传遍天下,人人称颂。十四岁的县太爷,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县太爷,父子二人被传为美谈。

十六岁时,张欢便与曹氏完婚。曹氏还要小上张欢一岁,却也是贤良淑德,孝敬长辈,用心侍候着张欢,一点也没有骄奢之气。

婚后第二年,曹氏便为张家添丁。弥月之喜,更是贺客盈门,几乎踏平了张家的门槛。

张欢十八岁时,老夫人孟氏驾鹤西去,张敬之父子依例为孟氏守孝三年。

也就是在这一年,张欢感觉到自己的心口似乎有什么东西存在着,似乎有一个声音不停的提醒着自己,告诉自己,有一桩心事必须去了结。

这一个念头越来越是清晰,只是张欢高堂在上,便强制压抑着这份念头。

直到三年之后,父子二人守孝完毕。


  https://vvadz.cc/book/12242754/678521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