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腾飞 第三十九章 粮荒(一)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梁大人还没有到沂州,莒州城内却闹起了粮荒,这次粮荒是从一则谣言开始的。
莒州境内属于丘陵地带,平原较少,可耕种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沭河冲积平原上。但却又人口众多,全州在册人口有十九万八千余人,加上隐匿人口,保守估计也有四十万之多。耕地面积约有一百万亩,但这一百万亩的土地,大约有四成集中在不到万人的大户手里。也就是说全州境内六十万土地要养活近四十万的人口。
这六十万的土地,能浇上水的土地不足一半,这样算下来,全州六十万亩土地产粮不到五十万石,除去税赋、种子,每年人均口粮最多也就是一百七八十斤。
如果不是灾年,这点口粮加上野菜树叶等也能够勉强度日。但偏偏莒州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夏天雨水大,境内唯一的大河――沭河,经常泛滥,三年有两年闹洪灾。而春秋两季却又干旱少雨,给春耕,秋种带来困难。
所以莒州年年有灾民,岁岁闹粮荒。每年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节,几乎村村有饿殍,户户有哭声。但这个时节,却又是城内地主大户的盛大狂欢节。他们纷纷屯积粮食,抬高粮价,逼迫灾民卖儿卖女,最后再卖地。实在卖无可卖的,就只能活活饿死。
早晨,在城内的东关集贸市场上,刘一道听到两个卖菜的小贩在议论“昨天听我一个在衙门当差的表哥说,现在衙门的官老爷们都发不出禄米了,藩库都空了。”
“真有这事前些天就有人说衙门禄米拖很长时间没发了。原来是藩库没粮了。那咱老百姓还能有粮食吃”
“等下了集,赶快去粮店买点去,过两天粮价肯定还会涨。”
“旁边另一个小贩说,你们知道晚了,昨天下午粮店都没米了,听说粮价涨到一两七钱银子一石了。”
刘一道听几个小贩在议论,就问他们“别听那些奸商们胡说,年年都这样,屯积粮食,哄抬粮价,借机发财。”
“这次不一样了,听我那个亲戚说,去年发大水,淹了几十万亩农田,五六百个村子都受灾,听说现在州内有灾民十多万。自去年夏天杨大人离任后,衙门里没有知州,事情也没人管了。到现在秋粮都没收齐,官老爷们能发上禄米才怪呢。”
“我的娘,那这次是真的粮荒了”刘一道惊道,接着又问“那外地粮商听说这里粮食涨价,能不运粮来”
“根本运不来,走旱路,道不好走,路上还有盗匪劫粮,运粮成本高,从江南运到这里也要涨到一两七八钱银子一石了。走水路倒是成本低,但沭河河道淤积,根本行不了船。所以这一时半会,别指望能有粮食运进来。”
刘一道听说后,也不赶集了,转身就往家里走。回到家后,就和媳妇说“孩他娘,家里还有多少银子多少米面”
“米面不多了,也就够吃个七八天,银子还有两三两。”
“赶快给我二两银子,我快去买米。家里粮食省着点吃,听说这次真的是要闹粮荒了。”
刘一道急匆匆地来到齐记粮店,这里已经挤了满满一街人,足足有五六百之多,但大早上的粮店还没有开门。
刘一道听到人们都在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去年知州大人离任后,咱们这里快一年没有主政的官员,这城里粮荒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
“听说官老爷家里都没粮食吃了”
“那皇上还不下旨赈济”
“屁你等皇帝老儿知道,这里的人早就饿死了。”
“别费话了,抓紧自己想办法吧。城里买不着,咱到乡下买去。”
“乡下也买不到,去年发洪水,乡下都遭了灾,听说灾民有十几万呢。你到乡下买粮,乡下很多百姓都快饿死了,不来城里抢粮就算万幸了。”
粮店内,郭掌柜的正在向齐家二少爷请示。
郭掌柜说道“二少爷,今天一大早粮店门前就挤了五六百人,今天怎么卖”
“今天城内还有几家粮店开门”
“城内四大粮店昨天下午刘记和张记都停了。估计今天就我们和周记了,其他的小粮店也撑不了两天。”
“今天咱们就开一个时辰,卖完店里的三十石,就不卖了。”
“那价格呢”
“昨天刘记卖的什么价格”
“昨天下午一两七钱银子。”
“今天咱们卖一两八钱。”
“行,那我让伙计下门板去。”
“不急,再等等。让伙计把粮里面掺上三石沙子,拌匀了,再开门。”
“三石是不是太多了”郭掌柜的大吃一惊。
“就这样,爱买不买,过两天连这样的粮食也没有。”齐玉业骄横地答道。
郭掌柜心里暗骂,我心黑,二东家比我还心黑,三十石粮食掺上三石沙子,这粮食还能吃吗但骂归骂,该办还得办。
辰时三刻,早过了开门的时间,但齐记粮店还是店门紧闭,一点也没有开门营业的迹象。
这时,等在外面的人们都急了,纷纷上前砸门。
“开门开门”
“今天还卖不卖了”
店门外,人声鼎沸,议论纷纷。时间越拖得久,人们越是心慌。是不是今天齐记也没粮卖了
一直等到巳时,粮店的门终于开了,人们纷纷向前挤去。
挤到店里的人问伙计“今天大米什么价格”
“一百八十文一斗。”
“昨天不还是一百七十文吗”
“今天涨钱了,明天还要涨,你买不买”
“买,买给我来五斗。”
伙计接过口袋,开始给顾客量米。
那顾客看了一眼量出来的米,大惊。说道“等等。你这米里怎么这么多沙子,你们是卖米还卖沙”
“今天的米就是这样,买不买,不买下一个。”
这时,后面的人也开始催“哎,我说,你要是不买,就让一让。”
那人只好说“买,我买。给我量三斗吧。”
就这样,在伙计与顾客的吵吵闹闹,骂骂咧咧中,粮店的米也一点点的减少着。
不到一个时辰,粮店的米开始见底,外面买粮的人,听到风声,开始拼命往里面挤。
郭掌柜的与伙计拼命的喊着“各位顾客,各位街坊,本店确实没有米了。大家不要再挤了,确实没有了。大家到别家去看看吧。”
“那什么时候才有米卖”
“这不好说,现在城内都缺粮,等粮食一旦运到,我们马上就开门营业。大家都回吧,我们关门了。”
刘一道随着失望的人群散去,他也感到莫大的恐慌,家里米面不多,要是十天内买不粮食,全家不是都要饿死全城就四个大的粮店,今天又关了一家,不知周记还有没有米想到这里,他匆匆往周记粮店赶去。
这时候周记粮店门前早就挤得人山人海。周老板在粮店后院亲自坐镇。李掌柜跑过来说道“东家,人太多了,我怕出乱子啊。”
“有多少人”
“估计有上千人,还有不少人往这里拥来。听说刘记、张记、齐记都不卖了,咱也停了吧。”
周绪海惊道“这么多赶快派伙计去衙门请衙役来维持秩序。”
“已经去了。”
这次粮荒是他没有料到的,粮荒年年有,但从来没有今年这么凶猛。他原本与何家商定,利用解决灾民的时机投资再建几个作坊。但没想到被这次粮荒打乱了。
“现在店里还有多少粮食”周绪海问。
“还有大米二百石,麦子八十石,黍二十石,一共三百石。按照今天这个速度,撑不了两天就卖光了。”
“赶快派人去青州调粮。那边还有存粮八百多石,先调六百石来。”
“东家,咱还按一两五钱一石卖吗其他三家都涨到一两八钱了。”
周绪海考虑了一会“现在涨价,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恐慌。这样,你和伙计出去喊话,从现在起每人限买两斗,不出十天就会有大批粮食运来,保证不会让大家挨饿。”
“不出十天会有大批粮食运来可能吗”
“我说可能就可能,去办吧。”
下午,临近傍晚,随着最后一块门板上齐,周记粮店终于关上了店门。李掌柜再三叮嘱大家,明天肯定按时开门营业,粮食肯定不会断卖,只是紧张这几天而已。
刘一道终于买到两斗大米,加上家里的米面,省着吃,够吃二十天了。
媳妇看他买回了粮食,一颗悬着心也稍稍放了下来。他回家后,嘱咐媳妇,明天我去上工,你再去周记粮店买米。
“今天不是买到了吗够吃十天半月了。”
“你懂个屁,这次是真的粮荒,知州大人还不知什么时候到任,整个州没有主政官员,听说城外有十几万灾民,现在只有周记还有粮卖,但每次只能买两斗。这粮荒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明天继续买,后天也要买。家里多存点粮,心里踏实。”
其实,老百姓就是这样,买涨不买跌。越是恐慌越拼命存粮。整个城内的百姓都是一样,刘一道只是一个缩影而已。据说有些百姓家里有五六百斤存粮,足够一家吃三四个月了,还是拼命买粮。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而那些黑心商家,就是利用老百姓的这个心理大赚特赚。
晚上,齐家父子四人正在齐鸿烈的书房里密谋着,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筹划着 。
https://vvadz.cc/book/1299/9713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