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小人物 > 小村腾飞 第五十六章 水泥

小村腾飞 第五十六章 水泥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建设,现在的何家村变化非常大。肥皂作坊经过多次扩建,现在已有上千人的规模。何志德专门负责肥皂的生产,何志远的舅舅陈世敬负责原料采购。销售问题根本不用操心,完全由周记包销。
        青砖作坊已经烧出了第一窑空心砖,正如马德玉所预料的一样,烧制时间缩短了一半,用料减少了四成,空心砖的成本大大降低。唯一的缺点就是强度不如实心青砖,只要不用在承重的部分,强度也足够用了。水泥的试验已经进行了多次,强度也一次次的提高,估计很快就能试验出与现代水泥相近的产品。
        紧挨着何家村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大片为灾民居住的简易窝棚。第一批五千名灾民已经安置在这片窝棚中,肥皂坊、青砖坊、还有水泥坊里已经接收了上千名灾民雇工。
        于得水是第一批灾民中的一位,他家一共五口人,于得水夫妇加两个孩子,还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父亲。于得水被安排到肥皂坊上工,第一天就领到一石五斗的粮食,一家人高兴地吃了一顿饱饭。
        饭后,父亲对于得水说“听说何里长家里收短工去地里干活,一天就能挣八十文呢。我准备明天去问问,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家要不要。”
        “爹,你年纪大了,就在家歇着吧。我在肥皂坊里一个月有三两银子呢,听说熟练工能挣到四两银子,养活一家三口足够了。”于得水信心满满地对父亲说。
        “能多挣点就多挣点,我看这里不错,以后咱就在这里安家了。听村里人说以后村里还要盖新瓦房,一百两银子就能买下来。咱家多攒点银子,几年后买个新房子住。”父亲对儿子说道。
        于得水的媳妇贾氏也跟说“这事我也听说了,我还听说,这个村子里正在建学馆,以后孩子们都可以去上学。”
        “咱家哪有钱让娃们去上学能吃上饱饭就不错了。”于得水回道。
        “听说上学不要钱。”
        “不要钱”父子俩同时惊问“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是啊,刚开始我也不信,后来去打听这个村子的人。他们都这么说。”
        老父亲高兴得老泪横流,激动地说“咱家来到好地方了。明天我就去打短工去,多攒点钱,早点住上新房子。”
        在这片窝棚里,一千多户灾民家庭里,家家都对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对于这片土地抱有更多的期待和向往。
        这些朴实的农民从古至今都是如些,只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给他们一点希望,就会爆发出勃勃生机,用不了多久就会创造出一个和平盛世。
        六月初七,是一个乔迁新居的好日子,何绍云与周绪海一家欢欢喜喜地搬入新的宅院。两家的宅院紧挨在一起,院子的前面是个不大花园,大约有三四亩地。园中绿树成荫,绿草茵茵,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每家的院子都占地三亩多地,院内正堂、书房、偏房、庖房、马厩、门房等一应俱全。
        乔迁新居,周夫人破天荒的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何家村。随同来的仆人、丫鬟、车夫、老妈子等林林总总的二十多人。整个院子立即热闹起来。周夫人这次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看看何志远,这个父女俩都看中的小子,到底是哪里这么出众。
        陈氏听说周夫人到来,自然第一时间就拉着何志远来到了周府。
        第一次见到何志远,发现他只是一个半大小子,长得既不魁梧,也不算俊俏。身高约有五尺五寸有余,和自已女儿差不多高。不过想想他的年龄,以后肯定还会长高,所以倒也没在乎他的身高。只是觉得和自己的女儿年龄差得有点大。
        不过周夫人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她的想法自然不会让外人看出来。
        何志远恭敬地给周夫人行礼问安后,就站在母亲的身边,不再言语。
        两个女人一阵嘘寒问暖后,话题自然而然的扯到儿女身上。陈氏问周夫人“周小姐长得真是水灵,可曾婚配”
        “还没有,这几年生意忙,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一来二去就耽误了。”周夫人随口说道。
        陈氏一听就高兴了“没有婚配好啊,我家志远也没有婚配”
        站在旁边的何志远直接暴汗,心想你问人家的女儿就好好的问,把我扯上干什么  同样,作陪的周拂柳也是尴尬无比,脸上羞得红彤彤的。
        正在何志远尴尬的时候,家人来报,说水泥作坊有新的进展了,叶师傅请他去看看。
        何志远如蒙大赦一般,向周夫人告罪一声,逃也似的离开了周府,跟着家人来到了官道边上的水泥作坊。
        作坊内已经用水泥混凝土铺了一段试验路面,还用水泥彻了一堵墙。叶师傅对何志远说“少爷,你看这是用新试验的水泥铺的路面和青砖墙。”
        何志远走到水泥路面上试了试,路面非常坚硬平坦,又看了看那堵墙,露在外面的水泥已经凝固,用手掰了下水泥,也是非常坚固。
        “嗯,和我预想得差不多。这路面修建几天了”
        “三天了。”
        “好,三天就凝固成这样,这就算合格了。你们四人去帐房领赏银吧。”
        叶师傅听说可以领赏银了,高兴的欢呼起来,周围的工人们也都跟着欢呼起来。
        欢呼过后,叶师傅又说“少爷,这水泥的原料配比我们是掌握了,但这磨粉太费力了。以后产量很难提高啊。”
        “这个问题,本少爷早就想到了。我已经向知州梁大人说过,只要水泥试验成功,就在沭河边上批上几百亩地,我们可以建起大量的水车,用水车磨粉就省力多了。”何志远有些得意的说。
        “还是少爷有远见。”叶师傅恭维道。
        “现在用畜力磨粉,一百斤水泥的成本是多少”
        “大约二十文。”  叶师傅算了一会说道。然后又接着说“少爷,以后水泥坊建起来了,还需要一个帐房先生来管帐啊。”
        “帐房先生的事情你无需担心,等大量生产水泥后,自然会有帐房先生的。二十文的成本还是高了些,等以后用水车磨粉,成本还会下降不少。我再给你们作坊配五百名工人,你们先继续生产水泥。”何志远叮嘱道。
        两天后,梁文盛带着庄吏目、工房的韩司吏、长随梁文惠还有几个护卫轻车简从亲自到何家村视察。周绪海、何绍云、何志远及村里的族老等一众人一大早就到官道两边迎接。
        等这种繁文缛节的迎接客套之后,梁文盛,让其他人等各自散去,只留下周绪海、何绍云父子带着各处视察。
        他们一行首先到了水泥作坊,当梁文盛看到黑灰色的粉末时,半信半疑地问何志远“这就是水泥它如何使用”
        何志远叫来几个工人,让他们现场演示。然后对梁文盛说道“大人,这水泥需要与砂子按比例加水拌匀,就可以使用了。”
        梁文盛看着加水搅拌的水泥问道“这么柔软如泥巴样的东西等干后就坚硬无比”
        “确实如此。大人请到这边看看。”说着,何志远带路来到那段试验路面,踩在路面上说道“这就是用水泥铺的路面。众位大人可以来试试这路面。”
        梁文盛首先踩到这水泥路面上去试了试,果然坚硬如石。他让侍卫拿刀砍两下试试。
        那名侍卫抡起钢刀,一刀劈下去,只听见“当”的一声,火星四射。那侍卫只觉握刀的手虎口发麻,刀像劈到石头上一样。那路面上只一道白色的刀痕,而钢刀却崩出几处缺口。那名侍卫不服气,再劈两刀,还是如此。
        梁文盛看到这路面如此坚硬,喃喃地说“果真如此啊。”接着他又吩咐衙役提来一桶水,泼在路面上。过了一会,让护卫再去劈路面,结果还是如此。
        随同的官吏们和众衙役们都啧啧称奇,纷纷大加称赞。
        梁文盛这回彻底相信了,又问道“这水泥是用什么原料制成成本几何”
        “水泥原料都是常见的材料,比如石灰石、粘土、煤渣、石膏等,价格都非常便宜,现在最大的问题就磨粉费时费力。目前的成本每百斤二十文,如果用水车磨粉,估计还能下降一半左右。”
        梁文盛听说成本如此低廉,高兴的对众人说“这比泥真是宝物啊。要是用它来修路,路面平坦坚硬,马车可以在上面畅通无阻,以后也不用担心雨雪致使道路泥泞了。”
        “大人,水泥不仅能用来修路,也是盖房修城的好材料。”  何志远回道,说完,又指引着一众官吏来到那堵墙前,说道“大人请看,这堵墙就是用青砖加水泥垒起来的。”
        梁文盛过去用双手推了几下,墙面早已成为一个整体,根本就没办法推动。他说道“如果城墙用水泥加青砖彻成,如此坚固,刀剑丝毫伤不到它,就算是用工具拆也会费力许多,再也不用担心敌人攻城了。这真是国之利器啊,我要写奏折上报朝庭,让水泥尽快推广出去,对边境的将士百姓也是莫大的福音啊。”
        梁文盛手摸墙面感慨的说道,突然他发现许多青砖是空心的大为诧异,疑惑的问“咦这砖为何是空心的”
        。


  https://vvadz.cc/book/1299/9713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