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颂 > 第0263章 回京(热烈庆祝祖国七十周年华诞!)

第0263章 回京(热烈庆祝祖国七十周年华诞!)


王曾的话说的言简意赅,寇季却从中听出的杀气腾腾。
        厢军的裁撤,无异于是一场改革。
        改革的范围不大,但影响的人数和地域却很广。
        直接间接的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
        武勋只是其中之一。
        随时厢军裁撤,裁撤掉的不只是武勋口袋里的一些钱,还有许许多多数以万计的官员。
        这些官员中,有武勋家的子弟,也有不少官。
        现在还只是武勋闹一闹,等到裁撤厢军的政令落实,些许的官也会跟着一起闹。
        对他们而言,朝廷裁撤厢军,那不是在夺取他们财路,而是砸他们饭碗,他们只会闹得更凶。
        所以厢军的裁撤问题,不是朝廷随便推行一道政令的问题,它牵扯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不是三两道政令就能解决的。
        比如,厢军裁撤以后,近数百万的军民安置,就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虽说朝廷从西夏手里抢到了不少的疆土,但随着寇准不断的往里面塞人,新占领的疆土已经被瓜分一空。
        裁撤掉的厢军以及其家眷,是不可能安置过去的。
        而各地的土地,经过了多年的侵占,基本上都是有主了,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手里的土地让出来,供给裁撤下来的厢军用。
        所以,朝廷在没有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之前,冒然裁撤厢军,只会给朝廷造成巨大的麻烦,不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益处。
        所以寇季不看好现在朝廷要裁撤厢军的想法、做法。
        “现在还不是裁撤厢军的时候”
        寇季坐在王曾对面,一脸诚恳的说了一句。
        王曾一脸意外的看向寇季,“老夫以为,你会是裁撤厢军最大的助力,没想到你会反对”
        寇季淡然道:“我们做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宋变得更好,而不是让大宋变得一团糟。”
        王曾一愣,缓缓点头道:“厢军的问题牵连甚广,远不是之前的提刑司可比的,处理不好,确实会引起民变。”
        顿了顿,王曾又道:“但问题既然已经出现了,我们总得想办法解决,不能让它们一代代积攒下去,最后把小麻烦变成大麻烦。”
        寇季对王曾拱了拱手,“王公高义”
        王曾闻言先是一愣,随后笑骂道:“别给老夫带高帽子,快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寇季摊开手道:“我能有什么想法我什么想法都没有。”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他不相信寇季对此没有想法。
        以寇季入汴京城的所作所为看,他必然对裁撤厢军的事情有所想法,不然他绝不会把保塞军中发生的问题捅到朝廷。
        只是寇季不打算明言,王曾则不好逼问。
        就这样,寇季坐在王曾的马车里,晃晃悠悠的往汴京城敢去。
        由于一路上走的慢,所以等他们回到了汴京城的时候,已经进去了五月。
        进了开封地界以后,王曾就把寇季赶下了马车,让寇季如同罪囚一样走着。
        连同他骑的驴,王曾也一并给没收了。
        一行人距离汴京城十里的时候,就看到了寇准,赵祯带着满朝武,在路边迎接他们。
        高处恭,曹玮,折惟忠,种世衡四人,在边陲打出了大宋应有的威风。
        寇准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带着赵祯到城外十里处迎接。
        寇季一行到了赵祯面前,下马的下马,下马车的下马车,最后汇聚到了赵祯面前,汇聚的施礼。
        曹玮率领着将士们,单膝跪倒在赵祯面前,高呼道:“臣曹玮奉命北上,抵御辽人南侵,现辽人已退,并且于我大宋重新订立了盟约。
        臣领兵班师回朝,特来交令。”
        两年时间,赵祯长高了不少,在寇准,刘娥二人调教下,也有了点皇帝的模样。
        面对曹玮交令,他镇定的摆了摆手,当即有宦官上前,从曹玮手里拿走了兵符。
        然后赵祯再上前,搀扶起了曹玮,认真的道:“爱卿为我大宋江山日夜厮杀,立下汗马功劳,爱卿辛苦了。”
        “宣诏”
        赵祯扶起了曹玮以后,对身后的宦官吩咐了一声。
        宦官捧着一卷诏书上前,高声道:“曹玮接旨”
        曹玮再次单膝跪地,宦官开始宣读圣旨。
        一长串的华丽的词语过后,才出现了主要内容。
        “晋曹玮为太保,钦此”
        一个一品太保的头衔,稳稳当当的落在了曹玮头上。
        但太保的作用跟寇准太师基本上等同。
        是一种荣誉,一种身份,一份高额俸禄,唯独没有实权。
        曹玮身上统兵的职权被下了个干净。
        若不是他兵部尚书的身份还保留着,他以后就只能回家混吃等死了。
        曹玮谢过了封赏以后。
        赵祯对禁军将士们道:“朕对尔等各有封赏,尔等各自回营,稍后会有人把尔等的封赏送到营地。”
        禁军将士们谢过了赵祯的隆恩以后,在各禁军将领的率领下,返回了城外的军营。
        只剩下了三千身上拥有大功勋的人,跟着曹玮,赵祯一起入京,接受百姓们夹道欢迎。
        将士们施礼过后。
        向敏中带着王曾,寇季等人,上前施礼。
        赵祯目光在寇季身上盘亘了一二,看着寇季脖颈上,手上的黑线以后,他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
        不过他并没有当场喊出什么亲近的话,而是简单的说了一句,“朕知道了”
        赵祯今日出来,迎接的是出征的将士们,而非出使的使臣。
        所以不会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到向敏中一行人身上。
        将士们才是今天的主角。
        接受了所有人膜拜以后,赵祯跨上了马车,邀请了寇准,曹玮二人一起上了马车,然后在百官,以及将士们拱卫下,缓缓往汴京城驶去。
        距离汴京城不到三里地的时候,就撞上了夹道欢迎的百姓。
        大宋在西夏,辽国,酣战了两场,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气势,一扫多年的颓势。
        百姓们心里是真的高兴。
        所以他们把平日里不舍得吃的,不舍得穿的,都献出来,给了那些入城的将士们。
        献酒的,献肉的,塞鸡蛋的,递荷包的,应有尽有。
        更有商人,叫伙计们挑着担子,挨个给将士们敬酒。
        几乎跟随在队伍里的人,都有所收获。
        就连向敏中,王曾二人,也有收获。
        唯独寇季没有。
        当百姓们把东西献上后,看到了寇季身上画着的枷锁以后,就果断的远离了他。
        若不是今日是个高兴的日子,估计还会有人冲他吐口水。
        寇季一脸郁闷,恨不得掐死向敏中和王曾两个老倌。
        一行人沿着御街进了汴京城,受到了汴京城里的百姓热烈的追捧。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也出现在了欢迎的队列里。
        当两道熟悉的人影出现在寇季眼前的时候,寇季差点没羞死。
        “你何必如此旁人不知道,我却知道,论此行的功劳,没几个人能比上你。”
        向嫣捧着一碗酒,递到了寇季面前,笑着道。
        寇季端着酒,神色尴尬的道:“总觉得现在这场面有些丢人,不该被人看到。”
        向嫣灿烂一笑,“可我还是看到了”
        “额”
        “但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
        “咳咳,老夫的嗓子也有点干”
        向敏中不知道何时凑了上来,捏着嗓子,一脸我很渴的样子。
        寇季,向嫣脸上的神情一僵。
        “老夫也干”
        王曾也上来凑热闹。
        寇季脸一黑。
        向嫣落落大方的施礼道:“见过祖父,见过王伯伯”
        向敏中哼哼道:“丫头,我可是你祖父,你不向你祖父献酒,怎么给一个外人”
        王曾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目光在寇季,向嫣身上打量了一二,脸上的笑意就更浓了。
        向嫣听到向敏中的话,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他,没说话。
        似乎在跟向敏中说,我就是胳膊肘往外拐,您又能如何
        向敏中见此,老脸一黑,瞪向寇季道:“小子,有一句诗词怎么说来着人生若”
        “你喝”
        寇季二话没说,把手里的酒碗塞给了向敏中,堵住了他的嘴。
        向敏中端着酒碗,得意的向向嫣挑了挑眉。
        向嫣则目光狐疑的在向敏中和寇季身上盘亘了一二。
        “你们两个够了,马上要进宫了。”
        王曾提醒了一句。
        向敏中赶忙把手里的酒一饮而尽,把空碗塞到了向嫣手里,拉着寇季去赶赵祯的龙架。
        一行人一路行驶进了宜德门。
        赵祯下了马车,引领着百官,在宫里饮宴。
        宫里早就备好了酒菜,专门为曹玮接风洗尘。
        入了大庆殿。
        赵祯先让人带曹玮等人下去洗漱,等洗漱过了才开始开宴。
        由于不是正式的朝会,所以刘娥也出现在了大庆殿内。
        她脸上带着笑容,看着很灿烂,但怎么看怎么觉得假。
        赵祯高居于龙椅上,举杯道:“此番征战,打了近两年,终于落下帷幕。
        我大宋不仅没有落败,反而再添新土。
        全仰仗诸位爱卿携手共进。
        朕敬诸位爱卿一杯。”
        百官们连呼不敢,然后端着酒杯陪着赵祯喝了一杯。
        随后,赵祯便开始说一些场面话。
        百官们偶尔会侧耳聆听。
        赵祯偶尔会停一停,请教寇准一二,然后继续说话。
        寇季从赵祯身上看出了一些不同。
        以往的赵祯,在朝堂上就是个应声虫,基本上都听太师的,或者听刘娥的。
        如今的赵祯,似乎在朝廷上有了那么一点点话语权,虽然还不能决断大事。
        但很多场面话都是由他来说的。
        寇准和刘娥并没有插嘴。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寇季离开的这一段日子,寇准在尝试着让赵祯在朝堂上树立威信,在慢慢的把皇权还给赵祯。
        比起史料上,二十多岁仍然在守刘娥摆布的赵祯而言,现在的赵祯已经大有不同。
        赵祯说完了场面话,又封赏了那些有大功的将士以后,目光才落到了向敏中一行人身上。
        “向爱卿,此番出使辽国,一切可还顺利”
        赵祯询问。
        虽说结果大家早就知道,但该问还是要问一下。
        向敏中拱手道:“回官家的话,虽然有些波折,但一切还算顺利。只是缭乱了官家的婚事。”
        赵祯笑道:“朕没了一桩婚事,却让我大宋少向辽国交了十万匹绢布,朕情愿这种婚事多一些,然后都没了才好。”
        向敏中拱手道:“官家不怪罪老臣就好。”
        赵祯摇头道:“朕怎么会怪罪爱卿呢爱卿非但无罪,反而有功。至于赏赐嘛”
        说到这里,赵祯顿了顿,看向了寇准。
        寇准缓缓开口道:“加太傅”
        赵祯点头应允。
        随后又询问了一下王曾,给王曾加了一个虚衔,然后目光才落在了站在大殿内一角的寇季身上。
        赵祯笑眯眯的道:“小寇爱卿为何不落座”
        寇季拱手道:“待罪之身,不敢落座。”
        赵祯明知顾问道:“小寇爱卿有罪所犯何罪”
        刑部侍郎奏道:“回官家,杀人罪。”
        “哼”
        赵祯还没有开口,王曾先冷哼了一声。
        “刑部定罪,定一位五品官的罪,可有问过老夫莫非老夫这个刑部尚书是个摆设”
        王曾的话说的有些重,吓的刑部侍郎有些哆嗦。
        刑部侍郎回身对王曾拱手道:“王尚书,寇季杀人,乃是有目共睹的。
        下官已经把书递到了大理寺,经过大理寺核审,确认无疑。”
        王曾冷笑道:“没有老夫的批红,你送到大理寺的书做数吗”
        刑部侍郎脸上神情一僵,低声道:“您不是远在辽国嘛。您没回来,下官也不能放着此事不理吧”
        “可老夫现在回来了,这案子是不是应该让老夫过问以后,再做定夺”
        “可大理寺”
        “你在教老夫做事”
        “下官不敢。”
        “哼”
        王曾一席话,压服了刑部侍郎,刑部侍郎不再言语。
        但并不代表此事就草草的揭过去了。
        王钦若哼哼道:“王曾,你是打算包庇寇季吗
        他杀了数百人,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而且桩桩件件,证据确凿。
        你现在出声袒护他,分明就是包庇。”


  https://vvadz.cc/book/1402/10598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