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颂 > 第0288章 天子亲军?!

第0288章 天子亲军?!


寇季回到府里第二日,赵祯答应他的手书就送到了寇府。
        只是送手书的人,让寇季觉得有些意外。
        寇准拿着手书,黑着脸瞪着寇季,喝问道:“你想做什么”
        寇季站在寇准面前,淡然道:“没想做什么”
        寇准冷哼道:“没想做什么,你会伙同官家弄出一个四千人的亲军”
        “我也是为了养马,不得已而为之。”
        “养马用的了三万四千人”
        “没那么多”
        “什么没那么多你以为你在保州做了些什么,老夫什么都不知道四千青壮,两万退出了军籍的老卒,还有一万多的妇孺,加起来整整三万四千人。
        七个人伺候一匹马
        你养的是千里马
        需要七个人伺候”
        “那些老卒、妇孺们是自愿的”
        “自愿个屁,你要是不点头,他们能愿意”
        寇准气哼哼的坐在椅子上,瞪着寇季,质问道:“告诉老夫,你跟官家到底想做什么”
        说到这里,寇准又扬了扬手里的手书,冷哼道:“还有这东西你当这东西是朝廷的文书,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去的吗
        你们两个可真行,一个敢要,一个敢写。”
        “这东西幸亏被老夫先发现了,若是被下面的人发现,再大张旗鼓的呈报给朝廷,有你们两个好受的。”
        “”
        寇准盯着寇季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寇季自知有错,就任由寇准骂他出气。
        寇准骂了许久,骂累了,寇季赶忙给寇准递上了一杯茶水,低声问道:“祖父也是这么骂官家的”
        寇准听到这话,差点没气死,暴跳如雷的道:“官家是谁都能骂的吗”
        “那就我一个人挨骂啊”
        “嗯”
        “祖父骂的好。”
        “哼”
        寇准放下了茶杯,又骂了寇季一会儿,才气咻咻的问道:“你还没告诉老夫,你跟官家整这么一出,寓意何为”
        寇季摇头道:“孙儿真的只是为了好好养马”
        寇准鄙夷的道:“信口胡诌”
        “你跟官家养四千兵马,寓意何为,你不说,老夫也不想管。
        老夫只是要提醒你,做事收敛点,千万别带着官家误入歧途。
        不然,老夫就让你尝一尝家法的厉害。”
        “寇忠”
        “老仆在呢。”
        “请家法出来,让这个臭小子看看,让他知道知道我寇家尚有家法,让他心里得有敬畏,免得他在外面给老夫惹祸。”
        寇忠答应了一声,去祠堂请了一根供着的藤条,到了寇准的书房。
        藤条裹成了鞭形,甩起来却硬邦邦的。
        寇准拿过了藤条,甩了两下,想要告诉寇季,寇府的藤条不是好惹的。
        只是刚甩了两下,藤条一头就掉在了地上。
        寇准、寇季、寇忠三人面面相觑。
        寇准立威没立好,反倒闹出了笑话,顿时恼羞成怒的道:“去吩咐府上的匠人,给老夫做一个又大又厚的家法。”
        寇季鬼使神差的嘀咕了一句,“大的打人不疼。”
        寇准嘴角抽搐了一下,恶狠狠的道:“去让府上的匠人给老夫做一个又长又细的家法”
        “细的容易折”
        “让府上的匠人给老夫打造一根镔铁的藤条,上面给老夫裹上刺”
        寇准暴跳如雷的怒吼。
        寇忠灰溜溜的逃出了书房。
        寇季果断就跪倒在了寇准面前。
        他认怂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
        退一步海阔天空
        君子报仇
        总之寇季给自己找了无数认怂的理由,安慰着自己。
        寇准见寇季认怂,脸色才缓和了几分,他瞪着寇季道:“你个臭小子,一点儿也不叫老夫省心。
        你若不是老夫的孙儿,老夫就把你千刀万剐了。”
        骂骂咧咧中,寇准把手里的手书甩给了寇季。
        “拿着滚蛋老夫今日不想看到你。”
        寇季拿起了手书,打量了一眼,略微有些发愣。
        手书是赵祯写的没错,赵祯的笔迹他认得。
        只是手书上多了两方印玺。
        一个是皇帝宝玺,一个是内庭相印。
        之所以用皇帝宝玺,而不用传国玉玺,那是因为五代时期,从始皇帝手里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就失踪了。
        所以大宋皇室并没有传国玉玺在手。
        历任宋室帝王的玉玺,都是从赵匡胤手里传承下来的铭刻之印。
        非传国玉玺。
        后世人称大宋得国不正,除了赵匡胤陈桥兵变,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外,也有传国玉玺的原因。
        但手书上盖的是不是传国玉玺,寇季不在乎。
        寇季在乎的是手书,以及上面的两方印玺。
        有了这两方印玺,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保州建立皇帝的亲军了。
        一支名义上归赵祯管辖,实际上归他管辖的亲军。
        寇季仔细翻阅了一下,发现上面除了多了两方印玺外,亲军人数也多不少。
        “天子亲军虎字满额万人”
        寇季一脸疑惑的看向寇准,“祖父,这”
        寇准瞪了寇季一眼,“还不是为了给你们二人擦屁股”
        “可这军名还有人数”
        “你对老夫的决定有意见”
        “有点”
        “是觉得老夫取得军名不好还是觉得老夫给你们的人数太少”
        寇季尴尬的道:“祖父,我就要四千”
        “呸我泱泱大国,天子亲军就四千人说出去多丢人。
        若不是你二人年纪太小,老夫都想把人数扩充到十万。
        辽皇耶律隆绪有十万皮室军,我大宋天子,也该有十万亲军。”
        寇季狐疑道:“不是有神龙二卫吗”
        寇准黑着脸,“神龙二卫能用老夫会准许你建立天子亲军。”
        寇季多嘴的问了一句,“神龙二卫烂到了什么程度”
        寇准嘴角抽搐了一下,没有说话。
        但看他的脸色,就知道神龙二卫很烂。
        若不是神龙二卫皆是禁军上四军,又担任着守卫皇城的职责,寇准能把神龙二卫的兵马裁撤干净。
        随着厢军不断精简,各地糜烂的军政全暴露出来了。
        原以为厢军最糜烂,没想到禁军更糜烂。
        若不是还有数量不少的禁军仍旧保持着不俗的战斗力。
        寇准都想对禁军下刀子。
        当然了,禁军是武勋真正的自留地。
        寇准也只能想想。
        真要对禁军下刀子,武勋一定会闹翻天。
        虽说武勋无权调动禁军,也无权直接指挥禁军。
        可随着武勋多年的渗透,各部分的禁军领军的人物,皆是武勋出身。
        他们或许不会造反,但给朝廷使绊子,一使一个准。
        神龙二卫之所以糜烂,就是因为里面充斥了大量的武勋子弟。
        大多都是不成器的,又或者装疯卖傻的。
        他们充满了军营,军营能好。
        护卫在汴京城的禁军上四军中,也只有捧日、天武两军,仍旧保持着战斗力。
        这也是为何每逢战事,朝廷都会出动捧日、天武两军,却不动神龙二卫的原因。
        寇季对此并不在乎,他笑嘻嘻的把手书收进了怀里,对寇准拱手道:“多谢祖父厚爱。”
        寇准瞥了他一眼,一脸嫌弃的道:“滚蛋”
        寇季躬身一礼,拔腿就往外走。
        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寇准喊道:“等等”
        寇季回身,询问道:“祖父还有何吩咐”
        寇准犹豫了一下,一脸难以启齿的道:“你觉得,各寺庙、道观名下的田产,有没有办法拿回来分给百姓”
        寇季一愣,若有所思。
        他之前在资事堂里,提到了豪门大户,提到了官员武勋土地兼并,也提到了寺庙田产。
        寇准单独提起了寺庙田产,却没提及官员武勋、豪门大户,那就说明他只打算对寺庙下手。
        只是
        寇季犹豫了一下,看向寇准问道:“祖父觉得,寺庙、道观是三方势力中最软的柿子”
        寇准愣了一下,淡淡道:“难道不是”
        寇季苦笑道:“我怎么觉得,他们是最难啃的骨头”
        寇准皱起了眉头。
        寇季认真的道:“入了寺庙的田产,很难收回来。
        朝廷能做的,就是开始征收寺庙里农税,而且必须收重税。
        如此才能慢慢的逼迫他们把地吐出来。
        相比起来,对付武勋官员,豪门大户,就容易一些。
        当然了,还有最容易对付的。”
        寇准思量着寇季的话,疑问道:“还有”
        寇季淡然点头,“祖父若是单纯的想解燃眉之急的话,可以拿曲阜的孔家下手”
        寇准猛然站起身,一脸难以置信的盯着寇季。
        寇季干笑道:“祖父您别这么看着我,据我所知,如今曲阜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落入到了孔家之手。”
        寇准盯着寇季,沉声道:“你怎么知道此事的”
        寇季坦言道:“我在吏部查阅各地官员功绩奏表和风评的时候看到的。
        曲阜的历任官员,除了在教化一道上颇有建树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功绩。
        治理农桑方面更是了无寸功。
        我猜想这里面有问题,就派人去查探了一番。
        发现曲阜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落入了孔家之手。
        曲阜的百姓,就七成是孔家的佃户。”
        寇准听到这话,倒吸着冷气道:“那可是圣人门庭”
        寇季盯着寇准,道:“祖父,我等读书人,学圣人学问,自然应当敬重圣人。
        为圣人著书立说,为圣人立碑,保圣人安眠之地平安,这都无可厚非。
        厚待圣人后人,借此招揽天下读书人,也无可厚非。
        可若厚待圣人后人,变成了纵容圣人后人压榨百姓,那就有些过了。”
        寇准听到这话,脸色阴晴不定。
        寇季继续说道:“祖父等人觉得,厚待圣人后人,是在感谢圣人传下教化文章之功。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其实是在害人
        你们在保圣人子嗣昌盛,可一旦发生了兵灾,最先遭殃的就是她们。
        因为他们在你们庇佑下,占据了大片土地,积攒了数之不尽的粮食、钱财。
        这些不都是兵灾的时候最缺的东西吗”
        寇季其实想以更激烈的话劝诫寇准,但话到了嘴边,又没说出口,反而用了一套寇准能接受的说辞。
        眼见寇准沉默不语,寇季又道:“侵占百姓良田的四类人中,出世之人是最难对付的。
        祖父想要对付他们,又不让他们给朝廷造成麻烦,这很难。”
        丢下了这番话。
        寇季不再言语,退出了书房,任由寇准一个人在书房里沉思。
        寇季怀揣着手书回到了院子,钻进了书房,就开始给杨文广写信。
        有了赵祯和寇准认定的手书,寇季就可以在保州建立一支一万人的兵马。
        虽说比起大宋的兵马人数,这一万人只是九牛一毛。
        但对寇季而言,有这一万人在手,他心里会更踏实一些。
        只要他好好的打造这一万人,即便是出现了最坏的状况,他也能应对。
        寇季忽悠赵祯建立亲军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养马的两千青壮弄一个名头。
        只是没想到赵祯添了一次,寇准又添了一次。
        一下把人数添到了一万人。
        既然有了组织一万人兵马的权限,那寇季就不打算浪费。
        他要努力把这一万人发挥到了极致。
        写信给杨文广,就是为了让杨文广给他挑选一些好兵。
        至于统领兵马的人手,自然不可能是杨文广。
        虽说杨文广可以兼任两军的统领。
        但是寇季不打算让杨文广统领天子亲军。
        寇季打算让狄青担任天子亲军的统领。
        狄青太过年幼,虽说经历了几场战事,但独领一军,仍旧有些单薄。
        所以寇季打算再帮狄青物色一个老成持重的副将。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并不着急。
        现在要做的就是挑选好人手,让狄青操练起来。
        同时寇季也打算给狄青写一封信,让狄青写信找曹玮、李昭亮二人哭哭穷,从他们两家套出一些练兵的好手,帮狄青练兵。
        曹玮自己是名将,手里自然有不少能征善战的老卒。
        李昭亮虽然不是名将,可他爹是,他爹必然给他留下了不少老卒。
        这些人都是人才,没理由让他们留在汴京城里混吃等死,应该利用起来。
        狄青是曹玮的得意门生,李昭亮的忘年交。
        他开口问这二人要人,远比寇季开口要容易。


  https://vvadz.cc/book/1402/10598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