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颂 > 第0467章 借故施谋

第0467章 借故施谋


群臣一愣。
        随后高处恭率先开口,放声大笑。
        群臣们也笑了起来。
        王曾却没笑,反而皱了皱眉头,“有什么好笑的朝堂上有这种蛀虫,也是一些人识人不明的缘故,居然能让这种蠢货升迁到侍御史如此重位上。”
        领侍御史张升听到了王曾这话,哭笑不得的出班。
        “臣识人不明,还请官家降罪”
        赵祯听着群臣欢笑,心情也好了不少,淡然道“下不为例,以后擦亮眼睛,替朕选一些贤才就行。”
        领侍御史张升听到这话,如蒙大赦,赶忙施礼。
        “多谢官家”
        高处恭笑呵呵的瞥向了李迪身后的吕夷简,道“说起来,之前还有人推举此人担任驰援沙州二路兵马的监军。
        得亏寇吏部慧眼识人,知道此事是草包,所以立马奏明官家,让官家更换了此人。
        若是真让此人去了西域,那远在西域的将士们,可就有罪受了。”
        “高枢密言之有理”
        “”
        “某些人身居高位,却有眼无珠,脑中全是浆糊,经常胡说八道。”
        “”
        群臣们七嘴八舌的说着。
        高处恭轻而易举的将话头引到了吕夷简身上。
        群臣们又轻而易举的将话头从吕夷简身上引到了李迪身上。
        李迪、吕夷简皆没有说话。
        赵祯刚刚恢复的心情,瞬间又变坏了,他皱眉道“肃静”
        满朝文武识趣的闭上嘴。
        赵祯刚才随口罢了一个侍御史,可是很有杀鸡儆猴的作用的。
        赵祯盯着满朝文武,沉声道“尔等皆是国之干才,朕之肱骨,朕不愿意因为一些朝仪的事情,喝斥尔等。但国有国法,朝有朝规,朕还是希望尔等能够遵守朝仪。”
        “臣等遵旨”
        满朝文武齐齐出声。
        赵祯点点头,目光落在了李迪身上一脸愁容。
        李迪给他惹了一个麻烦,一个大麻烦。
        从李迪上书至今,不过过去了半日。
        就先后有十六位已经辞仕的老臣,派人给他送了奏疏,指责李迪乃是国之奸佞,祸乱朝纲。
        平心而论。
        李迪奏疏上奏请的事情,每一桩,每一件都符合赵祯的心意。
        赵祯初登大宝,也有雄心壮志。
        特别是登上了皇位以后,深入的了解了一下自己的江山社稷以后,才明白。
        眼看着繁花似锦的江山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的毒瘤。
        每一个毒瘤,都足以动摇社稷。
        每一个毒瘤,都在疯狂的趴在江山社稷身上吸收血液。
        贪得无厌,无穷无尽。
        朝廷先后裁撤了数个衙门,裁撤了数十万兵马。
        省下了无数钱粮。
        然而。
        国库里依旧空空如也,空的能跑耗子。
        每次去国库里视察的时候,赵祯都会往国库里丢一锭银子。
        然后自嘲的告诉身边的陈琳。
        “有耗子也挺好,至少证明朕的国库不是真的空荡荡的朕丢一锭银子进去,你说它们会不会拿去买粮”
        耗子自然没办法用银子去买粮。
        赵祯只是借此告诉所有人,国库里的耗子,也需要施舍。
        耗子在国库里都活不下去。
        由此可见,朝廷该有多穷。
        赵祯有雄心,要做大事,自然不可能看着国库一直空下去。
        李迪奏请的消除满朝文武头顶的寄禄职的奏请,深合赵祯的心意。
        李迪早早的就跟赵祯通过气,赵祯也暗中找人细细算过。
        不算还好。
        一算之后发现,朝廷每年发给寄禄职的俸禄,远比实职多了近两倍多。
        几乎朝堂上所有的官员,头顶上多多少少都会有寄禄职,多则七八个,少则也是两三个。
        甚至一些身负寄禄职的官员,不用上朝,不用坐衙,不用理政,每个月还领着高额的俸禄。
        所以,李迪要消减官员们头顶的寄禄职,赵祯是赞同的,举双手赞同的。
        消减了官员们头顶上的寄禄职,只要大宋境内不出现什么大灾大难。
        十年之内,国库可以被填满。
        国库被填满的时候,封桩库大概也会被填满。
        赵祯自己的内库,也会被填满。
        届时。
        赵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
        比如,用钱砸下燕云十六州。
        而李迪奏请的修订律法的事情,不仅会自上而下的查处贪污,同时也会抑制土地兼并,等多处弊政。
        其中有关于新商法的修订,更是能让国库被填满的时间,缩短近一倍。
        对此。
        赵祯也是举双手赞成。
        因为修订律法,不仅能帮赵祯带来大量的钱财,同时也能帮助朝廷铲除许多已知的毒瘤。
        可以说,李迪的两个提议,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赵祯没有不赞成的道理。
        可是。
        反对的声音很大。
        非常大。
        李迪不过刚刚递上了奏疏,他还没有决定要不要采纳李迪的建议,就已经有人蠢蠢欲动的上书弹劾李迪。
        甚至一些经久不历朝政的老臣,也纷纷跳出来指责李迪。
        赵祯敢肯定,一旦他答应了李迪的奏请。
        李迪将会被朝野上下所有官员淹没。
        而他这个官家,也会遭到朝野上下的官员们弹劾。
        至于朝野上下的官员们,会在私底下闹出什么幺蛾子,为难朝廷,逼迫他妥协,那就不得而知。
        但赵祯可以肯定。
        朝野上下的官员们闹起来,动静一定不会比上一次裁撤中原府邸的厢军们要小。
        赵祯现在不知道自己是该点头,还是该摇头。
        点头。
        江山社稷将会陷入到动荡之中。
        摇头。
        坐看江山社稷继续糜烂下去。
        赵祯神色复杂的看着李迪,无声的张了张嘴。
        “李卿”
        犹豫了许久以后,赵祯开口呼唤李迪。
        李迪踏前一步,抱着朝笏道“臣李迪奏请官家,为充实国库,消减满朝文武身上的寄禄职。”
        “朕”
        赵祯刚说了一个字。
        就听李迪刚正的道“我朝立国之初,太祖皇帝为了避免贪腐荼毒百姓,给朝野上下的官员,多次增加俸禄。太祖皇帝希望朝野上写的官员,借着朝廷的俸禄吃饱,别把手伸向百姓。
        然,太祖皇帝小逊了人的私欲。
        一些个官员,在拿了朝廷的高额俸禄以后,仍旧不满足。
        他们借着职权之便,横征暴敛,欺压良善,占人田产,占人店铺。
        官家登基之初,吕夷简奉命巡视天下,查处的贪官污吏,多达上万人。
        汴京城黄河决堤。
        臣、王曾等人奉命清查天下常平仓,查处出的倒卖常平仓粮食的贪官污吏,更多。
        事实证明。
        给官员们发高额的俸禄,并不能阻止官员们贪污。
        唯有严苛的律法,才能让官员们感觉到畏惧。
        才能让官员们不敢将手伸向百姓。
        所以,臣李迪奏请官家,消减满朝文武身上的寄禄职,重新修订我朝律法。
        还百姓们一个朗朗乾坤。”
        李迪的声音很大。
        大到了垂拱殿内的每一个人皆能听的清清楚楚。
        寇季听完了李迪的话,长叹了一声。
        李迪若仅仅是上了一道奏疏的话,尚有缓和的余地。
        如今当众宣出此事,那么将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
        从现在起。
        李迪完全走到了朝野上下所有官员的对立面。
        将会和朝野上下所有官员为敌。
        他成功的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孤臣。
        也顺势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赵祯。
        他以后能不能活,能不能继续在朝堂上立足,全看赵祯能不能够保得住他。
        李迪此话一落。
        不等满朝文武们开口。
        就见吕夷简踏前一步,朗声道“启奏官家,臣以为,李迪有妖言惑众之嫌。
        须知,历朝历代皆有贪官污吏。
        太祖皇帝手段高决,以高额俸禄,寄养百官,避免了大部分官员贪腐。
        李迪口中的那些贪官污吏,只是少数人而已。
        不能一概而论。”
        吕夷简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愣。
        旋即。
        满朝文武一脸狂喜,纷纷出声力挺吕夷简。
        唯有寇季、王曾、张知白三人皱起了眉头。
        寇季可是清楚的记得,在他去李府拜访李迪的时候,李迪亲口告诉过他。
        修订律法,从上而下的梳理贪官污吏,是吕夷简提议的。
        如今吕夷简糊弄着李迪奏明了此事,自己却又拿出了另一套说辞。
        寇季有一种李迪被算计了的感觉。
        但这种感觉刚浮上心头,寇季就察觉出了不对。
        从吕夷简开始说话,到吕夷简说话结束,李迪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惊愕的神色。
        寇季怀着满心的疑惑,站在垂拱殿上,听着李迪跟满朝文武辩驳。
        李迪面对满朝文武的指责,丝毫没有退缩,开口一个个怼了回去。
        一场辩论战,持续了足足一个多时辰。
        最终在赵祯不悦的怒吼声中结束。
        散朝以后。
        寇季率先出了垂拱殿,到了东华门外,找到了李迪的马车以后,在李迪的马车旁边等候着李迪。
        李迪、吕夷简被赵祯召进了资事堂。
        足足半个多时辰后,才出现在了东华门外。
        见到寇季在马车旁边等待自己,并没有觉得意外。
        随口邀请了寇季上车,吩咐车夫驾着马车回府。
        马车一路行出了汴京城,在瑞安镇上的一座李迪新置的别院外停下。
        入了别院。
        坐定以后。
        一路上一直一言不发的李迪,才盯着寇季开口道“是不是有满腔的疑惑,要问老夫”
        寇季果断点头,“李爷爷,此前我去您府上拜访的时候,您可是跟我说过。说修订律法的事情,是吕夷简提出来的,为何今日吕夷简在朝堂上,会为难于你”
        李迪淡然一笑,“你就不疑惑,吕夷简当堂反叛,老夫为何没有生怒更没有质问他”
        寇季认真道“也有这个疑惑。”
        李迪点头道“还是你小子聪明”
        李迪让仆人斟上了茶水,品了几口,在寇季一脸好奇的神色中,淡淡的道“你可了解霍光的传书”
        “霍光”
        寇季微微一愣,不明白李迪话里是什么意思。
        霍光可是西汉时期的大权臣,他执政期间,干过颇多事情,寇季不知道李迪指的是什么。
        李迪见寇季还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就继续说道“你可了解桑弘羊的传书”
        寇季听到这话,終于明白了李迪的意思。
        西汉时期。
        桑弘羊主政,对西汉的诸多政令做出了改革,为西汉打造了许多理财的政令。
        武帝去世之后,任命桑弘羊、霍光等四人为顾命大臣。
        桑弘羊和霍光政见不合,二人明里暗里争斗不休。
        为了扳倒桑弘羊,霍光联合了一群反对桑弘羊政令的人,对付桑弘羊。
        桑弘羊寡不敌众,被搬倒。
        霍光借此,掌控了朝野上下的大权。
        但霍光掌权以后,并没有废除桑弘羊推行的政令。
        反而贯彻落实了桑弘羊的政令。
        将那些反对桑弘羊政令的人,美美的戏耍了一番。
        杀其人,用其政。
        因此而生。
        李迪先后提到了霍光、桑弘羊。
        寇季一下子就想到了李迪和吕夷简两个人要做什么。
        寇季愕然道“李爷爷,您和吕公在效法当年霍光的做法”
        李迪笑着点头道“孺子可教也”
        寇季皱眉道“可知道此典故的人颇多,吕公前后言行不一,又怎么可能骗得过满朝文武。”
        李迪淡然笑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又能分得清楚是真是假”
        寇季沉声道“您这是在拿性命帮吕公搭台阶。”
        李迪听到这话,沉默了一下,道“不如此,如何助长吕夷简的威势。又如何让吕夷简强硬的推行修订律法的事情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是你祖父一样,临危受命,借着先帝赐予的威严,权倾朝野,镇压百官,让百官们不得不依照他的心思行事。
        所以,老夫需要做一个垫脚石,帮吕夷简垫垫脚,让他可以站得更高,说话更大声。”
        寇季眉头紧皱,“可满朝文武聚集在一起,能扳倒你,也能扳倒吕公。他们现在要借着吕公扳倒您,自然事事以吕公马首是瞻。可一旦吕公露出了真正的面孔,他们一样会借着其他人,扳倒吕公。
        吕公借着您为台阶,是可以站的更高,说话更大声。
        可依然难以跟我祖父媲美。
        而且你们要做的事情,远比我祖父之前做的那些,要激烈的多。”
        being
        。


  https://vvadz.cc/book/1402/10600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