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颂 > 第0608章 西夏到底在谋划什么?

第0608章 西夏到底在谋划什么?


寇季皱眉思量了一下,道“西夏所求的,无外乎变强。西夏先后被我朝两次重创,已经伤及到了根本。如今的西夏比青塘还不如,夹在大宋和辽国之间,十分危险。
        无论是我大宋,还是辽国,皆有实力能将西夏一举歼灭。
        西夏挑起我大宋和辽国的战事,就是在玩火。
        无论我大宋和辽国最后谁胜谁败了,事后都会好好教训教训西夏。
        西夏敢冒着得罪我大宋和辽国的风险,从中挑拨,所图的恐怕不小。”
        赵祯、王曾、吕夷简三人齐齐点头,他们的想法跟寇季的想法差不多。
        寇季继续思量道“我大宋一旦和辽国掀起战端,那么打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留给西夏从中牟利的时间并不多。
        西夏想要借着我大宋和辽国的战事崛起,要么就是想办法延长我大宋和辽国征战的时间,要么就是找一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崛起的东西。”
        说到此处,寇季大概猜到了西夏想要什么了。
        寇季看向了赵祯、王曾、吕夷简三人,幽幽的道“西夏惦记上了我们的火器。”
        西夏算是第三个见识到火器威力的,也是遭受过火器沉重打击的。
        目前为止,见识过火器威力的三个势力中,黄头回纥已经被覆灭。
        青塘惦记着火器,根本挪不开眼,那么西夏必然也惦记上了火器。
        也唯有火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让西夏兵马的战斗力,快速的提升。
        赵祯、王曾、吕夷简三人虽然没见识过火器的厉害,但通过火器打出来的战绩,多多少少也能推断出一二。
        西夏如今打不过辽国,也打不过大宋。
        想要借着攻城略地、掠夺人口变强,基本上不可能。
        西夏想要崛起,只能另辟蹊径。
        火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听寇季一分析,赵祯、王曾、吕夷简三人,大致也明白了西夏是惦记上了火器。
        王曾皱着眉头道“火器在我们手里,数量又不多。我们必然严防死守,绝对不可能让火器泄露出去。西夏从哪儿弄到火器去”
        火器如今十分稀少,又被大宋当成宝贝一样藏着掖着,西夏想谋取,还真的不太容易。
        吕夷简沉吟道“我们若是败给了辽国,辽国必然会借机讨要火器。西夏会不会在辽国潜藏了探子,能轻易的从辽国得到火器。”
        王曾迟疑道“也有可能想从战场上掠夺,辽国对我大宋而言,是强敌。我大宋面对辽国这个强敌,不可能藏着掖着,火器必然会出现在战场上。
        西夏人常年以劫掠为生,这十分符合他们的秉性。”
        一直没说话的赵祯,突然摇头道“我大宋和辽国的战事,会在雁门关和幽州一线展开,又没有挨着西夏,西夏如何插手
        他们能绕过东平路一线的长城,出现在雁门关后
        还是能绕过外云州,出现在辽人身后
        无论他们怎么做,都是在取死。
        我大宋和辽国开战,别人插手捡便宜,岂能容忍
        到时候朕只要遣使走一趟辽国,流露出联手覆灭西夏的意思,辽皇耶律隆绪一定会答应。”
        两虎相争,岂是一个小老鼠能插手的。
        老虎发了怒,很容易联手先拍死小老鼠。
        吕夷简思量道“西夏既然没办法从战场上掠夺火器,那就只能通过辽国。他们可以帮着辽国打败我大宋,然后借着辽国,谋取火器。”
        此话一出,四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西夏对如今的大宋而言,已经够不成心腹大患。
        只是西夏在大宋面对辽国这个强敌的时候,在一边蹦跶,还真是够恶心人的。
        “要不顺手将西夏灭了”
        寇季有些跃跃欲试的提议。
        赵祯有些意动,可王曾和吕夷简二人却齐齐摇头。
        王曾沉声道“如今朝堂上能主导一方的大将并不多。曹玮、李昭亮、杨文广三人,要去北面对付辽国。朱能在河西立足未稳,不能擅动。
        朝中剩下的能领兵征讨西夏的,就只剩下了高处恭。
        高处恭,现在朝廷可不敢用。”
        寇季沉吟道“种世衡和折惟忠呢”
        王曾、吕夷简二人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赵祯叹了一口气,也没有说话。
        寇季狐疑的看着他们三人。
        许久以后,王曾叹了一口气道“朝廷没办法将重兵放在他们二人手里。”
        寇季略微一愣,大概明白了原由,没有继续再追问下去。
        折家世代忠勇没错,可折家一直居住在府州。
        朝廷在汴京城给折家准备了宅子,折家也没有迁移过来。
        折家在府州的名头很大,折家军在西北的威望也很高。
        若是将数量庞大的禁军交到折家手里。
        赵祯晚上会睡不着。
        王曾、吕夷简晚上也会睡不着。
        朝廷防备武臣,可不是拿忠勇不忠勇辨别的。
        折家忠勇,不代表折家没危险。
        太宗在位的时候,党项举族投了大宋,党项之主李继捧,以及党项的大部分勋贵皆迁移到了汴京城,李继迁尚且能在银、夏等地举族叛乱。
        更何况是族人没有迁移到汴京城的折家。
        种家也差不多。
        种世衡在清涧城落脚以后,种家发展的趋势,跟折家的差不多。
        朝廷不敢将数量庞大的禁军交到折家手里,自然也不敢交到种家手里。
        寇季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略带遗憾的道“可惜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西夏那个臭虫在一旁跳来跳去”
        王曾沉声道“现在没办法对西夏出手,就先忍忍,等我们打完了辽国,腾出手,再好好教训西夏。现在我们要想的是,西夏会用怎样的方式,帮助辽国取胜”
        吕夷简沉吟道“西夏有可能会派兵滋扰我大宋其他的地方,迫施我们分心。”
        王曾一个劲的摇头,“可能性不太大,西夏刚跟我大宋签订了盟约,他们若是派兵侵犯我大宋,就是违背了盟约。
        我大宋有权,依照盟约,联合其他各番属,一起讨伐西夏。
        西夏只要不蠢,绝不会做引起众怒的事情。
        须知,盟约约束下的青塘,有不输给西夏的实力。
        盟约约束下的元山部,能为我大宋出死力。”
        “那西夏会用怎样的方式,帮助辽国”
        赵祯皱着眉头疑问。
        “驱赶其他部族侵入我大宋,又或者挑唆其他势力跟我大宋为敌”
        “应该不会跟我大宋相邻,又跟西夏相邻的势力中,只有辽国和西川回鹘。辽国已经跟我们开战,西川回鹘疲于应对强敌,根本腾不出手,不然他们也不会坐视沙州回鹘覆灭。”
        “”
        君臣四人猜测了许久,也没有猜测出头绪。
        他们根本不知道折家老母亲已经病重,生命岌岌可危,也不知道折惟忠有病在身。
        不然他们一定会推断出西夏的全部谋划。
        “既然猜不出,那我们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西夏的谋划迟早会暴露出来,我们到时候见招拆招就行。”
        吕夷简略微有些遗憾的说。
        王曾叹了一口气道“就怕我们到时候见招拆招,没那么容易啊。”
        吕夷简瞥了寇季一眼,道“实在不行,就只能让你小子领兵上了。”
        寇季苦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西夏的谋划暴露出来,大宋朝若是真的没办法见招拆招的话,那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上了。
        虽然现在他们猜测不到西夏的谋划是什么,但大致能推断出,跟兵事有关。
        君臣四人商量过后,在寇府内简单的吃了一些吃食,就各自离开。
        赵祯、王曾二人回宫去准备兵马调度的事宜。
        吕夷简则去召见六部主事,商量战时的粮草调度的问题,以及兵马过关的问题。
        所以人都在为此后对付辽国的战事忙碌。
        寇季自然也没有闲着。
        他次日便被赵祯召入了宫。
        二人在宫里密谈了一会儿。
        他跟赵祯暗中商量过的一些事情,也逐渐的提上来日程。
        敌人在想方设法的变强,大宋自然也不能一直固步自封。
        他开始为火枪和火炮以后的量产,以及火枪和火炮以后装备到全军的问题忙碌。
        火炮和火枪的量产,以及配备到全军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大宋的将士,必须懂得如何应用火枪和火炮作战才行。
        所以,将火枪和火炮量产,以及将火枪和火炮配备到全军,有一个先觉条件必须准备。
        那就是培育能用火枪和火炮作战的将官。
        依照大宋的武勋们的作战方式,两百五十人的部曲,就能帮着领兵大将,如臂使指的指挥一厢,两万五千人的兵马作战。
        寇季只需要依照这个模式,将将官当成部曲培育就行。
        两百五十人,可以教会两万五千的兵马使用火枪和火炮,并且应用火枪和火炮作战。
        两千五百人,就能教会二十五万人。
        就能领着二十五万兵马,应用火枪和火炮作战。
        所以,暂定的第一批培训的将官人数,不能少于两千五百人。
        寇季经过了仔细思量以后,最终将人数定为了三千人。
        多出的五百人,是用来淘汰用的。
        若是培训多少人,就结业多少人,那怎么能显现出会用火枪和火炮的将官们的珍贵。
        若是培训多少人,就结业多少人,那谁还会珍惜培训的机会。
        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寇季在敲定了人数,写明了具体章程以后,就带着东西进了宫。
        此事寇季之前跟赵祯二人商议过,所以赵祯在看到了寇季递上来的东西以后,果断就给批复了。
        钱财由内库出。
        军备由寇季出。
        场地由武德司找。
        人选由赵祯亲自挑选。
        在请人担任将官们兵法谋略先生的时候,寇季和赵祯二人陷入到了窘境。
        有资格、有能力教导将官们的,都不在汴京城内。
        在汴京城内的,都没资格和能力教导他们。
        指望三衙里那些教头们,寇季和赵祯可以洗洗睡了。
        那些个教头们武艺都不弱。
        但在兵法谋略一道上,皆有缺点。
        会兵马谋略的,没上过战场。
        上过战场的,不会兵法谋略。
        既上过战场,又会兵法谋略的人,根本不会出现在三衙。
        虽说新培训出的将官们,要用新武器作战,作战的方式也跟以前的不同。
        但如何行军、如何布局、如何把控战机、如何应付战场上的突变,都是要学习的。
        作战的方式改变了,不代表原有的兵法谋略就无用了。
        相反,老祖宗留下的兵法谋略,到什么时候,都大有用处。
        只不过要随着作战方式的改变,做出改变而已。
        “只能找武勋了”
        寇季和赵祯在最初选人的时候,都刻意的避开了武勋。
        他们心里都不愿意让将官们身上打上武勋的烙印。
        可如今手里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又不得不考虑武勋。
        “找武勋,找谁汴京城里朕能看得过眼的,只有高处恭。可朕敢用高处恭吗朕能用高处恭吗朕若是想用高处恭的话,之前也不会对付他。
        再说了,朕若是想让武勋们插手此事的话,也不会跟你偷偷摸摸的做这事。”
        赵祯十分无奈的叹息道。
        寇季坐在赵祯身边,皱着眉头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赵祯又叹了一口气后,目光落在了寇季身上,“四哥不会兵法谋略吗”
        寇季回神,果断摇头。
        他又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懂。
        他之所以什么都懂一点,不是因为他全知全能,而是因为他比赵祯、王曾等人获得的知识多而已。
        “要不四哥你去学,三年五载的朕等得起,大宋也等得起。”
        赵祯提议道。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学了学不会”
        但凡男儿,都有上马管军、下马治民的豪情。
        寇季也不例外。
        他西域一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所以私底下也翻看过几本兵书。
        但兵法貌似跟他无缘。
        他能看进去,也能看懂,但就是不会。
        套用兵书里的兵法谋略,他倒是能做到。
        但却无法融会贯通。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照本宣科的用书上的兵法谋略,只会死的更快。
        。


  https://vvadz.cc/book/1402/10601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