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颂 > 第0715章 文臣才是最难对付的……

第0715章 文臣才是最难对付的……


韩崇业是韩重赟的次子,年少时,魏王赵延美还不叫赵延美,而叫赵光美,封号也不是魏王,而是秦王。总之韩崇业被赵延美相中了,招了驸马。
        赵延美被贬房陵的时候,他也遭到了牵连,被一同发放到了房陵。
        寇季说他和韩允升有仇,指得就是从房陵被召回的魏王府一脉。
        魏王府一脉,算得上是韩允升的娘舅家。
        寇季此前死磕魏王府一脉,双方算是结了仇。
        不过,韩允升似乎没有记住这份仇恨的意思。
        “你既然找到我头上了,那我也不给你卖关子。你是想向官家叨扰,还是想跟官家谈条件”
        寇季开门见山的问。
        韩允升苦着脸道“身为人臣,哪有资格跟官家谈条件。”
        寇季淡然笑道“你要是早就这么想,那就好咯”
        韩允升脸上的神色更苦。
        寇季坦言道“官家从头到尾都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只要你们服软,交出你们不该掌控的东西,官家必然会放你们一条生路。
        你们门下庇护的那些人,官家也会酌情定罪。
        可你们一点儿也不识趣,非要跟官家闹一场。
        做下了劫掠八家一字交子铺的案子。
        如今你们背着重案在身,再想向官家服软,官家可就不会轻饶你们了。”
        韩允升试探的问道“不知官家会如何处置我”
        寇季笑眯眯的伸出了手指,“三条路”
        韩允升迫不及待的问,“那三条”
        寇季笑道“第一条路,继续跟官家斗下去,过几日我会去你府上抓人,到时候你带着府上的老弱妇孺,一起束手就擒,被我抓回大牢即可。”
        韩允升脸上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
        寇季继续笑道“第二条路,官家保留你的爵位,但你韩家三代以内,别想再出现在朝堂上。”
        韩允升咬着牙,脸色依旧难看。
        寇季继续道“第三条路,官家罢黜你韩家一切官爵,但是准许你推举出韩家两子,一子入文昌学馆,一子入邙山讲武堂。”
        韩允升脸色更加难看,他盯着寇季,疑问道“邙山讲武堂,是什么地方”
        寇季摇头笑道“我不能说,你也不能问。总之对你韩家有好处就是了。”
        韩允升一脸期盼的看着寇季,追问道“还有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寇季反问道“你说呢”
        韩允升犹犹豫豫,迟迟不肯决断,但也没有离开。
        寇季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他开口,就开口道“你可以多想想,在我去你府上抓人的时候,你想明白就行。”
        听到了抓人二字,韩允升哆嗦了一下,咬牙道“我选第二条”
        寇季略微一愣,盯着韩允升道“你确定”
        韩允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寇季略微点了一下头,道“那你回府上等着,明日会有人到你府上去找你。到时候他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韩允升起身,对寇季拱了拱手,匆匆离开了曹婆婆店。
        寇季望着韩允升离去的背影,略微叹了一口气。
        “韩家没了”
        虽然韩允升保住了自己的官爵,可其他的,什么也没了。
        等他死了,韩家恐怕就要沦为普通的富户了,再也不会跟朝廷有半点关系。
        在寇季看来,他给出的条件中,第三条绝对是最好的。
        他在给赵祯建议的时候,并没有邙山讲武堂的名额。
        最终还是赵祯自己定下的,加一个邙山讲武堂的名额。
        邙山讲武堂,是赵祯为此前没有命名的讲武堂定下的名字。
        里面出来的学生,以后必然会被分派到各军中去担任基础军官。
        他们是第一批学习火器作战的人,以后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能不能当将军,寇季不敢断言。
        但是出任军中的校尉,还是十拿九稳的。
        若是有几分领兵作战的才能,很有可能就会被擢升为将军。
        韩家乃是将门,有自己独特的领兵之道,若是韩家的子弟足够有悟性,将自己家传的领兵之道融入到火器作战中。
        一个将军的职位,必然能降临到他头上。
        韩家是将门世家,自然比普通人更具领兵的优势。
        那些从平民百姓中挑选出来的邙山讲武堂的学生,在这方面,肯定是比不上他们。
        单凭这一点优势,韩家的子弟就能迅速的脱颖而出。
        可惜,韩允升不敢赌。
        他将眼前的富贵守的死死的,却将以后的富贵弃之不顾。
        “官家好不容易动了一下仁心,没想到人家却不领情也不知道官家知道了此事以后,会作何感想”
        寇季感叹了一句,放下了双份早餐的钱,离开了曹婆婆店。
        之所以给双份的钱,是因为韩允升走的匆忙,没给钱。
        回到府上以后,相继有人前来拜访,有自行前来的,也有曹府的人引荐过来的。
        寇季一一见过,给出的出路也一模一样。
        有人说自己要考虑一下,便匆匆离开了寇府别院。
        也有人选了第二条路。
        第三条路,却无人问津。
        寇府别院门庭若市,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潘夙和石元孙的耳中。
        潘夙得到消息以后,知道大势已去,再也没有离开过府邸,反而请求他爹去拜访了一趟寇季。
        石元孙去潘府上找潘夙,潘夙避而不见。
        石元孙恼怒之下,带着一些人悄然离开了汴京城。
        赵祯收到了消息以后,并没有派人阻拦,而是任由他们离去。
        赵祯、寇季二人并肩站在城门楼子上,眼看着石元孙离开了汴京城。
        寇季侧头对赵祯道“官家,你就这么任由他离开”
        石元孙离开了汴京城,去做什么,寇季和赵祯二人心里都清楚。
        必然是走最后一步。
        赵祯缓缓点头,目光深邃的道“朕放他离开,就是想看看,还有谁对朕不忠。他们最好能趁着这个机会一次性全部跳出来,朕也好一并收拾。”
        说到此处,赵祯看向了寇季,笑道“昨日朕手下的人,截获了一封密信。”
        寇季疑惑的看着赵祯,静等下文。
        赵祯笑道“有人给远在博州的王德用去了一封信,将汴京城内发生的一切,尽数告诉了王德用。”
        寇季眉头一挑,愕然道“他们想拉拢王德用一起起事”
        赵祯哈哈笑道“不止有王德用,还有郭易、王凯等人。不过他们只是将汴京城内发生的一些告诉了王德用和王凯等人,并没有出言拉拢王德用等人一起起事。”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还不算太蠢”
        赵祯摇头道“已经算是蠢的可以了王德用若是真的会反,那我大宋江山就真的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了。”
        寇季笑着道“他们兴许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两杆子的心思。”
        赵祯缓缓点头,语气沉重的道“只等石元孙起事,朕就能借此一举扫平武勋带给我大宋的麻烦。”
        说到此处,赵祯看向寇季,道“武勋们被我大宋养了这些年,跋扈惯了,遇事总喜欢用过激的手段,你我君臣对付他们,倒是没遇道多少阻碍。
        可是文臣们,就不那么好对付了。”
        有兵权的武臣跟没兵权的武臣,完全是两种概念。
        大宋的大部分武臣,属于没兵权的那种。
        纵然对军中有所影响,能影响到的兵马也是少数。
        就像是潘承裕所说的那样。
        石元孙叫嚷着说,能调动二十五万人马,可最终能跟着他们一起作乱的,不过两万多而已,甚至有可能连万也过不了。
        石元孙想要借助更多的兵马作乱,唯有假传命令。
        以剿匪、剿灭叛乱、勤王等借口,领着兵马作乱。
        关键是,他还不一定能成功。
        因为军中坐镇的监军、推官、文书等人,一定会让他出具兵符、印信、令箭、诏书之类的东西。
        一样也拿不出来的话,监军、推官、文书等人,绝对不会听他的。
        不仅不会听他的,还会告诉军中上下的将士,让他们也不要听石元孙的。
        除非是将士们自愿跟着石元孙作乱,不然石元孙很难调动将士们。
        大宋完善又严苛的监军制度可不是盖的。
        监军制度就像是一个紧箍咒一样,牢牢的套在军中所有人身上。
        随时都能将你禁锢的死死的。
        此前寇准精简天下兵马,引起了兵变。
        那是因为寇准的举动,影响到了军中上下的利益,其中就包括一些当了一辈子的兵,不知道离开了军伍以后,还能不能活下去的将士。
        寇准动了将士们的饭碗,将士们要保住自己的饭碗,有了作乱的想法。
        军中将校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那份兵血,也有了作乱的想法。
        上下都有了作乱的想法,才会出现作乱。
        监军在这个时候,就会第一时间被杀了祭旗。
        若仅是军中将校有作乱的想法,将士们却没有。
        那么军中将校想作乱,难度很大。
        过不了将士那一关,也过不了监军那一关。
        石元孙想作乱,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两关。
        除了骗,似乎没有其他的法子能够过的了这两关,所以石元孙肯定会采取欺骗的方式。
        但这样的方式并不长久,也很容易被拆穿。
        曹、李两家,在赵祯清查往年军饷去留的时候,为何果断的选择了舍去利益。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兵变的难度太大。
        所以才会果断向赵祯服软。
        兵变真要是容易的话,曹、李两家未必那么容易服软。
        当然了,除了兵变难度大的原因外,还有身处在富贵中,不愿意再为了富贵去冒险的原因在里面。
        一个人一穷二白的时候,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走极端,也愿意去赌命。
        可一个人身处在富贵中,有大把的利益在手,就不愿意再去为了那些蝇头小利,拿命赌。
        就是因为以上的两种原因,导致了许多武勋们不可能跟赵祯鱼死网破,最终的结果就是赵祯轻而易举的收拾了他们。
        似石元孙这一类身处在富贵中,却愿意拿命去争取那些蝇头小利的贪婪之辈,终究是少数。
        赵祯需要下狠手对付的,就是这一类少数人。
        可惜,石元孙跟赵祯的实力差距太大。
        犹如鸡蛋碰石头。
        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赵祯和寇季二人在处理了皇亲国戚以后,歇都没歇,果断下手处理武勋,就是因为知道,武勋跟皇亲国戚差不多。
        不难对付。
        真正难对付的是文臣,以及天下的富商大贾。
        他们才是赵祯和寇季革新的时候,最难对付的一批人。
        不能用过激的手段,任何过激的手段,都有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反弹。
        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有人质。
        他们手里的人质,就是天下百姓。
        寇季听到了赵祯的话,沉吟道“已经有人察觉出的端倪,向官家进言了吗”
        赵祯缓缓点头道“有人在苏州等地散出风声,说朕要效法你在河西、西北等地的作为,将天下的富户清除干净,将天下的田产均分给百姓。
        苏州等地的富户们,已经开始反抗了。
        做生意的,已经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脱交税。
        衙门里下发的公文,还没下乡就会被撕毁一空。
        去乡间办公的衙役,也会被拦在乡外。”
        寇季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听着都是一些小事,可一旦席卷整个江南,那就不是小事了。
        赵祯深吸了一口气,道“更重要的是,苏州知州被人状告到了江宁府衙门,称其治理苏州期间,贪墨了足足三十万贯钱财。
        作证的,是苏州知州衙门里的文吏。
        此事被人传扬了出去,苏州境内,民怨沸腾。
        江宁府知府奏请朕斩了苏州知州,以安民心。”
        “嘶”
        寇季倒吸了一丝冷气,沉声道“苏州知州臣倒是知道,臣任吏部期间,看过他的卷宗。此人在苏州任职两期,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也没有搜刮民脂民膏。
        整日里躲在府上吟诗作画。
        不问苏州的大小事务。
        说他不作为,我信。
        可说他贪了三十万贯钱财,我却不信。
        他在任期间,苏州大小事务,都是有衙门里的佐官、推官、文武吏处理,根本就没掌过苏州的权,怎么可能去搜刮民脂民膏。
        此人定然是被手下的人携手诬陷的。”
        赵祯沉声道“可他已经引起了民怨,你说朕斩还是不斩”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派人先将其押解回京再说。”
        赵祯沉吟了一下,点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赵祯处理了皇亲国戚,处理了武勋,已经让文臣们感觉到苗头,所以他们中间有些人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给赵祯施压了。
        没有一点点征兆,说给你难堪,就给你难堪。
        像是挑衅,也像是警告。
        可无论是寇季,还是赵祯,都不是喜欢被人挑衅和警告的人。
        君臣二人在城门楼子上没待多久,各自返回了各自的居所。
        两日后。
        劫掠江宁府等地八家一字交子铺的匪徒,被押解进了汴京城。
        中途虽然遇道了几次截杀,但他们依然完好无损的被押解回了汴京城。
        虽说有不少人服软了,也不再跟石元孙合谋。
        可依然有人派人去截杀了匪徒。
        为的,是减轻自己身上的罪责。
        只是,他们明显做了无用功。
        因为那些匪徒到了汴京城以后,寇季审也没审,直接依照赵祯和张知白二人给的名单,前去抓人。
        贪污军饷的、参与劫掠计划的,一家也没有放过。
        即便是曹府、李府,寇季也派人去抓人了。
        曹府、李府的门人、族人,只要是犯了错的,早就束手就擒在府上等候。
        寇季派去的人一到,他们就主动将人犯上交,并且献出了一些财物,作为赃款。
        其他那些服软的武勋们,就没那么简单了。
        一个个几乎都被抓进了刑部大牢。
        他们虽然服软了,但赵祯要剥夺他们其中一些人的官爵,需要一个借口,所以他们必须配合。
        寇季带着人足足忙活了十余日,才将汴京城内的武勋们梳理了一番。
        朝中的高官厚爵,特别是武臣当中的高官厚爵,一下子去了一大半。
        汴京城内的浪荡子、纨绔子弟,也不见了踪影。
        不管是被牵连到的,还是没被牵连的,一个个都被家里人约束在府上,不许出去祸害人。
        汴京城的治安,一下子好了近四成。
        有好事的百姓,居然在汴京城里传扬寇季不畏权贵的好名声。
        寇季知道此事以后,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他没有去向百姓们解释,自己也是权贵之一。
        寇季处理完了一切,向赵祯去交旨的时候,赵祯正在训人。
        随着皇亲国戚和武勋们被整治,满朝文武对待赵祯的态度,越发恭谨了,赵祯的威严自然也因此增加了不少。
        寇季进入到了资事堂,就看到赵祯一脸深沉的坐在座椅上,盯着局促不安的站在资事堂中的新任户部侍郎章得象。
        “把你刚才的话,再跟朕重复一遍”
        章得象年近五旬,慈眉善目的,像是庙里供着的那种神像,看着也很富态,大方脸。
        面对赵祯极具威严的喝话,他眉头稍稍一低,道“启禀官家,从各府抄没的钱财,如今已经装满了国库,余下的钱财,没地方可放臣想奏请官家,再借寇府一用”
        赵祯轻哼了一声,章得象的腰立马又向下弯了几分,“朕已经下令让你们户部携手工部,一起重铸了一次国库,为何还是不够用”
        章得象垂着头,没有说话。
        赵祯想要发火。
        寇季赶忙出声道“臣寇季参见官家,此事并非户部的错,乃是臣此前急于制造火器,在工部准备着手重铸国库之前,从工部借调了一些人手。
        所以才耽误了他们的工期。”
        赵祯盯着章得象道“既然其中存有隐情,为何不据实奏报”
        章得象抬起头,沉声道“回官家,臣才刚调任回京,只知道工部在帮户部营造国库期间,突然抽调了一部分人离开,耽误了工期,具体去了何处,臣并不知晓。
        臣既然不知道其中详情,自然不敢妄言。”
        赵祯闻言,脸色缓和了几分,“你倒是懂得谨言慎行寇府能不能暂时借用,朕说了不算,你得问寇爱卿。”
        寇府的府邸,属于寇府的私产。
        即便赵祯身为皇帝,也很难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越过寇府的主人,去使用寇府。
        古人在私有财产的维护方面,律法相当的严。
        比如无故入室。
        秦汉时,律法规定,无故入室犯罪,无论从恶大小,主人杀之无罪。
        往后历朝历代,也有类似的规定。
        只不过没有那么严,规定了时间,已经是否作恶。
        作恶有作恶的惩处,不作恶有不作恶的惩处。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夜间入室作恶,主家杀之无罪。
        章得象听到了赵祯的话,对赵祯躬身一礼,然后又对寇季一礼。
        “寇枢密”
        章得象刚开口。
        寇季就打断了他的话,“只管用但记得别破坏里面的花草树木不然我祖父又要埋怨了”
        上次朝廷借用了寇府的府邸,有动了一里面一些花草树木,寇准为此可是没少埋怨。
        并不是寇准小气。
        而是寇准十分在意寇府的私产。
        哪怕是一株野草,只要长在寇府内,那就是寇府的私产。
        寇府人动得,其他人动不得。
        章得象躬身道“寇枢密放心,下官一定叮嘱下面的人,照料好寇府。”
        寇季缓缓点头。
        章得象再次施礼后,退出了资事堂。
        章得象一走,寇季看向了赵祯,略微有些好奇的道“官家今日火气颇为旺盛啊”
        赵祯瞥了寇季一眼,随手从龙案上取了一份文书,吩咐陈琳拿给了寇季。
        寇季看完以后,脸色也不太好看。
        文书是缴文,主人公是他和赵祯。
        是石元孙发的勤王缴文。
        文中细数了他和赵祯的种种恶行。
        他属于那种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那种大恶人。
        赵祯为恶,是被他蛊惑的。
        文中最后指出,他如今已经把持了朝政,暗中控制了赵祯,借着赵祯之口施行种种恶政,祸害天下,祸害苍生。
        。


  https://vvadz.cc/book/1402/10603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