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战国小人物 > 第87章 相宰大人

第87章 相宰大人


在探子的汇报下,事情明了了
        就那么回事魏王请信邑去大梁见魏王,应该是白护卫的主意。不是请他去做客,也不是请他去商量国家大事,而是想陷害他
        魏王在白护卫的蛊惑下,可能信了白护卫的话。所以就派使臣过来了。
        还好事情有了反转白护卫陷害别人不成,反而自己被彭渔给废了。
        好我女婿就是牛叉
        信邑在心里高兴着,叫好着。真的为女婿点赞。
        之前不敢去大梁,现在信邑有信心和胆量去了。但是兵还是要带的,以防不测
        一直不来往,突然的来往了,谁知道对方背后是什么阴谋没有了白护卫这个奸佞小人,可也不能就认为魏王很明智试想一个明智的君王身边,会有奸佞小人舞台么
        就算没有彭渔的反转胜利,信邑也是要去大梁见魏王的。作为臣子,魏王要召见你你就得去,必须去。不然麻烦是很大的。魏王会误会你的,会对你有各种猜测。
        不管魏王那边是善意还是有阴谋,作为“外臣”,都是可以带兵的,以防万一,这是春秋战国时候的惯例。但是兵马是不能进都城的,只能扎兵城外一定地距离。
        然后你在兵营中住下来,等君王派人来请。
        不管君王是善意还是有阴谋,在这一刻战争一触即发。君王那边要是没有阴谋而且是善意的,可他邀请来的外臣也许会趁机谋反。所以说战争一触即发。
        以前的时候信邑家族是参与魏国国事的,是真正地魏国相宰。
        可自从魏惠王迁都到大梁来了之前,考虑到信邑的势力太大,又距离大梁城这么近。所以就开始想办法削弱信邑的势力,疏远与信邑的关系。
        到了叶公主的祖父时期,就基本上不参与魏国的事务了。魏国的内臣真正地相宰变成了外臣,不住在都城大梁了。
        本来作为相宰,是每天要上朝的,要与君王商量国事。可在魏惠王时期,人家就有意疏远你,今天这么个事把你派出去,明天那么个事又把你派出去,结果相宰就变得了“外相”。
        外相也就是处理外部事务的相宰。用现代语言来讲,也相当于外交官、外交部长这个职位。但是比外交部长的职权要大,能够独立作主一些事务。
        因为魏惠王有意收拾你、削弱你的势力,疏远你,所以无论你怎么处理事务,就算把事情处理得很完美,人家楞是不满意,你能怎么办人家随便找个理由,就让你回家休息了。
        渐渐地信邑就从大梁城搬了出来,回到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城池内生活。最后彻底与大梁那边的魏王断绝了关系。当然这只是权力架空。
        表面上有什么事还是要派人来问的,有时是“先斩后奏”。先把事情办了,然后通知你一声。
        甚至直接命令你怎么做。比如说出兵你必须派出多少兵力去帮助魏国主力军战斗。或者独立去完成战斗任务。
        信邑表面上是魏王的相宰,是个官,可早已不再担当、管理本职内的事务。
        相宰是世袭而来的,是按照贵族身份、封地大小来决定,君王也无法更改。所以你是相宰你永远是相宰,世世代代都是魏国的相宰。但是被架空权力后的相宰,名存实亡。你无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只能管理你自己封地上面的事务。
        内臣住在都城里面,与君王的关系一般都是不错的。所以他们去见君王,是有安全保障的。
        而外臣就不同他们有势力、实力。谁知道君王喊你去是什么目的以前不把老子不回事,现在怎么又与老子来往了呢是不是想陷害我
        所以外臣晋见君王,都是要带一定兵力的,都会作出一些准备的。你要是傻比比地去了,可能小命就没了。人家杀了你之后再给你编造一个罪名,那么一切都合法了。
        特别是先主驾崩新主继位的时候,外臣一般都是要带兵晋见的。不然很可能就被新主给杀了。
        经过几天的准备,信邑调来两万精兵随行去都城大梁。另外还从其他方面调集兵力往信邑城池方面靠拢,以防不测。
        人无打虎意,虎有食人心,不得不防。
        除了调动兵力外,信邑还特意请来封地内的老贵族们,邀请他们一同进都城拜见魏王。
        也就在一直就绪准备出发的时候,戴子从大梁城那边回来了。他打听清楚了所有事情,是回来向叶公主辞行的。当然也是向叶公主汇报情况的。他打听到的情况,跟探子汇报的情况是一样地。
        信邑和叶公主得知情况后,更是放心了。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兵还是要带去的。只是不会驻扎城外了。而是驻扎在距离大梁城更远的地方。
        信任就驻扎远一些。不信任,就驻扎在城墙脚下。就那么回事
        得知彭渔可能真的去秦国了,叶公主自然是就答应了戴子的请求,让他去秦国寻找彭渔。
        信邑得知戴子是彭渔的师父和养父,所以就想挽留戴子多住几天,让他跟随自己去见魏王,他的身边正好缺少这样地高手。
        试想戴子的徒弟彭渔都那么厉害,戴子还不更牛叉
        戴子虽然不情愿,可也是盛情难却
        第二天信邑带着两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开往魏国都城大梁。
        为了不引起魏王和民众的误解,信邑派人先去魏王那里报信。而在队伍这边,也是打出拜见魏王的旗号。
        魏国民众特别是信邑的民众,得知信邑去拜见魏王,那个阵势太庞大了,一个个都是趾高气扬。
        信邑的民众都知道魏王把信邑的权力架空了。所以都希望信邑能够扬眉吐气一回
        因为信邑的赋税政策好,所以封地内的民众都很拥戴他。
        不日来到大梁境内,信邑命人把兵马驻扎在城外三十里地。然后不走了坐在军营中等魏王派特使来接。
        第二天上午,太子亲自过来迎接,请相宰大人进城。信邑这才带着封地上的老贵族们,一共前往。
        戴子作为信邑的贴身护卫,随行在信邑左右。
        有了戴子这样地高手在身边,一向胆小怕事的信邑都显得精神多了,底气足了。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对长辈的尊重,魏王亲自迎出城门,等着信邑的到来。
        要知道信邑的辈分长。
        虽然有君王与臣子之分,可大家都是一个家族的人,辈分搁在那里。所以魏王迎出城门,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番欢迎仪式后,信邑跟随着魏王、魏太子一同进城。
        zhanguoxiaorenu00
        。


  https://vvadz.cc/book/1510/11394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