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战国小人物 > 第692章 后有吕氏春秋

第692章 后有吕氏春秋


第章后有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思想学说精华来佐证,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汇集而的一部巨著。
        吕不韦编写这部巨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出名,青史留名。更主要是想秦王嬴政以及后代天子君王都能以此书为“治国大典”、治国百科全书。
        看了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彭舟很是惊讶,觉得很羞愧
        他应该是吕不韦的道学思想启蒙老师,结果吕不韦对道学的理解,好像超过了他。
        虽然这本书不是吕不韦写的,只是他编写的,是别人写的。可彭舟就是觉得自己的很多见解,还不如书上写的那么透切。
        真的他不如这些写作者。
        虽然不是吕不韦亲自写的,也不一定是吕不韦的真正思想。但是吕不韦能够认同这些学术思想,特别是其中的道家学说思想,说明他还是懂了。
        要是没有懂,没有认同,吕不韦就不会编写出来的。
        这些年,彭舟都忙着外围的事,帮助外甥秦王嬴政,所以很少独立思考道学思想。
        没有深入地思考,你就不能完全把握道学。或者说你就无法将道学应用于现实生活。
        不管你是什么学说思想,最终都是要用于实践的,用于现实生活。如果不能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不能运用于生活实践,那么都是空谈、形而上学、不切实际。
        总之一句话你这个学说思想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吕不韦能够编写出吕氏春秋,可见他对学说思想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他在理论中寻找社会的出路,人类的方向。
        因此就有了这部历史巨著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从学术角度观察,它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从管理角度观察,它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
        也可以理解吕不韦是个商人,自然是把功利看得很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吕不韦对学术的态度。
        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思想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局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
        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调适,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吕氏春秋总括先秦诸子学说思想,在哲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吕氏春秋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
        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关于道家
        吕氏春秋以道家学术贯穿全书。
        认同先秦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认为只有“无为”,才能达到“事省而国治”的目的。相反“人主好暴示能,好唱自奋;人臣以不争持位,以听从取容;是君代有司为有司也”,其结果必然是君臣职能倒置,造成混乱和危殆。
        关于儒家
        吕氏春秋吸收了儒家的仁义学说,赞同儒家的孝悌之道。
        既然遵从儒家的德治理论,就要承认仁者爱人的血缘来源。
        父慈子孝是出于本性:“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
        仁义礼智,均以孝为基石。
        “凡为国家,治天下,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殖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
        实现儒家的德治,靠的是道家的自然;而道家的无为,恰恰要儒家的有为而成。
        关于法家
        法家主张的严刑厚赏,吕氏认为属于“衰世之政”。
        何为“衰世之政”,说白了就是治理乱世的政策。
        乱世用法,没有律法来规范一下社会秩序、人的行为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只会越来越乱。
        所以法家永远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有法而无情。
        意思是说法家只是规范社会的一种方式方法,要想更好地治理社会,也必须有儒家学说思想的道德约束。还有道家的治心之术以及其他学说思想相佐。
        关于墨家
        吕氏春秋对墨家思想吸收较少,但对墨家的尚贤、兼爱之说,还是有所吸收的。
        爱类篇说“贤人之不远海内之路而时往来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为务故也。”
        “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
        “以爱利民为心”
        “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关于农家
        “古先圣之所以导其民也,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这就是说,倡导重农,不仅为了生产,还有“贵其志”的目的。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境安,主位尊。”
        吕氏春秋重农并不排商,它主张先农后商。
        关于兵家
        对于用兵作战,吕氏继承发展了老子”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强调,人类的争斗是自古以来存在的,所以军事不可少。。
        家无笞杖,竖子就会为非作歹;国无刑罚,百姓就会侵凌掠夺;天下无兵,诸侯就会攻战不已。所以,用兵如用药,“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综上所述,吕氏春秋有自己的特点以道为主贯通各家学说,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各家学术,吸取各家比较进步的思想。
        。


  https://vvadz.cc/book/1510/11400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