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千万贯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不多时, 高丽使臣完成了入京朝贡的使命,从汴京返回杭州,将从杭州港上船, 返回高丽。
副使金世祯在望湖楼上约见明远,而高丽正使王彬却自恃身份, 再也不来见明远这等“普通商人”了。
明远也无所谓, 反正对高丽使臣就从没有太高的期望值。
但见面时, 金世祯却表现出了对明远的十二分感激——感谢明远提供的信息。
他谈起在汴京的经历, 提到似乎大宋君臣只对耽罗所出产的马匹感兴趣。高丽使团一旦提出, 愿意以耽罗的马匹交换, 执政们就很快同意了, 并且赠予使团大批礼品, 令使团颇感到受宠若惊。
明远外表没有任何异样, 内心却暗暗好笑——
这是他事先给王雱去信,在信上将他所了解的高丽详情尽数告知, 并且建议宋廷以耽罗的马为主要条件, 同意与高丽的互市。
王安石那边权衡利弊之后,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安排。
此刻明远却只是恭喜金世祯,并表示了对日后“合作”的期待。
他还另外给了金世祯一张清单,上面列明了大宋允许向高丽出口的物品清单,主要包括瓷器、玻璃器皿、丝绢布匹、香料、糖和一部分高丽需要但是本地不出产的药物。
清单上有列出大致价格, 但也提示了交易时自当“随行就市”。
金世祯对清单上的价格很是满意,这意味着高丽王室王彬这一支若能垄断与大宋的海上互市,就将赚到巨额的利差。因此, 他对明远的周到格外感激, 但是却提出了一项明远令很难答应的要求——
高丽人想要买机械钟。
“怎么, 金副使已经去过‘海事茶馆’了?”
明远假作惊讶问道。
“声名如雷贯耳!”
金世祯文绉绉地回答:“可惜上次来时错过了。”
明远暗自好笑:高丽使臣上次来时, 海事茶馆还根本还没有开业。
但是高丽使臣去了一趟海事茶馆,就看中了不久前才放在那里的机械钟。
“这机械钟尚且是本国极其罕有的商品,金副使真是好眼光。”
明远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狠狠地拍一记马屁再说。
金世祯顿时脸有得色,有点飘飘然的样子,又说:“一枚机械钟,我国商人愿用10匹,不,100匹耽罗马来换。”
100匹耽罗马……
明远心想,高丽使臣还真将这机械钟看得很重。
只不过,他很担心,高丽人一旦将机械钟买回去,回头拆开来看明白原理,就说这是高丽人先发明的。
明远想了想,坐正了笑着回答:“可以!”
“下一次高丽的商队带着耽罗好马来到杭州的时候,这机械钟就应该可以批量生产了,到时候副使想要购买,自然没问题。”
刚才那一瞬间,明远已经想好了应对的方法——做一体化机芯。
他完全可以将制作机械钟的作坊分开,让一批工匠专门做机械钟的钟芯,再招一批审美出色的能工巧匠,专门为这些机械钟制作各种各样美观的外壳。
届时,机械钟的内核可以完全做成一体化的,外面用铜壳包装,不用特殊方法无法打开。
另外他也很有把握,这些机械钟的钟芯零件需要特殊的技巧,这种技术极难为外人所掌握。
除非高丽建成整个从源头开始的产业链条,否则还真的难以将机械钟仿制。
于是他便慷慨地答允:可以,只要你们将承诺的耽罗马运来,我们就换给你。
金世祯显然还有些不甘,希望明远有些“商业头脑”,主动将机械钟的样本送一枚给正使王彬。
但有现在这样一个承诺,其实也不错了。
于是,金世祯抱着一丝遗憾,作别明远。高丽使团随即离开了杭州——准备向大宋输出来自耽罗的好马。
明远松了一口气:原本他打算找机会去北高峰下山坳里的军器监作坊看一看。但是有鉴于以前的“经验教训”,他一定得等到使臣确实离开杭州港之后,才会考虑前往军器监作坊。
正好,这时他又从京兆府那里收到了不少吴坚等人需要的材料,便命人赶了一辆大车,自己骑马押运。
车驾从杭州城外到北高峰下山坳,需要走上大半天。
明远清早从凤凰山出发,预计抵达时天色将晚,打算在北高峰下山坳住上一夜,第二天检视过军器监作坊的进展,再与吴坚等工匠详谈过,再回杭州城。
前往北高峰下的山路崎岖不平,有车驾在,便行得较慢。
但走着走着,明远心中突然生出异样——这种情况他似乎以前遇到过的。
于是明远勒住马缰,翻身下马,来到那辆为军器监作坊运输物资的大车后,伸手一掀车帘——
满载着的各种物资之中,坐着两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此刻正相互看着,各自都伸出一枚食指,凑在嘴上,似乎在示意对方:好像被发现了,噤声!
片刻后,种师中与宗泽,一个接着一个地从车驾上下来,乖巧地站在明远面前。宗泽低着头不敢看明远,种师中则面带羞赧,小声小声地叫了一声:“明师兄……”
明远伸出手指,很想指指点点一番:要不是知道你俩未来都是大宋的名将,这会儿就要把你们当奸细抓起来了!
但是他看看天色,只能又把手收回去,说:“罢了,你们先跟着我,去到地方之后,你们谁也不许乱跑乱动,更加不能随意触碰那里的任何东西,做得到吗?”
两个熊孩子一个劲地点头。
种师中更是露出讨好卖乖的笑容,对明远说:“我们都懂得,阿兄对我说过的,凡是到这样的地方,一定要听明师兄的话,否则,砰——”
这孩子竟然还会自己形容一声“霹雳砲”的震响,然后补充道:“我们的小命玩完不要紧,万一肢体伤残,以后无法上阵杀敌,报效国家,那才是真的亏!”
……
明远只觉得自己脑后都是汗水:这哪里来的熊孩子,这话都是谁教的?
但是算算时间,他也的确没工夫重新折返,再将两个孩子送回杭州城,便干脆让两个小的坐在马车夫后面,一起带去军器监的作坊,好让吴坚他们也认一认脸:下回要是敢再偷摸溜去,就直接将这俩熊孩子关起来,直到自己来接。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北高峰下的山坳里。
军器监的作坊远看实在是不显眼,掩映于一片密密的翠绿竹林之间,只能依稀见到作坊外一排竹制的栅栏篱墙——这里一带盛产毛竹,当地乡民甚至有用毛竹扎制住所的。
但军器监这里,毛竹栅栏上方密密麻麻的都是削尖了的竹茬,既防止有人窥伺,也防止野生动物误入,闹出什么大乱子出来。
待进了有人盘查的第一道门户,这里立即显示出与普通南方乡野人家的区别——
第二道门户上写着大大的“严禁烟火”字样,画着异常显眼的防火标记。这些最早是在京兆府的蜂窝煤厂出现的标记,后来到了山阳镇,现在又被极其明显地书写在这里。
种师中与宗泽见到,都肃然起敬。
两人脸上郊游般的笑意暂时都没有了,多少都感受到了肃穆与压力。
军器监匠作官吴坚已经快步出来迎接明远——当然,令他最开心的,是明远押运过来的那一车材料:有吴坚最需要的硝石和经过专门去脂的棉花。
“明顾问!”
吴坚招呼明远。
这声称呼让两个小家伙相互看了看。
种师中悄声说:“怎么样,我师兄也是个大官吧?”
宗泽则咂咂嘴,一伸大拇指:“真厉害!‘顾问’这个官衔我都没听过。”
明远只能装没听见,转告吴坚:“京中来信,不久会有一位沈官人到此上任。”
“他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全才。”
想到这里,明远心中还有点小雀跃。
他在与王雱的信件中提到了沈括,提到这位于科技上表现突出的官员,也提到他最近刚刚除了孝,即将进京述职。
在信上,明远将沈括在科技方面的能力吹嘘得是天下少有,但是也极其极其委婉地向王雱暗示,沈括的政治敏感度不太高,是一位非常能干实事的通才,但是却不一定能做得了一个在官场上如鱼得水的官员。
明远也没把握,不知道自己的委婉暗示王雱能不能看懂。
但反正结果是尽如人意的,王雱在回信上说,经过王安石与官家赵顼的商议,沈括之后会奉旨巡视两浙农田水利,并有一个兼理军器监南方作坊的职务,只不过后者不会明旨昭告天下,只有当事人晓得就好。
“各位,最近有没有什么成果,可以向沈公展示一下的?”
明远笑问吴坚。
而他身边两个小的,都将双眼睁得圆圆的,满脸期待,想要见识见识这座神秘的作坊里究竟捣鼓出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倒……倒是有些……”
吴坚一副“不知当讲不当讲”的模样。
但在明远的鼓励下,他还是将东西拿了出来。
于是,明远见到了一枚长长的竹管,另一头拖出一枚引线。
明远的惊讶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述。
“这……这是将爆竹横过来?”
事实上,这枚物品已经有了一点点后世火铳的模样。但是因为材质的关系,它看起来非常像是一枚大号的爆竹。
吴坚吞了一口口水,似乎他自己对这东西也有些信心不足。
但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吴坚将明远和两个小的都迎去了北高峰下山坳中的一片开阔地带。这里原本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竹林,自军器监搬来这里之后,就在竹林正中伐出一片空地,铺上“水泥”地坪,作为试验场。
明远和种师中一行人都站在“安全线”以后观看。
吴坚自己则带着两个军器监的小校开始演示这种“横过来的爆竹”。
只见,这枚竹筒中的隔层已经被全部打通,吴坚等人将药料填进之后,又塞进了一枚刚好竹筒大小的椭圆形石子。
吴坚随即将这竹筒架在地面上的一枚铁架上,并且令竹筒与地面形成一个向上的仰角,然后点燃。
明远一手揽着一个熊孩子,避免他们因冒失上前而有所损伤。
随着引信被点燃,滋滋声响起,突然火光迸现,那竹筒猛地发出一声脆响,随即只见那枚石头从竹筒的一头弹出,在空中划出一个漂亮的抛物弧线,远远地落下。
明远:这……这难道真的不是大号爆竹,斜过来放?
只听吴坚怯怯地向明远禀报:“明顾问,属下们将这种‘火器’,暂时只叫做‘竹火筒’。”
https://vvadz.cc/book/17376680/612628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