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野狗骨头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在沈柔沉睡之时,卫景朝正站在朝堂上。
他神色淡漠,冷眼看着跪在朝堂正中间的弘亲王,眼底不由得掠过一丝极清浅的不屑。
弘亲王正跪在地上哭诉。
三十多岁的老男人,吃的膀大腰圆,流一把鼻涕抹一把泪,哭的十分凄惨,说的更是惨绝人寰,半点脸面都不要。
这场景本就十分可笑。
但更好笑的是,他每哭着说一句,站在卫景朝身后的御史台左都御史陈善舟便跟着小声补一句。
“臣弟自认忠君爱国,慈悲为怀,从不作奸犯科。”
——你害死那么多姑娘,都是为民除害不成。
“更是洁身自好,清廉自律,从不晓得那君意楼是什么场所。”
——你那位千娇百宠的华侧妃,难道是从地里冒出来的?
“更别说那什么沈柔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女人,臣弟更是压根听都没听说过。”
——去年大张旗鼓到平南侯府提亲,要人家姑娘给你做侧妃,折辱人家姑娘的,莫非是狗?
“不知道为何,长陵侯竟将逼死官妓这样大的名头盖到臣弟头上,臣弟冤枉,还请陛下做主。”
——冤枉个锤子!秦桧是冤枉的你都不冤枉。
左都御史的话,只有前后左右,五六个人能听见。
顿时,这五六个人,除却卫景朝之外,个个都憋着笑。
想笑,又不敢,憋得脸都红了。
只能说,陈善舟不愧是御史台的台柱子,句句犀利,字字在理,无可辩驳。
可惜了,御史台屡次弹劾弘亲王,都被皇帝压了下来,甚至还遭了申饬,渐渐的冷了心,也懒得上折子了。
否则,今儿这样大的事,哪里等得到孟允章自己哭诉,御史台的折子,早就堆满御案了。
御座上的皇帝,如今不过四十许人,却眼窝深陷,脸色苍白,弱不胜衣,一幅马上要倒下的模样。
可就算是这样的皇帝,看着哭的真情实意的弟弟,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一时有些纠结,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
半晌后,皇帝看向一旁,问道:“景朝,到底怎么回事?那沈氏之死,怎么就怨上允章了?允章是爱胡闹了些,朕也知道许多人不满他,但杀人这样大的罪名,可不能轻易定论。”
卫景朝拱了拱手。
语气表面恭敬,实则不咸不淡解释了原由,“回陛下,弘亲王觊觎沈氏之事,京都人尽皆知。君意楼鸨母说,他逼迫沈氏进王府为姬妾。沈氏性情贞烈,宁死不屈,不堪受辱,自尽身亡。”
“沈氏是微臣的未婚妻,是我长陵侯府的人。弘亲王辱及她,便是辱及微臣,弘亲王逼杀她,便等同于逼杀微臣。若要臣受此羞辱,不如请弘亲王求来陛下御笔,赐臣自尽。”
“自古以来,夺妻之恨皆是势不两立,何况杀妻之仇。”
皇帝听后,却笑了一声似乎是极为不赞同。
“那沈氏既是自杀,原由便无人可知。虽说允章曾逼迫于她,但谁也不知,她为此而死,还是为其他事而死。”
他看着卫景朝,慢慢道:“景朝,你到底还是年轻,怎么能为这种不知真假的原因,就去找自己亲舅舅的麻烦呢?”
卫景朝抿唇不语。
皇帝笑着开口:“依朕之见,这不过是误会一场,景朝得知沈氏之死,伤心之余,难免脑子有些不清楚,误会了允章。允章,你这个做舅舅的,不体恤外甥便罢了,也万万不该火上浇油,惹得景朝更加伤心。既如此,双方都有过错,你们便给对方道个歉,就此和好如初吧。”
皇帝一说话,就是对两人各打五十大板。
表面上句句有理,公平公正,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彻彻底底地在偏袒孟允章。
底下众议哗然。
谁都知道,沈柔定是孟允章逼死的,就算不是他杀的,他也该为此负责。
可圣上却说“不过是误会一场。”
还说“景朝伤心之余,难免脑子有些不清楚。”
这字字句句,像竟是全在说,卫景朝被仇恨蒙蔽了大脑,在污蔑孟允章,是不懂事的年轻人。
而孟允章的错,不过是“惹得外甥更加伤心。”
陈善舟终究还是忍不住火气,怒道:“陛下,长陵侯一向聪敏善断,公允正直,绝不是意气用事的人,若无证据,断不敢给人定罪。”
皇帝脸色顿时一冷,如冰的目光看向陈善舟。
卫景朝轻声道:“陈大人慎言。”
他闭了闭眼,按耐住心里的火气,道:“弘亲王,是我无故迁怒于您,还请您谅解。”
孟允章哈哈一笑:“景朝年轻气盛,做舅舅的,怎么会跟外甥置气,你不用担心,舅舅不气了。”
他一口一个舅舅,甚是慈和。
只是,那幅趾高气昂的模样,叫人越看越愤怒,越看越生气。
卫景朝什么话都没说,甚至脸上也没有多少表情。
只是当着众人的面,缓缓地,捏紧手中笏板。
唯有手背上爆出的青筋,泄露出他真实的情绪。
陈善舟盯着他的手,眼眶倏然红了。
长陵侯受此委屈,一怨圣上偏袒,二怨御史台无用,没法子学前朝的御史,将弘亲王弹劾致死。
到底是他陈善舟无用,才导致长陵侯为护他,不得不听从陛下离谱的要求。
他听得出来,长陵侯虽道了歉,认了错,却并非真心。
他一口一个弘亲王,再也没喊过一声“舅舅”,很显然,以后仍是打算与弘亲王势不两立,并不打算真的与这个“舅舅”和解。
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被迫。
也对,受此奇耻大辱,谁能真的与仇人和解?
便是孔圣人,也只能做到以直报怨,做不到以德报怨。
下朝后,卫景朝准备回枢密院。
陈善舟疾走几步追上,喊道:“长陵侯留步。”
卫景朝回头,停住脚步,拱手道:“陈大人。”
陈善舟叹了口气,脸上显露一丝怒色:“长陵侯今日的委屈,我们都看在眼里,陛下如今越发偏袒弘亲王,日后……”
“陈大人慎言,天家之事,非你我可议论。”卫景朝打断他,提醒道,“隔墙有耳,况且宫室?”
他道:“今日之事,圣上既已断了案,那我等臣下,便只需按照圣意做事,我不觉委屈,陈大人切莫多想。”
这话听在陈善舟耳中,充满了委曲求全,牺牲自己,保全大家的意思。
圣意不可违。
哪怕是长陵侯,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他不由得叹了口气,颓废道:“长陵侯说的是,圣意如此,我等只得遵从。”
卫景朝只笑了一声,转移话题:“别叫我长陵侯了,既是同朝为官,陈大人若不嫌弃,便喊我一声景朝。日后,我便唤一声陈兄。”
陈善舟道:“如此,是我的荣幸。”
卫景朝做出请陈善舟先走的手势。
陈善舟与他并肩而行,与他絮叨着一些闲话。
卫景朝一路喊着微笑,只听,时不时给出反应,却没多说一个字。
经过今日早朝,经过陈善舟的渲染,长陵侯与弘亲王的矛盾,大约会传的更快,更广吧。
原先想,两个月内传到北疆。
按照现在的情况,顶多一个月,就能让北疆人尽皆知。
——————————————————
沈柔用过早膳,又休息半日,才缓过来。
待醒来后,踏歌便讲今日早朝的消息,说给了她听。
踏歌说起此事,极是愤怒。
“圣上未免太偏心,那弘亲王是亲弟弟,我们侯爷也是亲外甥,长公主殿下还是亲姐姐呢,怎能如此颠倒黑白,不辨是非!”
“枉费侯爷平日里对这个舅舅多有敬重,只差没当成亲爹,结果却被如此对待,心里还不知道该如何难过。”
沈柔听后,沉默了半晌。
此事,其实并不出所料。依圣上护短、昏庸的性格,会做出这样的裁决,实则是她意料之中的事。
他们这位圣上啊,这些年做的最好的,就是“平衡”二字。
文官要和武官平衡,外戚要和皇亲平衡,科举出身要和恩荫平衡。
好像,只要做到“平衡”,让各方势力相互制衡,他就能江山永继,皇位永固。
所以,这次的事,他既不会为了孟允章责罚卫景朝,也不会为了卫景朝责罚孟允章。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这样。两个人互相道歉,就此结束。
只是,想必卫景朝定是极憋屈的。
她又欠了他。
欠的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只怕要还不起。
沈柔叹了口气,认命地又坐在书案前,准备继续抄书还债。
可是,她盯着那桌面半晌,迟迟下不去手。
只能强迫自己不去想昨夜发生在这张桌子上的事儿。
说实话,经过君意楼的调/教,她现在敢主动勾引男人。比之以前,不知大胆了多少,但是在书桌上做那事,还是有些超出她的限度。
半刻钟后,她揉了揉自己绯红发烫的脸,低头捻起踏歌拿来的桃花纸揉了揉,满意地点点头。
抄书用的纸张,必须得是上好的桃花纸,纸质薄而韧,洁白清净,不透水与空气,适宜长久保存。手感虽平平,却比普通宣纸更适合做书籍。
踏歌拿的这一沓,就是其中最好的了。
铺平纸,研好磨,沈柔提笔写字。
她默的,是一册《太平兵法》。在传闻中,这本书是仙人赠送给前朝开国皇帝的兵书,其中的兵法韬略助其南征北战,平定天下;治国方略则助其安定四方,开创盛世。
这书失传已久,渐渐成了传说,没有人知道,平南侯府的藏书阁里藏着一册拓印本。
她将此书默给他,如此珍贵的书籍,便是再大的恩情,也得以偿还了。
沈柔抿了抿唇。
卫景朝应当会满意吧。
如果她一些别的要求,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
https://vvadz.cc/book/18049446/644812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