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改革(五)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穆宝隽原先还在后悔自己今天不该穿这条装饰有流苏的裙子,见小景瑾先抓住了小景瑜的摇篮,终于松了一口气,笑盈盈的开口打圆场:“看来阿瑾很喜欢弟弟呢,将来定会做个好哥哥。”
肃贵妃柳元也松了一口气,附和着说了些场面话,抓周这一场小风波才总算是过去了。
只是邓宣椒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只是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心里却在琢磨,这到底是小阿瑾自动自发,还是柳元提前教过。
这一次抓周宴棋心并未去参与,她还在跟裴朝卿一起为接下来的工作收尾。
终于赶在夕阳西下之前将所有的事情都梳理清楚的棋心和裴朝卿此时在闲聊。
裴介已经进入翰林院,接下来将由他掀起整场变革的序幕,棋心敬称他一声裴大人,却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裴介高贵冷艳的一声哼,让棋心脸上的笑僵在了脸上,不过还是开口告知了裴介:“今日是皇长子的周岁宴,陛下要晚一些时候才能回来,已经吩咐了奴婢,若是裴大人来了,便请裴大人在屋内等候。”
裴介点头示意自己知晓了,不发一言。
而一直将裴介让进去的棋心脸上的笑容也转瞬消失,冷了下来。
“倒真是难得,在男人面前一向无往不利的棋心姑娘竟然也有吃瘪的时候。”裴朝卿双手抱在胸前,闲适的倚在朱漆的柱子上,调侃的开了口。
他是因为听到了棋心那句裴大人,下意识以为是在叫自己,结果出了门却目睹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棋心瞧了他一眼,也笑了:“男人不喜欢我?他算个屁!”
却也想到了为何裴朝卿为何忽然出了门:“话说,两位裴大人倒的确是叫着容易混,要不还是叫朝卿裴公公,以作区分?”
行吧,棋心一贯牙尖嘴利,从来都不肯吃亏。裴朝卿脸黑了一瞬:“我难道没有名字吗!”
却是甩袖再度回了偏殿。
这一夜宣德殿中红烛常燃,景弘与裴介商议了种种细则,次日早朝的时分,景弘便神色凝重的上了朝。
“前几日,朕实在好奇新科状元是如何凭一己之力,写出那么几篇针砭时弊的论著,便召其详谈,却得知了许多百姓之苦,实在是让朕始料未及。”景弘痛心疾首的开了口,底下朝臣们心里咯噔一声,裴介这段时日风头无两,这么铺垫,怕是要烧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了。
被点到名字的裴介出了列,躬身一拜,回禀道:“这些事皆是臣亲身经历,未有一句不实之言。臣年幼时历经晋城大荒,朝廷拨派的赈灾粮分明堆满了官仓,却有前来领粮的百姓在仓门口活活饿死,只因县令有言,需核户籍,生生将朝廷拨下的活命粮,延缓了数十日发放!”
“太皇太后与陛下轻徭薄赋,征收农税三十税一,又特许年收成不满一千斤的家庭可退农税,臣寄居的慈幼庄的庄主,年收成九百斤粮,论律可退三十斤的粮,可为了这三十斤的粮,他往县衙跑了足有一十七趟。”
“还有曾找臣代写诉状的一户农家,案情清晰,当日可结,可县衙却以各种理由推诿,延缓了月余才开始办案,事主已收监一月,染上疾病,险些丧命。”
“臣能有今日登临朝堂,一要感念太皇太后与陛下频发德政,让百姓休养生息,二要感念乡邻,对裴介的诸多照顾,臣亲眼所察,亲身所经,是因臣直言不讳,这些懒政怠政之人,吃的是民脂民膏,上惭皇恩,下愧黎民,将太皇太后与陛下的诸多德政,变作名不副实的空口笑谈,皇恩不能真正福泽万民,他们蛀的是国之根本!”
说句实话,朝堂上这些人居庙堂之高,甚少有亲身了解底层县衙究竟是如何办事的,是以今日乍然听到,颇有些从未想过的惊异,可从细想来,又觉得甚是符合人性。
当下,亦有几个寒门出身的官员附和了裴介的说法,证实推诿懒政一事屡见不鲜。
珠帘之后的太皇太后开了口:“裴状元既然在朝堂上提了此事,想是已有应对之策成竹在胸,不妨今日一并说出来。”
心弦一直紧绷的景弘稍微松了一口气。
之所以要选择懒政怠政做切入口,便是因为此事直接与太皇太后的诸多德政切实相关,更不宜招致太皇太后的反对。
而能说动太皇太后有心思解决此事,便已成功大半了。
景弘手里捻着拇指上的扳指,听着裴介慷慨激昂的陈述着他“月课季考年定”的构思。
这些细则,俱是他与裴介彻夜讨论出来的。
太皇太后又叫左相和右相表达了意见,几番商榷,裴介一一应答,景弘便知道了此事近乎事成。
裴介由此进了吏部的清察司,专管此事。
宣德殿里,不能跟随景弘上朝的棋心则与裴朝卿一同给裴介准备着他需要的种种情报资讯。
这一篇有关官员懒政的论著好似一阵强风,迅速的掀开了景弘与太皇太后夺政的帷幕。
棋心默默望着天边初升的太阳,她们最艰难的路,要启程了。
如果说之前景弘还会因为要顾及一下裴介的意见,放棋心的假,但既然事情已经紧锣密鼓的发扬了出去,景弘也不会再做收敛,继续让棋心参与到此事之中。
裴介虽然不忿,却也不能违逆圣意。
而随着一大批尸位素餐之人的处置,朝廷上的风暴也渐渐酝酿了出来。
五月十三日,棋心点出了“清冗”的根源问题:“官员推诿怠政,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昭目前的官制中,许多机构职责划分的不明确,甚至有很多机构职能重复,才导致他们可以相互推诿。而这些清闲衙门,更是世家塞家族闲散子弟来谋职的好地处,更是给大昭造成了大量的冗官。”
清查懒政怠政的官员只是开始,下一步,便是剑指这些人员臃肿的“好去处。”
https://vvadz.cc/book/18830824/678521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