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第 282 章(修文,增加了一些内容,看过的可以刷新一下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第282章
谢珍珠去雷府, 自然很顺利的就见到了雷大娘子,为了方便,也是为了和官府的关系更紧密, 畲族的不少的人都在宁州城置产住下。
雷大娘子这些年都一直带着人剿匪, 宁州的剿匪都是主犯进行绞杀,招抚罪行轻的, 这几年, 宁州的发展越来越好, 很多迫于生计上山的土匪,都悄悄的下山回家种田经商。
有那些冥顽不灵,谢继宁采取了坚决打击的政策,不仅仅山上的土匪, 还有乡间的恶霸, 一些巫婆神汉, 都全被抓去修路, 严格管教的同时又给那些积极改造的犯人希望。
这几年, 雷大娘子和姚子林剿匪, 谢继宁和韩文爵四处走动,督促修路,随便将官府治理的触角深入到乡里去。
在修路的同时治理乡间,将各处修建的庙宇, 巫神的祭祀场所全部改成义学所在, 这些建筑都劳民伤财, 修建得很豪华。
谢继宁采取的态度不是直接拆除,激起民愤,反而将这一类地方当一个公共空间,集学校, 收购站于一体。
给孩子上学,给大人扫盲,还有宁州医馆的大夫固定的时间下来义诊,医馆毕业的一些大夫开设医馆,还有为了破除封建迷信的戏曲相声小品演出,都在这地方。
最重要的是谢继宁将这地方作为一个培训的场所,药材种植,辣椒种植,香菇种植这些关乎农业生产的,都在这里进行教学,还有一些技能培训,培训出来的可以去厂里面就业。
除开各种先进的种植方法之外,一些便利的农具的推广,采摘的药材还有茶叶,竹编等等一些农产品收购,乃至于缴纳税赋都选择在这地方。
这样长期下来,官府的力量渐渐的取代了民间的一些信仰,百姓们也渐渐的习惯了有事情到这义学找人,而不是求神拜巫祝。
畲族的不少人都下山,雷大娘子因为带队剿匪的原因,在宁州官场上也很有地位,虽然没有取得正式的朝廷的军队的编制。
但是作为宁州知州的谢继宁承认了这支队伍,并且按照衙役和官吏的待遇给畲族军队发放银钱,还将畲族相关的事迹上报朝廷,将女将的存在公之于众。
雷大娘子和整个畲族都唯谢继宁马首是瞻,加上雷大娘子自己的心思,谢珍珠自然是百般疼爱。
所以谢珍珠一开口,雷大娘子就答应了,“珍珠妹子放心,到时候我自然会为她们说话。”
雷大娘子答应得太过爽快,谢珍珠自然知道,雷大娘子只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就答应了,对这件事不是很上心。
“雷姐姐,这件事很重要的,纺织厂不仅仅有汉家的女子,也有很多畲族中人,现在他们会因为男女不同就工钱不一样,以后会不会有人因为是汉族和畲族还有瑶族的区别,就不一样的待遇呢?”
雷大娘子猛地抬头看向谢珍珠,她之前的确没有想到这点,但是谢珍珠说得对,就算如今畲族不少人融入汉族,很多寨子更是上一年落户宁州,成为宁州福鼎县治下的百姓,三年之后和汉人一样缴税服徭役,畲族在面对汉族的时候还是弱势。
现在有自己支撑着,加上畲族种植的蓝靛很好,所以汉族商人和畲族好好的交往。
一旦有什么变故,畲族必然会被牺牲,雷大娘子清楚,自己的地位离不开这些年畲族子弟的付出,在剿匪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些土匪不会坐以待毙,会联合反扑,畲族不少人都没了,自己这个首领也是数次重伤。
“雷姐姐,畲族女子都勤劳能干,还能当家做主,如今大家都在学习汉族的各种文化,我哥哥说啊,这汉族啊,什么都可以学一下,这男尊女卑就不要学了,你作为长岭沟的大族长,你要让之后的姐姐妹妹都要受到欺压吗?”
雷大娘子站起身来,“珍珠,你和刘姑娘她们有什么打算,要怎么劝服你哥哥还有文大人他们。”
谢珍珠笑嘻嘻的道:“雷姐姐,咱们坐下来慢慢的说,最好大家找机会聚着商量一下,他们那些男子管事各大厂恐怕也在悄悄商量阻止这件事呢?”
“好,你先和我仔细的说说,然后和其他人一起商量,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人。”
“好,这事情我们是这样打算的……”
谢珍珠和雷大娘子商量的同时,刘芳苓也不顾天黑,和吕淑她们商量,抓紧去联系各厂的相关女管事,还有医馆的大夫,书院的夫子,还有韩文爵夫人谢管彤一起商量这事情。
谢继宁这是放下了这件事情,专心的陪伴父母以及准备接下来的会议,这次会议,谢继宁早有计划。
这些年来,宁州用晒盐取代煮盐,并且一直研究改进方法,盐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宁州的盐凭借质量好和价格低,占据了很多市场,每年获得巨大的利益,这些钱财都拿来进行经济建设了。
同时宁州独特的气候使得宁州有很多药材都是道地药材,只有宁州和闽地才有,使得宁州的药材在整个药材市场都占据一席之地。
茶叶,竹子,木材,这些产品都为宁州的经济助推,很多乡镇的百姓都以此获利。
至于纺织厂,不仅仅带来巨大的利益,纺织厂的布匹从宁州生产,销售到大江南北,更是为宁州百姓带来非常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是谢继宁最为重视的产业之一。
修桥铺路,兴修水利,人才储备,农业基础,水军训练,这些都有了,谢继宁终于打算做一件从来宁州就打算做的事情,开放宁州海禁,全面对外开放。
这件事在谢继宁的心里想了很久,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只有对外开放,促进交易,才能更好的发展,海洋,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是一开始的宁州,千疮百孔,矛盾丛生,百姓饭都吃不饱,根本不具备开放的条件,谢继宁在宁州整整努力了七年,用七年来做准备。
如今,宁州的基本大路修建完成,码头港口也为了运盐和布方便都以最高规格修建好,整个宁州勃勃生机,蓄势待发,只等真正开放,就能一飞冲天,成为大盛王朝数一数二的州府。
因为知道谢继宁接下来要忙大事,谢如方和李麦穗只能按下心中的想法,在平安和春雨的陪伴下,在宁州走走逛逛。
谢如方夫妻走在街上发现,宁州的街上很热闹,宁州地处偏远,但是商铺上有很多都是北方的特产,街道上不走动的男女老少都有,身上穿戴都不差,而且大多数人身上都提到着购买的东西,一看就是衣食无忧的样子。
还有很多半大小子在叫卖报,卖报,“平安,我听他们说什么卖报纸,这报纸是什么啊!”
谢如方好奇的问道,平安递过铜钱,接过一张报纸递给谢如方,解释道:“这叫报纸,意思就是报道消息的纸张,这报纸最开始是主子让孙训导他们州学弄出来的,上面主要有一些官府的消息,招工消息,还有一些学识,还有一些文章,主子都经常写文劝学,劝农,劝改风俗等。”
“后面有些书局也学着弄,好多读书人都在上面发文,还有些生意人在上面发货物的消息,主子说这是打广告,在整个宁州都很流行的,下面两县也都有。”
宁州多竹子,造纸工艺很成熟,这些年,举办义学,扫盲,不少的百姓都认识了常用的基本的文字。
年纪大的扫盲程度不够,但小辈的很多都多少认识几个字,尤其这是在宁州城,是宁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识字率远远的高于乡间。
报纸的发行很受欢迎,也很有效果,影响力很大,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在上面发诗,写文阐述自己的理论思想。
谢如方拿着报纸,带着李麦穗往一边的茶楼去,打算坐下来慢慢的看着报纸。
一进茶楼,平安春雨就被认出来了,这茶楼老板姓庄,茶楼是在宁州大街上,从知州府出来很顺路,谢继宁之前来过这茶楼,掌柜的和平安等都很熟。
“平安管家,什么分把你吹来了,大人已经好久没有来我家喝茶了。”
远远的,庄掌柜的就上前去迎接,见平安对谢如方夫妻恭恭敬敬的,忽然想起来知州大人的爹娘到宁州来了,莫非这就是,庄掌柜的心中猜测。
“这是我家老爷和夫人,来你家这茶楼喝茶,看报。”平安见状也不和掌柜的客气,直接的说道。
“哎呀呀,原来的大人的父母,谢老爷,谢夫人,草民有眼不识泰山,你们里面请。”
原本很淡定的庄先生欢快的将谢家一行人迎进茶楼,自己去将上好的茶拿来,又叫厨房准备上好的点心,还去隔壁的糕点铺子采购了一些上好的糕点。
“我们不去包厢,就在这坐吧,还能听听说书。”谢如方回绝去包厢藏起来的主意,直接带着李麦穗坐在了窗边,听说书先生说书。
庄掌柜的自己亲自泡茶,在一边伺候,“前些年,大人还有时间来我们茶楼喝茶,如今大人太忙,一忙起来,就来得少了,谢老爷,这茶是我亲自去找的,专门留着的给大人的。”
等不来谢继宁,等来他的爹娘,庄掌柜也很高兴,陪着谢如方说起来自家的事情,
“前些年,我姑娘给狗官家的纨绔子弟赵公子抢了,家里的茶山,茶庄都被那畜生家强占,我们一家为了活命,还得给他挣钱,替他打理茶叶的事情,还是大人来了,将贪官污吏都拿下,又将我家的茶山还给我家,后面日子就过起来了,现在我家茶叶每年赚钱得紧,从来都不愁销路,这些都是大人的功劳。”
一边的一个老头也恭敬的凑过来说道:“那时候,我家饭都吃不上,人都养不活了,大人恩赐,将我家小儿子选去做了工人,修了医馆,后面又成了徭役,我家的日子就好过起来了。”
“大人对我们恩重如山,可以说是再生父母,我们一家都铭记于心。”
谢如方赶紧说道:“他年纪还小,当不起,当不起。”
李麦穗也赶紧补充道:“他是知州,是这宁州父母官,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
谢如方看这老板比自己年纪还要大的样子,说去自家儿子来,一脸的崇敬,给自己倒茶的时候诚惶诚恐的,为自家儿子在这宁州这么得民心感到高兴。
走在这街上,和这些人说话,都能感觉出,谢继宁在宁州城威望很高。
一时之间,左近的几人都说起谢继宁的好来,大家就坐着报纸,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最近的政令,然后又夸奖了谢继宁一波。
夫妻两走出酒楼的时候,耳边还都是老板对谢继宁的吹捧和赞扬。
“孩子他爹,我看宁哥儿在这宁州,比在咱们怀安板桥都还自在的,这官声也太好了,这些天我都一直听的都是好话,春雨,是不是这些人知道我们的身份,故意讨好。”
春雨笑着道:“夫人,这茶楼老板见过我们,猜出来了,还有很多是不知道的,主子在这宁州做了这么多,带领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大家心里自然尊敬主子。”
谢如方指着街道说道:“那年我来这的时候,这街道都是破破烂烂的,街边这些商铺都死气沉沉,这路上的人都很少,衣服也很一般,如今你看,这些商铺房子全部都规规整整,都是新修的,大家穿的衣服也都崭新的,不少人穿丝带玉,一看日子就好过。”
言下之意是谢继宁带大家过上好日子了,这些都是证明。
李麦穗道:“我当然知道大家都是真的说咱宁哥儿好,我都听说有些人家给宁哥儿立生牌,建生祠,供奉起来了,我这个心里都不敢相信,咱们怀安赵知县够好了,他在怀安也没有这样的好名声啊!”
夫妻两个走到街上来就发现了,在得知两人是知州的爹娘之后,大家都热情极了,不是因为谢继宁是官,大家在讨好,是真的打心眼里面崇敬谢继宁,所以爱屋及乌的崇敬他的爹娘。
https://vvadz.cc/book/18919559/598302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