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93章 赏罚方案,一言而决

第93章 赏罚方案,一言而决


“赵子称胆大妄为、肆意处置朱勔的身后事,而归恶于君,此事真要细究,那可不是小事!

    但看他又不像是故意为之,只是年轻冲动、急于求成。师成,你以为,将来江南平定后,当如何处置他?”

    赵佶看完全部奏报后,足足愣了好久,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个表现极为复杂的远房侄儿,最终忍不住开口询问梁师成的意见。

    梁师成哪里敢直接定夺,便只是先善意提醒:“听说此子还不满十九……少年人行事冲动,实在可惜。不过他这次的军功,也确实足以服众。何况民间并不知道他在处置朱勔时的内幕,官家若是惩罚得严了,恐怕对江南民心……臣并非为他说话。”

    “朕当然知道!这种人,明面上是不能罚的,只能是明升暗罚,让朝中重臣能看懂其中因果就行了。不升不足以明赏罚,不罚不足以惩戒其肆意胡为。”

    赵佶几句话,就给这事儿钦定了调子。随后他又起身来回踱步半晌,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就凭赵子称这次的军功,至少得给他的职官也升上去,要配得上通判或知州的级别。至于他的差遣,也可以去掉那个‘权’字。

    后续江南平叛,如若他没有新功劳,那就让他在苏州继续当通判。江南彻底平定后,调他去一个有贼乱、又适合流官的远恶军州,让他直接任知州,这样也算是赏罚分明了。

    从苏州这样的富庶之地的通判,调任远恶军州的知州,级别上是没亏待他的,也能敲打敲打。

    如果后续江南平叛,他还能再建功,比如这次童卿让他协助救援杭州,他还能有不错的表现,就让他从苏州挪到杭州,并且给他升爵位。他既是宗室,给点爵位还是应该的。不过,到时候去的远恶军州,也要更远恶才行——你觉得哪里比较合适?”

    赵佶知道梁师成不愿意显得很有主意,所以他自己就把调子定了,只是让梁师成帮着修修补补,想一个具体的远恶军州选项。

    梁师成琢磨了一下,首先按照惯例,投石问路试探一下定调:“官家素爱先父之才,先父当年最落魄时,远放儋州,今日赵子称外放,不知是当高于此,还是下于此?”

    梁师成一辈子都说自己是苏轼的私生子,所以一说到把朝官放到远恶军州当知州,他第一反应就想到了自己父亲苏轼当年最惨时,被放到海南岛吃荔枝。

    赵佶听后,眉头微微一皱:“儋州算什么?虽然远恶,可并无贼寇,如今天下有贼的州府那么多,不让他去吃点苦头,还让他躲在后面安享富贵?”

    梁师成立刻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不该拿儋州举例子的。儋州已经很穷很偏了,但没贼,现在皇帝再要他换,若是换个比儋州还穷、同时还有贼,那几乎不可能找到了。

    梁师成心中懊悔,思维速度也快了不少,脑中一番牵强附会后,还真被他想到一个解法:

    “那不如将来江南平定后,让赵子称于登莱择一地知州?”

    赵佶一愣:“为何是登莱?”

    梁师成:“自方腊叛乱以来,贼寇日多,淮西便有霍山贼王庆作乱,危害汝州、蔡州,山东近日听闻有贼人晁盖、宋江作乱,但其势尚小。只因朝廷集结全力讨平方腊,一时不及处置。至于河北,也有辽、金鏖战后溃散的辽兵入境为盗。

    但如今天下这三块有贼之地,又以登莱最属远恶军州——河北最恶,不过沧州,而淮西之地,距离京畿不算远,也谈不上远恶。只有登莱之地,有沙门岛,自古乃本朝外放罪官或是流放刺配最恶之地,险恶过于海南。

    登莱之地,西接山东腹地梁山等贼,北有沙门岛,隔渤海与辽、金相望。如此,既可让朝中重臣看到陛下惩戒赵子称之意,以免将来再有人模仿他私自邀名,又可示天下百姓以宽仁。”

    梁师成提到山东如今有晁盖、宋江作乱,这事儿其实已经跟原本历史有颇大的出入了。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这时候宋江的作乱都差不多该被平定了——按照正史,宋江其实没能闹腾多久,也是跟方腊一样,一年都没坚持到就完蛋了。

    不过这一世,显然是赵子称造成的蝴蝶效应,让晁盖、宋江等人的发迹晚了一些。或许是赵子称去年路过徐州时,挖走了林冲、又依然火并掉了王伦,导致梁山的“种子轮”实力大减,后续晁盖、吴用等人虽然还是上山了,但山寨的底子薄,兵力少,就需要更多时间慢慢发展。

    而且还有杨志、鲁达、李俊、吕方、郭盛等等都被赵子称拉走了。梁山发展的速度肯定拖慢了,最后闹大被官府盯上,也就延后了。

    种种因素,导致这一世是方腊先做大、然后晁盖宋江才做大。而有方腊这个更紧急的任务要处置,宋江也就能多苟延残喘几个月了。

    张叔夜虽然还在山东,但张叔夜这一世得到的资源比历史同期少得多,他也只能先确保宋江问题不恶化,但没有能力反攻消灭宋江。

    梁师成显然是希望赵子称在搞定方腊后,顺便丢到山东半岛再扛点苦差事了。

    赵佶听到这儿,才满意地点点头。确实,沙门岛就在登莱,自己要是按梁师成的规划处置,对不懂行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看到的是皇帝给赵子称升官了,不会有人觉得皇帝刻薄寡恩。

    但对于懂行的文官集团来说,他们能看懂皇帝旨意里的惩戒意味,也就不至于让赵子称的行径成为一个恶劣的先例,被将来的人效法。

    这种事情要是效法的人多了,大宋就国将不国了。

    梁师成见赵佶点头,连忙又补充:“臣又想起一事,自今年年初、我大宋与金人达成海上之盟,原本童太尉便该于年底时北伐燕云,配合金军收复失地。如今因为方腊变故,才导致拖延,暂时是伐不成辽国了。

    在海上之盟达成后数月,海东的高丽国主也派来使者,立陈不当联金伐辽,而当注重与辽休战百年的和睦,‘不可当叛人之党’。此事正是不久前发生的,高丽国使如今还在东京,朝廷也尚未对其答复。”

    赵佶听得稍稍有点不耐烦,一抬手制止道:“此事和今日所议有什么相关?高丽人远居海外,他们怎么想不重要。”

    梁师成连忙承认赵佶所言甚是,然后又解释说:“臣也觉得,高丽人怎么想,确实不重要。但臣令人细细查访后,才得知高丽人果然是说一套做一套,

    他们明面上和我大宋说‘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实际上却是因为他们之前和辽人交好,又与金有怨,故而为了其一己私利,如此撺掇我大宋。

    今年金人攻打辽人中京,高丽人又向金人遣使道贺,求攻辽人的保州。高丽如此反复无常,还利用金人并无海船水军、而他们有海船水军,往往隔绝辽东航道,使我大宋与金人的联络,往往受其影响。

    官家若是让赵子称知登莱,正好以惩戒敲打之名,让他整肃沙门岛与周边海域,肃清‘海贼’,让高丽人不能阻挠宋金联络,并顺便惩治不法。他若是做得不好,到时候也可赏罚分明,再施加贬黜。”

    (注:辽国的地名经常有重名,这个“保州”不是后来的河北保定,而是辽东的丹东,也就是鸭绿江口一带。当时属于辽国,高丽人想趁着)

    赵佶听完梁师成的这番建议,内心终于下定了决心。

    看样子,将来把赵子称放到山东半岛上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如今朝廷要联金灭辽,又要扫清山东的叛乱,在登莱放一个文官,最好是出身江南的,懂一点水军,这样既可以帮助扫清水泊,又可以维持渤海的使者往来航道,不让高丽人作梗。

    山东本地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北方人,不懂水性,不懂水军,所以之前对付宋江也显得很吃力。因为宋江恰恰是在一个北方的大环境里、找了一个适合水性好的南方人发挥的小环境。

    “既如此,这事儿就这么定了。看赵子称后续在杭州解围之战中,有没有再立新功吧。要是没有新功,打完后就从苏州通判位置上,直接挪到登州为知州。

    若是再立新功,而且功劳确实大到值得升迁,那就先让他做几个月杭州通判,安抚战后的杭州民心,来年开春调任登州知州。另外,可以再给他一个爵位,这事儿具体让宗伯去处置。”

    赵佶也没细想过该给赵子称一个什么爵位。

    如果是正常的外姓文武立军功,想要得到爵位是很难的。但是赵家人立功的话,在爵位上就要宽松很多。

    就凭赵子称现在的军功,只要皇帝肯,给他一个开国侯级别的爵位,是没人会反对的。毕竟赵子称他爹也已经有开国侯爵位了,他爷爷之前也是开国侯。

    宋朝的宗室爵位虽然不能简单世袭,但只要子孙确实有立大功,想比照父、祖原有的爵位单开一页,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姓赵的专属福利,非常合理。

    此战之后,赵子称就不是小侯爷了,他至少是个正牌侯爷。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19065033/678522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