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84章 轮不到秦桧来被发明油炸桧了

第84章 轮不到秦桧来被发明油炸桧了


赵子称临时想到的这个构想,需要赵霖、董超都愿意配合,一起联署,就可以搞成。

    原本苏州还有个硬骨头魏宪,不太肯通融造假。但好在魏宪已经被皇帝的旨意调任为湖州知州了,职务已经交接,他前一天就赶赴湖州上任了,便不会碍手碍脚。

    剩下这两人里,赵霖的地位更高,但要说在此事上的话语权,还是董超更重一些。别看他只是团练,但朱勔死的时候,董超的厢军才是第一目击证人,所以在朱勔的真实死法描述上,只要董超配合,赵霖仓促间也是查不出什么反证的。

    何况都兵荒马乱打成这样了,就在赵子称刚放出来、处理这些首尾的同时,又浪费了两天时间。杭州战场方向,听说富春县已经被方腊攻破了。

    现在是每隔数日都可能有新的州县沦陷的火烧眉毛时刻,谁还去管刑狱方面的细节?朱勔的死因、凶手是谁,只要大致说得过去,随便糊弄形式上别缺证据,也就结案了。

    回到苏州城内后,赵子称把自己已经和董超达成的共识,再通知了一下赵霖,赵霖果然也是仅仅犹豫了一会儿,就乖乖听从了。

    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秘奏朱勔真实死因时,我可以联署。但斩朱勔的尸首示众、收拢人心,这一步浑水咱不趟,赵通判你自己便宜行事就行,咱只负责给你作证”。

    赵子称对这个结果也很满意,对方怕多担责、也不需要名声,正好自己责任和名声全收,各取所需。

    责任越大,名声也越大,这很合理。

    赵霖听得出来,赵子称不是来和自己“商量”的,只是来“通知”的。

    一个知州,被一个几天前还是知县的新“权”通判牵着鼻子走。这种奇葩的情况,也就只有在战时才可能出现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子称真得感谢方腊的造反,为他打开了局面。原先和平年代的种种束手束脚,一夜之间一扫而空。

    于是当天晚上,赵子称和赵霖、董超就联署了一份秘奏,把苏州当地的不易、朱勔实际的死因、建议对外公布的死因等等,都写在秘奏里。

    两人都签名了,这也就算是纳了投名状了。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不能反口。

    一个州里,知州、通判、团练都众口一词,涉事县的知县也是通判兼任。四个职位都这么说,还是战时,上面就算再想彻查也找不出漏洞。

    最后赵子称还补充了一张附言,附言只有他自己的署名。只说因为苏州民情汹汹,秀、湖各地也人心不稳,必须让朱勔死于朝廷之手,才能收回民心。自己只能战时擅断专权,斩其尸以正天下,若陛下觉得臣擅专威福,待江南贼寇平定后,臣再来领罪便是。

    把这些秘奏交给前来传旨的使者后,又给使者塞了不少金银好处辛苦费,好话说尽,让他务必加急送到。使者看在大笔钱财的份上,也才没有推拒刁难。

    反正他就只是一个送信的,里面写的东西是否会触怒皇帝,跟他又没关系。

    搞定了这一切后,赵子称又怕夜长梦多、朱勔的尸体腐烂,所以跟赵霖商定:

    明日就宣判朱勔的罪名,放出风声,按战时程序加急办理,罪名主要强调“畏罪潜逃”。后天一早就在苏州城内,公开将其尸体斩首,对外宣称是明正典刑。

    ……

    搞定这一切后,已经是深更半夜,赵子称这才回府歇息。

    他并没有住在县衙,因为他还希望把这边的最新消息,跟慕容家的人通报一下。免得他们觉得自己闯祸了、心中一直挂念。

    他行色匆匆策马来到慕容庄园,管家邓岳居然亲自在门外张望等候,显然是主母让他整晚都在等消息,一看到赵子称就连忙往里让。

    赵子称也不客气,直入正堂,段语嫣和慕容姐妹已经在那儿等着了。

    在此之前,慕容秋虽然与他接触过几次,但从未和妹妹一起出现、跟他深入畅谈,总是隔着一层窗户纸,有时候就是利用赵子称分不清她们姐妹(也包括明明分得清但装作分不清、懒得分清),随便聊聊,不用有心理负担。

    这一次,却是慕容姐妹公然同时出面跟他商谈事情,可见已经懒得装了,不演了。明示告诉赵子称:我们知道你知道我们知道你之前认错了我们。

    赵子称也不墨迹,坐下喝了口茶就直接了当说明:

    “事情已经办妥,你们留下那些漏洞,总算都堵上了,对内秘奏朱勔死因,对外则封锁消息,明日走个过场审其‘畏罪潜逃’之过,不带本人上堂,也不公审。后天一早按战时惯例,行军法斩其尸,就告诉百姓,朱勔是被朝廷法度所杀。”

    慕容妍和段语嫣听了,还没觉得什么,慕容秋却是有些忐忑,因为当初“假装成方腊的人突围,有机会就杀了朱勔”这个决策,是她帮忙出的主意。

    现在看来,这个主意在“实”的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名”的方面却做得不好,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还好赵大哥比自己更加深谋远虑,名实都考虑到了。

    但是以慕容秋的见识和智慧,她比母亲和妹妹多看出了一点,不由忧虑地叹息道:“哥哥如此‘便宜行事’,怕是必然要给官家留下‘专权跋扈’的印象了。为了朝廷体面,恐怕将来就算在江南平叛中立下大功,仕途也不会顺利。”

    她说这话时,内心是真心有些愧疚,以为自己的草率,让赵子称的仕途会因此波折、拖缓。

    赵子称知道她在内疚什么,大手一挥:“贤妹不必忧虑此事,自古盈亏有数,刚则易折。我还不及弱冠之年,升太快有什么好的?

    何况作为宗室,本就不可能位列执宰,一辈子能居于州府之间,优游富贵,于愿已足。贤妹助我得杀朱勔美名,我该郑重道谢才对。区区几年的官职高低,哪比得上在江南百姓心中的美名?”

    有些东西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有时候偏偏就要拿可以量化的官职、品阶,去换那些虚的。

    慕容秋听他这么说,心中着实好受了不少。她也知道赵子称说的很可能是真心话,未必是为了哄自己。

    但赵子称这份坦荡豁达,反而让她更有仰慕之感。

    女子的慕强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越不哄她,越是表现得自然而然不是刻意为了她,她反而会越发仰慕。

    这番话彻底说开,慕容家的人也算是心结尽去,一夜无话。

    ……

    次日,赵霖果然以最快的流程,走完了审判朱勔“畏罪潜逃”案,朱勔的罪状,也终于向苏州百姓公示了。

    包括之前朝廷的旨意、其中对朱勔的处置意见部分,也挑了一些适合公开的,直接予以公开,以收服江南民心。

    一日之内,苏州百姓奔走相告,人人狂喜。一些原本不怎么富裕的百姓,也典当家中的衣物或是别的财物,买来酒肉庆贺。

    “听说了么?赵县君/赵通判判了朱贼死刑!明日就要斩首了!”

    “苍天有眼啊!赵县君真是当世皋陶、委实青天!”

    “早就听说赵县君是太祖皇帝之后,果真是英武类祖、敢做敢当!”

    “是啊是啊,听说去年年初的时候,他还是一介诸生,当时一条花石纲船沉了,应奉局的狗官想要栽赃陷害,便是赵县君仗义执言、阻止了朱贼胡作非为。”

    “这一年多,赵县君为民请命多少次了!老天总算开眼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

    苏州百姓瞬间被自发的舆论裹挟,一整天都在谈论这么一件事情。

    次日一早,赵子称下令按战时事急从权之由、行军法斩杀朱勔。

    朱勔那还算完整的尸首,被林冲和鲁达拖着拉到行刑台上,由曹正担任刽子手,当众进行斩首。

    赵子称没敢用原本的刽子手和衙役,就是怕泄密,所以最核心环节都要用绝对的自己人。

    行刑之时,万人空巷,整座苏州城能来围观的人几乎都想来围观。要不是大战在即,赵子称不允许开城门,说不定临近的昆山、常熟、吴江三县,也会有无数百姓来围观。

    即使是赵子称严令不许开城门,依然有不少三县百姓抱着侥幸心理过来,最后碰壁而归——苏州守军也好言安抚,表示并非不近人情,只是需要维持秩序,又怕方腊的细作趁机混进城来。三县围观百姓才算理解,但依然不肯散去,宁可在城门外等候几个时辰,想要确认朱勔被砍头的消息再走。

    赵子称等不到午时三刻,他也怕中午采光太好被人看出破绽,就在一大早辰时便开刀。

    随着曹正用平时杀猪练就的手法,干净利落地手起刀落,朱勔那颗肮脏丑陋肥硕油腻的头颅,便被彻底剁下。

    曹正眼疾手快,趁着人头滚落的时候,挡在朱勔尸身前面,偷偷洒出一包藏在袖子里的猪血包——

    为了造这个假,曹正今天还特地穿了长袖的行刑服,而非日常那套光膀子斩男穿搭,以便在袖子里藏东西。

    随着朱勔的尸身彻底倒下,首级被曹正捡起,朝着四方展示了一圈,围观的苏州百姓发出了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

    无数人想要冲上行刑台割几片朱勔的肉吃,但都被赵子称的亲兵奋力拦住了。

    朱勔的尸体已经死了好几天,真被人咬了,那腐臭的气味怕是立刻就会穿帮。

    赵子称怕局面失控,连忙亲自登台出言安抚众人,表示特殊时期,为了尽快恢复秩序,请父老乡亲们配合。

    然后他就一挥手,让曹正和林冲扛着朱勔的无头尸身直接丢上旁边一个早已码好的柴堆,赵子称亲手丢上一个火把,把朱勔的尸体火化了。

    “算是便宜你了,还能免于辱尸、直接火化。”赵子称心中暗忖,要不是都臭了,朱勔都享受不到火化的待遇。

    不过,这个处置方式,也能写在给皇帝的补充奏疏里:到时候,赵子称会原原本本说明朱勔死时的情景,自己是为了避免同僚的尸身被百姓分割、生啖其肉,才不得不立刻火化的。

    但愿赵佶在实打实看到朱勔在苏州有多遭人恨之后,能收敛一点。

    哪怕将来要追究赵子称伤了他面子的罪责时,下手也能轻一点。

    看着朱勔被火化,众人也无奈散去。便如九百多年前长安百姓听说董卓死了时那般,载歌载舞欢庆了一番。

    ……

    赵子称看着百姓们这么兴奋,又想到历史上董卓死后,可是被人们分吃了肥肉片的。后世袁崇焕被凌迟,也是被人买了肉片的。

    朱勔那么大罪过,却因为自己需要掩饰其腐烂,而不能被人生啖其肉,实在是可惜,也不利于彻底鼓舞士气。

    赵子称顺着历史上那些遭人恨到极点的例子往下想,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一个补救的办法。

    “诶?我记得后世杭州不是有个名小吃炸油条和葱包桧么?葱包烩就是春卷皮加葱加油条,油条最初就叫油炸桧,是民间仇恨秦桧害死了岳飞,所以捏两个面人代替秦桧和王氏下油锅。

    后来年代久了,没那么仇恨了,嫌捏面人麻烦,才简化成两根发面。既然如此,这一世我穿越过来了,秦桧已经没机会害岳飞了,油条说不定会失传——嗯,也不叫失传,应该是自始就没被人发明出来。既然如此,就废物利用,用油条代替朱勔好了。”

    赵子称说干就干,当天就吩咐慕容家几个厨子,出去隐藏身份出摊,捏了朱勔和他爹的面人,然后下油锅炸了卖给苏州百姓。

    考虑到赵佶还没有追认赵子称给朱勔定的罪,朝廷上对朱勔的评价还没恶劣到这种程度。所以炸面人的主意,赵子称不想沾光,对外就说是民间智慧自发想到如此好了。

    慕容姐妹听到这个主意时,还有些担心:“这东西能吃么?都炸得焦黑了,就是解解恨的吧?会不会太刻意了,落人话柄?”

    赵子称却很笃定:“放心吧,只要别炸太黑,肯定好吃的。捏面人麻烦,就卖五十个钱一根好了,只当让厨子赚个手工钱,不用捏人形的炸面棍也能一起卖,便宜点十个钱一根,就看百姓肯不肯排队等了。

    再让那几个厨子别藏私,苏州城里其他来学的点心师傅,立刻教给他们,这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只是给百姓一个宣泄愤怒的口子罢了,人少忙不过来的。”

    于是当天早市还没结束,苏州县衙的衙前街上,就出现了几个卖炸面人的摊位,有捏朱勔造型的面人的,还有捏他爹朱冲造型的面人的,捏好了往油锅里一丢,再配合几句吆喝,立刻让意犹未尽的苏州百姓围观了上来。

    “油炸勔!卖油炸面了!”

    “没吃到猪面肉的,来这里瞧一瞧看一看了!”

    不用太多花里胡哨的广告词,就这么两句话,一下子有无数苏州市民掏钱。

    “捏成面人的五十钱一根,不捏的十个钱!不赚大家钱,就图回本个手工钱!等不及的就吃炸面棍好了!”赵子称派出去的面点师傅们看着这阵仗,都吓得连连推荐不用捏的版本。

    无奈百姓实在太热情,五十个钱一个面人也阻挡不住他们的恨意:“等!咱就要吃捏成面人的!”

    很快,全苏州的面点师几乎都被惊动了、吸引过来。赵子称派来的那些人也不藏私,现场教学,想学的都可以做。

    一天之内,苏州城里居然就冒出了上百个油炸面人的,还都供不应求。

    数以万计的苏州百姓,嘎吱嘎吱咬着蓬松酥脆的炸面人,心中的恨意总算得到了发泄的渠道。

    而常州、秀州、湖州等地,也会很快开始流行这种新的食物,到时候,赵佶就会知道,他那远房侄儿杀朱勔杀得是多么正确。

    ——

    PS:又是周五门诊日了,就一大更。调整梳理一下节奏,明天要换地图开始战争戏了。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19065033/678522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