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80章 朱勔最后的狗急跳墙

第80章 朱勔最后的狗急跳墙


“完了……这下完了!居然有人打出杀我的旗号,还占了两座州府!还在继续往东边蔓延!这样下去,官家肯定会丢车保帅,到时候我的下场必然惨不忍睹……”

    九月初一,也就是赵佶最终决定下旨暂免朱勔官职、并让童贯准备平叛的那天。

    在苏州城里,朱勔本人也已经惶惶不可终日,发出了如是的绝望感慨。

    他此时的惶恐程度,远比原本历史上要更甚。

    原因无他,原本历史上,方腊造反之时,并没有人提前给皇帝打预防针、告诉皇帝“再不罢免朱勔,江南迟早要乱”。

    方腊虽然打出了诛朱勔的旗号,但那不一定会逼得皇帝立刻受其威胁,皇帝也是要面子的,朱勔也就没那么担心被清算。

    但这一世,皇帝认识的人里,都已经提前有人言之凿凿痛陈朱勔的危害。而且对方的预言还真就那么神准,上书后不过一个月,方腊真就逼反了。

    “朱勔=江南造反责任人”这个印象,已经被潜移默化地提前反复加强,烙印到了皇帝心里。

    朱勔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赵子称被放出去后,得到皇帝的重视,亲自查问他江南的情况,赵子称再言辞激烈地抨击他一番,自己会有多吃不了兜着走。到时候不止是罢官了,是否能保住身家都未可知。

    他朱勔可不是什么士大夫出身,大宋不杀士大夫的优待还轮不到他头上。

    而就算皇帝不杀他,只是罢官后流放,甚至只是带职贬到边远军州。就凭他朱勔这些年得罪了那么多人、有那么多仇家,绝对会有人试图在半路上干掉他。

    朱勔会这么联想,是完全合理的。

    就好像原本历史上一百多年后、贾似道当南宋宰相时,得罪了太多人,还推行公田法,最后被罢官流放途中,就被押送的人杀死于厕中。

    说句良心话,贾似道的敛财好歹还是主要为了国家,为南宋筹措军费。朱勔的搜刮,比贾似道简直更恶劣百倍,他很清楚自己只要失宠被流放,绝对是活不下来的。

    因此,在听说方腊打下浦江、桐庐等地时,朱勔就紧张得不行,召集了身边全部的心腹商量对策。

    “方贼若是再做大,官家必然不会饶我,为今之计,要想保住你我富贵,就只有主动出兵,去把方腊镇住!不能让事情闹大。”

    朱勔先提纲挈领地跟心腹们交代了一番,然后就点名:

    “董超!你是本州团练,我命你立刻带兵前往杭州助战,务必向桐庐方向反击,战退方腊!

    然后我便能上书、为你向朝廷请功,告诉官家方腊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

    董团练顿时脸色煞白:“我?”

    朱勔一拍桌案:“你不是团练么?你不去谁去?难道让下面那几个指挥使去?苏州足有雄兵数千,难道还不能战退方腊?”

    董团练吞了一口口水,这时候也顾不得丢人了,还是性命要紧,直接推脱说:“并非卑职不愿尽力,但卑职并未经历过实战,也只带过厢军,不曾带过禁军……

    相公提到让下面的指挥使去,说不定还真是一招妙着!那个杨志,他虽然只带了五百人,但他可是禁军出身,听说他那营,去年冬天受雇于地方服徭役时,还刻苦操练,说不定可以一战!”

    朱勔听了,简直要翻白眼。他当然也知道那个杨志可战,但杨志手头的兵太少了,而且杨志此前似乎和赵子称关系不错,赵子称还用姑苏县的钱粮雇佣他服冬季徭役,对他待遇给足了。

    朱勔也是有脑子的,他最近一直在回避调动杨志,就怕杨志心向赵子称、而赵子称已经被自己抓进牢里软禁起来了。此刻叛军已经杀破了至少三州之地,他怎么敢再随便调动杨志?

    他一咬牙,强迫董超出战道:“杨志所部,有可能人心不稳,不能调动,你难道不知?就算要用其兵,也不能用其将,你自去带他的兵一起出战,但你要自己学会甄别,把那些去年秋天从汴京回来后、再跟着杨志一起入伍的军官全部换掉,以免尾大不掉!”

    朱勔的吩咐都详细到这种程度了,董超也只能先去试试。

    但是他很快发现,杨志的兵并不是那么好调动的。杨志似乎在找各种办法拖延时间,不是找不到责任军官,就是军械、物资没有齐备,无法调动。

    这些林林总总的借口本身并不重要,一支军队要想拖延出兵,总能找到理由多拖几天的。

    关键是董超意识到,杨志等人应该是在等变故,等来自朝廷的变故。一时之间,苏州城内各种风言风语传遍了,都是说“方腊再闹大一点,官家必诛朱勔以谢天下”,所以观望的氛围极为浓厚。

    甚至不光是杨志的兵这样,连董超自己手下那些其他营的本地厢军,也有浓厚的观望氛围,想看着朱勔失势的人实在不少。

    朱勔急得不行,仓促之间只好再找手下的文官们商议对策。

    最后,还是朱勔的走狗之一、通判魏宪的老对头、苏州知州赵霖,帮朱勔出了一个馊主意。

    “相公,为今之计,只能想想有没办法抓住赵子称和方腊勾结的证据了,哪怕只抓住一点蛛丝马迹,说赵子称是方腊的内应,今日之局便可解开!”

    赵霖虽然跟赵子称无冤无仇,此前并无太多交集,但他跟朱勔的绑定已经太深了。

    之前许多年里,他帮朱勔干的脏活太多,为了帮朱勔运输花石纲、整治运河条件、勒索苏州本地富户也勒索得太狠。

    连《宋史.朱勔传》里都明明白白写了“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志在媚勔,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

    光这句“霖志在媚勔,益加苛虐”,就注定了朱勔如果完蛋,赵霖肯定得跟着陪葬。他没有机会跳车,也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朱勔思前想后,觉得赵霖所言有道理,方腊的造反虽然是印证了赵子称的猜测,但反过来,也可以诬陷成是赵子称勾结了方腊、他们就是做了局一正一反想要陷害他朱勔!只要抓住两人有勾结的证据,那么多大的坎都能过去了!

    不过,就在朱勔自觉看到希望时,他很快又意识到一个问题。

    “但赵子称可是大宋宗室,天下哪有姓赵的跟叛军勾结的道理?官家也不可能信啊,叛军反的就是赵家的基业。”

    赵霖虽然也姓赵,但他并不是宗室,就只是普通的姓赵而已,他一咬牙,一不做二不休继续献策道:

    “不惜代价,把赵子称笼络的那些人都抓来严刑逼供!无论是跟他配合摊派的富户,还是赵子称带回来的杨志等军官,能抓到几个算几个,尽快屈打成招,然后夺杨志等人兵权,交给董超带着出击!

    同时相公再告知苏杭百姓:方腊原本是不会造反的,就是赵子称与其勾结、他为了配合赵子称才造反的!”

    朱勔闻言,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事情要赌到那么大吗?但是,似乎也没别的更好选择了。

    毕竟他也不敢直接在牢里把赵子称杀害了,官家不会容他这般猖狂的,那样他自己也非死不可。

    还是先从边角料下手,尽量屈打成招抓伪证吧!要是几天之内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再想新的招加码。

    ……

    朱勔彻底狗急跳墙了,当天就指示知州赵霖,先把杨志借故抓了起来。

    杨志直到被抓的那一刻,也是非常懵逼的,完全想不通知州为什么要抓自己。

    “我为朝廷尽忠,尽职尽责,抓我作甚?”杨志大声含冤,目眦欲裂。

    赵霖脸色铁青,拿着初步梳理的线索质问道:“杨志,你自去年上任以来,军中多有招募士卒、且多有来历不明之人投军。前日,董团练要你出兵去杭州助战、迎击方腊,你为何推却,是不是与贼寇勾结?”

    杨志斩钉截铁地否定:“赵知州,你居然要陷害忠良?我身为杨老令公之后、背负祖宗英名,忠君报国,岂会做那等勾当!”

    赵霖:“那你军中新招募的虞侯、还有几个都头呢?虞侯令狐冲(林冲化名)、都头武达(鲁达)、李俊,如今何在?为何前日让你整军出战,他们都不在军中?”

    杨志:“前些日子,太湖东山又闹水贼,据说是去年所剿灭的石生余孽,他们带兵去东山屯驻追查搜剿,这是有调令可查的。当时赵知县还在任,手续也都齐全。”

    杨志所言,其实是赵子称在自己被抓之前留的一个后手,他也知道杨志军中的林冲、鲁达两人的身份敏感,容易露出破绽,真要是被敌人狗急跳墙盯上了,需要提前堵漏。

    所以就提前借口苏州附近的太湖湖面上,又有闹水寇,走正常流程让杨志分点人手去追剿。与此同时,赵子称还提前安排:把慕容家等之前和他全力配合的自己人,也都临时安排到太湖东山岛上躲藏,以免在朱勔最狗急跳墙的那段时间被他抓到、胡乱报复。慕容秋劝妹妹和母亲暂时躲避,就是躲到了去年石生留下的太湖水寨里。

    当时因为赵子称和朱勔还没正式撕破脸,是赵子称在预感到自己可能被抓前就部署好的,所以朱勔也不可能阻拦。

    至于李俊不在,是因为他之前一直负责给方腊那边散播假的流言,让方腊愈发惊慌失措、促成其不得不提前仓促起兵。

    后来朱勔也没关心这事儿,一直到方腊乱起、朱勔想起要调动杨志的兵备战,董团练去摸排了一下,才发现令狐冲、武达和李俊都不在。

    而杨志也靠着“部曲尚未全部收拢”的理由,准备多硬拖几日,只要熬到朝廷罢免朱勔的旨意到了,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朱勔终于要孤注一掷。于是在赵霖拿下了杨志、反馈了情况之后,朱勔就让董超另外派厢军去太湖东山岛上搜捕令狐冲、武达、李俊和慕容家人,想看看能不能趁着这最后几天,赶快屈打成招抓点赵子称和方腊勾结的证据,翻个盘。

    ……

    因为董超带的厢军,至今还是代表着朝廷的势力,而赵子称的人,不能跟朝廷翻脸,因此暂时在公开场合,只能是躲着对方,而不能直接武力对抗。

    东山岛就在那儿,又不能挪窝,所以董超的厢军杀上岛后,就看到一批杨志留下的普通士兵,在那儿尽忠职守地打扫去年水贼留下的贼巢,但一个可疑人物都没发现。

    董超问他们虞侯、都头去了哪儿,下面的队率、士兵们也都说,虞侯和都头驾着战船去巡逻贼情了,不知在湖上何处。

    太湖浩渺,林冲、鲁达要跟他们躲猫猫,躲上几天还是做得到的。他们都是在董超赶来之前,提前得到哨探消息,所以才赶紧坐船转移的。

    而他们麾下的士兵,都是绝对忠义、绝对讲义气的。自去年冬天以来,都已经被赵子称好吃好喝足军饷灌饱了,又被赵子称的英雄气和爱民名声所感召,并无一人出卖赵子称和上官。

    在太湖上躲了一天之后,慕容家的人和林冲、鲁达也都有些憔悴,聚在一艘慕容家的大船上商量对策。

    “没想到朱勔彻底发狠了,他为了在朝廷惩处他之前、抓小侯爷和方腊勾结的伪证,居然不惜刮地三尺找我们,他肯定是想屈打成招诬陷小侯爷!”

    李俊是几人当中最懂权力斗争的,他有这方面的嗅觉,便如此恨恨说道。

    三人中职务最高、已经做到虞侯的林冲,忧心忡忡道:“在朝廷旨意下来之前,我们就只能这样东躲西藏硬拖么?若是他们多派战船撒网搜索,真找到了我们,又该如何突围?我们可是打着官军的旗号,说是在太湖上巡视贼情的。只要撞上了,就不能反抗了。”

    三人商议了一番,一筹莫展。最后,还是后舱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是慕容家那位小姐听了他们的讨论,帮着献策。

    “听说方腊已经过了桐庐县,说不定现在已经过了富春。如此看来,方腊的目标应该是很明确的,就是想围杭州。

    杭州坚固,不太可能一鼓而破,他要围杭州,就必须从北边绕湖州。不如我们往湖州方向远遁,如果朱勔的人胆小怕事,不敢追击,就找不到我们。

    如果真遇到了方腊的人,我们也大不了与方腊的斥候一战,回去后也能名正言顺交差,证明我军的清白、绝无跟方腊勾结。而方腊从大山里来,必无大船,就算有些许小哨船在太湖上探查,也不是我们对手。

    而且,我们真要是遇到了方腊的人,那就说明方腊的大军已经到了附近,我们可以去掉官军旗号,随时伪装成方腊的船。到时候再跟朱勔的人在太湖上遇到,就可以假装成方腊的兵反抗、突围了。无论如何,拖过这最后几天,肯定是没问题的。

    苏州团练的厢军多不堪用,只要杨指挥使不出兵,其他那些废物还未必肯为朱勔卖命、追那么深呢。除非朱勔自己亲自催督。”

    ——

    PS:没尝试过偏悬疑的写法,这本书反正成绩也不好,想挑战一下自己,制造一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可能铺垫的有点乱,有点卡,见谅。

    但已经写成这样了,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明天就揭晓,大家别嫌粗糙。觉得不合理的,我也无话可说。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19065033/678522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