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江南出了个赵子称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跟魏宪谈妥之后,赵子称才算补上了他计划的最后一块短板、确保了上书畅通的渠道。
如果没有魏宪这个通判的监察职能和上奏渠道作为保底,赵子称哪怕计划得再好,弹劾奏疏写得再花团锦簇。
皇帝要是都没看见、能被中间的奸佞截留下来,那就都成了无用功。
从魏宪处回来后,赵子称总算火力全开,在短短数日内,就把《请废江南应奉局》的奏疏写完了。
文章并不算辞藻华丽,但绝对铿锵有力。
而且赵子称还巧妙地做了一些安排,让文章看起来并不是一味言辞激烈地抨击,而是实实在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在文中,赵子称借助了自己作为“水泥发明人”的身份优势,又从去年他在姑苏县秉政时、主持本县冬季徭役、通过苏州通判魏宪的协调、在苏州四县普遍推广水泥用于修筑圩岸说起,
强调“水泥此物,已经被证明,用于圩岸施工,可以极大节省民力财力,国民两便”,而且质量可靠,所修圩岸经得起检验,由此推而广之,将来还可以用水泥为朝廷修筑运河的河沿。
赵子称在文中分析,目前是否能用水泥盖房子、或是修筑海塘水坝,暂时还未可知。因为盖房子的结构强度要求是更高的,而水坝则要考虑水位落差导致的巨大压力,要确保水泥建筑经过长期检验、确能抗压后,才能大规模应用,这样才对得起人民——当然赵子称的原文肯定不会写得这么大白话,还是经过一些修饰的。
在简短地介绍了这些技术展望、证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而非冒进之辈后,赵子称立刻话锋一转,然后就提到“鉴于水泥之妙用,臣愿将此秘方正式献给朝廷,绝不藏私,以期利于天下。同时恳请陛下在艮岳修筑时,以水泥砌假山,替代征发巨石奇树。
汴京地处平原,周遭无石山、奇石,自营建艮岳以来,为堆砌假山,兴花石纲取两淮灵璧石、江南太湖石,耗费巨万。
江南凋残,民不聊生。两淮催逼,已生贼情。望陛下以天下安危为重,崇峻宫室享乐为轻,废应奉局,罢花石纲,则天下幸甚。
若仍执迷不悟,则恐江南、两淮民情汹汹,旦夕之间,变生肘腋,悔之晚矣。”
赵子称这份奏疏,一言以蔽之,就是不但弹劾了朱勔、还把自己凭什么弹劾的理由,说得明明白白,足以让天下人信服,不至于落下“此人不过是一狂妄小官”的刻板印象。
天下的狂士多了去了,纯粹的狂士是无法赢得百姓和士林的足够尊敬的。
你区区一个七品知县、鼻屎小官。废花石纲这种大事,轮得到你来说?就算喷得再激烈,也不过是海瑞提前出现几百年罢了。
而海瑞那样的人设,你邀个虚名是可以的,但绝对没人会信赖海瑞真能干成大事。将来如果真到了国家危亡的时候,没人会拥立一个破而不立的纯喷子,那种名声对赵子称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赵子称在文中巧妙地摆出了理由:我不是以鼻屎小官的身份去抨击此事,而是因为“我是水泥的发明人”,我为皇帝废除花石纲后、如何寻找给艮岳修假山找好了替代技术解决方案,所以才来喷这事儿的。
那就不是“破而不立”的纯喷子了,而是“我行我就真能上”的实干者,是提前找好了全套解决方案、才言之有物奏请的,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
赵子称这番精心设计的奏请,最终在五月底的一天,顺利完成,并且提交了上去。
奏疏并不能被加急,因为他谈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已经发生的紧急军情,所以前前后后也走了半个多月,直到六月中旬才送到汴京。
抵达汴京之后,赵子称的奏请,也果然在第一时间,就被蔡京一党扣下了,根本就没送到皇帝面前。
如今的赵佶,根本就不怎么管正事儿,区区一个知县上奏,哪里能随随便便被皇帝本人看到?那种鼻屎小官也配吗?
所以,赵子称的奏疏,立刻就被蔡京把持的中书省,以正常、合法的流程批驳了。认为其所言荒悖、越权,而且大不敬,应该申饬甚至问罪!
朱勔可是蔡京的重要党羽,朱勔每年捞的钱,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孝敬了蔡京和梁师成的,蔡京怎么可能容忍应奉局直接被废、花石纲从此停止?
“简直荒谬!区区七品知县,还是为官仅仅半年的少年人,就敢妄言天下大事,还出言如此狂悖,这世道还真是变了!”
六月二十这天一早,蔡府之内,蔡京第一次亲眼看到下面的人送上来的这篇“奇文”,直接就给气笑了,一边咳着痰,一边轻蔑地笑骂。
此时此刻,在蔡京身边的,正是和他关系还算不错的小儿子蔡绦,蔡绦见状连忙附和:“父亲所言甚是!如今这天下,真是上下失序,狗作人立,区区七品知县,敢放如此狂言以邀名声,不如把这个奏疏送去给官家过目,也好让官家震怒之下、名正言顺严惩。”
蔡京已经七十好几了,年老体衰,中间还几度罢相、几度复相。
因为赵佶喜欢玩派系平衡的权术,这些年扶持了不少人跟蔡京打对台戏,但又离不开蔡京的捞钱能力,君臣之间就这么一直拧巴着。
而在赵佶的持续挑拨和平衡之下,蔡京的儿子们居然都大多跟他关系很紧张,也不知是真的父子反目争权、还是为了让皇帝放心而故意演给皇帝看的。
总而言之,蔡京的两个大儿子蔡攸和蔡翛,跟父亲关系都很不好,尤其蔡攸还想跟父亲争夺相权。眼下只有四儿子蔡绦受父亲信任,蔡京老眼昏花,需要批复公文时,都是让这个小儿子代笔的。
听了蔡绦的建议后,蔡京直接否决道:“糊涂!这赵子称虽是鼻屎小官,可毕竟是宗室,年初时似乎还听师成提到过一嘴,说是这赵子称颇有巧思,去年在艮岳时,好像还见到了微服游园的陛下,陛下对这个远房侄儿还有些好感,可能是见他年纪、经历、志趣皆与郓王仿佛吧。
这种事情,捅到官家那里去作甚?说不定官家一好奇,还要深入查问,徒生枝节而已。直接申饬否了,交中书省批复就是。”
蔡绦并不知道这些内幕,他也没料到,区区一个七品知县,居然还能被父亲这样日理万机的宰相听说过,看来此人是有点奇遇了。不过蔡绦还是忍不住提醒:
“但若是不让官家知道,直接中书省批复,也就没法追罚太重了,对方毕竟是宗室……”
蔡京白眉一挑:“不重就不重好了,何必非要那般不死不休?让中书省重拿轻放,同时派人去江南给朱勔通风报信。到时候不管朱勔自己如何清理门户,将来就算官家追查,也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而且绝对攀扯不到我们蔡家头上。”
蔡京这等老奸巨猾之徒,已然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赵子称不知天高地厚敢堵他财路,他肯定是要清算的,但绝不会让哪怕一滴血溅到自己身上。
他甚至觉得,朱勔虽然该继续把持应奉局搜刮敛财,但也必须敲打敲打。这厮是何等的办事无能,才会让赵子称的奏疏递到东京来的?在江南经营了那么多年,都成了摆设不成?
不是号称“吴中州府俱得使唤若奴仆”么?奴仆怎么都有胆子反噬主人了?居然还没拦住?
废物!
借此敲打敲打,让朱勔上点心,也能让朱勔记得将来给蔡家上贡更多好处。
蔡绦听后,顿时恍然大悟,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对于这种奏疏,何必非要动用朝廷公器去严惩呢?让朱勔自己清理门户不就好了!朱勔要是真做得出格了,将来被反攻倒算,也是朱勔自己的问题。
这次的通风报信,只要给口信就行了,不能留下书证,以免给朱勔送去把柄。
想明白这些关窍后,蔡绦立刻按照父亲的意思,按部就班去办理了。
赵子称的第一次上书,果然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就彻底石沉大海,反而为自己招来了打击。
中书省正式批复的官面打击并不严重,只是斥责他越权言事等等罪名,该罚俸罚俸,该降职降职,但并不会直接流放,也不会有比流放更重的处罚。
但是朱勔私下里会如何对付他,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蔡京一门并不知道,赵子称其实还有后手。他在正常上书的同时,还给好几个东京这边的友人写信了,主要是太学里那些同学。
尤其是之前喝过酒的大嘴巴大喷子陈东,赵子称私下里给他写了一封信,让自己手下的信使送来东京,里面先铺垫了一些闲聊的话,然后不经意提起“自己准备去干一件大事,弹劾朱勔请废花石纲,不计个人生死得失”。
除了陈东以外,赵子称还故意让好几个人知道这事儿,一旦他出事了,天下人就会尽快知道他究竟是为什么出事的。
六月底,蔡京一党以正常流程渠道申饬赵子称的文书,就从东京正常下发,七月中旬将尽时,便送到了苏州。
而蔡家给朱勔的私人告密信息,差不多也是前后脚送到的苏州。
与此同时,在东京,陈东等人也都确认,赵子称是真的有种,他居然真的弹劾了朱勔,还因此被人报复了。
“赵贤弟是真**的有种!居然敢干这种天下人都想干又不敢干的事儿?”陈东直接就给震惊了。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19065033/678523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