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祥瑞频出,就任知县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顺利把本州通判魏宪拉下水、让魏宪来唱白脸做恶人后,宣和元年这个冬天,赵子称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他这个县丞本来就没有太多事情要管,只分管徭役工程和对应的那部分钱粮筹措。
这块最大头的工作任务,有魏宪帮他扛仇恨值,赵子称就只用处理那些技术性的工作了。
于是姑苏县乃至苏州其他三县常熟、昆山、吴江,这个冬天的圩田整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最后一统计,总共只花了比往年同期少得多的钱粮,却修缮了比往年多一倍的圩田面积。
原始水泥这种新的建筑材料,也第一次在低端水利工程这一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参与施工的厢军士卒和民夫,都非常喜欢这种能替代大石头的新材料,因为这大大降低了民夫的工作量。
虽然也需要学习很多新的操作工艺,这让一些不爱学习的民夫颇为不适,可脑子灵活又不愿意多下死力气的聪明人总是不少的。
一番自然选择之后,最终总会人尽其才,愿意动脑子的人去干灵巧的活,只愿下死力气的人也有充分的力气活让他们干。
百姓轻松,士绅摊派花掉的钱粮也少了,干成的活儿却多了,这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三赢。
赵子称本人的练兵、扩军事宜,以及扩建水泥工场、锻铁工场的前期基础投资,也被顺利夹带进这些工程里面。
冬季圩田徭役结束后,为徭役提供工具、材料而建的工场,自然能挪作他用。到时候顺利转产兵器,或是继续造水泥以用于战时快速加固城防,都会非常好用。
与此同时,这三个月里,赵子称那些劝课农桑的工作也没闲着。因为靠水泥修圩岸的创举一炮而红,苏州各县有眼光的士绅、富户,都越来越相信赵子称的各种创举的可行性。
原本赵子称教富户们“不管有没有扦插新桑苗的需求,都要勤剪桑树上面的枝杈,以令桑叶肥美增产”,富户还未必敢信。有些准备多观望一年,先看看那些胆子大敢试点的同行、第一年效果如何、第二年再跟进。
现在看到水泥修圩岸那么成功,自然有更多人揣摩“赵县丞说不定真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他的水泥之法能成功,桑树剪顶枝的法子肯定也是真有好处”。
一旦一个人的信用和名声建立起来了,后续做什么都方便。越来越多犹豫观望的士绅富户加入到相信他的队伍中来,姑苏县来年的桑蚕、蔬果产量,也必能因此受益。
只可惜冬季很多瓜果都不能种,所以暂时只能在桑树、果木方面做点劝农工作,其他工作的成效,至少要等开春之后才能看出效果了。
不过即便如此,作为最早无条件信任赵子称的慕容家,还是为他准备了好多去年秋收时存下的、用了新技术后长得特别大的瓜果,可以供他作为祥瑞献上去,稳固政绩。
地方上农业生产有没有丰收,是否是祥瑞,这种事情很难拿出铁的物证让上面相信。但瓜果长得特别大,大到异乎寻常,这肯定是造不得假的,只要把实物交上去,上面肯定得承认这也是政绩的一部分。
……
时间转眼来到了宣和二年的正月。
一个冬天的忙碌种田结束了,赵子称也为自己上任的第一年,交出了一份足以令各方都满意的答卷——当然,他这个第一年任期,其实只实打实干了三个多月而已。
按本朝成例,官员上任后的铨选,如无特殊情况,需要等各自任期满三年后,由吏部处置。但“岁课”也就是政绩的常规年度考核,则是每年都有的。
自王安石变法后,理论上对岁课的要求还变得更加细致了。
岁课的等级分上中下,记录在官员的历子上,也就是其为官的履历档案,期满三年铨选时,就会把过往三年的岁课历子都拿出来综合权衡,最后再给出结果。
不过,一旦发生了岁课考评极为“卓异”,或是有明显不称职的重大过失,也有可能被立刻提拔或是黜落,这是不受三年一轮限制的。
到了徽宗朝,官员坐火箭一般快速升迁,或是得罪了人快速黜落,都已经不足为奇,朝政极为混乱。马屁拍得好的,两年内从小官升入中枢的例子都有。
赵子称的情况,本来也属于入职之前就有功劳,本该高配的。但舍试两优入仕这种方式,注定起点不能高,要服众。因此他这一年做完后,本来就有相当的机会得到升迁。
再把相关祥瑞和劝课农桑、治水营建有功的政绩往上一报,基本是板上钉钉的。
截止到正月底,江南各州府的岁课政绩全都上报了上去、送达了东京的吏部。吏部紧急处置批复,基本上是二月份了。到三月即可把结论重新下发地方。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宣和二年的正月,东京汴梁。
刚过完上元佳节、接受完群臣朝贺之后的次日,皇帝赵佶就忍不住又出宫去了艮岳游玩,并且让梁师成安排把李师师找来伴驾同游。
历史上的艮岳,一直要修到宣和四年初才完全竣工,赵佶还会为此写一篇《御制艮岳记》,所以如果没有什么新的施工技术的话,这项工程还能再折腾整整两年。
当然了,中间实际上因为方腊之乱,半停工了一年多——历史上方腊造反后,赵佶为了平息民愤,暂停过一段时间的花石纲。没了花石纲供应的原材料,艮岳自然修不下去了。最后为了完工,赵佶这昏君在方腊平定后又恢复了花石纲,不过那次恢复的时间不算太长,恢复后半年,艮岳终于草草竣工收关。
如今的艮岳,已经有了差不多七八成完工的规模,赵子称那点蝴蝶效应,多多少少还是加速了工期的。哪怕将作监不敢滥用水泥,但人工修剪后诱导生长的奇花异树,也能让园林的妆点变快。
赵佶时隔数月又来赏玩,本意只是来看看雪景,却没想到艮岳跟上次来时又大变样了。他心中高兴,就找来将作监的几个官员,嘉奖表扬了一番,让相关官员受宠若惊。
“尔等倒是用心,这艮岳气象,与半年前又大不一样了。”
“此皆陛下洪福,天下海晏河清,丰亨豫大,四方协力……”
赵佶摆摆手,也懒得再听这些马屁言语,很快又沉浸在自己的游园宴乐之中。
不久之后,他和李师师游览一番,有些乏了,便要用些瓜果,近侍宦官及时奉上各地上供的时鲜果品。
赵佶只是扫了一眼,便有些好奇。
“这些果子倒是大得很,柑橘还能有如此之大?而且都正月了,还有如此新鲜的果子。这是何处来的?”
近侍哪里能回答上这些问题,只说是梁太尉安排的各州上贡之物。
赵佶来了兴致,就吩咐把梁师成又喊来,当面询问。
梁师成连忙奏道:“这是江南应奉局最新送来的贡品,朱勔去年在苏州,搜集到了不少瓜果,都比寻常更大,而且隆冬时节,还跟新鲜的一样。
听说是姑苏县所产,姑苏县去年劝课农桑等事,政绩卓异,多有祥瑞献上。”
说来也是可悲,赵子称做出来的政绩,本意是为了引起皇帝注意,以求尽快大范围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更快普惠百姓。
但他却没有直接进贡的权力,就算有祥瑞,也要逐级上报,流程比较慢。为了追求速度,也为了暂时不越级得罪人,他还是只能通过朱勔的花石纲渠道,完成这件事情。
赵子称最终是为了对付朱勔,但他直到此刻,还不得不利用朱勔的渠道,实在是讽刺得很。
赵佶听说有祥瑞,愈发好奇,就让梁师成拿来相关奏报。梁师成素知这位陛下想一出是一出,倒也没觉得意外。一番折腾之后,相关奏报就到了赵佶手上。
这些小事,有司其实都已经批复过了,赵佶只是看了备份的存档。
赵佶看完之后,终于想起去年夏天,偶然遇见过一次的那位远房堂侄。
“那赵子称,在姑苏县丞位置上,也干了四个多月了吧,果然能者无所不能,他有那么多巧思,在劝课农桑方面也能那么快做出那么多政绩。
若是桑树剪枝、瓜果掐蔓、棉花摘星,都能增大果实、增大产量,推广天下,也能多养活不少百姓。”
随口感慨之后,赵佶便又问起那赵子称的近况、吏部对他的岁课考评。
梁师成倒是做足了功课,他在来之前、听说陛下关心这些贡品的事儿,就提前了解过周边信息了,于是对答如流。
赵佶很满意,又说了几句嘉许的话,便让梁师成下去了。
梁师成心领神会,知道陛下对那远房侄儿依然印象很好,那就再帮一把吧。
当月月底,吏部岁课考评结束。
苏州各县的岁课,赵子称的政绩是唯一得到“卓异”评语的,就地升迁为姑苏知县。
一个月后,吏部的公文便发到了苏州。
——
PS:大家不爱看种田和官场,而且也写不出冲突来,就稍稍快进一点时间线,尽快到方腊造反。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19065033/678523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