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职业婚恋50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野狗骨头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俞乐当了库管,一家买风扇的厂家,各种各样各式型好的电扇都有,立式的、壁式的、挂式的,大到巨型鼓风机,几个人抱不过来,小到电脑风扇。天天待在库房里,有人来提货,按单给人家拿。他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无聊,天天面对着一对破箱子。公司嫌他闷,给他配了电脑,没事就玩。一个月给他一千二,这样轻松的工作,他干不了,他不感兴趣,他只对唱歌感兴趣。公司如果给他装个麦克风,他肯定坐得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奥运还有一个多月就开始了,他在自编一首歌曲,献给奥运。李孟在写《美丽新世界》,准备给奥运献礼,只是进度缓慢,又遇到雷叶的那一档子事情,心情失落到了极点,写不出来东西。如果赶不完,只能作为60年国庆的礼物。
俞乐对陈楚生很着迷,经常练习他唱过的歌曲。俞乐很喜欢陈楚生和齐秦版的《倾国倾城》,《倾国倾城》的歌词优美,旋律动人,词作家也著名的小柯。一提到小柯,俞乐总会滔滔不绝,顶礼膜拜一番。李孟也比较喜欢这种中国风的歌。方文山在西单图书大厦有过关于中国风的讲座。李孟在那里买书,突然很多人把一个地方给围了起来,通道里有很多人抬进来很多桌子,问身边的人,她说是方文山的签名售书。李孟不喜欢赶这样的热闹,他相信他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的。俞乐下班回到家,就把他的麦克风拿出来,声音调到最高,开始唱他个人版的《倾国倾城》。俞乐是浙江人,平时很少和大家交往,大家说什么他都点头,原来他听不懂大家说什么,特别是B市的人说话的语速特别快,即使是骂人,你还没反映过来,人家已经骂够本了,扬长而去,当你回过味来的时候,人家已经没影了。有时候还是难得糊涂的好,要不回过味来,真落个一天不痛快。其实B市的方言还是没有浙江的方言语速快,最重要的一点,用浙江方言骂你你还以为夸你呢。这样也有好处,和别人辩论,辩不过,改方言,骂个痛快,又不会得罪人,似乎这样有些不厚道。
8月8日白天,李辉依然工作很忙,一直说要买台二手电视,手头一直很紧,基本上是月月光。李辉起薪七百,一个月加一百,除去房租,生活费,一个月只能剩一百块钱,遇到个头疼脑热的,还要去借钱。有时候老板不按时发工资,只能往后拖一拖。李孟去面试过几次,人家都要工作经验,他又很执拗,什么行业都不去尝试,一门心思的就是要进报社,遇到挫折,就拼命的回家恶补知识。在家里有坐不住,李辉总是说他,搅得他没心看书学习。陈智每次过来,都是李孟是李辉的媳妇。还有李辉的同学,悄悄的问李辉,你养你哥哥啊,他天天什么都不干呀。李孟看到他们异样的眼光,心里很难受,省吃俭用,尽量少花李辉的钱,一天吃两顿饭,早饭不吃,午饭蒸点米饭,倒点酱油,有时候很干馒头,中午不动火。晚上回来大家在一起做饭,才能吃顿饱饭。一件衣服穿十多年,一直不舍得买新的,他觉得凑合还能穿。李辉看他那样寒酸,就带他去买衣服,他找最便宜的买了一件,回龙观新村的集市上的衣服也不是太贵,只有你砍价肯定不贵。据说这里明年四月份就要全部拆迁了,老板都是一口价,一个子儿也不给少,一直叫嚷着亏本亏本,有些不知道内情的把店面盘下来,才知道要拆迁,叫苦不迭的,进了那么多货,退了又心疼,能经营多天,就多少天吧。房租是300,
大家做饭是在一起的,轮流做,煤气灶在二楼,小锦的门外,因为二楼有水,晚上人们下班回来,高峰用水紧张。房东在一楼按了一个水泵,有人要水,往楼下喊一嗓子,房东出来把电源给插上。晚上用水高峰,下面的水泵开着,水也上不来。一楼二楼的又总是洗东西,刷东西。晚上那么多时间,非要等在高峰的时候开始洗衣服。楼上的连饭还没吃呢,急等着用水。他们依然洗他们的东西。哪怕晚洗一会,让大家都能吃上饭。方便他人方便自己。可是很多人偏不这样,非要挤到一块。楼上楼下骂架、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的发生,公安经常来协调。李孟厌烦了这种情况,写了一篇调查《寄他人屋檐下,燕何以堪—关于出租房问题的调查》寄给报社,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解决一下。
来京谋生的异地人,就像燕儿一样,寄住在他人的屋檐之下。久了,就会产生一种感情,也融入了这座城市,就会觉得在自己在京都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家,不会感到人地生疏,可以更好的为首都的四化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前天看了都市女报上的一篇文章《不同年龄段的梯度置业,一生要买四次房?》,专家建议:“按生命周期确定购房次数理论,中国人的住房需求可以划分为单身、新婚、哺育子女、退休四个阶段更为理想。除去房改、拆迁等外界因素,中国人应该置业四次,即便在单身时以租房为主,一生至少也要买三次房。”而就拿京都来说,外地人来京谋生的首选是出租房,即便宜又方便。每次高校的毕业,会有很多人才在京尽展自己的才华,而对这样的一个的单身人群来说,首选是出租房。去年我遇到了在京都生活五年的王先生,他结婚时没有房子,在家结过婚之后,就来京都靠租房生活。转眼间结婚都五年了,他们终于选择了要孩子,这在以前他们是不敢去想的,没有房子,孩子抚养,教育是很麻烦很棘手的问题。这五年通过夫妻两个人共同的努力,手头积攒了一笔钱,终于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了。我曾经去过他们的家里,很小的出租房,不足十五平米的房子里,洗衣机、电冰箱、电视、电脑、家具等一应俱全。我问他为什么不去租些家具过来呢,非要自己买呢?他说自己的东西用着踏实。他们生活在一个京都传统的四合院里,用水挺不方便的,五六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做饭洗衣服也要排队,从家到厕所要走五六分钟的路,夫妻两个过性生活,满院子都能听到他们的喘息声,房东每次都去敲他们的门,让他们小声些。其实,像王先生这样窘境的在京都还有很多很多。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那些暂时没钱买房,靠出租房为生的外地人在京都占很大的比重。势必,出租房的管理、安全等问题呈现出越来越严峻的趋势。
上周,在回龙观村,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四楼的一个住户和二楼的一个住户发生了口角。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事情,就因为用水问题。回龙观村,有很多农民,把自己的房子接的老高老高的,两层的接三层、四层,然后靠这些房租来盈利和生活,有些房主为了省钱,在一楼买了一个抽水的泵,靠这个泵往楼上送水。一楼二楼用水,三楼,四楼就没有水。所以,楼上和楼下经常发生口角。这个事情也就是这样发生的,楼上的一个女士和楼下的一个女士因为用水发生了口角,楼上的抱怨了几句,楼下的那位女士的丈夫出来了,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言语辱骂楼上的那位女士,其实先不论错在谁,可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出那样的一些话,本就不应该。晚上的时候,楼上女士的丈夫回来了,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他能愿意吗?拿着斧子就下去了。楼下的看到了,拔腿就跑,楼上的拿着斧子就满大街的追。房东也没办法,只好报警了。警察来了,两个男人都躲了起来,只有楼上楼下的那两个女人和一个民警同志在说一些情况。民警来了,很多看热闹的,也都回到自己的屋里,不去理问,怕热麻烦,不小心得罪了哪个愣头青,拿着斧子闯进屋里,也蛮吓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民警也没办法,这事也只好作罢,民警临走的时候,嘱咐房主,房子不能再往上接了,这样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就拿上边的这座楼来说吧,有四层中间一个天井。用水不方便外,还有空气不流通,房东奶奶经常唠叨,如果像03年那样的非典,住这样的楼里,一个也跑不掉。其实,这样的情况也存在着,就是煤气,这些住户,很多都是上班族,下班后自己做饭,可是房子空气不流畅,煤气味很重,让人闻着都有点窒息眩晕的感觉,况且还有不知谁家的煤气罐漏气的情况。另外一个就是乱收房租,不签租赁合同,没有合同,出现纠纷,这样维权会很难。正因为没有租赁合同,房东可以任意提高房价,房子维修,把这些维修费也加在承租者身上。装修维护,给承租者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也本无可厚非。可是很多房主呢?房屋受潮,屋顶涂料脱落,找些人轻描淡写的处理一下,然后就是加房价,五十。不住就搬走,没有你我的房子照样租的出去。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我们这些檐下燕来说,何以堪呢?没办法,搬家。可是很多情况下,承租者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加上房子也不好找,只能任着房主涨房钱。其实,檐下燕们,不想维权吗?能没有怨气吗?可是这些怨气向谁发泄呢?又有谁可以管呢?签租赁合同,我们檐下燕们不想吗?可是人家房主给签吗?你要维权,要他们签合同,除非你不想租到房子。其实,签合同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对双方都有益处,为什么他们就不能认认真真去落实一下呢?首都,中国面向世界的门户,会有多少志向高远的鸿燕,寄身在首都的屋檐下,挥洒热汗,奉献青春呢?
https://vvadz.cc/book/19160871/678522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