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职业婚恋29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野狗骨头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第二天,父子两人来到了学校。找这个领导,那个领导,茶叶送出去了两盒,***全部送出去了。这两盒茶叶,给院系领导的,他们不愿意收,让孩子过来读书就行了。在学校好像重现选了一个专业,学费两万六。陈俊的爸爸,办好了一切,坐车回家筹钱去了。这两盒茶叶,想必他也不会喝的,肯定会卖掉,放到学费里去。月末的时候,陈俊返校了,他又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从此以后,李孟再也没有见到过陈俊。
陈俊刚走不久,李孟便开始搬家了,220的房子,对他来说有些吃不消。李孟的住处,离红都市场不远,出门能看到一些摆地摊,卖旧书的,李孟时常到这里买一些写作类的、成功学类、饮食类、电脑类等等的资料。红都商场旁边,有家新华书店,李孟也经常光顾那里。天刚刚黑的时候,红都商场门前的东西主街(工商南街,呈反写的L)上,有很多小摊贩,卖各种各样东西的都有,鞋帽、衣服、腰带、首饰、挂件、书籍、盗版光盘、小家电,毛绒玩具……水果摊子、煎饼摊子、凉皮摊子等等,在这里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商品市场。李孟每次会从最东边南侧开始,因为那里有一家卖旧书的摊子,也卖一些自考类的复习资料,从这里买,三块钱一本,比自考办门口的盗版书强很多,必定都是学生搬家,嫌麻烦处理掉的。南侧西头,有一家卖书的,是这条街上最大的摊位,李孟很少在那里逗留,那里大部分都是言情、欲望类等书。这个摊位的西北对面也有一家,规模是最小的,卖一些设计类的书,比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程设计,还有一些吉他、音乐类的杂志。工商南街,北面的摊位少一些,有两三家买裤子的,有两家卖毛绒玩具的,甚是可爱。还有一家套环的,摆了好多东西,套中了就归你,当然咯,套不中,钱归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一家文具店的门口,在凳子上斜放着几只桶,类似套环,不过他们用的是球。
街的最东头,有一家两元店,到那里去的人们,络绎不绝。这里的东西,没有质量保证,刀叉勺子锅盘盆的材质又薄又差,倒是一些瓷盘子碗勺耐用一些。电器还是尽量少到这里来买,很容易起热软化。这里的筷子也确实便宜,只是很容易起油污,李孟每次都要用刀刮下去一层。这样做,也是在朱罗新村的时候,和陈俊学的。
沿着二元店门口的南北街(工商南路的一部分),往北走,挺长的一段路。06年春节的时候,这里的店面不是太多。开市的时候,这里的发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遍地开火,这里自然就成了发廊一条街。这里有一家卖粮油的,老板很热情,价格公道,还能从他那里了解一下行情。这里的琴行很少,卖吉他弦的更是凤毛麟角。李辉要去新街口乐器一条街,买两套琴弦。李孟把李辉带了过来,买吉他弦虽然很少,也可以说是唯此一家,老板也并没有多收钱。不过这家店,也没有多少人来,怕晦气,老板卖些死人的东西,纸扎、花圈,带刻墓碑。离这家店不远的地方,有个沙河卫生院,卫生院对门,有一条通往东边的路,那条路也就是巩华城所在的那条街,叫柴禾市大街,这条街的名字很特别,可能和朱棣五次亲征蒙古有关,巩华城是他的一个行宫。巩华城是京城的咽喉重地,以前应该有重兵把守,有兵自然就会有马匹,有马自然就需要干、鲜的草料供给。柴禾市大街可能就是这样来的,它的东边不远处有一个新世纪商城便利店六号店,东段南面有一个沙河中学(自考考点)。便利店西侧一个丁字路,那里有一家伊光拉面(“拱京”门东门对面)挺不错的。巩华城西边一点,有一个菜市场—南一菜市场,挺大的一个市场。南一菜市场的南边,有个沙河医院。沿着工商南街往前走,有一个东西街,那里有一个大的商场—朝宗桥商场(新世纪商场分店),她的对面有一家为数不多的文具店,李孟常常抄写一些东西,自然离了文具,只是这里的文具店太少了,绕遍了,也只有两家。一次要参加考试,李孟忘记了买铅笔刀,到超市里去看看。老板问李孟要什么,李孟说刀。老板脸色都变了,李孟解释了半天,用手比划着,削铅笔的,你以为我干什么,买刀杀人,想哪去了。
沿着工商南街北上,路东有一个大的话吧,06年春节的时候,兄弟二人在这里给家里打的电话,欣赏烟花也在这一段路上,李孟第一次真正懂得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意。
工商南街的最南端是安济桥路,路东有个巩华中心小学,这也是自考办的一个考点,李孟这次住在中心小学对着的西北侧的胡同内。正对着安济桥路的是农业银行沙河分行,李孟常来这里取钱。农业银行沙河分行的西北侧不远处,有一个工商银行,周末和周一来这里取钱存钱的人很多,都排着长长的队。在这里见到的学生比较多,一般都是北科院、地质学院的学生。听说北科院很大,很美,和B校在格局上差不多,B校没有北科院那样的规模,而B校所在的小镇,也没有沙河发达。北科院的西侧是蒙派克,福田的总部大楼,在蒙派克的对门,隔沙阳路相望。
李孟这次的房子也是面东,150一个月,共有三家住户,李孟在中间。大家共用一个水龙头。有一点李孟感到奇怪,来租房子,房东总会问是不是北科院的学生。难道租房,还和北科院有什么联系吗?和陈俊合租的时候,那个整天西装革履的小伙子,好像也是北科院的。李孟感到疑惑,便问房东大叔,这北科院的学生怎么了。房东大叔说,也没有什么,只是北科院的学生说话老不算数,说住三个月,住一个月就跑了。我们这里都是最低租三个月的,我们比较喜欢的还是上班族,白天工作,晚上就回来睡个觉,好管理。学生经常带一些朋友过来聚会,太乱,太闹腾,丢个什么东西,出个什么事的也不太好。房东大叔小声的说道,你南侧的隔壁住着一对,欠了我三个月的房钱了,听说是北科院的老师。李孟说那你怎么不问他们要呢。房东大叔很无奈的说,他们一直拖着,说下个月肯定一次交的。
这个房子很潮,和前村的黑屋子,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早晨起来的时候,能见到阳光。从B镇来到沙河,也算是一次飞跃吧,至少沙河比B镇要热闹,要大好多,出门就是市场,买个东西的也挺方便。在前村的时候,经常凌晨能听到,打豆浆的声音;斜对面,春节期间咕噜咕噜的滚汤圆的声音;对面的那对情侣时不时也吵架,闹别捏;西侧隔壁,经常吵架、打架,哭闹,摔的锅碗噼啪响;东北角的那几个好汉,经常在一起喝个小酒,闹腾到半夜。刚来沙河的时候,没有了这些吵闹,心里还空空的。但是另外一种扰人心烦的声音出现了,经常能听到某屋里,咿咿呀呀,哼哼唧唧,暗暗啊啊,咯咯支支的声响,你们房事你们的,干嘛要那样大的动静,以为大家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吗?有时候女的会喊,有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喊,更要命的,你男的喊什么。李孟南侧一对就是这样的,一切的声响照旧,男人大半夜在那里喊。你们一次两次不就够了吗?还通宵达旦,让不人活了。不是李孟想听淫,只是没办法,睡觉的时候不能把耳朵里塞上棉花吧。李孟曾经也往耳朵塞棉花,蒙头睡觉。即使不塞,也总是觉得耳朵里有东西。听说过古代放账的,每次收利钱,总会放到耳朵眼里,因此也有人管这些放债的,叫大耳窿。一次,一只虫子竟然爬进了李孟的耳朵眼里,李孟心突突的跳,生怕虫子把耳膜给挠个窟窿,他就什么也听不到了。不停的摇头,歪着脑袋往外磕,外面有动静,虫子就拼命的往里爬。李孟干脆,用指头把耳朵眼堵起来,要把虫子给憋死,起初虫子确实没了动静,过了一会,又动了起来。无计可施,只能继续磕,拼命的摇头,直到脑袋晕了为止,虫子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了。一个人住,确实很无奈,如果有朋友在,他可以搭一下手,拿个手电照一照,或者往耳朵眼儿里滴几滴油。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差点没吐出来,恶心了好一阵子,一个人的耳朵里进了一只苍蝇,没有取出来。后来,这个人觉得耳朵眼里老有东西在动,医生从耳朵眼儿里取出几只蛆虫。
https://vvadz.cc/book/19160871/678522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