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青龙闹九州 > 第二百八十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姥山岛是巢湖水城最大的一个岛,岛名就是以岛上的姥山之名而命名的。本来姥山岛上长期住有鱼民,后来这岛被土匪占领了,鱼民就纷纷逃到别的小岛上去了。

五年前这岛上闹起妖怪,大白天吃人,又将土匪吓跑了。其实那妖怪就是“异种龙”。这个异种龙,其实他不是龙,而是水蛇精,一条已经有了三千多年修为的水蛇精。

这条水蛇一直盘居在天柱山的地下河穴内,率领一家老小在此修炼了二千年,于五年前终于修炼成妖。

随后他就带着一家老小妖精迁移到巢湖中间的姥山,就此盘居在这里了,取姓为焦,慌称是焦姥后代。

这水蛇精可不简单,不仅能呼风散雨,点豆成兵,而且还能变成人形,他的一家现在就是以正常人的身份出没于岛内外。经常入村入户抢劫奸淫无恶不作,巢湖百姓深受其害。

吴允义来到巢湖岸边,找寻半天没有船家敢渡他上姥山岛,他只好踏着凌波飞渡巢湖,他们这个行动惊动了异种龙,当然,吴允义在大白天用“玉云步”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行走,本来就是惊世骇俗。

吴允义之所以十分张扬,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举措,就是要惊一惊水蛇精,逼异种龙主动出来,免得他去一个洞一个洞地寻找。

异种龙得到七儿子报告,说是一个白袍书生模样的人踏湖面如平地来到岛上了。他连忙问:“这人在何处?”

“报告父王,他在圣妃庙转悠着。”(你听听,这水蛇精不仅变成了人,而且还自立为王了?)

异种龙思索片刻说:“你去通和二王子去看看,若是来游玩的江湖奇人,就请他走人,别与这号人过分结仇。”

“是,我这就请二王兄。”

吴允义登上姥山岛被这里的风光美景陶醉了。此时正值金秋,昊光明丽,映衬着姥山上们红色砂砾岩,闪烁着美妙无穷的光芒,与那长波粼粼清和俊秀的湖水,辉映着浩浩瑞气。

百木蓊蔚之中的圣妃庙此时已无往日的袅袅香烟。相传,上古时期,大地运动,陷巢州,升庐江。于是巢州黎民一夜间被陷于洪水之中。

巢州太姥预知天机,登上凤凰矾拯救溺水的黎民百姓,晋时的后人为了记念太姥的功德,便建了圣妃庙。

那么这太姥是何方神圣,拥有如此神通呢?

上古时代,三皇之一的伏羲和妹妹女娲乃真龙转世,女娲造人,传承下来了中华民族,所外就有了中华民族的子孙是龙的传人这么一个说法。

而“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伏義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从五帝时候的尧开始,中华民族才开始慢慢形成,并有了严格的君臣思想、汉族正统思想,到了禹帝时期中原地区开始皇权继承。

禹死后就将皇位直接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夏王朝。

生活在巢湖流域的“有巢氏”是“燧人氏”的父亲,“燧人氏”是伏羲氏和女娲的父亲。

巢湖太姥,人称“焦母”,她是西王母娘娘,乃尧弟的母亲。所以,太姥当然神通广大。

吴允义在圣妃庙的大殿内流连忘返,他被这几千年的古庙吸引了,并在庙内仔细端祥。

突然他发现该庙的正梁有一头短缺一截,被一把木柄铁斧飞嵌于正梁八底架上托住。他忙问庙祝是怎么回事。这个庙祝满头白发,他捊了一下洁白长须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建造圣妃庙的工匠们是四面八方派来的,共有七七四十九个能工巧匠,花了七七四十九个昼夜,造了七七四十九根梁柱,这此梁柱子也都架好,一切工作都顺利向前推进,只等良辰吉日上正梁。

当圣妃庙上正梁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大梁架不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四十九个工匠都百思不得其解。

大家开始从每一根梁柱的尺寸和结构开始重新推算,都没有找到问题,眼看这良辰吉日要过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会得罪神灵的,弄不好会让巢湖百姓遭殃的。

所以,众工匠一个个急的满头大汗,就差一点没有啕啕大哭,当大家正在为架梁之事苦思冥想之时,从外面走来一位大汉,其腰间别着一把木柄斧,看样子是位做木工活计的人。

恰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刚架上的正梁破狂风吹们晃动不止,竟然将大梁的一头摇晃断了一截,顿时这棵正就要翻塌了,现扬的工匠们一阵惊呼。

那位大汉见状急忙抽出腰间的斧头,挥手向梁柱投掷过去,乖乖个郎的当,那斧头不偏不倚正巧落在大梁榫头底的地方,正好托住了断去的一截梁头,这时摇晃不已、欲欲下坠的大梁既不晃也不下坠了。

更为神奇的是,本来摆不正的大梁,此时稳稳当当地架在上面了。老庙祝讲完这个故事,吴允义又疑问道:“老人家,还有两个问题,一,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正梁上不了呢?二,那位大汉是何方神圣?“

哦,在大家纷纷上前感谢那大汉之时,突然从大梁木托上坠下来一条水蛇和这蛇的尾巴,原来这水蛇乃是妖怪,它在落地的剎那间就冒了一股青烟溜了。

那位大汉乃“神匠”公输班(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今日安徽省巢湖市的姥山岛上的圣妃庙大殿的正梁上仍嵌着一把斧子,正是当年鲁班留下的镇梁神斧。

圣妃庙建成后,晋朝皇帝赐号,至尊至明,封神主湖,敕建庙宇,“平居则安流而济舟楫,遇难则扬波而杜寇戎。”

巢湖神姥,德隆行高,处灾难之际舍己救人;居巢百姓,义重情浓,于平安之后铭记恩施,湖改称焦,山易名姥。乡亲官绅,尊称焦姥,春秋祭祀,千载不息。

有史书记载:“生则免兹漂溺,殁则主此波涛,阴功大及于行人,灵验寻兴于庙宇,塑神姿于宝座,列陪位于香坛。丹脸桃红,双眉柳绿,掌神兵于水府,呼风伯于山头。”


  https://vvadz.cc/book/26205664/678520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