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从长工开始无限转职 > 第185章 请

第185章 请


第185章  请

        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抱紧玉漱公主的大腿。

        只不过,除了抱紧外,自己还追求更好的角度,更合适的姿势,稍微抱得体面一些。

        眼下,肯定算不是好机会。

        面对踊跃的公孔雀,丫鬟微微一笑,躬身行了一礼:“玉漱公主忽感身体不适,暂时在楼上休息,她要我向诸位道声抱歉。”

        “不用抱歉,不用抱歉,公主的身体要紧。”

        “我这里有一剂祖传的良药,我愿意献给公主。”

        丫鬟笑了笑,道:“今日适逢盛会,咱们在明月山庄,就以明月为题,请各位才子赋诗一首。”

        说着,丫鬟拍了拍手,另外有一个丫鬟双手托着一个托盘过来,上面摆着一柄金如意。

        “谁的诗做得好,公主愿以这柄金如意相赠。”

        诸人都睁大了眼睛,下意识挺直胸膛。以明月为题,又不限韵,这不算太难的考题,说明人人都有机会。

        玉漱公主如此出题,便表示她谁也不想得罪,想和每个人搞好关系,有种雨露均沾的意思。

        而如果谁能获得这柄金如意,表示已经抱紧了公主的大腿,若是这次科举没有取得功名,怕是公主都不答应。

        诸人纷纷抖擞精神,绞尽脑汁地想,准备着如何一鸣惊人。

        而有人在出发前便已经准备好了,这明月也不算太偏的题,谁的书袋中都藏着一两首,此时暗暗以为押对了宝,迫不及待要拿出来。

        董昭道:“李兄,你若有诗才,不如题上一首,说不得就能入了玉漱公主的法眼?”

        杨良看着站得板正的他,道:“董兄现在不觉得有失体统?”

        “唉,这大大的不同,刚才自告奋勇,可谓丑态鄙陋。现在公主出下考题,我们以诗应对,这正是读书人的本分。”

        好吧。

        杨良心中暗暗地想,反正读书人一张嘴,正反的道理都由你说。

        “董兄可有佳作,此时拿出来,也好让在下开开眼。”

        董昭摇摇头:“从来咏月之诗最多,却也最难写,想要拔得头筹,那就更难了。

        现在,我还没有想到能压过众人的诗,不信李兄请看,他们能拿出来的,也不过是庸庸碌碌之作罢了。”

        杨良点点头,他也正绞尽脑汁地想,可又要扣题,又要合这一世的典,还要人前显圣,却又太难了。

        明月山庄扯出一块白布,由几名丫鬟扯着,挑着红皮灯笼照亮。

        不断有读书人上前,兴奋地接过笔,在镶着银线的锦绢上挥毫泼墨。

        却都被董昭言中,莫说平庸之作,便是勉强能称得上合格的作品都不多。

        杨良暗暗感慨,自知之明是个好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可惜了上好的绢布呐。

        “先生,先生,你不上前试试嘛?”陆圆圆道。

        杨良叹了口气:“可惜呐,本先生虽有诗才,却难有压倒过众人的才华呐。”

        这时,在摘星楼的三楼,玉漱公主悄悄往外看着,过了半晌,摇头叹道:“可惜了,姐姐看好的年轻人,连出手都没有。”

        翠柔道:“北地偏僻,没有什么文气也算正常,让他作诗,有些难为他了。”

        “或许,我该与他换个考题。”

        这时,有丫鬟一路小碎步上来,将楼下读书人写的诗念给玉漱公主听。

        玉漱公主听罢直摇头:“咱们大盛朝的文气竟然衰落至此,连一首好诗都拿不出来。”

        翠柔在一旁没有说话,心中却有答案浮出水面。

        王霸先篡位而立,继而对于大盛朝的读书人展开残酷的高压清洗,凡是有人心念前朝,必然满门抄斩,殃及九族。

        如此十七年,读书人的胆魄早就被磨没了。既然没了胆,自然没了气,也就没了能打动人心的好诗。

        这时,她忽然指着楼下,道:“那是晋州乔茂才,看他信心满满的样子,肯定是有佳作。”

        玉漱公主向楼下望去,见乔茂才挺直腰板,脸上张扬着一股卓然之意。

        “年纪虽然大了些,但若有诗才,倒也罢了。”她嘱咐身边伺候的丫鬟,若有佳作,定要第一时间呈上来。

        “是。”

        丫鬟答应一声离去,玉漱和翠柔望着楼下,见那乔茂才挽起袖子,挥毫泼墨,动静之间,也有风流之意。

        小丫鬟一路跑上来,将誊在白纸上的诗递过来。

        玉漱和翠柔同时好奇地探过头去,只看了一眼,玉漱便下意识掩住口鼻,道:“快拿开,臭,臭不可闻。”

        她抬头看向翠柔,她脸上差不多也是同样的表情。

        翠柔有些失望也有些好笑:“腹中藏书百万的乔才子,怎么竟堕落至此。”

        “这有什么办法,人总是会变的嘛。”玉漱摊开手道,“罢了,走吧,姐姐,我们下去看看这群酒囊饭袋的诗人才子吧。”

        二人并肩走下摘星楼,由丫鬟打着灯笼在前面引路。

        在她们走出来后,众人眼前一亮,只觉光彩照人。

        “参见玉漱公主。”

        “我先玉漱公主见礼。”

        众人纷纷躬身,有人竟下意识跪倒在地,见其他人都是站着躬身,不觉闹了个大红脸,尴尬得无地自容。

        “快快请起,今日佳会,能请来诸位才子,也是我的荣幸,日后还要靠伱们为朝廷出力,为国家作诗。”

        玉漱公主待人接物如春风拂面,谁也挑不出不是来,大家都感觉像是饮了蜜水一般,一口气甜到胃里。

        <div  class="contentadv">        杨良手中捧着一杯蜜水,感受着胃里的暖意,他好奇地看着玉漱公主旁边的女子,道:“那位是?”

        董昭如今也是满面红光,道:“那是翠柔公主?”

        “翠柔公主是?”杨良对朝堂的形势一无所知。

        董昭笑了笑,没有说话。

        旁边同样抱着蜜水的陆圆圆道:“先生,翠柔公主是先帝的妹妹,当年,她是第一个站出来拥护圣上的人先帝亲眷。”

        “噤声!”

        董昭脸色瞬时大变:“这是随便说的嘛,你们真是乡下来的。”

        说罢,他直接转身走了,似乎生怕别人看到自己和杨良站在一起。

        杨良表情有些无语,心想不过是随便一句话,有必要这样嘛。

        他目光看过去,见玉漱公主正在评点那些才子的诗作。

        她是懂诗才,宫中的女子未必都不读书。只不过,今天的平均水平委实太低,她要绞尽脑汁地想,说来,比这些作诗的才子还要挠头。

        忽然,杨良注意到一个灰衣人,他混在人群中,悄悄靠近玉漱公主。

        杨良的隐藏身份是一个刺客,他感觉对方身上的某种气味吸引了自己。

        但是,他也不敢妄下判断。

        今日这里警卫森严,再傻也没有人会傻到这种地步吧。

        那这个人也太业余了。

        可心中终究有些好奇,便悄悄跟在了灰衣人身后。

        大家周围挤满了人,谁都想多看玉漱公主两眼。

        “挤什么挤,有没有素质唉。”

        这时,灰衣人已经站在玉漱公主身后。

        玉漱公主背过身来,评点着白绢上的诗。

        “此诗清艳脱俗,与乔公子以往的风格大不相同,尤其是这笔楷书,很明显是下过功夫的。”

        乔茂才昂起头来,如果有尾巴的话,肯定已经迫不及待摇了起来。

        这时,那灰衣人忽然从背后拔出一把尖刀,冲着玉漱的后背刺去。

        “大胆!”

        旁人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耳边已经响起杨良的雷霆大喝。

        那刺客也没明白,下意识转过身来,看到一只大手向自己扣来。

        这时,大家才恍然回过神来,那玉漱公主脸色一变,发出一声尖叫。

        灰衣人手中的刀一挥,诸人纷纷后退。

        杨良迈步上前,一脚踢飞了他手中的刀:“瞎了你的狗眼,这里也是你撒野的地方。”

        那灰衣人左右看看,眼见机会已逝,立刻转身就逃。

        “哪里走!”杨良一个箭步蹿了出去。

        玉漱公主下意识伸出手,道:“公子,公子,莫要追了。”

        他话还没有说完,杨良已然隐入夜幕之中消失不见。

        这时,院子里的诸人才纷纷回过神来,他们第一时间关心玉漱公主。

        “公主,你没事吧?”

        “究竟什么人,竟敢对公主大人下手。”

        “还能是谁,一定是阉党所为!”

        众人心底恍然大悟,朝堂之上阉党只手遮天,而玉漱公主则是以弱女子的身份,艰难和其对抗。

        人人面露悲痛之色,有人下意识手心颤抖,恨不能屠尽天下阉党。

        这时,一个人影大步而回,嘭的一声,将肩上扛着的人丢在地上。

        “殿下,幸不辱命,贼人被我捉了回来。”

        周围诸人皆是大吃一惊,兄弟,你这腿脚也太快了吧。

        玉漱公主脸色一变,看着地上奄奄一息的灰衣人,道:“他,他死了吗?”

        “打晕了,我是活捉的。”

        “快。”玉漱公主道,“将他带到后院,好生看管起来。”

        几个如狼似虎的家丁上前,将灰衣人绑住,三下五除二便带了回去。

        此时,玉漱公主像是才镇定下来,她上下打量着杨良,道:“这位公子是?”

        杨良双手抱拳:“在下萍州李青阳,参见公主殿下。”

        “原来是李公子,刚刚,我好像没有看见你的诗。”

        杨良顿了顿,道:“还没来得及写。”

        她提起墨笔,送到杨良面前,道:“请。”


  https://vvadz.cc/book/27137839/854640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