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刘备的日常 > 1.134 君何所求

1.134 君何所求


“正是老臣。”刘御史大步出列。
        刘陶的官职全称是:侍御史。
        侍御史,受命御史中丞,“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侍御史负责监察朝官。通常而言,若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御史报告御史中丞,再上报皇帝。遇低级官员违法,可直接弹劾。
        只是,为何是临乡侯
        别说陛下,便是文武百官亦一头雾水。你们不是一头的吗
        陛下环视大殿,见百官无声,这便和颜下问:“不知御史因何弹劾临乡侯”
        刘陶愤声答曰:“临乡侯此计之险,遗患无穷。稍有不慎,便将陷北疆于暴乱。虎狼相争,刀兵起则一发而不可收。且问那时,又该如何收场故臣弹劾临乡侯祸国殃民。更何况,身为人臣而私通外虏,视军国大事如儿戏,此大不敬,当斩”
        如此重罪,卢尚书岂能无动于衷。这便厉声抗辩:“陛下在上。敢问侍御史,何来遗患无穷,又何来私通外虏”
        刘陶亦大声答道:“驱鲜卑十四部抄掠羌人十万老幼,又岂能善终依司徒所言,十万妇孺必被鲜卑霸占。若鲜卑立国上郡奢延县。两地如此之近,营中羌人老幼如何能藏匿若被羌人得知,必有一战。羌人善合纵连横,若三辅、西凉羌人群起而攻,鲜卑十四部如何抵挡臣料想,那时鲜卑必重金结好匈奴,引为帮手。如此,羌胡战事绵延,对方裹挟其中。乱战不休,北疆尽毁。战火若延及京畿,乃至社稷动荡。试问卢尚书,又该如何收场”
        刘御史说到了此计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亦是陛下心中另一个疑问:“十万羌人,今归何处”
        百官急忙去翻看手中抄录的临乡侯上疏。陛下亦取上疏在手,在字里行间,细细寻找。
        众人皆低头默念,大殿一时落针可闻。
        须臾,忽听尚书令曹节低声言道:“启奏陛下,老奴似有所获。”
        “速速说来。”
        “且看此句:十四部鲜卑贩卖牛羊及两脚牲畜十万头,以充立国资费。”曹节轻声读出。
        此句本无不同。
        立国自然要花很多钱。贩卖牛羊及两脚牲畜十万头,遂被众人略过。今再被尚书令曹节当庭读出,尤其在两脚牲畜上加了重音。便立刻感觉不同了。
        “两脚”陛下幡然醒悟:“鲜卑可是将十万羌人贩给了”
        “临乡侯。”曹节咧嘴苦笑:“月前有司来报,有百艘明船自奢延水入大河,驶向幽州。泊在了临乡南港。”
        别说陛下,便是刘御史亦惊呆。
        曹节又谄笑:“有此等眼力,财力,魄力者,必是临乡侯无疑。”
        “捉贼捉赃。十万贼赃远在临乡,数千里之遥,羌人又如何能得知”陛下喃喃低语。
        偷看陛下表情,曹节这便小心陪话:“正因找不到一家老小下落,羌人才无法与苦主当面对质。更无从得知着匈奴衣胡究竟是何人假扮。此事,便成了一件无头公案。久而则不了了之。虽无实据,可猜忌的种子,已在羌人心中生根发芽。而掠走羌人家小的着匈奴衣胡亦需时刻提防,与羌人划清界限。如此一来,虎狼无法勾结,互相暗中敌视,君侯此计圆满达成。”
        卢尚书又道:“虎狼相峙,皆不敢轻举妄动。旦起冲突,必乞汉庭理论。正如西域长史府,之于西域诸国一般。汉庭居中调停,或偏鲜卑,或偏东羌。因时因势而动,则可立不败之地。”
        司徒杨赐一声长叹:“听闻临乡侯此行,所辖皆临乡旧部。只从洛阳带走了主簿李儒。先前与陛下对赌一亿。亦只讨李儒一人。如今看来,此人确值一亿身价。”
        “咳咳”陛下的表情很复杂啊。
        百官中便有人出列:“司徒有所不知。在夕阳亭外,还有一人毛遂自荐。被临乡侯一并带走。”
        “何人”陛下也很好奇。
        “此人名戏贤,字志才。颍川人士。”答话之人,乃是何进。洛阳发生的事情,河南尹不可能不知晓。
        “有道是国士无双。”陛下笑着点头:“我煌煌天汉,人才辈出。何愁江山不定”
        “陛下圣明。”百官齐呼。
        卢尚书自行入列。
        见刘御史还站在人群之外,陛下这便笑问:“御史还劾否”
        “临乡侯行事缜密,并无遗患。是老臣失察了。”刘御史就坡下驴。
        最近一直因六月,庚辰,雨雹如鸡子,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三公位被免的崔太尉,不禁暗叹。
        刘御史与卢尚书关系密切。又岂能不知十万家小的下落。之所以殿上弹劾,必是行苦肉计也
        如此当堂剖析。临乡侯此计,终得圆满。不仅为国解忧,亦大赚一笔
        为何大赚一笔
        十万羌人,其中有多少妙龄少女,又有多少深闺少妇。先有鲜卑婢,可卖百万钱。如今羌人女子,恐怕也不会有差。
        有刘御史抢先弹劾。且临乡侯已证清白。余下御史又岂还能张得了口。以一己之力,堵悠悠众口。此外,亦将临乡侯貌似有一丢丢违法的大肆人口贩卖,置于国家大义面前,顿时不值一提
        一箭双雕。
        此计高妙
        见时机已到。尚书令曹节,这便躬身启奏:“陛下,代鲜卑十四部请立属国上疏,该如何批复”
        不料此话一出,陛下却沉思不语。
        尚书令曹节这便悄悄向张让递了个眼色。
        中常侍张让心领神会,悄声问道:“陛下”
        陛下旋即清醒。低声答道:“阿父,临乡侯如此行事,所为何来又有何所求”
        果然如此。
        向来无利不起早的陛下,仍有心结。临乡侯先是对赌一亿,今又花巨资将十万贼赃移到自家领地。其中花销,从购买、到运输、再到安置层层算下来,不下亿万。
        前后倒贴两亿。
        临乡侯求的又是什么
        在商言商。临乡侯的赢利点,又在哪里
        难不成是朕的大位
        张让岂不知陛下心中所忧这便低声一笑:“陛下,数年前鲜卑婢风靡楼桑,妙龄婢女可作价百万。老奴恐怕,过不了多久,东羌婢,便又要风靡临乡啦。”
        “哦”陛下双眼一亮,顿时心结尽释:“哈哈哈”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皆不知陛下因何发笑。
        “准了”陛下长袖一挥,这便起身离去。
        “退朝”张让喜上眉梢,一声唱喝。
        黄门令许的一千万,妥了。


  https://vvadz.cc/book/2777/20225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