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这熟悉的操作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大明宫的李隆基满泪纵横。
他万万没想到整个朝纲居然会变成这样。
在他看来,自己只是比以往懒散了一些,而开元盛世依旧在继续。
谁成想上苍给了他一头暴击。
“不行!朕不能这样下去!”
“朕是功勋帝皇!朕是天下至尊!”
“朕!绝不允许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唐玄宗擦干泪珠,眼睛闪过一丝厉色,
“现在才天宝四年,逆贼是天宝十五年反叛的,一切还来得及!”
“来人!把李林浦同党羽下狱!左相杨国忠贬为庶人,永不录用!”
“派人捉拿史思明归案!”
“追查安禄山史思明党羽。”
“朕……朕要下罪己诏!朕对不起天下百姓!”
诸天万朝。
众人此刻才从震撼中缓了过来。
这样的盛世,真…好啊!
嬴政刘彻李世民脸色有些狐疑,他们注意到上苍在说李隆基的时候提到过他们,晚年会昏庸无道。
他们晚年也会如此吗?!
几人脸色纷纷一沉,面露忧虑。
只有李治在听到李隆基命令杨玉环入寺院为尼,而后诏入宫的时候脸色稍显尴尬。
这不肖子孙,不会是跟他学的吧?
不肖子孙!
竟不学好!跟着他学这个!
朱元璋面露向往,
“开元盛世啊……咱的大明,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盛世出现。”
“咱要求不高,只求大明百姓吃得饱饭就行。”
朱棣轻哼一声,“李唐哪里都好,独独阴气太重了,武则天,韦氏,太平公主,杨玉环,乱政不断,甚至公主家都豢养面首。”
“太子,皇孙,你们以后学习李隆基的治国理政就好了,其他的偷自己后妈,自家儿媳的事情切莫学习!”
“咱大明,还是要点脸面的!”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齐齐咧了咧嘴,毫不犹豫点头答应。
好家伙。
这个借他们三个胆子也不敢。
除去伦理不说,他们敢做,那些文臣丝毫不介意喷的他们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刘秀同样摇了摇头,古怪道:
“这李隆基治国理政倒是有几分本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诗词大气磅礴,这确实是盛世才能写得出的诗句。”
“只是私品……”
想着李隆基抢占儿媳,杀害亲子,刘秀嫌弃一撇嘴,“私德真不讲究,虎毒尚不食子,抢占儿媳都做得出来,也不嫌丢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老流氓刘邦一擦嘴角口水,面露向往,
“如此艳绝天下的诗句,这杨玉环迷的李隆基国家破败如此,也不知年轻时究竟多么漂亮。”
“怎么?”吕雉冷笑一声,“我们的皇帝陛下动心了?不如皇宫在招一次宫女如何?”
“还有……咳!”
刘邦反应过来,急忙正色说道:“皇后别在意,刚才我随意说的。”
“在朕心中,你才是最美的!”
吕雉幽幽一叹,“谁知道你说的真的假的。”
“自从建立大汉,皇宫的美女越来越多,也不知道臣妾还能讨多久陛下的欢心。”
刘邦嘴角抽搐,开什么玩笑,咱是那薄情寡义之辈吗?!
而赵匡胤……好吧,这位正在审讯赵光义,抄赵光义的家,都没咋看安禄山和唐玄宗。
没办法,这俩人活在他前面,事迹听的没有几十也有一百了,不差这一次。
崇祯长叹一口气,他不求进历史帝王前五,也不求和李隆基一样做前十守门员,他只希望大明不要在他手里亡国就好了。
很心酸。
李隆基正为成不了千古一帝嚎啕大哭,而崇祯的梦想却只是不要亡国。
只能说帝王和帝王之间的差距比狗和狗之间的差距还大。
大唐历史节点。
李世民坐在首位,脸色阴魂不定。
座下群臣有些好奇却又不好多问。
好在长孙皇后微微一笑,打破尴尬,
“不知道陛下在想什么,脸色居然这样。”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说道:
“你们注意到没有,刚才上苍说李隆基的时候,顺势也提了口朕。”
“说朕晚年会和始皇帝汉武帝一样,昏庸无道,亲佞臣远贤人。”
“这是朕不想看到的。”
群臣这才恍然,原来陛下是在担心这个。
“陛下!皇后之前也说过,我们管不了未来,能做的,唯有做好现在!”房玄龄正色说道。
杜如晦抚摸胡须,“陛下切勿坠入心魔,以后的事情太远,我们只做现在!”
“这是上苍的告诫,陛下当以此作为警示,既然知道了未来之事,当引以为戒,不可再犯!”
好吧,最后说话这位是魏征,这话说的,活脱脱粪坑里的石头,又老又硬!也难怪李世民多次动杀心。
老实说,魏征能安安稳稳活下来,最后因病去世挺不可思议的。
换个皇帝坟头草早三米高了。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虽然上苍说您晚年和始皇帝汉武帝一样昏庸,但您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上苍这不同样也说明了陛下的功绩功勋足以和始皇帝汉武帝一样功勋卓越,为千古一帝。”
唉?!
李世民一愣,琢磨着想了一下,顿时心情好了许多,哈哈大笑道:
“皇后所言有理!”
“朕就是要做千古一帝!”
“朕不管未来是否昏庸,朕只做自己该做的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嬴政却是眯着眼思索事情。
一个庞大帝国,从盛世走向乱世,总归是有些原因的。
尤其是从整个封建社会的巅峰滑落,里面的教训和原因,他或许可以借鉴。
将好的政策筛选,作用在大秦上。
将盛世转衰的原因,加以分析,不可再犯!
如今大秦初立,他虽然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威压四海升平,一手创建了大秦帝国。
君主专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三者并立,犹如三家马车,拉着大秦砥砺前行。
而他,便是马车的车夫!
身为始皇帝,他开八荒扫六合,一统宇内,却也因此有些迷茫。
身为开创者,每前进一步都要小心谨慎,若是车速太快,随意触碰一小块石头,马车都有倒塌的危险。
这不由得他不谨慎。
如今有了后世子孙开创出更加完美的制度,他不可能不学习。
“改府兵制为募兵制?眼下不合适。”
嬴政摇了摇头。
所谓府兵制,便是百姓黔首农忙时田野耕种,农闲时参与军队训练,发生战争时,自备武器铠甲和马匹入伍打仗。
这和秦朝的耕战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优点是可以激发缓解国家财政短缺,也不会耽误农事生产。
缺点是士兵良莠不齐,自带的武器也参差不齐,好的坏的都有。
而募兵制,指的是专门招募作战勇猛的百姓作为士兵,士兵军饷由国家赋予,吃住也由国家解决,武器铠甲同样是国家报销。
募兵制的优点是招募而来的士卒兵员质量极高,作战勇猛凶悍,悍不畏死。
缺点则是国家每月都要发放军饷,还要解决吃住和铠甲武器问题。
长年累月下来,对国家的财政是沉重负担。
也就开元盛世这种封建王朝的巅峰才能供养得起那么多募兵。
而今秦朝完全没有这么多的钱,所以他只能放弃。
“崇祯的卫所制度?”
嬴政思索了一下,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明朝的卫所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把打仗的士兵将领编入军籍,从此所有士卒都只能是军籍中人。
士卒的儿子仍是士卒,爷传父,父传子。
一旦有军籍成员去往卫所,全家差役全免。
好处是稳定!
坏处同样是稳定!
稳定就意味着腐朽。
士卒的孩子不一定适合做士卒,读书说不定能成举人,结果因为军户制度,只能做个身体孱弱的士兵。
长此以往,卫所士卒实力堪忧。
不过卫所自上而下的军队管理制度倒是有些意思。
所有卫所由五军都督府统一管理,这样不必担心军队将领拥兵过重,而五军都督府因为军饷粮食问题又受朝堂钳制,
嬴政暗暗记下这点。
至于宋朝时期的军队管理体系,他看都懒得看。
宋朝的战绩太过丢人,也不可能有啥优秀的军制。
他又想到视频中提到的节度使问题,心中暗暗决定,以后地方大臣绝不可独握大权,
军,政,财,三者独立,却又相互制衡。
再加上朝廷外派的监察御史,可稳地方。
这个监察御史职位不错,可以在朝堂设立。
正好御史大夫权力太弱,完全不能制衡丞相,可以适当加强一些。
反倒是太尉,太尉执掌军权,这个职能太过重要,也太敏感,自尉缭子后,他好久没设置了。
不过若是设置一个类似五军都督府的部门,代替太尉,那么对军权的限制将会好很多。
还有科举制,这个也是好东西啊,只是可惜现在天下知识难寻,九成九的人大字不识一个,若是开科举只怕朝堂上尽是诸子百家之人。
此事要徐徐图之。
对了!还有外族!!
嬴政忽然想起安史之乱的根源,目光大盛。
正是安禄山纠结契丹室韦突厥诸多外族,一同造反,才酿造了八年之乱。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嬴政张开双阖,下达命令,
“自即日起,外族成员不得担任官职,不得入军队,有外族袭扰百姓者,斩!”
六国黔首再怎么说也是华夏人,都是同根同源,外族人?凭啥?
安史之乱这种事情绝不可在大唐发生!
文武群臣心中了然,知道因为安史之乱的刺激,始皇帝才下达如此命令,不过他们也不喜外族,自然同意。
“遵陛下口令!”
“还有!”
嬴政想到李隆基着迷杨玉环的场景,扯嘴一笑,
“大秦后世帝王绝不可过分迷恋女色,当以治国为己任。”
“这条定为祖训!”
北宋历史节点。
赵匡胤脸色铁青看着眼前的黄袍和一群皇宫禁品。
这些都是从赵光义晋王府中搜出来的。
虽说早已经知道了赵光义有谋反之心。
但知道归知道,亲眼看见私藏的黄袍,他仍难以忍受心中暴怒。
“来人!赐毒酒!送晋王上路!”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杯酒释兵权后,军队将领没有反叛,反而是自己从没注意过的二弟,有了谋逆想法。
帝王最记恨背叛,更何况还是亲人的背叛。
明朝,朱棣伸了伸懒腰,心情舒畅道:
“哈哈,看看他们,我大明唯一一个奸臣还是排在第九,还是大明快亡的时候降下的妖孽。”
“正所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咱大明可比其他朝代强多了,其他都是太平盛世出现奸臣,咱大明除去一个亡国时候的背叛者,其他可是一个上榜的奸臣都没有。”
朱高炽肥胖的脸皮狠狠抖动一番,犹豫了一下,抬头说道:
“父皇,要不,您抬抬头?视频更新了。”
https://vvadz.cc/book/28141544/7271950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