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盘点十大盛世:皇帝目睹后世繁华 > 第63章安史之乱

第63章安史之乱


  打个比方。

  如果说,现代时期,漂亮国是吸引着全球目光的。

  那么,在这个时期中,除却漂亮国,大家眼里还有其他的国家。

  比如神秘的东方,浪漫的罗马,绅士的女王国。

  但在大唐时期。

  全球所有人眼里只有大唐,至于其他任何的国家,在他们眼里都是番邦小国。

  说白了。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第一,第二的排名。

  大唐在所有人眼里就是唯一性的。

  因此。

  大唐的存在,就是举世无双的。

  而非要去细细的推算唐朝的辉煌有多恐怖的话。

  那么按照不同领域来阐述的话。

  以军事来说。

  唐朝建立以后,依靠强大的国力,打败高句丽,打败突厥,打败岛国,安定吐蕃,并继续开拓西域,直到中亚,可谓万国来朝。

  以土地面积来说。

  据统计唐朝强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达一千两百多万平方公里,比我们现在的国土面积还要多近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势必有强大的军队做后盾。

  以国富来说。

  唐朝的商业十分发达,而华夏的对外贸易都是巨量顺差,也就是说赚钱到手软,老百姓在国内安定的环境下,财富得到了有效地积累,物质生活比较丰富。

  这样的背景下,就拿唐军的装备来看。

  唐军的装备都是豪华奢侈版的,比如如雷贯耳的陌刀等知名兵器,采用的是工艺复杂的方式锻造,浑身金属,造价昂贵,耗时长久。

  可就是这样造价昂贵的东西,在大唐部队当中并不属于稀罕物。

  国富和国穷的区别,直接可以拿项羽来举例。

  项羽当初造反的时候,就是因为太穷了,所以为了给将士们装备,他直接闯入秦陵。

  然后把当年秦始皇陪葬陶俑手中的武器拿走了。

  而反观大唐。

  直接造!

  造就算了,还用昂贵的金属制造。

  这是多少王朝帝王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可他李世民不但想了,还做了。

  在如此强大的作战能力,还有完善的后勤,以及庞大的经济支撑之下。

  大唐被称为巨唐是毫不夸张的。

  同样。

  因为经济的发展,军事的强大,国土面积的广泛。

  从而才培育出了一位又一位的文学大家!

  仔细想想看。

  自华夏诞生以来,总共才传下来了多少首诗啊?

  而在仅存不多的诗词中。

  光唐朝的诗词就占据了整个历史的七成左右。

  于是乎,唐朝的文化也是无可媲美的。

  即便是后世的宋朝,在面对唐朝的文学来说,都要喊一句大哥。

  ......

  而大唐不仅仅只是在这几个地方辉煌。

  在创造发明方面,大唐也不逊色它朝半点。

  农业这块的曲辕犁的发明,几乎对农业方面发展产生了质的跳跃性发展。

  紧接着,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一个发明,也被誉为华夏四大发明的火药,也是大唐时期发明的。

  其余的东西更是数不胜数,什么黄道游仪,水运浑仪,天文仪器,雕版印刷术。

  综上。

  唐朝无论是在国福富强,民生盛世,经济发展,文化输出,科技创作,国际影响,民族融合方方面面都是达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按照这种情况,实际上你在某种意义上排大唐为第一都不足为过。

  但可惜.....

  可惜的是安史之乱的出现。

  把辉煌灿烂了大半个世纪的大唐,打入了谷底,打入了深渊。

  也正因为安史之乱的出现。

  从而致使大唐一落千丈,这也是为什么排名第四(第三)的原因了。

  为此。

  后世之人也曾用一句话点评过大唐的一生。

  【七十年的巨唐,一百年的庸唐,一百年的昏唐】

  而再说苏白。

  他猜都猜得到,把大唐放在第四(第三),对方肯定会不开心。

  并且十分不服。

  所以在盘点完后。

  立马,一个标题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大唐番外视频————安史之乱!】

  【大唐由盛转衰的重大事件。】

  【安史之后,大唐再无盛世!】

  当标题和文字出现的刹那。

  本来还愤愤不平,觉得天道不公的李世民,突然沉默起来,静静的看着画卷上的视频。

  他知道,这应该是上苍给自己的一个解释。

  想到这里,他平静起来的观看。

  而李隆基看到安史之乱四个字时。

  不由眉头微微一皱起来。

  “安史?”

  “朕之杨贵妃的义子就叫安禄山,他的手下有一位叫做史思明。”

  “难道...难道是他们????”

  “不!!”

  “不可能!”

  “如果是他们的话,那盛唐转衰的原因岂不是因为朕??”

  想到这里。

  李隆基开始慌了起来了。

  在他慌张的同时。

  视频也开始播放着安史之乱的画面了。

  兵荒马乱的战场上。

  伴随着还有一道浑厚的旁白声音。

  “公元七五五年。”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时期,开始怠慢政务,懒惰至极,贪图享乐,沉迷于酒色当中。”

  “因无心管理朝政,以至于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当道。”

  “而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因手握重兵,见皇帝昏庸,失去民心,生出叛乱之念。”

  “不久后,开始正式向唐朝发动进攻。”

  “此一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这一场战争,唐朝所有军事力量的七成精锐,全部覆灭,亦或者投降安禄山。”

  “战争之中,长安沦陷,洛阳沦陷,帝王李隆基仓皇逃命。”

  “而这场安史之乱,足足为期七年整才得以结束。”

  “结束后,安史之乱对天下苍生,对大唐王朝造成了无法估算的损失。”

  “以天下百姓而言,此次战役后,北方领土的百姓几乎死绝,千里望去,荒漠无边,昔日繁华的地点沦为废墟,犹如鬼城。”

  “以经济角度来说,七年祸乱,天下百姓只能被迫流亡,任何产业全部荒废不堪。”

  “唯有极南一带没受波及,整片国土,八成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

  “以至于经济进入十分萧条的状态,即便是战争结束后,也无法恢复至盛世的三成局面。”

  “以王朝的角度来说,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此后实际上统一的大唐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

  “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

  “以未来的角度来说,安史之乱后,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

  “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农民叛乱的顶.峰。”

  ........

  “而更为重要的是,因安史之乱的问题。”

  “导致后世的君主每每继位的时候,都想要恢复昔日之大唐辉煌。”

  “所以,各项政策属于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

  “最终,于公元907年,曾经璀璨无比的大唐盛世,最终落寞下场。”

  “其一切,安史之乱当为大唐灭亡的主要原因。”

  .......

  .........


  https://vvadz.cc/book/28141544/7282554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