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478章:大家都是聪明人

第478章:大家都是聪明人


晨曦才刚刚洒在村口的石板路上,天还未亮透,李大秋就已早早地守在了那里。
他时不时朝着进村的方向张望,  不多时,陈白术背着一个略显古朴的药箱,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缓缓走进了李家庄。
那药箱上的纹理,仿佛是岁月镌刻下的神秘符号,诉说着往昔无数医者的传承与故事。
李大秋一瞧见,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赶忙小跑着上前,脸上满是恭敬,双手小心翼翼地将药箱接了过来,嘴里急切地说道:“师傅,您这一路可真是辛苦了啊。”
陈白术微微颔首,神色从容自然,任由李大秋接过药箱,笑着回应道:“无妨,权当是活动活动筋骨,舒活舒活气血,这一路上,倒也瞧见了不少趣事。”
“师傅,今儿个诊所那边排队的人多不多啊?”李大秋心里暗自琢磨着,要是人少的话,他想着先去找李辰溪,告知那个足以让整个李家庄沸腾的好消息——之前一直潜心研制的速效救心丸已然成功问世。
陈白术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排队之人众多啊,自打我这名声在这李家庄传开之后,不仅是咱们本村的村民,就连周边村落的乡亲们,也都纷纷赶来求医。
如今这队伍,是日益壮大咯。”
李大秋听闻,心中暗暗叫苦,既是如此,那便只能先将手头的病人看完,再去找李辰溪了。
二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朝着诊所的方向走去。
走着走着,陈白术突然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李大秋身上,那眼神,犹如洞察一切的幽潭,说道:“大秋啊,前些日子我留给你的那些医术典籍,你可曾用心研读?正好此刻去诊所还有些时间,我来考考你,也好看看你究竟学得如何。”
李大秋心中一惊,虽未料到这检查来得如此仓促,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师傅放心,弟子每日都不敢懈怠,认真研读,还做了不少笔记呢。”
说着,他便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有些破旧的本子,那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迹,皆是他平日里学习的心得与感悟,每一页都承载着他对医术的执着与渴望。
陈白术接过本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仔细地翻看着,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皱皱眉头,提出一些问题。
“大秋,你且说说,《伤寒杂病论》里对于咳嗽之症的辩证论治,大致可分为哪几种情形?”李大秋不敢有丝毫迟疑,赶忙回答道:“师傅,依弟子所学,咳嗽主要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湿咳嗽等。
风寒咳嗽多为外感风寒所致,症状可见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常用麻黄、杏仁等药配伍治疗;
风热咳嗽则是外感风热引起,咳嗽伴有痰黄稠、咽喉肿痛,可选用桑叶、菊花等清热解表之药;
痰湿咳嗽因体内痰湿蕴积,咳嗽痰多色白质黏,治疗当以燥湿化痰为主,如半夏、陈皮等药……”
陈白术听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又接着问道:
“那对于一些常见的男科病症,你从医书上又学到了哪些诊治思路?”李大秋沉思片刻,而后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他的声音虽然带着一丝紧张,但却充满了对知识的笃定。
陈白术一边聆听,一边适时地给予补充和建议。
师徒二人在这前往诊所的路上,一个提问,一个解答,看似平常的行走,实则是一场医术知识的悄然传递。
周围路过的村民,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却又不敢轻易打扰这师徒二人的交流,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在见证一场神圣的仪式。
还未走到诊所门口,远远便瞧见那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从诊所内延伸至村口的大槐树下。
队伍之中,不仅有李家庄的熟悉面孔,更有不少来自附近相邻村子的村民。
一位来自隔壁王家庄的中年妇女,满脸焦急之色,手中紧紧拉着一个面色苍白、不停咳嗽的孩子,孩子的小脸因咳嗽而涨得通红,额头上满是汗珠。
妇女一边轻声安慰着孩子,一边不停地朝着诊所的方向张望,口中念叨着:“这可咋办哟,孩子烧了一晚上,可千万别烧出个好歹来,真盼着能快点轮到看病啊。”
她本以为早早赶来便能排在前面,却没料到这队伍竟如此之长,心中虽焦急万分,却也深知看病需按顺序来,只能乖乖地排在队伍当中。
而且她发现,比自己来得早的人不在少数,看来大家都想到了一块儿去,都盼着能早日让陈大夫给孩子瞧瞧病。
两人步入诊所,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气息。
一张略显陈旧的桌子摆在中央,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草药以及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
李大秋轻轻将药箱放下,陈白术则在桌前坐下,准备开始接诊。
第一个病人是个年轻的姑娘,面色苍白如纸,捂着肚子不停地呻吟着。
陈白术先是仔细观察了一番姑娘的神色,那眼神,犹如犀利的鹰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他又轻轻按压了几下姑娘的腹部,然后转头对李大秋说:“大秋,你来摸摸这姑娘的脉象,说说你的看法。”
李大秋心中有些忐忑,他的手微微颤抖着,但还是鼓起勇气伸出手,小心翼翼地为姑娘把脉。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有些犹豫地说道:“师傅,我感觉这脉象有些虚弱,是不是气血不足啊?”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诊治,但他深知自己学艺尚浅,对于很多病症的判断仍缺乏足够的信心,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
陈白术微微点头:“嗯,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但这姑娘并非单纯的气血不足。
你看她的舌苔,发白且腻,这是体内寒湿较重的表现。
再加上她腹部疼痛的位置和症状,综合判断,应是寒湿凝滞所致。
治疗之时,不仅要补益气血,更要温化寒湿。”
说着,陈白术熟练地写下药方,一边写一边耐心地向李大秋解释:“
这味干姜,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茯苓则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效;
再配上当归、白芍等养血之药,既能补气血,又能祛寒湿……”
李大秋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还迅速拿出一个小本子,将陈白术所说的要点一一记录下来。
他深知自己的记忆力有限,唯有通过笔记反复研读,才能将这些宝贵的知识牢牢记住,就像沙漠中的旅人珍惜每一滴水一样珍惜这些医术知识。
陈白术见李大秋如此好学上进,心中甚是欣慰。
虽说当初是看在李辰溪的面子上才收下李大秋,但自己从未有过丝毫的偏私,该传授的知识一点都没少教。
只是这医术之道,除了师傅的教导,更需徒弟自身的努力与悟性。
如今看来,李大秋倒是个勤奋好学的徒弟。
看完这个姑娘,下一个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翁。
老翁刚一坐下,便不停地咳嗽起来,喘着粗气说道:“大夫啊,我这咳嗽毛病好多年了,一到冬天就加重,啥药都吃过了,就是不见好呐。”
陈白术让老翁伸出舌头,仔细端详了一番舌苔,那神情,就像在审视一件珍贵的宝物。
他又用手轻轻敲打了几下老翁的背部,询问道:“咳嗽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胸口发闷?”老翁连忙点头:“有啊,大夫,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似的。”
陈白术看向李大秋,问道:“大秋,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李大秋仔细看了半天,挠了挠头说:“师傅,我不太确定,这症状好像不太典型。”
陈白术知道李大秋此时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准确判断所有病症,于是解释道:“大秋,这是典型的肺气虚寒之症。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寒则气机不畅,故而咳嗽、胸闷。
治疗当以温肺散寒、益气止咳为主。”
随后,陈白术又详细地为李大秋讲解了用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李大秋听得如痴如醉,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陈白术都一一耐心解答。
就这样,一个病人紧接着一个病人,李大秋与陈白术之间的配合愈发默契。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391698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