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426章:喜宴

第426章:喜宴


李大国的脑海中全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场景。
原本酸胀的双腿此刻充满力量,蹬起自行车踏板来格外有力,车轮飞速转动,带起一路尘土。
跟在车后的李大平,早已累得气喘吁吁,看着李大国越骑越快,实在忍不住,扯着嗓子喊道:“大国!你骑慢点儿行不?
你这骑车倒轻松,可苦了我们这些在后面跑的人!”他心里暗自抱怨,这李大国莫不是急着回家和新娘子腻歪,才把自行车骑得跟要飞起来似的,他们两条腿哪能撵得上这车轮子。
李大国听到呼喊,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骑得太快了。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大声回应道:“对不住啊大伙!等回去了,咱可得好好喝上几杯,我请客!”说着,便放慢了车速,让身后的伙伴们能跟上。
这时,坐在后座的林秀兰,好奇地打量着身下的自行车,轻声开口问道:“大国,这辆自行车是从哪儿来的呀?”她心里清楚,以李大国家的家境,购置一辆自行车绝非易事,更何况弄到那比金子还贵的自行车票。
李大国如实相告:“是跟村里的十六叔借的。
十六叔在钢铁厂里当领导,本事可大了。”
林秀兰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她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说:“大国,那你十六叔能不能想办法,安排你去钢铁厂上班呀?”在她眼中,钢铁厂宛如一座闪耀着光芒的殿堂,福利待遇好得让人咋舌。
要是能成为钢铁厂的工人,就意味着能摆脱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
从此不用再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在田间地头累死累活地劳作,一年到头却收获寥寥。
当了工人,每个月都有稳定的工资入账,还能享受城里的粮食供应,彻底告别农村的苦日子。
到那时,娘家人知晓了,定会羡慕得不得了。
然而,李大国一盆冷水浇了过来,无奈地说:“之前厂里从村里招人,本来是有机会的,可我没抽中。”
林秀兰满心的期待瞬间落了空,她满心疑惑,追问道:“大国,那可是你十六叔啊,怎么还得靠抽签决定呢?”
李大国耐心解释道:“秀兰,这十六叔啊,是按村里辈分排的,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亲十六叔。
村里想去钢铁厂上班的人多如牛毛,大家都眼巴巴盼着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十六叔也不能坏了规矩,只能通过抽签来公平决定。”
要是李辰溪真的是自己的亲叔叔,那自己的日子早就翻天覆地了,哪还会像现在这样。
林秀兰听了,心中满是失落,也不再多问,默默地抱紧了李大国的腰。
没一会儿,他们便回到了村子。
远远望去,村口早已聚集了一群小孩子,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充满期待。
原来是村里的大人们告诉孩子们,今天在村口,说不定能得到喜糖吃。
这可把孩子们乐坏了,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虽说李家庄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像糖果、肉这类稀罕物,依旧难得一见。
尤其是糖果,大人们觉得买糖不划算,不舍得花钱,所以村里的小孩子,大多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尝到糖果的甜蜜滋味。
李大国向来豪爽大方,一瞧见这场景,立刻吩咐李大平:“大平,把喜糖给孩子们分一分,一人一颗,让大伙都沾沾喜气。”
李大平赶忙应下,按照李大国的吩咐,开始给在场的孩子们分发糖果。
他满脸笑容,将一颗颗糖果递到孩子们手中,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模样,自己也跟着开心。
可分发到后面,他发现糖果数量不够了,心里一慌,赶紧跑到李大国身边,焦急地小声说道:“大国,这糖果不够分啊,这可咋整?”
李大国也犯了难,他也没想到买了这么多糖果还是不够分。
他脑子飞速运转,突然想到一个人。
整个村子里,要是还有谁有糖果,那必定是李辰溪。
他连忙对李大平说:“大平,你赶紧去十六叔家,跟他买点儿糖果回来。”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块钱递给李大平。
在他看来,结婚是人生大事,要是连喜糖都不够分,被村里那些爱嚼舌根的人知道了,肯定会传出各种难听的话。
可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坏了自己结婚的喜庆氛围。
李大平接过钱,转身朝着李辰溪家急匆匆地跑去,脚步匆忙,扬起一路尘土。
李辰溪看到李大平跑得气喘吁吁,神色焦急,不禁有些诧异,问道:“大平,这么着急,发生什么事了?”
李大平喘了口气,说道:“十六叔,大国买的喜糖不够分了,让我跟您买点儿救急。”说着,把那一块钱递了过去。
李辰溪一听,瞬间明白是怎么回事,转身走进屋里,从自家商店里拿了两斤糖果出来。
他把糖果交给李大平,坚决不收那一块钱,笑着说:“这就算我给大国的结婚贺礼了,钱你拿回去。
大国结婚是喜事,我也跟着高兴。”
李大平也不再推辞,接过糖果,又急忙跑回村口。
到了村口,他把刚买来的糖果分给那些之前没分到的小孩子。
孩子们拿到糖果后,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
李大国看着孩子们都分到了喜糖,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这下不用担心被村里那些长舌妇说三道四了。
李大平分完喜糖,把一块钱还给李大国,说:“十六叔没要钱,说是当贺礼了。”
李大国把钱收了回来,然后载着林秀兰回到自家院子。
院子虽然略显破旧,但今日却焕然一新。
四处张贴着喜庆的红对联,那鲜艳的红色仿佛在诉说着喜悦;门口挂着的红灯笼随风轻轻晃动,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院子里早已站满了同村的村民,大家脸上都带着真挚的笑容,纷纷上前向李大国和林秀兰道贺。
村里的一位婶子满脸笑意地走过来,手里捧着一小篮鸡蛋,说道:“大国啊,这是大伙凑的几个鸡蛋,给新媳妇补补身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户人家拿出这么多鸡蛋着实不易。
村里有养鸡场,可生出来的鸡蛋大多要留着孵化小鸡,只有那些坏掉的鸡蛋才会分给村民。
平日里,每家每户自家养的几只鸡下的蛋,都得省着用,舍不得吃。
李大国连忙接过鸡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劲儿地道谢:“谢谢大伙,太谢谢了!大家的心意我和秀兰都记下了。”
为了这场喜宴,李大国一家摆了几桌简单的饭菜,邀请村里相熟的人一同来热闹热闹。
桌上的菜大多是自家种的蔬菜,带着泥土的清新气息;主食是二合面馒头,散发着质朴的麦香。
其中两三道荤菜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李大国特意找李辰溪换的。
每桌上都放着一碗猪肉,薄薄的肉片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在这个时候,这些肉显得尤为珍贵,仿佛是餐桌上的璀璨明珠。
大伙围坐在桌旁,眼睛时不时地往那碗肉上瞟,看得出大家都馋得厉害,只是碍于面子,没有立刻动手。
林秀兰看着桌上的菜,也不禁吃了一惊。
没想到在农村办喜宴,居然能有两个肉菜,一个是腊鱼,还有一个就是这碗猪肉。
在她原本的想象中,农村的喜宴可能只是简单的粗茶淡饭。
这时,李大国的父亲李旭年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说道:“今儿个是大国的大喜日子,大伙都别客气,敞开了吃!难得这么高兴,大家都吃好喝好!”这话一出口,原本有些拘谨的气氛瞬间被打破,大家纷纷拿起碗筷,开始享受这顿喜宴。
李大国笑着站起来,拿起筷子给大家夹菜,热情地说:“叔、婶、哥、嫂们,都别见外,多吃点啊!今天这顿饭,大家一定要吃饱吃好。”说着,他先给几位长辈的碗里夹了几片猪肉,以示尊敬。
一位长辈连忙推辞:“哎呀,大国,你刚成家,这肉可得给新媳妇多吃点。
新媳妇远道而来,可不能亏待了。”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手却不由自主地夹起肉片,放进嘴里,细细品味着这难得的美味。
在村里,虽说隔段时间能吃上一回肉,但真到了嘴边,谁又会轻易拒绝呢?
李大国也没忘了自己的媳妇,给林秀兰夹了几片猪肉和几块腊鱼,眼神里满是温柔与疼爱,心想自己的媳妇,自然要好好照顾。
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都跟着起哄,吹口哨、鼓掌,弄得李大国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泛起红晕。
林秀兰也没客气,大口吃了起来,她确实已经很久没吃过这么香的肉了。
在农村,平日里的饭菜大多清淡,能吃上这样一顿有肉的喜宴,实在是难得。
就这样,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聊着,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
这顿喜宴,虽然没有城里的山珍海味,但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大家吃得很开心。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398164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