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动工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野狗骨头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梁村长刚刚被村民们一番折腾,心中的怒火蹭蹭直冒,差点就把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然后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大伙都先停一停,听我讲几句!”
正在忙碌的双田村村民们,听到村长这声呼喊,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但出于对村长的尊重,大家还是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一个个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梁村长,满心好奇,不知道他又有什么新的安排。
“刚才被你们气得我脑袋都晕乎了,差点把一件顶顶重要的事儿给忘了。
我把村里存着的腊肉拿去换粮食啦,这次可换回来足足三千五百斤红薯呢!大伙对这事儿没意见吧?”梁村长稍微缓了缓,提高音量说道。
村民们一听这话,原本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洋溢起了喜悦的笑容。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刻,粮食就是大家的命根子。
能换来这么多红薯,意味着每家每户都能多分一些,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的大好事!要知道,村里的粮食储备早已见底。
要是换做其他季节,粮食不够吃,还能到山上挖点野菜,啃啃树皮勉强维持生计。
可现在正值寒冬腊月,外面冰天雪地,土地冻得硬邦邦的,别说是野菜,就连一根草都难以找到,想找点能填肚子的东西,谈何容易。
“不过呢,这次换来的粮食,咱们不分,准备重新启动村里的大饭堂。
到时候,除了在外面上工的人,其他人都可以去大饭堂吃饭。”梁村长思索再三,终于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心里明白,要是把这刚换来的三千五百斤粮食一股脑儿分给村民,有些家庭人口多,吃饭的嘴多,粮食消耗肯定快。
要不了多久,村里就会出现有的家庭粮食还充足,有的家庭却已经断粮的情况。
真到那个时候,村里要是出手接济,其他村民心里肯定会不痛快,难免会生出闲言碎语。
与其到时候麻烦不断,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把这个隐患消除掉。
这话一出口,人群中顿时泛起一阵小小的波澜。
有几个村民刚想张嘴反驳,可一抬头看到村长那还带着几分怒气的脸,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惹村长不高兴,于是都乖乖闭上了嘴,打算听从村长的安排。
当然,有人心里不乐意,就有人举双手赞成。
尤其是那些家里人口众多的家庭,听到这个消息,简直要欢呼雀跃了。
对他们来说,大饭堂重新启动,就再也不用担心家里因为缺粮而闹得鸡飞狗跳了。
梁村长扫视了一圈,见没有人吭声反对,心中的那股气也消了不少,说道:“既然大伙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
另一边,老支书他们在村口眼巴巴地等了差不多一整天。
眼瞅着都下午三点多快四点了,终于,送塑料膜的车缓缓驶了过来。
说实话,要不是看在李辰溪的面子上,这塑料膜估计没这么快能送到。
张建设在中间费了不少心思,帮李家庄插队提前拿到了货,不然按照正常的排期,起码得等到第二天才能安排配送。
塑料膜一到,老支书立刻扯着嗓子喊道:“大伙都过来卸货,手脚麻利点儿!”村民们一听,纷纷围拢过来,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一点不假。
原本预计得花一个小时才能卸完的货,没想到在李家庄村民们齐心协力下,不到半个小时就全部搞定了。
卸完货,就等着第二天开工搭建大棚了。
早在之前,李辰溪就提醒过老支书:“大棚的苗得提前育好,这事儿可不能耽搁。
要是大棚搭好了,苗还没育出来,那大棚不就得白白闲置一段时间,多浪费啊。”老支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赶忙安排了几个手脚麻利的村民着手育苗的事儿。
虽说时间紧迫,但大伙都铆足了劲,想着应该也能应付得过来。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李辰溪就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
今天可是大棚搭建开工的日子,他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事儿,得去现场盯着才行。
打开商店,李辰溪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只见今日秒杀商品里有一百桶柴油、一百个叉烧包、一百斤羊肉、一百只三黄鸡。
他想都没想,手指飞快点击,直接把这些商品全部秒杀了下来。
李辰溪已经好久没尝过叉烧包的滋味了,这会儿看着到手的叉烧包,馋虫一下子被勾了起来。
他也顾不上许多,随手拿起一个,包子还冒着腾腾热气,诱人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李辰溪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熟悉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他两三口就把一个拳头大小的叉烧包吞进了肚子。
吃完后,他砸吧砸吧嘴,心里想着:“要是这会儿能来杯热气腾腾的豆浆,那可就太舒坦了。”
李辰溪揣着满足的心情,朝着大棚的方向快步赶去。
远远地,就瞧见大棚附近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老支书眼尖,一眼就瞅见了李辰溪,就跟瞧见了救星似的,赶忙拨开人群迎了上去:“辰溪啊,你可算来了,大伙都等着你拿主意呢。”
虽说村里之前搭建过一次大棚,但毕竟经验有限,而且这次的塑料膜金贵得很,老支书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指挥过程中出点啥岔子,把这宝贝塑料膜给弄坏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搭建大棚,最理想的材料当属钢铁,可在当下,钢铁比金子还稀罕,根本不可能用来搭大棚,所以一般都用竹子替代。
但李辰溪心里清楚,在这村里,竹子不好找,用木头也能将就。
李辰溪站定,清了清嗓子,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大伙听好了,先派几个人去砍树,记住,挑那些又直又结实的树砍。
另外,再找几个人用石灰粉把大棚的大致位置标出来,这样方便后续搭建。”
随着李辰溪的指令下达,周围的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分成了几个小组,各自奔赴任务地点。
大队长带着一部分身强力壮的村民,扛着斧头、锯子,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山上进发。
李辰溪为了能让大棚尽快搭建好,特意叮嘱大队长:“把驴车也带上,砍完树后,能第一时间把木头运回来。”本来一开始,李辰溪想着用牛车,可一转头瞧见老支书那心疼的表情,心里立马明白了咋回事。
这村里的牛,可都是宝贝疙瘩,平日里耕地全靠它们,让牛去拉木头,老支书肯定舍不得。
于是,李辰溪灵机一动,改成了驴车。
老支书一听改用驴车,原本皱成一团的脸瞬间舒展开来,心情也好了不少。
瞧这情形,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止女人变脸快,有些当干部的,变脸速度也是杠杠的。
李辰溪心里也明白,老支书有意锻炼李志明,想让他多历练历练,以后好接村里的班。
于是,他把李志明叫到跟前,说道:“志明,你带几个人,用石灰粉把大棚的位置画出来,每一根杆子安装的地方都要标得清清楚楚,可千万别马虎。”
李志明一听,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他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问道:“辰溪,那杆子的间隔留多少合适啊?”这可是关系到村里发展的重要工程,他深知责任重大,可不敢不懂装懂。
要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最后大棚没搭好,他在村里可就没脸见人了。
他心里清楚,这温室大棚对李家庄来说,那可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村里之前已经盖过一次大棚,这次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一层,形成双层保温层,进一步增强保温效果。
李辰溪耐心地解释道:“每隔六十公分插一根杆子。
你等会儿仔细量,先把每根杆子的位置确定好,大棚的左右两边一定要精准,千万别出现误差太大的情况,不然大棚搭出来就容易扭曲变形。
就算进度慢点儿也没事儿,关键是两边的距离一定要量准,误差越小,搭出来的大棚效果才越好。
最后,在做好标记的地方,挖一个五十公分深的洞,到时候杆子就能稳稳当当地插进去。
要是碰到土质疏松的地方,就把洞再挖深点儿。”其实这话对北方冬天的冻土来说,有点多余,毕竟这时候的土冻得跟石头似的硬。
不过,这地方以前是河道,土质相对松软些,提醒一下总归没坏处。
李志明听得很认真,不时点点头,说道:“好嘞,辰溪,我都记住了,保证把事儿办好!”
老支书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心里也清楚,说不定哪天就干不动了。
到时候,要是没人能挑起村里这副重担,村子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蒸蒸日上,他心里实在没底。
所以,他早就有意培养李志明,希望他能多跟李辰溪学学。
在老支书心里,李辰溪就是村里的福星,只要大伙都听李辰溪的安排,村子就有奔头。
就像他常说的:“有辰溪在,咱李家庄想不发达都难!当然,前提是大伙都得听他的。”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8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