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公社来人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野狗骨头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下班时分,一辆卡车缓缓朝着工厂的入库处驶来。
车上满载着活蹦乱跳的鸡,那场面煞是热闹。
路上的工人们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哟,这么多鸡,这是从哪儿弄来的呀?”一个年轻工人满脸好奇,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车上的鸡,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羡慕。
旁边一位上了年纪的工人搭话道:“你瞧这鸡的个头,都不小呢,肯定肥得流油,能卖个好价钱!”这消息如同野火般,迅速在工厂里蔓延开来,没一会儿,便惊动了厂里的领导。
丁主任听闻此事,立刻带着一群科长匆匆赶到入库地点。
他抬眼望去,只见卡车上密密麻麻的鸡,有的扑腾着翅膀,有的咕咕叫着。
丁主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心里暗自思忖:李辰溪这办法还真行得通,才过了一天,就有这么显著的成果,看来是找对路子了。
他的目光落在旁边站着的李大忠身上,开口问道:“那边站着的那个人是谁?”声音洪亮,在嘈杂的环境中依然清晰可闻。
王为民赶紧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主任,那是李辰溪的侄子,叫李大忠。”众人一听是李辰溪的侄子,心中的疑惑顿时消散了不少。
“哦,原来是辰溪的侄子,不错!”丁主任微微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
在他看来,只要能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漂亮,管他是谁呢,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丁主任转过身,看向身边的科长们,神色认真地说道:“你们的人可得好好跟人家学学,多动动脑子,找找办法,把工作干得更出色。”
科长们纷纷点头,脸上带着谦逊的表情,心里也明白主任这是在借这个机会提醒他们,工作不能再按部就班,得想办法做出成绩来。
丁主任看到这次的成果远超预期,心情格外舒畅,转身朝着饭堂走去。
这批从李家庄运来的鸡,每一只都膘肥体壮,个头大得惊人。
经过测量,每只鸡基本上都在六七斤左右。
厂里的领导们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了收购价为一只三块钱。
这价格背后,李辰溪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要不是他在中间努力周旋,这鸡价撑死也就两块出头。
厂里领导考虑到当下物资采购困难,这个价格虽然高了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毕竟这些鸡的品质摆在那儿。
李大忠这次从李家庄带来了五百只鸡,按照一只三块钱来算,总共是一千五百块钱。
拿着这笔巨款,李大忠的手忍不住微微颤抖。
他心里清楚这笔钱的分量,要是在自己手里出了什么差错,那可真是把自己卖了都赔不起。
他心急如焚,赶忙找到李辰溪,说道:“十六叔,您看咱们啥时候回村啊?这钱得赶紧带回去,我拿着心里七上八下的,慌得很。”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汗珠,眼神中满是焦急。
李辰溪看着李大忠紧张得额头冒汗的样子,无奈地笑了笑,说道:“行吧,那就尽快回去。”
李大忠听到这话,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赶忙把钱递给李辰溪。
钱一交出去,他顿时感觉浑身轻松,仿佛卸下了一副千斤重担,又恢复了往日那副大大咧咧的模样,活力满满。
李家庄卖鸡的事情很快就在周边传开了,尤其是那“天价”三块钱一只鸡的消息,更是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在当时,市面上一只鸡的价格大概也就一块多,如果是母鸡,价格可能会稍微高一点,能达到两块或者两块多。
说起母鸡被称为“鸡蛋银行”,背后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实行大集体和农业生产集体制,经济条件十分落后,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非常有限。
除了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养鸡下蛋就成了许多家庭重要的经济补充方式。
那个时候,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还频繁发生,农民的生活普遍过得很艰难。
母鸡下蛋就如同银行储蓄一样,能够持续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甚至一只生蛋母鸡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堪比一个男劳动力,它下蛋所得的收入几乎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
这个称呼,既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困境,也体现了农民的智慧,他们通过养鸡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李家庄高价卖鸡的事情,最先被上水村的村民知道并传播了出去。
王村长得知后,心里琢磨着:得去李家庄取取经,看看人家是怎么把鸡养得这么好的。
要是能学到经验,自己村里的鸡也能养得肥肥壮壮,到时候也能卖个好价钱。
这样一来,也算是给村里的乡亲们一个交代。
毕竟之前村里在养鸡项目上投入了不少资金,可收入却不太理想。
要是不改变现状,村民们肯定会有意见,以后再想开展类似的大项目,那可就难如登天了。
村里的钱都是乡亲们的血汗钱,动用这笔钱,必须得经过村民们的同意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家庄养鸡致富的事情越传越远,很快就惊动了公社。
公社的黄主任得知此事后,心里盘算着:这要是能把李家庄的养鸡经验学到手,再推广给下面的各个村庄,那所有村子都能养出好鸡,这对公社来说可是一件大功劳啊。
“小林,进来一下。”黄主任朝着办公室外面喊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林国怀听到主任的召唤,连忙走进办公室。
“舅舅,您找我有啥事?”林国怀一脸疑惑地问道。
虽然他知道在公社里应该称呼主任,但私下里还是习惯叫舅舅。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在公社要叫我主任。”黄主任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主任,那您叫我来是有什么吩咐?”林国怀赶忙改口,毕恭毕敬地问道。
黄主任也没在称呼上过多纠结,直接切入正题:“你听说了吧,李家庄养出来的鸡特别好,个头比普通鸡大了不少。
我打算派你去那儿学习学习,把他们的经验带回来。”黄主任这么安排,其实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要是林国怀真能把经验学到手,成功推广开来,那肯定是一件大功,到时候提拔林国怀也能少一些阻碍。
林国怀在公社待了这么久,自然明白舅舅的心思,赶忙说道:“主任您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绝对不辜负您的期望。”
说完,他转身就准备出发去李家庄,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
“证明都还没拿,你去哪儿啊?”黄主任看着风风火火的外甥,又好气又好笑。
林国怀这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停下了脚步。
黄主任开好证明,盖上公社的印章,递给林国怀。
林国怀接过证明,心里想着可不能自己受累,直接骑上黄主任的自行车就出发了。
要是靠走路去李家庄,那得走到什么时候啊。
就算骑自行车,也得花上一个小时呢。
好在去李家庄的路还算平坦,没有太多坑坑洼洼的路段,不然骑自行车可真是遭罪,能把人颠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骑行,林国怀终于来到了李家庄。
还没等他靠近,李家庄的治安队远远地就大声问道:“同志,你是干什么的?”声音里带着警惕。
林国怀深知自己任务的重要性,赶忙回应道:“同志,我是公社的,这是我的证明。”
要知道,畜牧技术员在公社里不仅担任生产队的畜牧排副排长,还肩负着禽畜防病防疫、技术推广以及品种改良的重任。
虽说职位看起来普通,但实际上权力可不小。
李家庄的治安队一听是公社的人,等林国怀来到跟前,仔细查看了他的证明,确认无误后,说道:“同志,公社是有什么命令要传达吗?”在他们看来,一般公社的人不会无缘无故来到村子里,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8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