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342章:军大衣

第342章:军大衣


李辰溪在厂里忙得晕头转向,处理完一堆繁杂事务后,拖着疲惫身躯回到了四合院。
此时,冬日的余晖已经黯淡,院子里弥漫着丝丝寒意。
大鹏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凑了过来,兴致勃勃地说道:“辰溪,今晚咱去独门小院搞个火锅尝尝鲜,咋样?这大冷天的,吃顿热乎的火锅,那得多舒坦呐!”
李辰溪微微抬起头,看了看大鹏,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略带疲惫却又透着几分欣然:
“行啊,不过我得先去洗个澡,今天在厂里忙了一天,浑身黏糊糊的,难受得很。”
大鹏一听这话,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一般,满脸写满了疑惑与不解,嘴巴也不自觉地嘟了起来,忍不住吐槽道:“我说辰溪,这大冷天的,你还想着洗澡?我真是服了你这爱干净的劲儿了。
天热的时候洗也就罢了,可现在这气温,简直能把人冻透,你还折腾啥呀?不嫌麻烦嘛!”
李辰溪没有理会大鹏的唠叨,目光随意地落在他身上那件崭新的军大衣上,开口说道:“哟,大鹏,你这军大衣看着挺精神啊,新买的?”
大鹏一听这话,立刻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抖擞地挺了挺胸,脸上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眉飞色舞地说道:“那可不,全新的!而且啊,我给你和友德也都搞了一件。
你还别说,这军大衣现在可火了,在全国都风靡得很。
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有人穿着,谁穿上都显得特别精神,那回头率,杠杠的!”
的确,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军大衣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时尚的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备受人们的追捧。
自建国以来,它就凭借着自身的诸多优点,深深地扎根于大众的心中,尤其是年轻人,对它更是喜爱有加,视若珍宝。
拥有一件军大衣,不仅仅是拥有了一件保暖的衣物,更像是拥有了一种荣耀,一种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军人的无限敬仰与向往。
说起军大衣的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
最早,军大衣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当时它被人们称作“夫拉克”。
从名字就能大致猜出,它的主要使命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为人们抵御那刺骨的严寒。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英国的设计师们针对“夫拉克”臃肿的弊端,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良。
经过他们精心的设计与反复的试验,改良后的军大衣一跃成为了当时市面上长度最长、保暖效果最佳的冬季穿搭。
据说,在冬季均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芬兰,只要穿上这件改良版的“夫拉克”,就能如同置身于温暖的春日,轻松抵御严寒的侵袭,几乎感觉不到寒冷的存在。
清朝光绪年间,西学东渐的浪潮席卷而来,新思想、新事物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掌管新军,开启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征程。
他不仅按照西式的规章严格训练军队,就连士兵们所穿的衣服也照搬西方样式,军大衣就这样正式踏入了中国的土地。
进入中国后,军大衣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着本土化的改良。
比如55式军大衣,采用了麦尔登呢面料,设计得既美观大方又挺括有型,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成为了时尚的宠儿。
在军队内部,军大衣也有着不同的款式,像65式军大衣,凭借其保暖性强、耐磨耐脏的特性,在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
大鹏一边口若悬河地介绍着军大衣的种种,一边还不忘补充道:“我这军大衣可不是普通的款式,是军官才穿的那种,大翻领、双排扣,口袋还是斜插袋呢。
所有军官的军大衣样式基本都差不多,就是根据等级不同,面料有点区别。
元帅、将、校穿的是纯毛马裤呢,尉官穿的是棉斜纹布。
元帅、将、校官还配有纯毛麦尔登呢夹大衣。
士兵的大衣样式和军官的差不多,就是口袋有点不一样,是直插袋,面料用的是棉平纹布。
”说着,大鹏还特意晃了晃身子,将自己的军大衣展示得淋漓尽致,随后满脸期待地问李辰溪:“对了,我这儿还有其他军装,你要不要?现在社会上可流行军人风格的衣服了,军大衣、海魂衫、军装,到处都有人穿,需求量大得很呐!”
李辰溪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和地说:“你问问大忠他们吧,我不缺衣服穿,就不凑这热闹了。
”其实,李辰溪心里十分清楚,这些军装能流入市场,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因为防寒物资严重不足,不少英勇的战士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被冻死冻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从那以后,国家高度重视防寒物资的生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了海量的军大衣和各种制式军装进行备战。
库房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军装,可衣服这东西,虽说能存放较长时间,但保存起来也并非易事,所以只能一边生产新的,一边销售库存。
就这样,大量的军大衣和各式军装流入了市场。
再加上军人在社会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老百姓对军人充满了敬意,穿着军装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种社会潮流。
很多军人退役后,或者家里有穿不完的军装,都会把军装带回家给家人穿,一件军大衣,说不定能传两三代呢。
李辰溪洗完澡,顿感神清气爽,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
他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独门小院。
一推开门,就看到李大秋正坐在火炉边烤火,双手被冻得通红,像两个熟透的番茄。
这天气已经冷到了极致,气温骤降到了零下,有些地方都开始结冰了。
不过,天空中暂时还没有下雪的迹象。
在农村,很多农民都开始发愁了,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可眼看到年关了,雪还迟迟不来。
大家心里都明白,要是开春没有雪水,庄稼的生长可就要受到严重影响了。
所以,尽管老百姓们被冻得瑟瑟发抖,可还是眼巴巴地盼望着天气能再冷点,最好能下场大雪,下几场大雨。
此时,大鹏正口若悬河地跟大家吹牛,话题自然离不开他那件宝贝军大衣。
他拍着胸脯向大家保证:“兄弟们,放心,我一定给你们每人都搞一件新的军大衣,只要你们准备好钱就行。
我大鹏办事,那绝对靠谱!”这时,李友德眼尖,看到李辰溪进来,连忙热情地打招呼:“辰溪来啦?快过来烤烤火,这天可真冷,感觉都能把人冻成冰块了。
”李大秋、李大忠等人也纷纷起身,恭敬地喊着“十六叔”,声音里充满了敬重。
李辰溪走到炉子旁,缓缓摘下手套和头上的雷锋帽。
雷锋帽,也叫“毡绒帽”,在当时十分常见,色彩大多是军绿色,帽子上还镶嵌着一颗闪亮的红色五角星,充满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气息。
大鹏眼睛尖,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李辰溪手上的手套,忍不住惊叹道:“哇!辰溪,你这手套看着真不错,哪儿弄的呀?这款式,这材质,一看就不一般。
”李辰溪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管我从哪儿弄的呢?问那么多干啥。”
李辰溪环顾了一圈大家,眼神中充满了关切,温和地问道:“这天越来越冷了,大伙厚衣服都备齐了吧?”他这话主要是问从李家庄过来的李大忠他们。
这些人不想给李辰溪添麻烦,即便没有厚衣服,也都纷纷点头说有。
大鹏在一旁拆台道:“你有个啥呀?就你那身行头,再冷点,非把你冻僵不可。
到时候啊,你就知道后悔了。”李辰溪看向李大秋,李大秋被这么一问,脸色微微泛红,显得有些尴尬,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默默地低下了头。
李辰溪见状,心里明白了几分,说道:“等会儿吃饱了,去我那儿拿厚衣服,按市价给钱就行。
还有谁没有厚衣服的,别硬撑着。
对了,要是缺棉被的,也尽管跟我说。
咱都是一家人,别客气。”大鹏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毫不客气地举手说道:“我要两条棉被,咳咳,一条也行。
这天实在太冷了,晚上睡觉都感觉像睡在冰窖里。
”其他人见此,也纷纷开口,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在这寒冷的冬天,厚衣服和棉被,谁会嫌多呢?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8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