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换点干货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野狗骨头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在大海上颠簸了整整半天,李辰溪他们乘坐的渔船终于缓缓驶回了渔港。
这一趟出海,收获可谓是相当丰厚,满满当当的鱼获竟有一千多斤。
各种各样的鱼儿在船舱里堆积着,还时不时扑腾几下,散发着大海独有的气息。
这一天下来,李辰溪玩得尽兴。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出海捕鱼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钓鱼时的专注等待,还是下网、赶鱼时的亲力亲为,都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
相比之下,同行的其他人更多是出于陪同的目的。尚建国虽然也参与了一些,但晕船的不适多少影响了他的体验;
食堂主任则因为晕船,大部分时间都在与难受作斗争,能坚持下来已属不易。
回到电饭煲厂后,李辰溪发现厂里的各项事务在新制定的安全生产准则下,都步入了正轨,运转得十分顺畅,似乎已没什么特别需要他操心的大事了。
于是,他心里开始盘算着打道回府。不过,在离开之前,他暗自计划着要偷偷去一趟渔港。
他心里清楚,自己拥有的商店背包有着神奇的收纳和保鲜功能,要是能多弄些海产放进去,无论是日后自己享用,还是拿去给爷爷奶奶尝尝鲜,都是极好的。
津门这座城市,靠着大海,海鲜资源丰富,平日里不缺海鲜吃。
然而,在粮食方面,却面临着紧缺的困境,甚至比京城的情况还要严峻一些。
毕竟京城作为首都,在粮食调配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先保障,虽说大家也都难以吃饱,但饿死人的极端情况相对较少。
而津门的百姓们,在粮食的获取上就显得更为艰难了。
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海风轻轻吹拂,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有节奏地传来。李辰溪趁着夜色,悄悄地来到了渔港。
他的身上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他的手里,紧紧拎着一袋沉甸甸的粮食。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粮食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金钱,在很多时候,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粮食,而有了粮食,却能换到许多其他珍贵的物品。
“嘿,朋友,你是来买鱼,还是卖鱼的呀?”一个身影悄然靠近李辰溪,同时递过来一根烟,那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李辰溪赶忙摆手拒绝,刻意压低了声音,让自己的嗓音听起来有些沙哑:“不抽,谢了。我是来进点好货的。”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对方。
既然来到渔港说要“进货”,明眼人都能猜到他是想买鱼,而且从他使用“进货”这个词来看,显然需求量不会小。
那人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就像夜空中突然闪烁的星星。他连忙凑上前,热情地说道:“要啥货,要多少?我跟你说,我舅可是这渔港的主任,在这一片儿,就没有我们拿不到的货。”
对于李辰溪藏头藏尾的模样,他似乎早已见怪不怪,在渔港这种地方,各种交易本就复杂多样,有些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这种情况他见得多了,也就懒得去深究对方到底是什么来头。
“虾、蟹、鱼,我都要。只要货好,多少我都能要。”李辰溪不紧不慢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哟呵,口气不小啊!”那人上下打量着李辰溪,眼中闪过一丝怀疑,“货我们这儿自然有,可你钱票都带够了吗?这年头,想买好货,没足够的钱票可不行。”
李辰溪不慌不忙,指了指身旁放着的麻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我有这个。”
那人满心好奇,忍不住上前打开麻袋。刹那间,一股浓郁的麦香味飘散出来,弥漫在空气中。他情不自禁地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好家伙,是小麦啊!这可是好东西。
行,用小麦交易也行,不过就这一袋,满打满算也就100斤,可换不了太多海产。”
“谁告诉你我只有这一袋的?”李辰溪挑了挑眉,意味深长地说道。
“嗯?”那人先是一愣,随即又惊又喜,连忙伸出手,一脸郑重地介绍道,“我叫王安,兄弟怎么称呼?不知道兄弟你到底能拿出多少小麦?你尽管放心,只要有小麦,你想要什么海产,我这边都能给你搞到。”在这个粮食稀缺的年代,有了粮食,就等于有了打开各种交易大门的钥匙。
“我叫陈富华。要是谈得拢,五六千斤小麦我还是能拿出来的。”李辰溪心想,反正自己也不想一点点去收购,要是能一次性把交易谈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兄弟,你先在这儿稍等一下,我这就去找我舅,这么大的买卖,我可做不了主。”王安兴奋得满脸通红,像一阵风似的匆匆跑开了。
“你自便,我就在这儿随便转转。”李辰溪看着王安离去的背影,不紧不慢地说道。
王安火急火燎地朝着他舅的住处奔去。在这渔港,海产虽然丰富,但大家也不能把海产当饭吃啊。偶尔吃几顿海鲜还行,可要是天天以海鲜为主食,身体也受不了。所以,粮食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
虽说这是个正规的渔港,但到了夜里,也会有一些私下的交易市场,类似于京城的鸽子市。
对于这种情况,渔港的管理方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渔民们也要生活,他们也需要用自己捕捞的海产去交换一些生活必需的物资,要是管得太死,把他们的活路都断绝了,也不太现实。
只要渔民们能按时完成规定的捕捞任务,管理方也就默许他们私下进行一些物品交换。
李辰溪在渔港里慢悠悠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妇女的“小摊”前。
说是小摊,其实就是在地上铺了一块破旧的布,上面摆放着几个简陋的篮子。篮子里,有几只张牙舞爪的海蟹,虾的个头有三根手指那么大,还活蹦乱跳的,一条石斑鱼也在微微摆动着尾巴,更引人注目的是,还有一块品相相当不错的鱼胶。
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鱼胶其实就是鱼鳔的干制品,因其富含胶质而得名,也被称作鱼肚、花胶。在美食领域,鱼胶和燕窝、鱼翅一样声名远扬,共同位列“八珍”,还被人们赋予“海洋人参”的美称 。
在后世,这鱼胶可是价格不菲,寻常百姓很难消费得起。
“大姐,你这东西怎么卖啊?”李辰溪蹲下身子,轻声问道。
“不卖,我想换点粮食。”妇女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她心里清楚,在这个时候,用海产换粮食才是最实际的选择。要是直接卖了海产换钱,一旦被抓到,那可是按投机倒把论处,事情可大可小。
而且,她家里已经断粮三天了,现在粮食极度紧缺,就算有钱有票,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所以,她才来到这渔港,碰碰运气,希望能换到一些救命的粮食。
“我有小麦,你这些海产想换多少小麦呢?”李辰溪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大姐此刻正急需粮食来维持生计。
妇女一听,原本黯淡的眼睛里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她小心翼翼地问道:“二十斤小麦,可以吗?”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李辰溪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行,你有装粮食的袋子吗?”
“有,有!”妇女连忙从身后掏出一个脏兮兮的布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辰溪带来的麻袋,心里不禁泛起一阵嘀咕:这袋子里不会全是小麦吧?老天爷啊,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是救了我们全家了。
李辰溪打开麻袋,双手捧起小麦,往妇女的布袋里装去。他装得很满,根本不用去称,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远远不止二十斤。
“谢谢!大兄弟,太感谢您了!您可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妇女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了,双手紧紧地抱住那袋小麦,仿佛抱着自己的命根子。
“客气啥,大姐。你把这装海产的篮子送我,行不?”李辰溪指了指地上的篮子,微笑着说道。
“没问题,送你了!这篮子哪能跟这袋小麦比啊!”妇女说着,拎起那袋沉甸甸的小麦,一步三回头,满心感激地走了。
她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感慨:今天可真是出门遇贵人了,这袋小麦,要是拿去换成粗粮,够他们家吃好长一段时间了。
妇女这边的交易,吸引了周围几个摊子的人注意。他们看到有人用小麦来换海产,都纷纷围了过来,开始热情地推销自己的货物。
“同志,你看看我这蟹,可肥了,都是今天刚捞上来的。”一个粗壮的汉子举起一只大螃蟹,大声说道。
“我的虾才好呢,个头大,肉质紧实,吃起来可香了。”另一个摊主也不甘示弱,拿起几只虾在李辰溪面前晃了晃。
李辰溪扫了一眼,不得不承认,这些虾的个头确实不小。他在心里暗自想着,要是在后世的青岛,就这虾的个头,38元肯定是买不到的,至少得翻倍吧。
就这样,没过多久,李辰溪带来的那一袋小麦就被换完了,他的身边则堆满了换来的各种各样的海产。
正在这时,王安带着两个人匆匆赶了过来。
“兄弟,你咋在这儿跟他们换啊?走走走,跟我去冷库看货,我保证,那里的货绝对能让你满意。”王安一脸热情地说道。
李辰溪也没跟王安客气,直接说道:“行,那你安排人把这些换来的海产先搬到冷库去。”
王安爽快地答应道:“没问题,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说着,他立刻指挥身边的两个人去搬海产。
李辰溪跟着王安来到了冷库。一打开冷库的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里面的景象让李辰溪眼前一亮。
只见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珍贵海产,有几斤重的大龙虾,威风凛凛的,那钳子看起来就十分有力;有盘子大的海蟹,外壳坚硬,透着一股霸气;
巴掌大的鲍鱼,一个个吸附在容器上;还有手腕粗的海参,软绵绵地蠕动着。这些海产,在后世可都是价格高昂的稀罕物。
“能安排车把这些货运出去吗?”李辰溪看着眼前的海产,心中盘算着如何把它们顺利带走。
“可以是可以,不过这粮食……”王安有些犹豫地说道,毕竟这么大的交易,粮食的交付是关键。
“你们直接安排车把粮食运回来就行,我这边都准备好了。”李辰溪胸有成竹地说道。
“那行,没问题!”王安一听,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在他看来,这笔交易要是做成了,那可是一笔大买卖,对他们来说稳赚不赔。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愉快地达成了交易。王安安排车辆拉回来几千斤的小麦,他舅看到这么多粮食,不禁对王安赞不绝口。
在他们眼中,粮食可比那些海鲜金贵多了,这笔交易,他们赚大了。
而李辰溪呢,看着满车的海产,也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这些海产,要是放到后世,价值可就难以估量了。
第二天,李辰溪来到厂长办公室,向厂长等一众领导提出告辞。
厂长等人一听,顿时极力挽留,纷纷承诺可以给他提供干部岗位、分配宽敞的住房等一系列优越的条件,试图让他留下来。
李辰溪微笑着婉拒,诚恳地说道:“厂长,我心里特别感激您和厂里对我的看重。
可我老家还有爷爷奶奶,他们年纪大了,身边离不开人照顾。我作为孙子,得回去尽孝啊。”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长辈的关爱和责任。
厂长等人听了,一时也没了办法。人家这是尽孝道,总不能强行阻拦吧。而且,李辰溪也表示,以后厂里要是遇到什么技术上的难题,大家完全可以互相交流,并没有把关系彻底切断。
最终,厂里的领导们满心不舍,给李辰溪准备了一大堆的土特产,装满了好几个袋子。
在厂门口,大家依依不舍地与李辰溪告别,目送他踏上归程。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9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