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271章:亏了亏了

第271章:亏了亏了


一进家门,李辰溪熟练地将卤鸭挂在了厨房的挂钩上。
最近这段时间,家里的伙食可谓是相当不错,隔三岔五就有新鲜的荤菜上桌。
家中的两老,在这样的滋养下,脸色愈发红润起来。
好在李家庄的村民们向来团结一心,铁桶一般。
大家对李辰溪一家的特殊情况心知肚明,也都默契地守着这份秘密。
否则,就这伙食上的明显差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难不被人盯上,甚至可能遭到举报。
此时,倩倩那可爱的小丫头正在屋内的毯子上玩耍。
由于奶粉供应充足,小家伙养得白白胖胖的,脸蛋就像熟透的红苹果,让人忍不住想捏一捏。
她已经开始牙牙学语,并且尝试着爬行,小小的身躯在毯子上努力地挪动着,像一只探索世界的小猫咪。
来芳则在一旁陪伴着妹妹,时不时地拿起一个小玩具逗逗倩倩,姐妹俩相处得暂时十分融洽。
至于以后会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互撕”,那还真是不好说,毕竟孩子的成长总是充满了各种变数。
老爷子并不在家中,想必是又出门溜达去了。他平日里就闲不住,总喜欢在村里到处转转,看看这家的庄稼,瞅瞅那家的农活,仿佛对村里的一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老太太则坐在屋内,身旁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悠扬的广播声。她一边听着广播,一边专注地缝补着手中的衣物。实际上,以李辰溪家如今的经济状况,根本无需再缝缝补补。
家里崭新的布匹还有不少,就连别人梦寐以求的的确良也不缺。
但老太太多年来养成的节省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在她的观念里,东西只要还能用,就没有丢弃的道理。缝补衣物,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节省的方式,更是一种对过去艰苦岁月的铭记。
过不了多久,老太太还要去院子里喂鸡鸭。没错,现在李辰溪的奶奶养了一群鸡鸭。
自从家里生活条件改善后,有时候会剩下一些饭菜。
老太太觉得这些剩饭倒掉太可惜,便想着养些家禽,既能把剩饭利用起来,又能在逢年过节时增添一些荤菜。而且,平日里喂喂鸡鸭,也能给老太太找点事情做,打发一下闲暇时光,不至于太无聊。
“辰溪啊,我听支书说,你给的那种饲料,鸡可喜欢吃了。”老太太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抬起头,笑眯眯地对李辰溪说道。
李辰溪一听,心里就明白奶奶的意思了。他嘴角微微上扬,笑着回应道:“奶奶,您放心,改天我就给您弄点回家。”
老太太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连忙说道:“不用太多,有一点就行。”她主要是听说喂了那种饲料,鸡长得更快,这才动了心。毕竟谁不希望自家养的家禽能快快长大,长得肥肥壮壮的呢?
其实,李辰溪心里对饲料鸡还是有点嫌弃的。
在他看来,饲料鸡的口感远远比不上纯正的走地鸡。走地鸡在野外自由活动,吃的是虫子、青草,肉质紧实,味道鲜美。
而饲料鸡虽然长得快,但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丝滋味。不过,既然奶奶喜欢,他自然是顺着奶奶的心意,让她开心最重要。
“奶奶,我爷爷去哪儿了呀?”李辰溪接着问道。
老太太放下手中的针线,想了想说道:“他呀,一天到晚就爱在外面瞎逛。今天估计是跑去看人家挖地窖了吧。”
“那我也去看看。”李辰溪说完,便转身准备出门。
老太太看着孙子的背影,笑着说道:“去吧去吧。”她心里清楚,老头子去看挖地窖,纯粹就是去凑热闹。而她的大孙子去,那可是去指导工作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李辰溪沿着村里的小路,朝着挖地窖的地方走去。一路上,微风轻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曳,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挖地窖的现场。
只见旁边站着老支书等人,大家正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辰溪来啦?”众人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李辰溪,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李辰溪笑着回应,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给在场的男人们每人递上一根。大家接过香烟,脸上洋溢着笑容,对李辰溪的大方表示感谢。
“这么早就开始挖地窖啦?”李辰溪看着眼前已经挖了一半的地窖,好奇地问道。他前世是南方人,很少见过地窖,对这种北方储存食物的方式充满了新鲜感。
李辰溪知道,挖地窖来储存红薯,是一种既便利又有效的方法。
自从他提出“储备粮”的建议后,村里就一直在积极张罗这件事,并且将其列为村里的几件重要大事之一,由老支书亲自带领大家操办。
挖地窖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有着不少讲究。首先是选址,这可是关键的第一步。得找地质结构稳定、土壤硬度适中的地方,这样才能确保地窖不会轻易坍塌。
同时,还要考虑排水问题,地面相对较高的位置能有效预防强降水带来的积水,而周围地势低洼则便于排水。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选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选好址后,就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地窖的大小和形状了。
一般来说,地窖的大小要依据冬季需要储藏的食物量来定。可用白石灰等工具在地面画出地窖二维、三维结构标识,保证窖口面积起码能容一人进出,便于取物  。
在规划地窖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那就是要保持所有面的干燥。
因为水分一旦进入地窖,很容易导致储存的食物受潮变质。所以,在挖掘和后续的处理过程中,都要想尽办法避免水分的侵入。
挖掘的过程也需要格外小心,要时刻保持挖掘面的稳定,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一般采取从上至下、逐层推进的方式挖掘,先初步勾勒出地窖轮廓,再仔细雕琢修整。挖掘时,一旦碰上大块石头等障碍物,需即刻清理,或灵活改变挖掘路径  。
当地窖挖掘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这包括在地窖周围筑起土墙,阻挡雨水流入地窖。同时,在地窖内部进行必要的支撑和加固,确保地窖的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用干稻草扎成束,或者用谷糠点燃后沿着地窖圆周熏几圈,这样能起到消毒灭菌、减少虫害的作用。
“最好早点挖完,不然等天气冷了,土地冻住,再想挖可就费劲了。”
老支书走上前,耐心地给李辰溪解释道。而且早点挖好地窖,就能早点投入使用。村里已经把一部分钱交给了李辰溪,委托他帮忙购买红薯等粗粮。这个冬天,一定要把储备粮备得足足的,这样大家心里才踏实。
“辰溪啊,你可得多给我们搞点红薯、土豆。”这时,旁边一个村民忍不住开口说道。这些粗粮,就算人不吃,拿来喂家畜、家禽也是极好的。
老支书听了,瞪了那村民一眼,说道:“用你提醒?辰溪心里有数。”
李辰溪笑着说道:“大家放心吧!我已经在联系了,过些天就能把红薯拉回来。你们现在就把地窖好好弄好,到时候就等着装粮食吧。”
地窖储存法有着诸多好处,能够有效地延长红薯的保存时间。地下温度较低,能让红薯免受外界气温大幅波动影响,降低腐烂、变质几率。地窖湿度小,利于维持红薯干燥,保证口感。而且红薯富含淀粉与糖分,过多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易引发氧化反应,致使变质  。  而地窖能够有效地控制氧气的进入,减少红薯与氧气的接触,进一步保证了红薯的品质。
李辰溪看了一圈,却没有看到自己爷爷的身影,不禁有些疑惑,开口问道:“你们看到我爷爷了吗?”
“小叔刚刚还在这儿呢。”老支书回答道。
这时,忽然有村民告知:“他去找人了。”
李辰溪一愣,心中充满了好奇,找人干什么呢?
“应该是也想挖个地窖。”那村民接着解释道。
众人听了,顿时恍然大悟。李辰溪家的粮食储备不少,确实需要挖个地窖来储存,这样既能更好地保存粮食,又能节省空间。
“嗯!你家挖一个地窖也挺合理的。”老支书转头对李辰溪说道。
“对了,辰溪,之前你给的那种饲料还有吗?确实挺好的。”老支书又想起了饲料的事情,连忙问道。
李辰溪思索了一下,说道:“我先问问吧。”
其实,他在脑海中的商超里查过,一袋50斤的饲料,标价0.5元,换算一下,一斤刚好一分钱。
之前他1元买100斤,好像也没便宜多少。而且,1分钱一斤,这价格岂不是跟红薯差不多?李辰溪心里琢磨着,还不如直接买红薯呢!
所以,他没有立即答应老支书,打算先了解清楚再说。
然而,李辰溪并不知道,他的系统商超卖的饲料其实比红薯更有营养。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鸡的成长依赖优质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以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营养成分。常见饲料由玉米、大麦、小麦、豆粕、麸皮等构成,其中不乏细粮。此外,饲料中还加入酶制剂、酸制剂、糖萜素等绿色添加剂,能促进鸡生长、助力增重  。  所以,从营养价值的角度来看,价格和红薯一样的饲料,其实已经很便宜了。在后世,红薯的价格有时候还真比一些饲料要低。
李辰溪在挖地窖的地方看了一会儿,很快就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了。
村里挖的地窖,都是比较简陋的那种,规模也不大。毕竟,大家的目的主要是储存一些粮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辰溪,还有个事儿。”老支书这时又开口说道。
“什么事啊?”李辰溪好奇地问道。
老支书说道:“上水村那边听说咱们李家庄搞储备粮,也想学咱们。他们想托你帮忙买点粗粮,你看能不能行?”细粮在那个年代太过稀缺,大家都知道不好买,所以上水村也没敢奢望。
“我先问问吧。”李辰溪还是这句话。他需要先去了解一下市场上粗粮的供应情况,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忙采购,才能给出确切的答复。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9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