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240章:借粮

第240章:借粮


与李家庄、上水村的景象截然不同,此时的双田村被一片沉重的氛围所笼罩。
村里的粮食收成惨淡,交了公粮之后,几乎所剩无几。
这样的困境,在过去往往意味着村民们得各寻出路,或是投奔有亲戚的人家,或是无奈地踏上逃饥荒之路。
逃饥荒,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
就连中原腹地的河南,也时常上演着一幕幕逃荒的悲壮画面。
而令人费解的是,河南人逃荒的方向往往是关中地区,而非更为富裕的江南。
这其中的缘由,其实不难理解。
关中与河南相邻,地理位置上的便利使得逃荒者能够较为轻松地抵达。
在那个时代,逃荒主要依赖步行,有条件的人或许能赶个驴车,但大多数人还是得靠自己的双脚。
因此,选择临近地区避难,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再者,河南与关中之间有火车相通,这对于逃荒者来说,无疑是一条能够节省体力的捷径。
而关中地区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粮食产量,也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的接纳灾民的能力。
相比之下,逃往江浙地区则更为艰难。那里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且以工商业为主。
难民们往往难以找到适合的手工业工作,即便找到了,也难以养活一家老小。
若是因黄河泛滥而引发的逃荒,更是不能往下游跑,只能往上游走,远离洪水的威胁。
一旦抵达关中,便可以一路向西,进入川渝地区,那里相对战乱较少,或许能为逃荒者提供一片安宁之地。
因此,河南人的逃荒之路,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智慧与无奈。
“村长,这可怎么办?粮食真的不多了。”双田村的大队长梁向前忧心忡忡地问道。
在那个年代,国内的粮食亩产普遍偏低,三四百斤已经算是常态,超过四百斤的丰收更是难得一见。
而稻谷的亩产相对较高,能达到五六百斤,因此村民们普遍更愿意种植稻谷。
当然,种什么作物,还是得听从上面的指挥。
“要不,咱们发动一下村民,去别的村借点粮食吧。现在刚收完粮,大家手里应该都宽裕些。”旁边有人提议道。
只能趁着现在家家户户粮食尚有余裕的时候去借,才有可能得到帮助。
若是等到人家粮食吃得差不多了再去,那借到粮食的希望简直微乎其微。
梁村长无奈地摇了摇头:“估摸着会很难,很多地方收成都不好,余粮怕也不多。但即便如此,希望再渺茫也得去试试啊。”
他沉吟片刻,下定了决心:“这样吧,我们分头行动,能借到多少是多少。”
为了全村人的生计,那点可怜的尊严此刻已变得不再重要。
梁村长心中暗自思量,李家庄虽然离他们村有些远,但此时也顾不得了,总得去试试。
于是,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派人前往周围各个村子求借粮食,而梁村长则亲自带领三名村民前往李家庄。
此时正值交完公粮不久,是各个村子最为富裕的时候。
天色渐暗,梁村长一行人才抵达李家庄。
刚一到村口,他们便被守村口的人拦了下来。
如今李家庄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极强,一旦发现便会立即上报。
即便是夜晚,村里也有巡逻的人。毕竟他们村的“家底”可不薄。
梁村长不敢贸然闯入,深知现在不少村子都备有武器,一旦产生误会或冲突,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志,我们是双田村的,我是双田村的村长,姓梁。跟你们李家庄的李支书挺熟的,能通报一声吗?”梁村长客气地说道。
他耐心地等待着,生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您稍等。”李家庄的村民闻言,立即跑去向老支书汇报。
此刻,老支书正与李辰溪闲聊着。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感到有些意外,但很快就猜到了对方的来意。
毕竟在交公粮的时候,他便已经知晓了双田村那不容乐观的境况。
老支书心中有些为难。他们村的粮食虽然还算充裕,但也不能随意借给别人啊。
更何况,家禽饲养也需要粮食。虽然它们被放养在山上,以自然界的食物为主,但也不能完全不喂食粮食。
经过一番思索,老支书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就说我不在吧。”
李辰溪却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不是正好有公社分配给我们的修水渠名额嘛?干脆顺水推舟,送个人情算了,人家既然都找上门来了。”
老支书一听,觉得颇有道理,于是改变了主意:“行,让他们进来吧,带到食堂那边,我这就过去。”
那村民闻言,立刻转身跑去通报。
老支书转头对李辰溪说:“一起去见见梁村长怎么样?”
李辰溪觉得也无妨,便点了点头:“行啊。”
随后,李辰溪跟着老支书来到了村食堂。
此时,梁村长已经被迎了进来,他们四人闻着食堂飘出的饭香,都不由得感到一阵饥肠辘辘。
“李支书,咱们又见面了。”梁村长连忙伸出手来打招呼。
老支书与他握了握手,开门见山地问道:“梁村长,这次来是有什么事儿吧?”
老支书发现自己跟李辰溪相处久了,行事风格也受到了些许影响,变得不喜欢拐弯抹角了。
梁村长叹了口气,坦言道:“说来惭愧,这次主要是为了借粮而来。我们双田村的情况很糟糕,粮食歉收严重,交了公粮后,几乎就没剩什么了。
所以,今天特意过来问问。当然,如果你们对我们双田村有什么需要的东西,也不妨直说。”
梁村长知道空口借粮很难,于是又补上了这么一句。
毕竟,一个村子再怎么落魄,也总会有一些值钱的物件。
如果能用这些东西换来粮食,那当然是最好了。
老支书闻言,微微摇了摇头:“我们李家庄的粮食也不多,不过有件事倒是可以让你们占点便宜。”
“哦?什么事?”梁村长闻言,心中虽然失望,但还是燃起了一丝希望。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199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