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216章:马戏团

第216章:马戏团


“阿婶,我特意找人仔细鉴定过了,您家这件传家宝啊,实实在在是个稀罕物件。
您二位真的下定决心,要用它来换粮食吗?要不,咱们再琢磨琢磨?”他这已经是再次确认了,毕竟这传家宝关乎着徐家的过往,意义非凡。
徐叔:“换!咱就换了!”
在当下这个艰难的年代,拿传家宝去换取维持生计的食物,并非什么罕见之事。
更何况,能从辰溪这儿换来如此大量的粮食,已然是莫大的幸运。要是拿去文物商店,以现在的行情,恐怕也就只能换来二三十块钱罢了。
要知道,京城的文物商店今年才刚刚成立,这可是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产物。
这些文物商店皆为国家经营,有专业的专家严格把关筛选。他们把那些符合售卖标准的文物摆在店里,主要面向外国人销售,以此来赚取外汇。
一般那些造假的古董商人,可不敢照着文物局的原样去仿制印章,只能偷偷改变图样,妄图蒙混过关。
在当时的规定下,如果你家中有文物想要出手,正常渠道就只能卖给文物商店。
要是私自卖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那可是触犯法律的行为。所以,李辰溪和老徐家的这笔交易,必须谨慎行事,绝对不能声张。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辰溪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带着粮食前来。
放下粮食后,李辰溪一行人在徐家接连不断的千恩万谢声中,转身离开了。
马寡妇满心欢喜地走向那几大袋粮食,她弯下腰,轻轻打开其中一袋,只见里面满满的全是品质上乘的玉米粒。这些玉米粒颗颗饱满,被晾晒得极为干燥,一看就知道没有掺杂任何湿货来糊弄他们。
看到这般情景,马寡妇越发觉得李辰溪为人仁义,值得信赖。
有了这些粮食,再加上那桶菜籽油,他们家往后的日子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至少在未来的一年半载里,不用再为一家人的口粮问题发愁了。
“大牛,明天你带半袋玉米回去。”
阿婶:“半袋够吃吗?”
马寡妇:“娘!让大牛一下子带太多粮食回去,可不是什么好事,反而可能惹来麻烦。您想想,全村人都缺粮,就咱娘家有,这要是传出去,会发生什么?”
徐叔:“阿芬说得在理,不能一下子带太多回去。”在这个艰难时期,百姓生活困苦,人人都在为填饱肚子发愁。
大牛听了二姐的话,后背不禁冒出一层冷汗。
他对村里的情况再清楚不过了,要是自家有大量粮食的消息传出去,恐怕会有无数人上门借粮。到时候,自家根本无法招架。想到这些,大牛连忙问道:“二姐,那我以后每个月过来拿一点粮食回去,您看行不?”
马寡妇思索片刻,点了点头,说道:“这样最好。你回去告诉爹娘,咱家虽然有粮食了,但也别吃得太撑,比别人稍微多吃点,饿不死就行。”
“好!”大牛爽快地答应下来。
毕竟,好几百斤的粮食,肯定不能全都给娘家。且不说外人会怎么议论,单就马寡妇自己而言,心里也着实舍不得。毕竟已经嫁入徐家,自然要多为夫家考虑。
这么多粮食到手,除了家中年幼不懂事的小孩,大人们都兴奋得难以入眠。他们围坐在一起,小声地商量着该如何妥善地把粮食藏起来,以防万一。
……
第二天,马寡妇早早地起床,为弟弟大牛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马寡妇对着身形比自己高大许多的大牛,不停地叮嘱着,那关切的模样,就如同一位母亲在嘱咐即将远行的孩子。
另一边,李辰溪依照惯例,雷打不动地花掉了4元钱,将每天的1元折扣商品收入囊中。今日的收获格外丰厚:100斤米粉、100斤酱油、100升柴油,还有100只卤鸭。
柴油目前来说,虽然暂时用不上,但李辰溪心里清楚,在未来的日子里,迟早会派上用场。米粉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吃了,不过李辰溪对它并没有特别深厚的喜爱之情。
在这个年代,酱油的价格倒不算贵,只是大多都是散装售卖的。而卤鸭,作为一道在很多地方都颇受欢迎的美食,李辰溪前世可没少吃。尤其是鸭货,像鸭脖、鸭头、鸭肠等,价格都不便宜。
眼前的这些卤鸭,色泽红亮诱人,卤汁浓郁醇厚,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肉质鲜嫩,入口香甜。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较低,十分易于消化。李辰溪将这些东西一股脑儿地放进“商超储物柜”中,暂时先不去理会它们。
起床后,李辰溪认真地刷牙洗脸,随后满脸笑容地跟院里的大妈大婶们打招呼,耐心地回答了几个小屁孩提出的问题,便准备出门办事。
他刚踏出家门,就看见赵振国迎面走来。
“找你可真是不容易啊!这次要是还找不到你,我都打算直接去李家庄找你了。”赵振国半开玩笑地说道,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赵哥,您找我有啥事呀?”李辰溪疑惑地问道。他心里暗自琢磨,如果是关于方便面厂的事情,自己暂时还不想过多插手。
毕竟,现在厂里生产的方便面,品质已经远超小日子的产品,暂时没必要着急开发新款。像桶装面、杯面这类新产品,过段时间再推出也来得及。
“这是给你的奖励。”赵振国说着,从包里掏出了十张美钞,递到李辰溪面前。
没错,就是美钞!这是上级奖励给方便面厂的,而李辰溪作为方便面的开发者,从中获得了100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来算,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但更关键的是,这可是外汇。
赵振国又和李辰溪闲聊了几句,话题主要围绕着方便面厂。他告诉李辰溪,新厂房已经顺利建成了,让李辰溪随时安排人去厂里报到。
“好,多谢赵哥。”李辰溪笑着回应道。他心里清楚,村里那十个人早就眼巴巴地盼着能进厂工作了。
送走赵振国后,李辰溪便急匆匆地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经过几天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李家庄的小麦终于全部收割完毕。接下来,便是要晾晒小麦。等小麦晒好之后,就要拉着去交公粮了。
不过,今天晚上有一个特大的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李辰溪特意从四九城请来了大名鼎鼎的新凤霞所在的四九城实验评剧团前来表演。
这个消息一传开,瞬间在李家庄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
新凤霞本名为杨淑敏,于江苏苏州呱呱坠地  。  小时候,命运对她十分残酷,她不幸被人贩子从苏州拐卖到了天津。
六岁那年,她看到堂姐唱京剧不仅能登台表演,还能挣大钱补贴家用,小小的她便坚定了也要走这条路的决心。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刻苦练习,比别人起得更早,练得更久,付出了数倍的努力。
十三岁时,新凤霞偶然听说学评剧只要一年时间,就有机会登台演出。
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转向了评剧领域。尽管一开始,师父并没有系统地教她唱戏,只是让她在戏里扮演一些丫鬟、宫娥之类的小角色,但她对待每一个角色都全情投入,认真揣摩。
而且,她还抓住一切机会,向前辈们和同行们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
虽说之前听闻过有文艺工作者从城市奔赴乡村,为村民们献上精彩的戏曲表演,可李家庄却从未有幸接待过这样的团体。老支书对这类活动的具体流程和细节,也是一知半解,心里没个底。
不过,如今细细想来,李家庄能有李辰溪,那可真是祖上积德,天大的福气。瞧瞧周围那些村子的村长,一个个投来的羡慕眼神,就知道这事儿有多让人眼红了。
得知今晚有大戏上演,有些村民为了能占个靠前、看得清楚的好位置,匆匆扒拉完晚饭,便迫不及待地往表演场地赶去。
李旭才便是其中一员,他满心好奇,拉着身旁的老叔,急切地问道:“老叔,我听说那些文艺工作者下乡演出的时候,会和咱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着大伙收割庄稼、打场晒粮、锄草施肥,甚至连挑水扫地这些活儿都干,您说这是真的不?”
老叔被问得一愣,挠了挠头,无奈地回道:“我哪能知道啊?你要是真想弄个明白,要么等会儿当面问问人家,要么去找辰溪打听打听呗。”
李旭才心里确实想去问个清楚,可一想到自己和李辰溪平日里没什么交集,贸然前去,难免有些唐突,犹豫再三,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心里想着:算了,还是安安稳稳地等着看表演吧。
天色还未完全暗下来,舞台四周早已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现场那股热闹劲儿,简直比初一、十五赶集时还要火爆几分。人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辰溪站在一旁,望着这热闹非凡的场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原本他只是想给爷爷奶奶一个惊喜,让他们能亲眼见到偶像新凤霞的表演,却没想到会在村里引发如此大的轰动,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戏曲在乡亲们心中的地位和吸引力。好在这一番奔波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
说起来,这事儿还挺凑巧。李辰溪原本压根儿不知道实验评剧团有送戏下乡这么个活动,不然以他的性子,就算费些周折,也早就想着法子去请人家来了。
送戏下乡,背后有着诸多缘由。
首先,送戏下乡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划的文化传播行动。政府极为重视,专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送戏下乡活动的周期、形式、范围等,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规定。
这一方面确保了戏班的演出行为合法合规,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传播实践,让整个活动始终围绕着既定的初衷与意义有序开展。
其次,送戏下乡是文艺工作者与农民携手共同参与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盛事。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从乡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挖掘素材,即兴创作编排节目,再原汁原味地演给村民们看。
这种即兴发挥与现场互动,不仅让演出更加贴近村民的生活,生动有趣,还让那些陈旧老套的剧目逐渐失去了市场,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再者,送戏下乡还极大地促进了专业技术的交流与传承。那些经过专业院校系统训练的演员们,来到乡村后,与当地的文艺爱好者、草台班社的演员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
他们手把手地传授动作技巧、表演程式、唱腔韵味、舞台呈现等专业技艺。这种面对面的培训与交流,不仅让当地演员们的思想得到了启发和改造,还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他们的演出技能。
前些日子,李辰溪偶然间得知,自己的爷爷奶奶竟然是新凤霞的忠实粉丝。
老两口平日里闲下来,就爱哼唱几句新凤霞的经典唱段,那模样,别提多陶醉了。李辰溪得知这个消息后,既觉得意外,又有些哭笑不得。
恰好这时,他听说实验评剧团开启了送戏下乡的行程,心中一动,便想着去打听打听,看看李家庄是否在人家原定的表演范围之内。
要是不在的话,他琢磨着,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李家庄加到演出名单里。
李辰溪满怀期待地找到了新凤霞,说明了来意。可新凤霞一听,面露难色,当场便拒绝了他的请求。原因很简单,李家庄并不在他们事先规划好的表演路线当中,贸然更改,牵扯到诸多事宜,实在有些为难。
李辰溪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诚恳地看着新凤霞,开门见山地说道:“新团长,我在钢铁厂采购科担任股长。我爷爷奶奶都是您的超级粉丝,对您的表演那是喜爱得不得了。
听说你们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我就特别希望能邀请你们去我们李家庄演一场,让我爷爷奶奶也能亲眼看看您的风采,您看行不?”
新凤霞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笑容,对李辰溪爷爷奶奶的喜爱表示了感谢,可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解释道:“李股长,您的这份心意我心领了,可这都是上头定好的规矩,我们实在没办法随意更改呀。”
李辰溪一咬牙,直接说道:“新团长,要是我能给剧团提供一些猪肉,您看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李家庄?”
新凤霞闻言,微微一愣,似乎有些没听清楚,反问道:“不好意思,您刚刚说什么?”
李辰溪深吸一口气,再次说道:“我说,我能给剧团提供一些猪肉。不知新团长能否考虑一下,安排一场在我们李家庄的演出?”
“有多少猪肉?”新凤霞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50斤?”李辰溪试探性地说出了这个数字。
新凤霞  “李股长,您说的可是真的?要是您真能提供50斤猪肉,那我二话不说,就答应您的要求。”
新凤霞回忆起之前带着团员们去的那些村庄,人家也就给个几斤,最多十几斤肉,而且还不都是猪肉,有时候甚至是兔肉、鱼肉之类的来凑数。这么一对比,这50斤猪肉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让人难以抗拒。
李辰溪见新凤霞有些心动,信心愈发十足,拍着胸脯说道:“当然是真的,而且我马上就能把肉拉过来,您就放心吧。”
新凤霞听了,稍微冷静下来,开始询问价格:“那这猪肉,一斤多少钱啊?”
李辰溪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一斤一块钱,而且不用肉票。新团长,我相信这个价格,您肯定不会拒绝吧?”
新凤霞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一言为定!”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200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