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 第164章:全院大会

第164章:全院大会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李辰溪的房间里,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然而,此刻的李辰溪却还沉浸在梦乡之中,眉头微微皱着,睡得并不安稳。
昨晚村里发生的那一场与野猪的“大战”,实在是太过惊心动魄,他跟着村民们折腾到半夜,这才刚睡下没多久。
恍惚间,一阵嘈杂的声音从屋外传来,仿佛是有人在呼喊着什么。李辰溪在睡梦中翻了个身,试图忽略这恼人的声响,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梦乡之中。
但那声音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最终成功将他从睡梦中唤醒。
李辰溪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只觉得脑袋还有些昏沉,眼皮也像被胶水粘住了一般,怎么都睁不开。
他挣扎着坐起身来,半眯着眼睛,伸手揉了揉太阳穴,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随后,他披上衣服,拖着有些沉重的步伐,打开了房门。
只见赵哥——赵振国,正站在门外。赵振国穿着一身整洁的工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惯有的微笑。
在李辰溪眼中,赵振国在方便面厂担任要职,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位领导人物。
“哟,赵哥,您这一大早的,有啥事儿啊?快进来坐。”李辰溪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热情地将赵振国迎进屋内。
赵振国看着李辰溪睡眼惺忪的模样,不禁笑着问道:“辰溪,昨晚没睡好啊?这都啥时候了,你还在睡懒觉呢。”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同时也透着几分关切。
李辰溪无奈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说道:“唉,可不是嘛。昨晚村里来了一群野猪,可把大家折腾坏了。我们追着野猪跑了大半夜,最后打死了11头。我跟着忙活到现在,这才刚睡下没一会儿。”说着,他又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等等,你说多少头?”赵振国听到“11头”这个数字,顿时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惊愕的神情。他实在难以想象,11头野猪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在他的认知中,野猪可是极其凶猛的动物,想要对付它们,绝非易事。他自己就曾经亲身经历过与野猪的遭遇,深知野猪的厉害。
“11头啊,咋啦?赵哥,您这反应咋这么大呢?”李辰溪看着赵振国惊讶的模样,感到有些不解,疑惑地反问道。
赵振国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11头野猪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你不知道,这野猪可难对付了。我之前就碰到过,那家伙横冲直撞的,可吓人了。你们居然打死了11头,太厉害了。”他一边说着,一边竖起了大拇指,对李辰溪和村民们的勇气表示钦佩。
“哦,原来是这样啊。不过,这也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李辰溪谦虚地说道。
“那还有剩下的吗?”赵振国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小心翼翼地问道。他心里想着,要是能为方便面厂争取到几头野猪,那可真是太好了。毕竟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肉食可是稀罕物,每个厂、每个单位都缺肉。
他们方便面厂虽然天天跟面粉打交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馋肉吃。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可农民们自己都吃不饱,更别说将多余的粮食用来换取肉食了。而且,面和肉完全是两码事,有面吃可不代表就能有肉吃。
李辰溪摇了摇头,略带遗憾地说道:“没了,一头都不剩。钢铁厂分了5头,街道办拿走了3头,张叔那边得了两头,还有一头,村里人自己分着吃了。”
“辰溪啊,下次再有这种好事,可一定要记得给我们方便面厂也留点啊。你也知道,我们厂里的工人们平时干活都挺辛苦的,要是能有点肉吃,那可真是太好了。”赵振国有些不死心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
李辰溪笑了笑,敷衍地应道:“行,赵哥,下次再说吧。下次要是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第一个想着咱们方便面厂。”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谁能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还会有野猪跑到村里来呢?
随后,赵振国收起了关于野猪的话题,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将之前开会的内容详细地跟李辰溪复述了一遍。他着重讲述了那款方便面在港岛的受欢迎程度,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辰溪,你是不知道,咱们厂生产的方便面在港岛那可是卖疯了。好多人都抢着买,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大家都说这面方便又好吃,简直是个了不起的发明。”赵振国一边说着,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仿佛想要将当时的热闹场景生动地展现在李辰溪面前。
接着,他又提到了厂里加快建设的决定。“厂里领导们一看到这市场反响这么好,就决定加快建设速度,争取早日扩大生产规模。大家都干劲十足,想着要把咱们方便面厂做大做强。”
赵振国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方便面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还打听到,今年年底上面会奖励我们厂一万美元的外汇呢。”赵振国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在他看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奖励,足以证明上面对于方便面厂工作的认可。
“才一万美元?”李辰溪在心里暗暗吐槽。以他对市场的了解,如果方便面的营销做得好,一年挣几千万美元都不是什么难事。
可现在,上面才拿出一万美元当作奖励,而且这还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厂的。不过,他并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毕竟在这个时代,一万美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了。
赵振国并没有察觉到李辰溪内心的想法,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之中。“你可别小看这一万美元,在现在这个时候,外汇可是比金子还珍贵呢。国家对每一分外汇都看得很重,每一个美元都恨不得花在刀刃上。
为了鼓励华侨把外汇寄回国内,国家还专门推出了‘侨汇券’。”赵振国一边说着,一边向李辰溪解释着侨汇券的来历和作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侨汇在新中国初期可是宝贵的外汇来源之一。那时候,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对粮棉油等生活物资都进行统购统销,定量计划供应。这就导致归侨侨眷们就算手里有钱,也很难买到更多的物资。
于是,国家就根据侨汇数额发放侨汇券,他们拿着侨汇券,就能在华侨用品商店或者指定商店购买一些紧俏的物资和商品。
这政策最早在福建发行,今年才在全国推广开来。你看,为了外汇,国家也是想尽了办法,对归国华侨都给予了特殊待遇。”赵振国滔滔不绝地说着,对这些政策了如指掌。
“到时候,我们厂分到外汇券,辰溪你肯定也能拿到不少。这外汇券可厉害了,比侨汇券还‘牛气’呢。它可以直接当货币流通,在友谊商店里,拿着外汇券买东西可方便了,粮油棉这些物资都能不受定量限制地购买。
而且,还能买到最新款式的衣服、鞋子、化妆品,甚至是外国品牌的,价格也比一般商店优惠不少。
像进口电视、空调器这些高档商品,用外汇券也能买到。”赵振国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拿着外汇券在友谊商店里大肆采购的场景。
当李辰溪听到“外汇券”这三个字时,原本有些困倦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他心里清楚,如果能得到外汇券,那可真是太好了。他可以用外汇券采购一些特殊商品,而且不用担心被人查问。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那真是太好了。”李辰溪笑着回应道,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
“杨厂长让我来问问你,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现在厂里可重视你的意见了,你之前提的那些建议,都对厂里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赵振国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主要目的,认真地说道。
李辰溪微微摇了摇头,思考了片刻后说道:“暂时没有什么特别的建议。我觉得现在这款方便面已经足以应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了。我还是那句话,咱们要多研究各个地方的口味,有针对性地生产。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至于推出桶装面,我觉得可以再等等,明年再考虑也不迟。
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生产规模上。”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每一句话都透露出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对方便面厂发展的长远规划。
两人又围绕着方便面厂的发展聊了一会儿,赵振国这才起身告辞。“行,辰溪,你说的这些我都记住了,我回去跟杨厂长汇报一下。你要是再有什么新的想法,随时跟我说。”赵振国一边说着,一边朝门口走去。
李辰溪将赵振国送到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方便面厂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而他也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赵振国走后不久,院子里的大妈、大婶们就像闻到了腥味的猫一样,纷纷围了过来。她们好奇地看着李辰溪,眼神中充满了探究。
“辰溪啊,刚才那个客人是谁呀?看着挺有派头的。”一位大妈率先开口问道。
“就是,看着像个领导似的。辰溪,你快跟我们说说,他到底是谁呀?”另一位大婶也附和道。
李辰溪无奈地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那是方便面厂的赵主任,街道办李主任的儿子。他以前来过咱们四合院的,大家不记得了吗?”
“哦,原来是他呀!我说看着咋有点眼熟呢。”一位大妈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道。
“之前他来的时候是骑自行车,这次坐小汽车来,这变化也太大了,谁敢认呀!”另一位大妈打趣道,脸上带着羡慕的神情。
“原来是方便面厂的主任啊。听说他们厂正在招工呢,也不知道能不能轮到我家海棠。”一位大婶忧心忡忡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
方便面厂招工的事情,早已在院子里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进入方便面厂工作,那以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因此,院子里有不少人都去街道办报了名,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能被分配进去。
至于最终能不能如愿,就得看街道办怎么安排了,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接着,大家又开始七嘴八舌地向李辰溪打听方便面厂的情况。毕竟李辰溪跟方便面厂的赵主任关系不错,他们想着,李辰溪肯定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听说他们厂要加快扩建速度,提前完成扩招工作。所以,我觉得大家不用等太久了,一周内应该就会有消息。”李辰溪看着大家焦急的模样,于心不忍,便透露了一点小道消息。
居民们一听,顿时都高兴了起来。“真的吗?辰溪,你说的是真的吗?那可太好了。”大家纷纷议论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李辰溪回到屋内后,原本的睡意已经完全消散。他坐在椅子上,回想着赵振国刚才说的话,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四合院里,给整个院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这时,有人来敲李辰溪的门。
“辰溪哥,出来开会啦!”门外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全院大会?”李辰溪心中一惊。他穿越过来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被通知开全院大会。在他的印象中,全院大会可是某部电视剧里的经典场面。他好奇地打开门,只见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拿着凳子,朝着中院走去。
李辰溪也跟着人群来到中院。他发现,前院和后院的居民也都来了,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跟电视剧里不一样的是,他们四合院的三位大爷并没有摆什么架子,而是站在前面,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看起来更像是在给居民们汇报工作。
李辰溪碰了碰旁边的李友德,轻声问道:“友德,你听说是什么事儿了吗?”
李友德摇了摇头,一脸茫然地说道:“不知道啊,我也是刚出来,还一头雾水呢。”
他们院子一年到头也开不了几次会,每次开会肯定都是大事,绝对不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把大家召集到这里。平时的小事,基本上都是三位大爷跟居民私下解决的。三位大爷深知大家上班辛苦,下班后就想好好休息,所以不会轻易打扰大家。
罗大鹏也凑了过来,小声说道:“看一大爷他们的表情,应该不是坏事。你看,一大爷、二大爷和三大爷嘴角都带着笑呢。”
确实,一大爷、二大爷和三大爷站在前面,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起来心情很不错。大家都在猜测,这次开会到底是为了什么好事。
这时,有人耐不住性子,朝着一大爷喊道:“一大爷,到底是什么事儿啊?您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们吧。”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三位大爷,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好事!人都到齐了吗?”一大爷笑着问道,声音洪亮而有力。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200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