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办户口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野狗骨头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三嫁咸鱼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李旭强惬意地靠在椅子上,一边悠闲地打着饱嗝,一边心满意足地拍着圆滚滚的肚皮。
最近这段日子,他可算是跟着侄子李辰溪享尽了口福。
每顿都有香喷喷的饭菜,偶尔还能喝上几口小酒,甚至时不时还能抽上几支烟,这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仿佛成了神仙一般。
那些一起干活的伙伴们,瞧见他这副模样,哪个不是满脸羡慕,投来的目光里满是嫉妒与向往。
李旭强心里清楚,这一切可都多亏了侄子辰溪,他打心底里感激这个有本事的侄子。
一家人刚收拾好餐桌,院子里便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李辰溪闻声抬头,只见老支书、大队长等几位村里的“大人物”正朝着自家院子走来。
他心中不禁暗自思忖,这些人莫不是掐着点来的吧?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登门。
不出所料,众人一踏入院子,目光便被墙上那张显眼的奖状牢牢吸引。
原来,他们都是冲着这张给李家庄带来无上荣耀的奖状而来,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显然都渴望能近距离瞧一瞧这张神奇的奖状。
李老爷子看到这阵仗,心里那叫一个得意,感觉自己瞬间成了村里最了不起的人物。
他心里盘算着,这可是个在众人面前好好显摆显摆的绝佳机会,要是能让这些人帮忙把孙子的事迹宣扬出去,让周围村子、公社都知道李家庄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那自己在村里的威望岂不是能更上一层楼?
“辰溪这孩子,可真是咱李家庄的骄傲!太了不起了!”大队长一开口,那洪亮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院子里回荡,言语间满满的都是对李辰溪的赞赏与钦佩。
老支书也在一旁,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不住地点头表示认同。
这奖状可不单单是李辰溪个人的荣誉,更是整个李家庄的荣耀象征。
想到村子里出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老支书的内心同样激动不已,为李家庄感到无比自豪。
“辰溪发明的压水井,那可帮了咱村的大忙了,得这个奖状,那是实至名归!”老支书补充道,眼神中满是对李辰溪的认可与赞许。
说起压水井的神奇功效,李家庄的村民们可是最有发言权了。
昨天夜里,四口压水井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后,村里的用水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庄稼灌溉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以往,村里全靠那口老泉眼供水,可泉眼的水量实在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全村人的用水需求。
大部分村民每天都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挑水浇地,效率低下不说,泉眼的水还总是供不应求。
但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新钻的四口压水井一启用,仅仅一个上午,就把所有的庄稼地都浇了个遍。
看着那些原本无精打采、病恹恹的庄稼,在井水的滋润下,渐渐恢复了生机,变得郁郁葱葱,村民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毕竟庄稼的收成可是关系到下半年大家能否填饱肚子的大事,要是减产了,大家都得饿肚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辰溪见客人来了,赶忙快步走进里屋,翻出之前特意从城里买来的高碎茶。
他手脚麻利地烧了一壶热水,准备泡茶好好招待客人。
至于给爷爷准备的,那是从自己脑海中的“秘密商店”花了五块钱精心挑选的一罐好茶,品质自然比这高碎茶要好得多。
“大队长、支书,快请喝茶!”李辰溪满脸热情,笑容可掬地招呼着。
农村不比城里,家里没有那些精致的茶具,厂里奖励给李辰溪的搪瓷茶缸子,他都孝敬给爷爷用了。
在农村,大家平时喝水都是用大碗,所以也没那么多讲究。
“哟!这茶光是闻着,就觉得香气扑鼻,肯定错不了!”大队长端起大碗,凑近鼻子深深地闻了闻,忍不住出声夸赞。
在农村,高碎茶可是稀罕物,一般家庭根本舍不得买,也买不起。
“老支书,我这儿有件事儿想麻烦您帮个忙。”李辰溪趁着大家喝茶的间隙,赶忙说道。
老支书轻轻抿了一口茶,把碗放下,微笑着点头示意:“嗯,辰溪,你尽管说,只要是村里能办到的,肯定给你办得妥妥当当。”
在老支书心里,李辰溪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早就把他当成自家人了。
现在李辰溪有事相求,他自然是义不容辞。
“是关于倩倩的事儿,我想麻烦您帮忙给她登记一下户口。”李辰溪说道。
老支书一听,脸上露出一抹轻松的笑意。
他还以为是什么天大的难题呢,原来是这事儿,这对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你是打算把她户口落在咱们村里?不过你可得想好了。”老支书提醒道,“如今这城里的户口可比农村户口强太多了。
城里户口意味着能吃商品粮,这可是咱们农村人梦寐以求的。”
从五十年代开始,为确保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给,国家会按照家庭和个人情况,分配相应的粮油定额,由各地政府的粮食主管部门统一发放居民粮油供应证。
这些粮油证样式多样,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牛皮纸原色的,每本证上都印着所在城市“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的字样。
在那些年月里,粮油证本甚至比钱还要重要,引得无数农村人垂涎欲滴、梦寐以求。
一些农村姑娘,为了能吃上商品粮,甚至不惜嫁给城里的一些老弱病残。
对农村人而言,要想拿到那些红的、蓝的,又或是牛皮纸原色的粮油证本,无外乎通过“顶替父辈岗位、考学后被分配工作、参军并获得提拔、因伤残获工作安排,以及从赤脚干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这几种方式 。
把倩倩的户口落在李家庄很容易,但要是以后想把户口转移到城里去,那可就得大费周章了。
“我已经想好了,她就跟我爷爷奶奶一个户口簿。”李辰溪语气坚定地说道。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实行户口簿制度。
现在农村人之所以羡慕城里户口,无非是因为粮食等物资的分配问题。
但对于李辰溪来说,粮食等物资根本就不是事儿。
所以,倩倩的户口是放在城里还是农村,对他来说影响不大。
至于以后的教育问题,他自然会有办法解决。
“行,那我下午就帮她把户口的事情办好。”老支书痛快地答应道。
李辰溪想了想,又接着问道:“老支书,咱们村里的学校,有条件重新开办下去吗?”
“学校?”
老支书等人闻言一愣,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自从学校停办以来,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温饱问题上,孩子们上学的事情早就被抛到了脑后。
“支书,我觉得现在咱们李家庄勉强也能填饱肚子了,是时候把学校重新办起来了。”大队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家孩子已经七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上学的问题必须提上日程。
如今李辰溪主动提出这个问题,他自然是积极响应。
“这事儿还得跟志高商量一下才行。
他家的情况不太好,一家人都靠他养活呢。
这样吧,我们一起去问问他的意见。”老支书说道。
说完,老支书等人迅速将碗里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起身朝着李志高的家走去。
李辰溪见状,也连忙跟了上去。
他心里清楚,李家庄的发展关系到自己以后在村里的根基,他自然十分在意。
一行人来到李志高的家,只见屋内陈设简陋,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路上,老支书已经向李辰溪大致介绍了李老师家里的情况。
李志高肩头的担子极重,上面要奉养两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下面又得抚育五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身上。
而李志高只是一名代课老师,没有工资,只靠记工分来维持生活。
这样的境遇,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
李辰溪听后,不禁感慨万分,农村的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
据他所知,有些农村的教师不仅要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还要办好夜校扫除文盲,帮助农民学习农牧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承担各方面的宣传工作。
然而,他们却没有工资,只能依靠微薄的工分来维持生计。
“大队长、支书,快进来坐。咦?辰溪也来了啊?”李志高看到大家来访,连忙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坐。
不过,由于屋里的凳子数量有限,他只好让孩子们回房间腾出地方。
“小兰,把你房间的那张凳子也搬出来给客人坐。”李志高吩咐道。
李辰溪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仔细观察着屋内的环境。
虽然屋子简陋,但收拾得井井有条,看起来十分整洁舒适。
李志高的父母看上去精神状态不太好,瘦得两颊的骨头都凸了出来,显得十分憔悴。
而他的妻子则拿着一块破旧的抹布,小心翼翼地给大家擦着椅子。
五个孩子中,有三个是女孩,最大的看上去已经十五六岁了,快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最小的男孩只有三四岁的样子,看到李辰溪进屋后,眼睛一直偷偷地瞄着他。
当李辰溪看向他时,他才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十六叔”,然后又不好意思地抱住自己母亲的腿,将自己藏在后面。
小家伙显然有些害羞。
“过来!”李辰溪朝他招了招手,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
https://vvadz.cc/book/28381560/400201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