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功率电台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野狗骨头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伪装学渣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功率电台
经过数日的调配磨合,叶少鸿总算是初步掌握了特务处江城站。
之所以会这么快,还得益于戴玉农的无私帮助。
为了笼络住叶少鸿,让他在江城站上尽快做出成绩,戴玉农这一次可是下了血本啦。
他不仅把江城站原来的正副站长调走。
就连江城站内的两大权利部门的主官,情报科和行动科的主官,戴玉农也一并给腾空了。
直接交给了叶少鸿手下的亲信。
这种支持力度是极其少见的。
由此也能看得出来,戴玉农这一次对叶少鸿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不过叶少鸿也没有让戴玉农失望。
整合完了江城站的内部事务后,叶少鸿手脚不歇地,立刻就投身进了搜捕日谍的工作当中。
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江城站的过往侦破档案。
叶少鸿想看一看,在这些案件当中,是否有遗漏的日谍线索。
可这一看,气得叶少鸿直接就砸了桌子。
这都是什么狗屎啊。
江城,九省通衢之地。
在民国时期,论经济总量,那可是足以和沪上相媲美的内陆第一大城市。
因为地理关系特殊的缘故,江城还开设着好几个国家的领事馆。
这里,也是华夏内陆的情报中心。可看看江城站过往的档案。
从宁汉合流,到1932年特务处挂牌成立,特务处进驻江城也有十年的时间了,可这十年里,江城站破获的日谍案件居然只有二十余起。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年才能破获两个日谍案件。
而这些案件当中,还有好几个,一看就是冤假错案,根本就和日谍案件不沾边。
也不知道是主持侦破者能力不行,还是他们在胡乱栽赃陷害。
总之是一团糟。
叶少鸿只是随意的翻了翻,就把这些过往档案,直接丢在一旁。
至此,他也没有了继续翻阅找寻的想法。
因为根本没必要,纯属在浪费时间。
一条侦破方向宣告失败后,叶少鸿转而就拿起了桌上电话,打进了李云龙和池铁城的办公室里。
把他们找了过来,询问情报科和行动科是否有积压未破的案件。
结果同样很操蛋。
江城站的情报科和行动科,他们手里确实也积压了一些未曾告破的日谍案件,手里也掌握了一些线索。
但这些案件和线索,时间都已经拉得很长了。
其中时间最短的,还是叶少鸿上次调离江城时,留下来的痕迹线索。
可估算一下时间,也有三个多月了。
这么长时间没有告破的案件,想要重新拿起来继续侦破,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
“废物!”“他们都是废物吗?”
“江城站可是特务处的甲级大站,站内的人手、钱财都是顶配,他们就是这样干活的?”
短时间内,连续发了两次火,叶少鸿也累了。
他挥了挥手,打断了李云龙和池铁城两人的汇报工作,又向他们询问起了最近几天里,江城内警察局、还有情报科科员线人们的情况。
收获虽有,但也没有多大的价值。
又一条出路断绝了。
面对这样的江城站,叶少鸿居然有了无从下手的感觉。
他想了想,索性就直接起身,招呼上李云龙和池铁城二人,一起去了江城监狱。
叶少鸿想去那里看看,能不能找寻到一些蛛丝马迹。这一次,他总算是有了些许收获。
在江城监狱的囚犯档案里,叶少鸿发现了一个人。
一个叫许衡的中年商人。
他被抓进来的理由,是参与了走私活动,这在民国时期,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罪过。
因为常年军阀混战的缘故,现今的华夏,很多人都在明里暗里参与走私活动。
政府高官、黑帮流氓、市井商人……。
他们层层勾结,最终在正规市场活动外,又暗中开设了黑市营生。
这些事情,在民国时期,基本上都已经算是摆在台面上的事情了,很多普通百姓都知晓一二。
也有很多人参与了进去。
别的不说,就叶少鸿知道的,特务处内部就有很多人在暗中参与走私活动。
郑耀先的手里也掌握着两条药品走私渠道。
叶少鸿在沪上时,他也在暗中谋划布局,试图开展走私业务。
那叶少鸿为什么会盯上许衡呢?
原因很简单。
这许衡他走私的货品种类,带有明显的东洋痕迹。
这其实也没什么。
从满清末期开始,八旗子弟们,还有乡绅阶层,就开始逐渐兴起了留洋运动。
那段时间里,从华夏走出去的学子们,首选的留洋国家就是东洋。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华夏去往东洋留学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十几万人。
光头委座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东洋留学期间,还和他的结拜兄弟一起享用过一个东洋艺伎。
那个东洋艺伎,更是给光头委座的结拜兄弟生下了一个儿子。
国父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前往东洋。
他们当时打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想着学习东洋人明治维新的思路,学习其中的经验,回国改变华夏落后的一面。
单纯从思想上来说,也无法判断他们这种方法是对是错。
在某个时期,东洋也确实对我们有些帮助。
就拿黄埔军校来说吧。
黄埔军校开设之初,很多教官都是东洋人,而武器来自毛熊。
资金来自海外华侨。
三方合力之下,才构建出了黄埔军校的雏形。
所以,民国时期,很多商人私下走私东洋商品进入国内,其实也算不上多特别的事情。
可这许衡不同。
他在被抓捕的时候,江城警察局的职员们,在他的家里,居然还发现了大功率电台。
当时许衡给出的理由,是为了跨洋联络卖家。
这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根据档案所述,在抓捕到许衡的时候,他的书房里面,还有很多未曾销毁的过往电文底稿。
这些底稿,里面所说的内容,也都是跨洋交易商品,约定运输渠道的信息。
所以这个案子,在告破之时,江城警察局也没有将其移交到特务处江城站,他们走完程序以后,很快就宣布结案了。但这一切,在叶少鸿翻阅完许衡案的档案信息后,他却是敏锐地从中发现了一丝隐藏起来的错漏之处。
那就是许衡他投入这么多,可他走私的货品他少了。
许衡他在江城前后经营了三年时间,私下运输的东洋货物,仅仅只有两万多美元。
换算成大洋的话,还不到八万。
这个数额,在警察局那些普通警员眼里,足以让他们感到心惊。
可叶少鸿不同啊。
他是谍报行业出身,很清楚地知道,这种能够跨洋电讯联络的大功率电台的实际价值。
还有它的珍惜程度。
能够跨洋联络东洋本土的大功率电台,每一部都价值近万大洋。这还是它的明面价值呢。
最为难得的,是这样的大功率电台,一般人根本就无法获取弄到,哪怕是我党,这样大功率的电台也极其少有。
绝对不会超过一掌之数。
金陵特务处总部内,戴玉农耗费了数年心力,多方谋划筹措出来的电讯室内,像这样可以跨洋使用的大功率电台也才十几部。
许衡他一个小商人,他何德何能,又有什么渠道,能够弄到这样的稀缺物资呢?
更为让人惊奇的是,他弄来了这样稀缺的军事物资,他在江城辛苦筹划多年,只走私了几万美元的货品,这可能吗?
说不通啊。
一想到这里,叶少鸿立刻就做下了决断。
他马上安排人手,去监狱里面,将许衡押解了过来……。
https://vvadz.cc/book/32422456/573825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