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量子力学的一些误解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如果回过头再去看量子纠缠和双缝干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observer,
中学物理课本上将其称之为观察者。
这个名词具有极强的误导性,
观察,
什么是观察?
就像是眼睛看着小球在桌面上滚动,
眼睛的注视不会给小球一个向前的力,也不会改变桌面的摩擦力。
在经典物理观下,人们普遍认为观察是不会影响运动结果的。
所以,带入这个观察的概念,
人们再去看量子力学的时候,就充满了神秘和诡谲。
双缝干涉实验,观察或者不观察竟然改变了结果!
在两个粒子在进行纠缠的时候,观察其中一个,竟然能决定另外一个的状态!
峨眉子宁啊!
接着,人们就开始天马行空的畅想了起来。
这个世界太诡异了,
或许人在闭眼的时候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人一睁眼,量子才开始坍缩,形成了人类看到的宇宙!
更进一步,一些人也就由此开始延伸出了许多抽象的念头,
将这个本来很科学的事情,向宗教、玄学靠拢,
然后拿着先贤的思想著作,开始往物理学上拉扯。
因为逻辑上说的通,再加上对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的也没有什么问题,于是诸如此类玄之又玄的内容,也就在良莠不齐的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因为惰性的存在,再加上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弄清楚量子力学带不来什么经济价值,对于生活也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人们也只是随意一听,觉得逻辑通顺挺有道理,就紧接着滑向了下一个视频,压根没有求证的念头。
起初,对于这些充满歧义和片面的视频,很多人还是比较清醒的,
人们大概知道量子力学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学科,不说学习起来如何困难,
光是量子力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些工具,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极为复杂和晦涩的。
所以,没有人相信在互联网上能够学到真正的量子力学。
但当片面和歧义的视频传播的足够多、足够久之后,
量变也就产生了质变,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在真实的量子力学之外,已经又产生了一套“互联网”式的山寨版的量子力学。
而更加不幸的是,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把“互联网版量子力学”和真正的量子力学去划等号了。
就拿双缝干涉实验来说,
面对流传甚广的实验动画,没有人会去思考为什么只有动画没有现实的画面,
也没有人思考光子难道真的是像小球一样,一粒一粒的吗?
更没有人会去思考,只能通过一个光子的缝隙该怎么切割出来,
光子的直径多少?
普朗克长度?
那怎么在遮挡上切两个普朗克长度的缝隙出来,让光子恰好通过?
面对一个充满漏洞的视频,整个评论区除了跟风说6的,就是一群又一群乐子人。
实际上对于真正学物理的人而言,对这个现象是匪夷所思的,
再比如前段时间中科院前脚刚公布中微子,互联网后脚就开始宣称人类发现了鬼魂,
营销号为了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实际上传输出来的观念已经和真正的物理大相径庭,
面对评论区一波又一波忍俊不禁的发言,
对于真正了解中微子的人,甚至连解释的欲望都没有,
最后只是打趣一声“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而作罢,
于是,正确的声音逐渐消失,胡说八道的言论因为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则而甚嚣尘上,
一个巨大的茧房也就这么被悄然构成。
而实际上,
相比较于互联网上日以亿计的流言蜚语,
物理学上的谣言其实破除非常简单,
因为宇宙就在那里,
祂不会欺骗每一个去主动探索他的人,
而量子纠缠和双缝干涉,也的确没有那么匪夷所思,
关键的问题就出现在observer这个词上面,
观察者。
或者说观测。
但在量子力学中,它称之为量子测量。
实际上,只要弄清楚量子观测的概念,基本上就拥有了区别营销号和正经科普账号的能力,
量子测量和经典物理观的观察一个巨大的区别就在于,
量子测量会对被测量系统产生影响。
简而言之,
在经典物理观下,用眼睛看一个小球,不会改变小球的运动轨迹,
但在量子测量下,因为你的注视,小球的运动被改变了。
就这么简单。
当然,在双缝干涉实验和量子纠缠实验中,这个量子测量肯定不是用人眼,
而是有专业的粒子捕获仪器。
那么,知道量子测量之后,再去看双缝干涉实验,也就豁然开朗了。
按照顾然的单位波假设,
光子是物质波激发产生的基本粒子,
而量子观测,是用新的单位波去观察这个物质波,
这就必然产生干涉,
所以实际上当观测这个动作出现的同时,就已经让物质波发生了变化。
叶知寒回想着顾然描述的单位波假设,
然后又将这个假设套入到双缝干涉和量子纠缠之中,
很快就有了一些想法。
“你这个假说用来解释波粒二象性似乎有奇效啊,”叶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光子和电子等既有粒子的特性,也有波的特性,这个问题困扰了物理学家很长时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自此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设之后,认为一切基本粒子和光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紧接着就是数十年的争辩和讨论。
虽然后来的实验虽然陆续证明了两位大佬的正确性,
但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让无数物理学家为之挠头。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
“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描述粒子的行为,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我们遇到了一类新的困难,这种困难迫使我们要借助两种互相矛盾的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两种观点单独是无法完全解释光的现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https://vvadz.cc/book/32808655/451768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