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二十九章红楼29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三嫁咸鱼
伪装学渣
铁血残明
玄鉴仙族
江医生他怀了死对头的崽
瑞王很清楚, 皇帝是在怀疑他,他坦然的道,“我的身子, 不可能有子嗣,即便过继了,那也不是我的血脉。给他留一个王位,换他在我死后祭祀就够了, 剩下的我何必多事。”
这话几乎是在明晃晃地告诉皇帝, 他没必要投靠哪个皇子。
谁当皇帝于他来说, 都是一样的,毕竟他身体不好, 能活几年都是未知数,而即便能活到来, 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子嗣, 何必折腾呢。
皇帝喉头一哽, 想到了太子。
太子有子嗣,没有嫡子,但也有三个庶子,还有嫡女和庶女。
但太子并不在乎,一心在死前肃清朝堂,这是身为太子的公心。
而瑞王和太子其实一样,瑞王还更惨一点, 也许他能活得久一点,但他注定没有血脉传承,那做得再多也失去了意义。
也就是说,他现在做的一切,也都基于公心, 是为了大周江山计。
皇帝忍不住眼眶湿润,“你呀你呀,和太子一样惹人心疼。”
“我不需要,”瑞王淡淡地道,末了加了一句,“皇伯父。”
也就是这句伯父,叫皇帝心里破防,认认真真考虑起瑞王的建议来。“你说得不错,这件事我会让人着手办理,你身体不好,就负责监督好了。要是有哪个胆敢不尽心的,我赐你生杀大权。”
“嗯,”瑞王随意应了一声,皇家监察百官的暗卫都在他手里,只要他愿意关注,那些不合心的官员,分分钟钟换掉。
皇帝这个权利,也不过是让他行事更方便而已。
没在这上面多纠缠,瑞王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当粮食增多后,就会变得廉价,百姓们吃饱之后,自然追求更多的享受。”
“你想提高商人的地位?这绝对不行。”皇帝果断拒绝,这要是被外面那些老学究知道了,得指着瑞王的鼻子骂,他可不想瑞王受这个窝囊气。
更何况,一切尚在计划中,还远没到那个时候。
瑞王摇摇头,“不是,我想的是开海禁。”
刚开国的时候,是没有设立海禁的,三四十年前,北边大举来袭,南边也不得安生,时时有倭寇骚扰沿海百姓。
朝廷焦灼于北方战事,再加上没有特别好的海军,索性就设了海禁。
皇帝登基后,也没有废除,所以海禁一直在,不过这不算本朝的传统,只是先帝设立的而已,如果要废,会容易得多。
“你让我想想,”皇帝当然知道开海禁的好处,内廷至今还保留着几十年前海贸带来的利益,那数量惊人的利润,即便是皇帝也是心动的。
但相对地,风险也是对等的,不仅如此,对沿岸的百姓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这些年的海禁,不仅没让倭寇变少,反而变多了,周边海域还不知道藏了多少海盗。
就皇帝知道的势力,就有十几股,只不过人数最多也不超过万人,他们也不敢上岸,所以皇帝没放在心上。
但要开海禁,进行海贸的话,这些势力就是阻碍。
也因为他们的存在,朝中会大力反对。
“海贸不是目的,海军才是朝廷要关注的。”瑞王轻声道。
没错,海贸只是顺带的,他的目的是训练一支海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海军。
瑞王通过这些年来大周的洋人,认识了海外的国家和势力,并且意识到,世界的格局在剧烈动荡中,远没有大周人以为的那么安稳。未来,或许海军才是主力,是守护大周的壁垒。
如果桑语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大力拍掌赞成,这超前的眼光,绝了。
之前瑞王没找到契机,可现在,他知道有了。
“玉米和红薯也是产量巨大的农作物,我们需要这些良种,即便是给百姓们的餐桌上增加一两道菜,也是我们这些皇家人应该做的事。”
皇帝心绪激烈跳动,没有一个帝王在听到关于开疆拓土的事后会不激动。
哦,当然,有了海军伴随着的当然是占领更多海上地盘,即便不去攻打别的国家,大周海域附近那些无人或者海盗占据的海岛,也能纳入大周的地盘。
可海军这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了,朝廷官员也不会赞成他们投入大量成本在海军上。
因为短期内看不到利益,甚至还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不要以为他不知道,虽然开了海禁,但海上贸易从来没断绝过,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是巨大的利益。
而朝中一定有那些海商甚至海盗们的利益共同体,他们悄悄吃着红利,当然不愿意开海禁,和别人分一杯羹。
皇帝深呼吸几次,最终也没有说出反对的话,“说说你的计划。”
“玻璃能带来巨大的利润,我的意思是,把这部分钱单独列出来,组织人手,清理一波沿海不安定势力,等这些魑魅魍魉都清理得差不多了,就顺势成立海军。然后开海禁,由内廷出面,收集宗室,朝臣和民间资本,组织大型海贸。借口是寻找能活万民的良种,想必朝臣看到沿岸安全了,也说不出反对的话。”瑞王道。
“这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这样做,那皇帝到手的那部分玻璃利益,和瑞王到手的都必须投入进去,算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而其中分配给朝廷公库的,却不能动,只能皇帝私人出资,偷偷地来。
“我不需要那些钱,可以全部投进去,如果还是不够,我也可以再想想别的法子,多弄一些来钱的买卖。”瑞王道。
说话的同时,他掩去了眼底的思量,桑语给的这三个方子,真是一环扣一环,有明显的引导瑞王往海外发展的意思。
玻璃提供资金,药方预防疾病,良种在海外,看似关联不大,但要出海的三个重要方面都考虑到了。
现在只剩下海船的建造了,以目前大周的技术,近海的海船很容易,官方的民间的海船都有,只要征集,随随便便都能弄到百十艘。
这些组织非官方的清剿部队,就已经足够了。
而真正能远洋的海船,瑞王在心里打上了一个问号,或许桑语那里有资料?
不过这个他不打算说出来,也不打算去询问桑语,就让这件事过去,相信凭着大周的匠人,也能制作出来,实在不行,去那些洋人国家购买技术也不是不可以。
桑语暴露得越多,就越危险,瑞王不确定以自己的身体,能坚持几年,他不希望自己不在了,桑语的异常被人发现。
皇帝很心动,非常心动,他几乎要看见一个不一样的盛世即将展开,而这个盛世,将由他盛平帝开启。
强忍着激动,皇帝道,“得先清理蛀虫。”
言下之意是,太子主持的那场献祭活动,得先完成它,把大周打造成无坚不摧后,才能一步步对外扩张。
“太子的身体……真的不能坚持了吗?”瑞王有一瞬的心软。
“药物已经侵蚀了他的身体和神经,暴躁易怒是改不了的,大周……不能有暴君。”皇帝说着语气也低沉下去,第一次有了后悔的意思。
当初要不是他纵容甄贵妃,她也不敢那么大胆,长年累月给太子下药。
如果太子还好好的,那皇帝也不会犹豫,会立刻同意瑞王的计划。
太子的能力,远超其他众皇子,即便是四皇子,也少了太子几分气度和手段。
“或许太子是个好人选。”瑞王含糊的道。
皇帝神情一震,侄儿的意思是,作为一支民间部队,去清理沿海吗?
当一支训练军的首领,暴怒确实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他还能保持一分清明,那也就够了。
皇帝对这个提议心动了。
瑞王没有再多说,今天说的这些都是大计划,需要慢慢计划实行,急是急不来的。
从那天开始,瑞王就忙起来了,一连好几个月都不见人影。
桑语大致也能猜到,他在忙什么,毕竟那三个方子,还是她自己提供的,除了偶尔派人给园子里送果酒,水果蜜,果汁等吃的喝的,她也没再关注那边情况。
双方的关系好似一下子降到了冰点,颇有点银货两讫的意思。
就连桑度都以为之前是他误会了,自家族侄女和瑞王并没有关系,不然也不会这么久没有一点往来。
接到了恩赏的圣旨,桑度等人此行算是圆满完成,又花了一点时间,和四皇子派来的人顺利完成了交接。
顺便他还当了一回中间人,桑家在姑苏盘踞百年,姑苏大小势力都有接触,在桑家获得圣旨嘉奖后,也有人忍不住心动了。
桑度接到他们的来信,特意和四皇子的人提了一次,得到同意后,就做了中间联络人。
姑苏是产粮大户,今年又有好年景,即便搭上来的只有七八家,可他们既然有了这想法,也就舍得花银子,因此,虽然在朝中被卡了脖子,四皇子还是很快地就收集到了足够的粮食。
更甚至在双方沟通过后,粮食直接运往灾区,一对一精准救灾。
桑度和桑家其他族人,在中间出了一份力,来往于京城和黄淮地区,算是把善事做到了实处。
而这段时间,诚哥儿和谚哥儿一直住在县主府,有两个小家伙在,桑语觉得日子快活了一点,至少没有那些无所事事了。
桑语拿起了课本,一是教导两个小家伙,让他们不在大人忙的时候,落下了学业,二也是为了试探自己的底线,看她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还懂多少本不该懂的东西。
没花费多长时间,桑语就搞清楚了,她的学问很扎实,懂得非常多。
没错,是她自己,而不是原主。
原主纵然从小进学,又天资聪颖,可她是个姑娘,又身体不好。
桑疾给她安排的课程,除了《弟子规》,《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启蒙书籍外,只通读了一遍四书五经,并没有深入了解。
然后原主读了史书,桑家家训,读史可以明智,所以桑家无论男女,都是要读史书的,最后是女四书。
没错,即便桑家这么开明,原主还是要读女四书,以及针线,管家等女子需要学的内容。
桑语理清了原主的记忆后,再对比自己会的,就知道差异有多大。
她精通琴棋书画礼御射,诗酒茶,调香,雕刻等等等等,学问上,她精研四书五经,会写八股文,能诗会诵,这真是……有够奇特的。
所以她给两个小家伙上课绰绰有余,她甚至还能教他们到中进士为止。
桑语一手教案,一手教鞭,给两个小家伙讲历史故事。
历史可以是深奥的学问,也可以是浅显的知识,只要里面的道理不变味,那换一个小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也没什么大不了。
诚哥儿和谚哥儿就很喜欢听她讲故事,每次都目不转睛,炯炯有神。
说完了《公羊传》里的一则小故事,桑语停下来,“都听懂了吗?”
两个小家伙连连点头,眼睛里闪耀着星星,奶声奶气的道,“听懂了。”
“那么,请桑城重复一遍。”桑语放下手,笑着坐下。
诚哥儿大大方方站起来,开始复述,和桑语讲得有八分相似,最后还说了自己的理解,虽然有点偏差,但能独立思考,已经非常不错了。
桑语纠正了他一些小错误,就笑眯眯地让他坐下,开始询问谚哥儿,“谚哥儿你呢,可以复述吗?”
“姐姐,你应该叫我桑谚,”谚哥儿奶声奶气的道。
“那么,你是不是也该叫姐姐夫子?”桑语笑着道。
“夫子姐姐,谚哥儿会。”谚哥儿从善如流,只是白白嫩嫩的包子脸,一点也看不出严肃的样子,而是可爱极了。
“好的,那么现在请桑谚复述。”桑语忍着笑道。
谚哥儿毕竟还小,记忆力比不上哥哥,但复述的内容前面是对的,后面就有点混乱了。
桑语纠正了他后面的错误,再让他重复一遍,就有九成正确了。
可见这两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如果桑家的孩子都像他们一样聪慧懂事,那难怪族长迫不及待地现在就开始铺路了。
讲完故事,桑语看了一眼时间,差不多快到午餐时间了,上午一共上了两节课,一节每个时辰,也就是一小时。
一节读蒙书,一节讲历史,虽然是以故事的形式,但要让两个孩子都记住,也耗费了不少精力。
桑语让人带两个小家伙下去用膳,午休过后,谚哥儿可以玩耍一会儿,诚哥儿就要开始练字了。
他已经五岁了,练字不能麻烦,即便现在写不好,也得养成习惯。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桑语养孩子养得兴起,桑度等人就回来了。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黄淮那边已经平稳下来,桑度他们的任务也完成了,回京后打算接上诚哥儿和谚哥儿回姑苏。
桑语有点不舍,“好不容易来一趟京城,度叔不多待一段时间吗?这些天你们一直忙,都没有好好逛过京城。”
桑度摇摇头,“都已经深秋了,再过段时间就要入冬了,天冷了出门,我怕两个孩子受不住。”
桑语有点遗憾,但也没说什么,让管家为他们准备行礼,以及给桑家族人的礼物。
这期间有很多都是给两个小家伙的,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桑语还挺喜欢他们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以后就是孤儿了,虽然叔伯会照看,但哪里比得上亲生父母,桑语难免多操心了一点,给他们准备了往后两年都用得上的物品。
这也是他们之间的缘分,桑度就没有阻止,而是耐心地换了一艘更大的船,能放下桑语准备的这么多东西。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出发的前夕,一件事打破了他们的计划。
先是李府送来帖子,说李六娘出了孝,要举办一场出孝礼,请他们去观摩。
桑语没去,也没告诉两个孩子。
他们好不容易忘记了来自母亲抛弃的伤痛,往后数年都不可能见面,现在又何必纠缠呢。
可就因为这样,李六娘在出孝礼上闹出了事。
以往见不到还好,可之前见过一次孩子,李六娘就落下了心病,日思夜想。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一边是可爱懂事的两个儿子,哪边她都舍不得,哪边她都想要。
一会儿觉得自己再嫁是应该的,本朝那么多寡妇再嫁,凭什么她就要守节?
一会儿又觉得为了富贵抛弃孩子,她不是个好母亲,要受到别人的唾骂。
日日天人交战,让她心力交瘁,等到出孝礼时,偶然间听丫鬟提到,府里给桑县主送了帖子。
她就暗暗期待着,不知道是期待见到两个孩子,还是期待孩子能原谅她这个母亲。
总之,她就是认定了两个孩子会来。
可惜的是,李家并没有这个脸面,让桑语带着两个孩子前去。
浑浑噩噩举办完出孝礼后,李六娘当下就绷不住了,心里翻来覆去都是,两个孩子没来,是怨恨她这个当母亲的。
愧疚感让她后悔了,说出不嫁的话来。
本来第二天是西平郡王府的管家过来送聘礼,日子选定在半月后,再是侧妃,那也是纳妾,有聘礼和正式的日子,就已经是王府看重了。
更何况人家还等待了你守前夫孝结束,本该是功德圆满。
可因为昨天的事,李六娘心里的愧疚占了上风,管家带着聘礼来时,她一口回绝了。
这下子就把两家的脸面往地下踩,原本说好的事,你居然中途变卦,管家当家脸色不好,带着人把聘礼抬回去了。
可这么一来,李六娘又后悔了,尤其是李家主和李夫人不高兴后,给她的待遇一下子没了,她就更觉得浑身难受。
西平郡王那边,或许是很久没有这么合他心意的寡妇了,又等了一段时间,没得到就很上心。
他还特意跑了一趟李府,送来了珠宝首饰,绫罗绸缎。
都是寡妇了,李家也没有避嫌的意思,就直接让西平郡王见到了李六娘。
李六娘原本就隐隐后悔,见到年满五十,却依然风度翩翩,富贵满堂的王爷,心里不由就更有了偏向。
不过她是聪明的,至少有一点小聪明,见西平郡王一脸温柔小意,当即哭得肝肠寸断,“我是个坏女人,我不是个好母亲,怎么能为了想要嫁给王爷,就抛弃两个孩子。呜呜呜,对不起王爷,辜负了您的厚爱,可我实在不能放弃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呀,呜呜呜。”
西平郡王原本也不排除女人带孩子进门,当下立刻安慰道,“那有什么,你不想抛弃两个孩子是对的,我就喜欢你这样善良的女人。”
“谢王爷体谅,可惜我无福,不能再嫁给王爷了……”李六娘心里一跳,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在脑海里成型,不过嘴上却依然说着推拒的话。
“很不必如此,王府不缺两个孩子的饭吃,以后他们进了王府,我待他们会像亲生的孩子一样,所以你大可以带着他们嫁进来。”西平郡王觉得这不算事。
“可是,呜呜呜,可是桑家不会同意的,他们不允许我把孩子带走。”李六娘哭着道。
“桑家?哪个桑家?”西平郡王是个老纨绔,一辈子都在吃喝玩乐,也很少关注京城发生的大事,也就不知道这所谓的桑家是哪个。
他身后的小厮凑上来道,“就是前不久被皇帝下旨褒奖是耕读之家的那个桑家,对了,他们家还出了一位县主,据说和瑞王和四皇子关系都不错。”
西平郡王微微眯起眼,能当纨绔,还不影响到王府,他是非常识时务的,因此就多问了一句,“这两小孩和桑县主的关系?”
“只是在族人而已,”李六娘忙道,“桑县主是二房那一支,我们只是七房,早已出了五服。”
也就是说,桑县主没道理为了出五服的族人,和西平郡王府对着干。
西平郡王点点头,“我会让王妃给县主下帖子,你就放心等着,绝不叫你儿子离了你去。”
“真的?”李六娘脸上泛光,高兴不已。
见到美人这么高兴,西平郡王也满意,拉着美人的手,说了好一段情话,这才留下东西,带着小厮离开了。
第二天,桑语就接到了西平郡王妃的帖子,帖子上说邀请桑语去赏花,可以的话,带上李氏两个孩子。
王妃感受到了李六娘不是个安分的,可一个内宅妇人,以后要在她手底下讨生活,敢不安分,她有的是手段治她。
可这两个孩子不一样,背后有桑县主这个族姐,勉强算是靠山。要是他们也不安分,那就是给自己找事。
王妃不介意出钱养几个和王府无关的孩子,只要他们听话,以后长大了,给自己的儿子跑腿办事,也是个人选不是。
但她并不愿意要那些心思大的,养猫养狗也是要驯服了的。
所以她想提前见见这两个孩子,避免以后麻烦。
可她这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叫桑度脸色都黑了,桑家的孩子,哪里能容许别人这么侮辱。
她以为她在挑选猪仔吗,任由她想要就要,不想要就扔出去?
“你不必理会他们,我们明天就出发回姑苏。”桑度一摆袖子,愤怒的道。
桑语沉吟了一会儿,点点头,“也好,明天我就不去送度叔你们了,让管家安排好。我去会会西平郡王妃。”
桑度顿了一下,“会不会对你不好?”
“她能奈我何?”桑语挑眉。
西平郡王府是王府不错,有钱有地位,但不代表他们也有权势。
西平郡王府早就离开了权力中枢,先任郡王和这一任郡王都是纨绔,现在的世子看着好点,但也是平庸之人,只在工部挂了一个虚职。
西平郡王府要说富贵,那是真的富贵,几辈人积累的财富,再有几辈人都享用不尽。
但他们的权势早就不复存在,不说别的了,就是同为异姓王的西王,和他们往来都不多。
这其中有上上任西平郡王的功劳,他是个聪明人,算到了皇家对异姓王的忌惮,早早交出了权利,儿子孙子也都养成了纨绔。
只要他们一直安分下去,皇家会一直留着他们,但同时也要求他们明哲保身,不要和其他勋贵往来。
就这样,西平郡王独立于勋贵们存在,不像现在赫赫扬扬的四王八公,总是连接到一起,让皇家操心。
但这也意味着,西平郡王没权力,对桑语做不了任何事。
桑语也只有一个县主的名头,但看在瑞王园子的管家,每月都会给她送一些东西的份上,就没人敢得罪。
可惜他们算到了聪明人,却忘了有些蠢货做的事,不能以常理来度之。
桑语给郡王府的回帖上,明确表明了,两个孩子明日会随着族叔返乡,不能和她一起上门拜访了。
王妃看了一眼,没放在心上,让下人去给王爷回话,就揭过不提。
西平郡王听过之后,也就当事情盖棺定论了,没多想,让人给李家送了消息。
在他看来,能要来两个孩子,王府也不缺口饭吃,要不来也没什么,反正李家聘礼已经收了,李六娘那边,也已经同意了,庚帖都换了,他们还能反悔不成?
至于答应美人的话,到时候多送一些珠宝,哄哄就是了。
第二天桑语一早就醒了,在府里送别了族叔和族兄们,就坐马车去赴了西平郡王府的约。
这还是她作为县主,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
不过她的孝期还没有过去,打扮也只能往素净了走,但有瑞王送来的那些珍贵布料,即便她看着再朴素,也是低调地奢华,一点也不让人小瞧了去。
郡王府今天举办赏花宴,不全是为了招待桑语,或者说,她只是顺便的。
宴会上来了不少富贵人家的女眷,桑语基本不认识,但跟着她的张嬷嬷却全都是认识的。
张嬷嬷原本是宫里的管事,年纪到了之后,就出宫了,原本是想回家的。
可等她到了家里却发现,父母早已过世,现在是兄嫂当家,他们也没说不接纳她,只是一遍遍强调,让她找个鳏夫嫁了,或者去做继室也行。
家里有个年过三十的姑姑,侄女都不好说亲了。
这原也没错,张嬷嬷也愿意体谅兄嫂,可他们找来的人家,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满意。
那鳏夫不仅没办事,还会打人,他的前妻就是被他打死的,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呢。
继室呢,人老头都六十了,儿子和她一样大,孙子都有了,她嫁过去做什么,拿自己的银子贴补人家一家吗?
张嬷嬷在宫里见惯了人心,就是觉得累了,这才归家的。
没想到外面更糟,那算计的心明晃晃的,浅显而刻薄。
最后张嬷嬷离开了娘家,花了一点银子,进了内廷,从此在内廷做一个女管事,这些年也兢兢业业。
她为人一向本分,在皇宫和内廷都待过,无论哪方面都堪称优秀,这才被瑞王挑了来,送给桑语。
在内廷的时候,张嬷嬷几乎见过京城所有权贵,西平郡王府来的这些,都不算是权贵顶层,只能算是边缘人物,富贵有,权利还差点。
经过她的提点,桑语大致知道了都有哪些人,两家王府的,西安郡王和乐善郡王,治国公家的和庆国公家的,还有锦乡侯,寿山伯,以及他们的姻亲,再加上京城一些五六品官家的女眷。
听着好像挺了不起的,又是王爷又是国公侯爷的,实际上他们的爵位已经降了好几等。
就说荣国府和宁国府,对外依然说国公府邸,但实际上呢,荣国府最大的爵位是贾赦的一等将军,宁国府最大的则是贾珍的三等将军。
上面这些人家也差不多,爵位所剩无几,府里也没有能做官的人,有些还算富贵,日子过得舒服,而有些甚至内里都空了。
就像贾家,表面上赫赫扬扬,实际上寅吃卯粮,府里已经没了积蓄,可为了面子,还要大肆花销。
桑语一进花厅,就被大家注意到了,浅青色云锦长裙上,绣着错落有致的嫩竹,行动间流光溢彩,一看就是用银线绣成。
头上的首饰不多,不像在场的大多数人,金银玉翠带满,只用简单的发簪束发,可隐隐露出来的东珠,却各个华贵饱满,莹润剔透。
最重要的是,桑语很美,皎如秋月,姿色天然,明明是弱柳扶风的长相,眼神却灼灼生辉,顾盼飞扬。
所有人都不由随着她的动作而移不开视线,那感觉就仿佛天女下凡,夺尽了室外光辉。
还是西平郡王妃最先反应过来,“这位就是桑县主了,果然貌若天仙,实在叫我家女儿都比下去了。”
桑语看了一眼王妃身边的少女,十四五的年纪,明艳端庄,肌肤莹润,身着华贵长裙,头戴精致步摇,身上朱佩铃铛作响,一看就是富贵至极培养出的娇娇女。
这位应也是县主,不过她尚未及笄,也没有得到朝廷的敕封,所以也仅是郡王女儿,比桑语还差一线。
可在众人眼里,又不是这么比的,西平县主从小在王府长大,教养礼仪都是一等一的,而且父母双全,再富贵没有了。
而桑语呢,说好听点是县主,可实际上远也不过是四品官之女,而且现在还是孤女。
所以即便现在桑语的风头,压过了西平县主,大家也只会称赞她。
“王妃哪里的话,县主小小年纪,就已是大家风范,叫我们这些人羡慕不已。”
“是啊是啊,可惜了我家里没有好儿郎,不然一定求了去。也不知道是哪家几辈子攒来的福气,能娶到您家的县主。”
“看你们说的,我家颜儿还差得远呢,是你们高看了。”王妃被捧了笑吟吟的和众人寒暄,一时间都把桑语忽视了过去。
桑语挑眉,对于这种下马威不置可否,她自在的找了个位置坐下,看她们你来我往的奉承。
说实话,这种场景,她只觉得虚伪,还不如给两个小家伙上课呢。
好,小家伙已经回去了,她也上不了课呢,那看她们惺惺作态,也是蛮有趣的。
也许是桑语这幅看猴戏的表情,让那些人觉得尴尬,甚至是羞恼了。
有人没忍住跳出来,“桑县主这幅表情是什么意思?难道看不上我们,那又何必来参加我们的宴会呢。”
桑语故作惊讶,“西平郡王妃请我来的,难道是帖子送错了?”
那人一噎,顿时想要反驳,被王妃截断了话头,“都是我的疏忽,和人说话竟然忽视了桑县主,颜儿,你也是个不懂事的,还不快带桑县主去见见你那些小姐妹。县主,你们年轻姑娘就该一起玩,和我们这些老家伙一起无聊。”
桑语也笑吟吟道,“不无聊,看你们言笑晏晏还挺有意思的。”
郡王妃脸上一黑,其他人也没忍住,居然她不怪是乡下来的,一点礼数都不懂。
西平县主见此,皱了皱眉,起身走到桑语面前,笑语道“桑县主,我带你去花厅。”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西平县主还怪聪明的,桑语也就没多为难,顺势起身。
就在这时,县主府一个女管事被人带了进来,走到张嬷嬷身边说了几句话。
张嬷嬷顿了顿,小声和桑语禀告道,“县主,诚哥儿和谚哥儿在码头被人抢走了。”
桑语脸色一肃,眼中冒出阵阵寒光,“谁干的?”
“西平郡王身边的小厮带头,领着李家的下人。”
桑语冷眼扫向错愕的王妃,一甩袖子,“走!”
作者有话要说: 新文开始了,求收藏!
另,老文《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快穿] 》已完结,可宰。
https://vvadz.cc/book/32850878/624741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