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生1991之逆转人生 > 第123章 :“想办法下黑手“

第123章 :“想办法下黑手“


第123章  :“想办法下黑手“

123,想办法下黑手

当然还有楼盘的起名,其中大有学问。

见惯了“曼哈顿天地”“花蜜维也纳”等等碰瓷高大上名字的楼盘。

叶天在定位楼盘名称上独树一帜:金元小区。

简单直接、通俗易懂,吸引力十足。

而展鹏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暴发户徐大明。

看到叶天的"金元小区"卖得火爆,也通过关系拿下了附近的一块地。

也效仿对方,没等盖楼就想着把资金回笼……结果东施效颦了!

气急败坏的徐大明把这一起归结于对方,觉得自己的失败是金元小区造成的。

“大哥,要不想办法收拾一下金元小区?”

手下王大虎出主意要给金元小区出难题。

“怎么收拾?”

“只要想办法让他们卖不动,就都会转过来买咱们的房子!”

“听说他的房子已经都卖出去了。”

“那没关系,想办法让客户退房不就完了嘛!”

以前的村痞王大虎被徐大明守为手下,专门负责拆迁清地。

看到主子徐大明为了卖不动房子闹心,决定想办法给金元小区出难题。

汉代金元宝地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完工,区里准备进行招商。

餐饮、字画、工艺品、古代服饰等店面每个大约二十到五十平方不等。

很快吸引了大量的经营着入驻。

余年庆包子店、还有四个拿手菜进入给整条街带来了活力。

八月十八日,汉代金元宝地文化旅游一条街开业。

奥迪、奔驰、帕萨特,几十辆高端轿车停在宽阔的停车场里。

“下面有请省文化局领导和区长剪彩!”

哗哗~

掌声雷动,领导们挥手致意拿起剪刀“咔嚓”剪彩完毕。

“相应政策,我们要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旅游资源……”随着区长慷慨讲的讲话,汉代金元宝地文化街开业了。

顺势把叶天开发的金元小区推到顶点。

……

三个月时间,地基浇注完成马上是大楼主体建设。

“一天,水泥必须使用告标号,还有钢筋要最好的。”

“明白叶总!”

“自立、天成,两个店的生意怎么样?”

“姐夫……”

“姐夫。”

两个人同时喊了一声姐夫。

“天成,你先说说吧。”

“四个拿手菜每天供不应求,都排队到很晚下班。”“我这边也是,每天的包子根本不够卖的,要不增加点人手?”

“先不用,就这么卖,你下午三点就停止销售。”

“下午三点就停售?那得少卖多少包子?”

“没关系!”

你们还是不明白地,叶天心里想着三点停售不但不会少卖。

第二天的销售量会持续加大,这是饥饿营销。

“拿手菜就那么卖,卖到越晚越好。”

“姐夫,拿手菜为什么不安点停售呢?”

“那样人家就会跑到其它家去吃了。”

“那为什么包子不怕跑到其它家?”

“品类不同模式也不一样嘛。”

“那我们是不要在一条街租个铺位搞点其它经营?”

“目前没有这个必要,要让更多的外来人口到这里扎根。”

叶天想的是,只有把机会提供给更多外来人口。

金元小区几十座楼的主体框架逐渐加高,开始挺立起来。

买了房子的人没事就到工地现场看看,都在等着楼建好以后入住。

此时的刘红艳,已经在广州三元里找了个地方住了下来。

下岗以后,觉得自己一个人待在滨城已经没有什么意思。

叶天给自己拿过五万元钱,再麻烦他也不太合适。

尽管自己想过到他公司去干的念头。可是迟迟也未见对方主动联系自己。

一咬牙,干脆自己到南方去闯一闯省得在滨城闹心。

90年代的广州,华夏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仅仅几年时间,一路高歌猛进不可阻挡,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商业城市。

看着满街的繁华景象,刘红艳觉得自己来晚了。

虽然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但是自己有多年的商业领域工作经验。

刘红艳准备先应聘到商场打工,然后寻找机会自己创业。

三元里,聚集着大量的外来人口鱼龙混杂。

但是房租便宜,自己身上仅带了五千元。

找到工作之前一定要省着花。

顶着火热的大太阳,在街上转了一上午,到处看着招聘广告。

大多要求年龄在二十左右,自己二十五岁了不尴不尬的年龄。

找工作看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跑了一天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住处。

看到住在隔壁的两个女子手里拎着大包的东西回来。

两人年纪不大,看上去甚至比自己还要小一两岁的样子。

“你们好,你们这是买的什么东西?”

两个姑娘扭头看着刘红艳:“服装!”

“是时装?”

“嗯。”

“你们这是要回去卖?”

“批发。”“噢,在哪上的货?”

“高第街啊,你不知道?”

刘红艳想自己确实不知道,干脆明天跟着两人去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刘红艳跟着两个姑娘去高第街。

此时天才蒙蒙亮,雾气弥漫在整个城市的空气中。

“高第街工业品市场”的牌匾高高挂在头顶上。

一排排用竹架、铁架搭建起来的简易摊位,还有一些“车仔档”。

主要经营当下最新潮的服装、鞋帽、小百货等品类。

跟随着两姐妹,天亮的时候刘红艳看到到这里批发购物的哪里人都有。不但有来自全国各地操着各种口音的人,还有来自中东、非洲等地的服装商贩。

自己跟着的两姐妹来自吉林,长期驻在广州上货发回去。

家在长春的大姐在家里卖,三姐妹一起协作经营。

早就成了万元户,现在正朝着十万元户挺进呢。

“老板,这牛仔裤多少钱一条?”

“十条三十五元、拿五十条三十元、一百条以上二十五元啦。”

三十五、三十、二十五?

刘红艳看着在滨城最繁华的天津街上,卖到一百元一条的牛仔裤。

在这里批发的价格竟然这么低,心里有些动心了。给人家打工不如自己做生意,想想一百条牛仔裤的利润就是七千五百元。

快顶上自己半年的工资了!


  https://vvadz.cc/book/32885814/425959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