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军事上的事,李知月就没多操心了。

她将所有心思放在了学堂的开办上。

在学堂正式开办之前,必须得先招生。

秀才周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他垂头丧气的来找李知月汇报:“县主,我下乡走访了很多农户,他们嘴里说着希望家里出个读书人,可让他们送孩子来念书,一个个又不愿意。”

李知月喝了口茶道:“可有问清楚原因?”

“农户认为,女娃反正日后会嫁出去,没必要读书,而男娃长大了要继承家中的田产,读书对种田也没什么帮助。”周烨叹了口气,“只有家中男丁极多,且男娃子年龄小的人家,才愿意送来上学,这些天,只招了二十多个学生。”

学堂修的那么大,才二十几个学生,着实是有些不够看。

李知月放下茶盏。

农民有这种想法太正常了。

在封建社会,男丁是劳动力,种田有体力优势,重男轻女就成了普遍现象,自然不可能送女孩读书,而男丁长到十岁,就能当半个劳动力来使,一般农户家庭也不舍得把劳动力送出去读书……这是眼界决定了认知。

她站起身来:“我去那些农户家走一走吧。”

周烨带着她去了最近的下沟村,这个村不少人都在煤山上干活,一些老太太孩子们在家里糊火柴盒,家中壮年的男女则在田间劳作。

李知月随意走到了一家农户门口。

那老太太一见李知月的穿戴,就知道是贵人,连忙拉着几个孩子走出来,正要跪下请安,就被李知月扶起来了:“老人家,坐着说话。”

老太太拿出凳子,用袖子使劲擦了擦,这才敢放下。

李知月坐下来,笑着道:“老人家看到我身后的周秀才,应该明白我是干什么来了吧?”

老太太瞅了一眼周烨,叹了口气道:“县主有所不知,我有三个儿,两个儿子去煤炭坊干活了,三个儿媳留在家里种地,我和几个孩子糊纸盒赚点钱,要是送去上学,糊纸盒的活岂不是没了?”

“十个火柴盒一文钱,一个孩子一天顶多也就糊三四十个,也就是三四文钱。”李知月轻声道,“为了三四文,可就耽误了孩子一辈子。”

老太太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不读书而已,咋就耽误了一辈子呢?孩子爷爷,孩子爹,都没读书,这辈子不也好好的?县主可别吓唬老身!”

“那是因为战火没蔓延到金平县。”李知月缓声道,“一旦越国人打过来,宜州攻陷,那么,我们都会变成流民,没了土地,靠什么吃饭呢?”

老太太嚅嗫道:“不会的,咋会打到我们这儿来呢……”

“雍州城的那些人,也以为,战火永远不会波及到自身,可一切还是发生了。”李知月道,“在乱世之中,靠什么能活下去呢,靠的不是一身力气,因为力气有用完的时候,靠的也不是一肚子墨水,因为战乱不需要墨水,靠的,是我们的脑子。”

她顿了顿,继续道,“不吃饭肚子就饿,不读书脑袋就愚笨,一个蠢笨的人,无论是什么年成,都不会过得好。我修建学堂,免费供孩子们读书,不是为了让孩子们考秀才,更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当官,而是,希望他们能认几个字,希望他们能从书中学会道理,能明白大智慧,一个聪明人,无论是种田还是做工匠,无论是参军还是走仕途,他总归比别人想的清楚一些。”


  https://vvadz.cc/book/35075538/416016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