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逼我抛绣球嫁乞丐?我断亲送全家下地狱 > 第93章 我也想试试那个位置

第93章 我也想试试那个位置


二皇子府。

霍临渊眸光冷凝,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他手中书信上所写的全是丞相近日行踪,查的他眉头紧皱。

丞相出府的行踪不多,却有几次蹊跷的遇上好些官员。

其中和兵部尚书的最令他怀疑。

按理说这不应该是和镇国公吗?

京城谁人不知道这两家的关系好,好到了两个孩子都一起长大,形影不离的!

但是,

丞相乃是文臣之首,兵部尚书身为武将,两者不该,且不能交往过密!

霍临渊沉思良久,某种怀疑浮上心头。

再往下看去,漕运,粮食!

他猛然站起身,大步流星地往外走。

“来人,备马!”

太傅府书房。

“殿下,这些事你如何看?”

霍临渊垂下眼帘,指尖摩挲着茶杯,“老师,丞相近日在朝中所提出的把兵调入京城的事,总让学生感到不安,现在看着他和兵部尚书来往密切,我总觉得他们这私底下在谋划这事情。”

“这几日,父皇病倒了,我主理朝政,看着难民生活的艰辛,学生觉得之前自己做的不对。”

“我总想着闲云野鹤,快活一生,但是忘记了,我能快活,都是因为这群百姓,现在他么有难,我得出力。”

“正所谓,食君之禄,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

“今日来找老师,有一事学生已经有了决定。”

“学生想坐上那个位置!”

茶水晃荡,宋太傅缓缓起身,凝望着霍临渊。

“殿下,是否真的下定了决心?”

“是!”

霍临渊眼神平静,他站在老师面前,说出心中所想。

“四弟如今在京外,正是我出手图谋的时候,时机不等人,若是抓不住这次机会,下次又得等到何时。”

宋太傅欣慰,“这般甚好,殿下想要去做,不必畏手畏脚,要敢于去实践,想要就去争取!”

“眼下,漕运一事可利用,殿下可想好如何做?”

“我已有计划,只是需要老师暗中相助即可。”霍临渊作揖,眼底的野心再也没有遮掩。

金銮殿内。

满朝文武行跪拜礼,待皇帝落座龙椅。

皇帝淡淡扫过满朝文武,“都起来吧。”

“京中灾民安置妥当,赋税一事可有章程?”

丞相赵汝阳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百姓刚经历天灾,怕是无力承受太多赋税,倒不如提高商税。一来能令国库充盈,二来也可打压某些不该有的心思。”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户部尚书大步走出,言辞激烈的反驳,“我朝商税本就高于其余赋税,若在抬高,何人还敢再行商!失去商人,与我朝而言,根本百害而无一利!”

赵汝阳淡定回话,“行商多利,商人怎会因着小小的商税放弃行商。”

“儿臣不赞同丞相所言。”霍临渊缓缓出声,抬眸望着赵汝阳,

“商人行商利益和风险共存,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此外,遇上如今岁的灾年,有善心的商人都会出钱出力,配合朝廷安置灾民,强行增加商税,岂不是令人心寒。”

大理寺少卿走出行列,“二皇子所言极是。”

“陛下,前些时日灾民涌入京城,数位粮商开仓放粮,其中就有一人助朝廷安置了大量的灾民。”

皇帝来了几分兴趣,“此举大善,不知是何人?”

“何记粮行!”大理寺少卿说出口的瞬间,满朝文武中有人神色微变。

“何记粮行不仅开仓放粮,还安排数位大夫为灾民诊治,此等善举实在难得。”

皇帝微微颔首,没太在意。

有商人施粥虽解燃眉之急,但国库依旧不足。

想要解决这个事情,还得根治!

只有国库有钱了,才是真的度过了这次难关!

丞相见状,又换了说辞,“陛下,今岁赋税本就困难,又多了不少灾民,不如以赈灾的名义抬高商税,想必心怀天下的商人一定会交足银钱。”

皇帝眉头舒展,明显觉得此法甚好。

“那就照丞相所言。”

霍临渊略微皱眉,没再继续争辩。

大殿内暂且陷入安静,皇帝目光落在霍临渊身上,

“临渊,难民的安置粮食筹备如何?”

霍临渊脊背挺直,迎着视线禀报,“儿臣已筹备了足够的粮,并将京城附近受灾的农户安置妥当。”

皇帝眼神幽深,也不知是否满意。

“粮食是你筹备,就由你送去给灾民吧,届时好好的安抚他们的情绪,莫要让他们生出事端!”

“你管着粮食,眼下时节也差不多了,给西北的军粮一事情,你也一并接下,就当历练了!”

“儿臣领命!”

霍临渊沉声应下,故作犹豫片刻,“儿臣还有有一事。”

“何事?”

“京中灾民汇聚,江南水灾尚未结束, 可能还会有难民在迁移,儿臣担心生出乱子。”霍临渊忽而下跪,高声上奏,“江南是西北的转折点,若是难民区了西北,这怕是又生出事端,西北是有三十万兵力的,若是大哥不知清,怕是要出乱子,儿臣恳请父皇准许大皇子回京述职!”

他得让大哥回来,拿下这西北三十万的兵力。

这样他什么权利就都有了。

继位,就是时间问题了。

殿内一阵寂静。

皇帝脸色阴沉至极,眸色冷厉。

满朝文武更是炸开了锅。

“陛下,大皇子戍守边关多年,突然召回,臣担忧边关出现外族进攻。”

几乎是立刻就有大臣跳出来反对。

大皇子被赶出京城数年,朝中早已站队的大臣哪里肯再多一个风险。

赵汝阳自然坐不住,“陛下三思啊,大皇子当年远赴西北,数年来无人照应,怕是对京城早已没了念想。更何况陛下体恤灾民,削减西北军粮,大皇子若是回京,只怕.”

未尽之言,朝中众臣心中都能说出来。

无非是害怕大皇子回京后闹事。

镇国公萧远山大步跨出,甲胄发出声响:“官家,西北军镇守边关,不可多日无主,若要让大皇子回京述职,那便要派人前去接手。”

“镇国公此言差矣,西北军数年镇守,军中将领无数,不过是大皇子回京些许时日而已,何至于如此。”历来不爱冒头的刑部尚书沉声辩驳。

赵汝阳冷笑,“西北军人数众多又多年在外,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朝中不派去将领,如何能够放心。”

“陛下,臣以为大皇子不必回京,京中并无大事,何须让大皇子来回奔波。”

霍临渊预料到这等场面,不紧不慢的拱手,“父皇,西北偏远,而大皇子独自率领三十万西北军数年,谁知西北军到底听令朝廷,还是他人。”

西北军的战力可是满朝文武皆知,要真听命于大皇子。

他们心中怕是日日不得安宁。

皇帝神色缓和,沉声下令,

“那便召大皇子回京。”

夜幕降临,丞相府。

赵汝阳将手边茶杯砸在地上,忍不住怒骂:“二皇子今日简直欺人太甚!还有刑部尚书那个老匹夫!”

坐在下首的赵璟恒脸色微沉,“父亲,二皇子向来与我们不对付,反驳抬高商税的事也在情理中。”

“就是这刑部尚书,难道已经被二皇子收买?”

赵汝阳冷哼,“那个老匹夫不屑于参与皇位之争。”

重新让人上了茶水,他面色不由得凝重。

“大皇子回京的事,于我们不利。”

他们之所以敢大胆谋划,是仗着镇国公手握江南驻军。

晋国的大军,只有西北军,和江南军,现在若是西北军也进场的话……

局势就还真不好说了!

“父亲,此事不急,军粮我们把持多年,就算是二皇子插进来,那做了什么,也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而且我打探到二皇子运送军粮准备走漕运。”


  https://vvadz.cc/book/35151501/678522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