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唐:一首将进酒,气疯李世民 > 第717章 默契一笑,生死难料

第717章 默契一笑,生死难料


不好!

皇帝问话一出,最早追随于李二陛下,对他脾气再熟悉不过的房玄龄等人,已然是汗毛乍起,一脸惊恐的看向封伦。

暗暗祈祷着千万不要头铁,赶紧服软,不然在场所有人,没一个好下场!

但老眼昏黄分不清高低贵贱,心中只有淮安王府重利的封伦,此时却是昂首挺胸,脸上轻笑,点头道:

“回禀陛下,这可不是老臣一己之见,只是证据凿凿之下,忠志群臣同心协力,想以雷霆之势,攘除奸凶,还朝廷一个乾坤朗朗!”

“哈哈哈,好,好极了,朝廷之上能有你们这群‘忠志之士’,实在是国之幸事!”

李二陛下气急而笑,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了一套反话,打压异己,扩充党羽,竟然还感厚着脸皮说自己‘忠志之士’,真当他没拜读过《出师表》?

跪地伏请的群臣,一听皇帝抚掌大笑,无不是心惊胆颤,毛骨悚然,这怕不是被气疯了...

可封伦日渐腐朽,往日的清明脑子不在,心心念的都是淮安王府许诺的重利,根本没听出李二陛下语气中的杀意,还在那里沾沾自喜,捋须笑道:

“陛下能有如此决断,老臣心中大感欣慰,正所谓国之兴衰,系于忠奸之辨;朝中治乱,关乎正邪之明。”

“今皇后遇刺,引得朝野震动,万民仓惶。此诚大唐危急之时,陛下自当明察秋毫,辨忠奸,正视听,以安社稷,抚天下黎民!”

完蛋喽,瞅着龙椅上的皇帝止不住的大笑,就算是平日最为头铁的魏征,此时也是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出一声。

封伦此人才是真的勇士,他以死直谏不过嘴上说说而已,实则心里还是惜命的,但这老家伙不一样,他是真想死了!

而瞧见李二陛下怒不可遏,封伦还在喋喋不休的坟头蹦迪,忍耐已久的程咬金当下就是眼前一亮,敢在秦琼暗叫不好,出手阻拦之前窜到了殿上正中。

“陛下,臣有一言!”

李二陛下刚想喊来廷尉,把这群乱臣贼子统统拖下去砍了,见程咬金悄摸蹦出来,刚想训斥,就瞧见他嘴角的坏笑。

瞬间秒懂,别看这混账整天吵吵嚷嚷的,实则一肚子坏水,瓦岗一系的文臣武将里,就属这货最难缠。

心怀期待的点头道:“爱卿有话直说,不必拘谨。”

程咬金打量皇帝脸色,而后君臣两人默契一笑,正色而道:“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臣本李斯文长辈,又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于情于理都不该在这时为他辩解。”

“但纵观李斯文平生所为,的确,他有时行事鲁莽,不拘小节,然,其忠勇可嘉,忧国忧民,对陛下和皇后更是忠心耿耿,任凭驱使绝无怨言。”

“昔日,他能舍下性命救太子,尽显少年侠义豪情;逢蒙仙人厚爱,学得一身本事后,又在诸多事务上为陛下分忧。”

“临危受命,只身前往大疫之地,成功解数万难民于倒悬;其后又不忍见天下人受饥寒之苦,献上煤炭之法护得万民温饱。”

“为民请命,拔除鱼肉乡里的豪绅;收拢难民,自掏腰包,给予他们容身安家之所,就连长安治下二十二县,如今正火热朝天的修路大事,也是此子在出谋划策。”

“桩桩实打实的政绩下来,此子何等忠良,天地共鉴!如此忠臣,又为何会做出刺杀皇后这等大逆之事,自断锦绣前程?”

“依臣之见,封伦此举,分明是受背后势力指使,意在打压异己,扩充其党羽之势!”

当听到程咬金将李斯文的桩桩伟迹一一道来,封伦暗道一声不妙,昨夜李道彦这狗东西可没说过,今天要打压的是个这么玩意?

他不是年仅十五,是整个长安出了名的纨绔子弟么,怎么会是如此能臣?

瞅着兄弟骂的这么痛快,秦琼长叹一声,也不愿再忍下去,起身与程咬金并肩而战,其声郎朗:

“今有奸佞之徒,心怀叵测,妄图借皇后遇刺之事,诬陷忠良,扰乱朝纲。”

“中书令封伦,年事虽高,却为私利所蔽,不察真相,不明是非,便联合群臣,仓促上书请缉拿蓝田公李斯文。”

“听其言无根无据,仅以疑似之迹、片面之词,便欲置朝中贤良于死地。此等行径,看似大义,实则借公济私,欲陷我朝于不义,乱我大唐之根基!”

骂得好啊,李斯文就算再怎么混账,毕竟也是徐家唯一的独苗,朝廷敕封的功勋,尤其是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能栽赃陷害的!

魏征憋了一清早的暴脾气,再也不惯着封伦,在朝上风向转变的下一瞬,赫然起身,接过秦琼的话茬,捋须悠悠而道:

“启禀陛下,以臣之见,两位国公心中忧患不无道理,今日一事,可见朝堂上如封伦之流的奸臣恶党绝非少数。”

“这些人多年来结党营私,不断排除异己,蒙蔽圣听,致使无数忠良之士吞声忍气,无法施展心中抱负,民间疾苦不得上达天听。”

“长此以往,唯恐国将不国,天下危矣!”

“臣恳请陛下施展霹雳手段,清理朝中奸臣,详查封伦等人背后势力,将搅动是非者一网打尽,以还朝堂以清明。”

“当然,陛下也应广开言路,倾听忠良之谏,让真正为国为民之人得以施展才华,辅佐陛下成就盛世伟业!”


  https://vvadz.cc/book/35193637/407262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