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唐:一首将进酒,气疯李世民 > 第672章 逃过一劫

第672章 逃过一劫


本应侍立皇帝身侧的内侍,此时已经悄然躲在墙根,两位直面皇帝怒火的百骑,自然面容苦涩,心中早已开骂。

他们戍卫中宫好几个年头,自然能看出今日陛下的怒火,要远胜于芙蓉楼前越王李泰声名败坏、周至县韦家谋逆暴露等小事。

没错,在李二陛下心目中,哪怕是爱子青雀声名狼藉,在此事面前也不过拂面清风,不值一提。

这小子竟然敢让小兕子乱吃外边的东西,还仗着医者身份,放言‘皇帝问责他担着’的屁话。

若是好不容易转危为安的晋阳,因此生一场大病,就是李斯文他爹亲自求情,自己也得打断李斯文的狗腿!

李二陛下后躺闭目,几次深吸平复心中怒火,而后淡淡说道:“那小子是如何劝说的晋阳公主,详细说与朕听!”

真是日了狗了,陛下已经怒火中烧,他怎么敢再火上浇油,这不找死呢嘛...

百骑深知,晋阳公主自幼体弱多病,出入太医署罕有健康之时。

生母长孙皇后对此常感亏欠,加之自幼被皇帝带在身边,悉心照料,可以说,这位小公主就是陛下皇后两位至尊的心头宝,远比那些儿子更为怜爱。

所以,这次李斯文纵容公主乱吃食物,李二陛下是真的动了杀人的心思。

心里斟酌片刻,百骑恭声回道:“蓝田公说,他在允许公主进食之前,就已经详细询问了公主病情,是确定适量食用粽子没有问题后,这才点头同意...”

“他真是这么说的?”

“不敢欺瞒陛下,确实是这样说的。”

再三确定后,李二陛下心中怒火稍稍平息。

别管李斯文这小子人品如何,经他一手,观音婢、长乐和晋阳的身体确实大有好转,这让李二陛下对他口中仙门的说法,愈加深信不疑。

而且虽然这人吊儿郎当的没个正经,但李二陛下能清晰看出,李斯文对自己医者身份的重视。

他能用医者身份为晋阳作担保,想来是有万全之策,保晋阳身体无虞。

不着痕迹的松了口气,李二陛下问道:“算那小子还有点轻重,对了,他现在在哪?还在城里闲逛?”

百骑默然,他算是听出来了,皇帝这是打算把李斯文唤来宫里,但凡两位公主出现一点不舒服,便能及时诊治。

扭头看了眼殿中一侧,两位公主说是先行梳洗一番,再来面见陛下,这时候到哪了?蓝田公去平康坊闹事这事,他能说么?

“你在磨蹭什么,快说啊,那混小子现在干嘛去了!”

见李二陛下问的急切,百骑只好如实相告:“蓝田公现在应该在平康坊...”

李二陛下起身的动作一愣,脸色呆滞的喃喃道:“这小子是真活够了啊,犯下如此大错还敢去平康坊潇洒,这是真不把朕放在眼里啊!”

“陛下误会!”

百骑见皇帝面色阴沉,便知道他这是想错了,紧忙将灯会时,曹国公家仆急忙赶来求救的事情说出。

“有人敢在上元节闹事?”李二陛下脸色更沉,手指敲打着龙椅靠手,朝着门外大喝一声:“李君羡何在!”

“臣在!”

早就等候在殿前的李君羡应声而来,扫了一眼地上跪着的手下,便大致猜到了李二陛下唤自己前来的目的。

“陛下是想过问今日平康坊一事?”

像是上元节如此隆重的日子,全城接触宵禁,大开城门允许方圆百里的百姓前来同欢,如此兴师动众,百骑自然要遍布城中,掌握一切风吹草动。

淮安王之子带着外邦人欺压大唐妇人的这般丑事,不过一刻钟时间便已传遍了大街小巷,李君羡自然要掌握其中细节。

等皇帝点头,李君羡便快速将,灯会时平康坊发生的事情详细叙述一遍。

“胡闹!”

李二陛下脸色铁青,狠狠拍在了案几上:“李孝慈这是要干什么,难不成是想毁了我大唐颜面!”

李君羡稍作迟疑,宽慰道:“请陛下放心,蓝田公他受如此大辱,肯定要给家眷讨个说法,到时丢的只会是李孝慈的面子,而不会损害皇室名声。”

“当务之急,还是当机立断,将李孝慈的名字从鸿胪寺划去!”

“诶...淮安王府,也是该敲打敲打了!”

李二陛下一脚踹来挡路的案几,心里是越想越觉得憋屈,若是今天真让倭国来使得逞,那李唐皇室就彻底成了笑话!

再加上刚才从晋阳那里受的惊吓,李二陛下攥紧拳头,拂袖而去:“算李斯文这小子走远,哼!”

确实是走运,成功避开一顿毒打,李君羡心里有些遗憾的叹了声,怪可惜了...

李二陛下今天绝对是动了真火,只是李斯文拿自家医者的名声作保,才让心中怒火稍减,没有第一时间唤来责问。

而今天又出了李孝慈那摊子烂事,李二陛下就是再气,最近时间也不可能再拿李斯文出气。

换做旁人,或许还真会被淮安王李神通的王爷名号给吓到,但李君羡作为首批投效李唐,后转到秦王府做事的臂膀,自然对其中门道再清楚不过。

李神通此人,就是最最典型的赢在投胎,起点就是旁人终点的例子。

早年的李神通,说的好听些叫轻慢而尚侠义,说的通俗些,就是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惹是生非的纨绔子弟。

后来响应高祖李渊起义,也纯属是为了自保。

面对隋朝军队对陇西李氏子弟无休止的搜捕,李神通不得已献出逃亡前携带的资金,投靠长安侠客史万宝,最后于鄠县山区南部成功起事。

在反隋大事上,或许是秦王府的能人悍将层出不穷,李神通就跟在李渊身边一路大胜,顺利平定长安,任陇西李氏宗,掌宿卫兵马。

但在大唐立国,李神通被委以重任,亲自带兵后,这人好大喜功,见小利而忘义的本性算是暴露无遗。

武德二年,李神通率十倍兵力围攻宇文化及,却因贪功而让对方成功起死回生,使得李唐的大好形势转瞬变成逆风。

这也导致将来窦建德侵吞山东埋下伏笔。

同年八月,李神通临危受难,率军抵御窦建德的反攻,结果两军对峙之际,李神通却带头当了逃兵。

群龙无首下,大唐数万将士全军覆没,李绩、魏征、高祖亲妹同安公主等人被俘。

也正是因为这段世仇,李斯文在得知李孝慈出身淮安王府时,才会不顾他皇室身份,宁愿挨罚也要下重手的缘由之一。


  https://vvadz.cc/book/35193637/423573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