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府江山 > 第75章 起意

第75章 起意


荆州江陵,南郡公府。

    “司马道子不给咱们活路,王恭亦咄咄逼人,真当我桓家是任人拿捏的吗?”从建康一路游山玩水返回江陵的桓玄,刚刚收到了来自广陵的坏消息。

    桓承之莫名其妙的横死街头,征虏将军府的兵权也被人夺去了。

    桓弘成了一具空架子。

    当然,失去了对广陵的控制,不会动摇桓家在长江中上游的根基。

    但这明显是一个非常不好的预兆,司马道子和王公斗法,短期内两人谁也奈何不了谁,夹在中间的桓氏就非常危险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还是两具刀俎,都想吞掉桓家壮大自己的实力。

    正是意识到这种危险,桓玄才不顾颜面一再投拜司马道子和王恭,希望他们能手下留情,却全都被拒之门外。

    而征虏将军府只是一个开始,下一个便是武昌,或者江陵。

    这两地是桓家的核心所在。

    上了棋盘,软弱退缩不会换来对方的同情,而是变本加厉。

    王恭的意思非常明显,是要桓家交出所有兵权。

    “广陵那边说是个意外,桓承之好色,五石散服用过量,暴毙而亡。”桓伟解释道。

    “意外?天底下哪有这么多的意外?偏偏在这个时候意外,你不觉得奇怪吗?”

    在建康拜谒司马道子时,司马道子当着一众权贵的面,当面讥笑桓温为贼,是可忍熟不可忍。

    如今桓承之的死更是刺激到了桓玄。

    小人物刘道规的一次临时起意,不知不觉间推动了形势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程。

    “还有那个袁鹤,算什么东西,竟然倒戈王恭!”桓玄越说越愤怒。

    桓家式微,连狗都不听话了。

    “袁鹤乃袁悦之从侄。”桓伟都不敢正眼看桓玄。

    桓玄自幼好斗,被桓温宠爱,桓冲逝世前,手抚桓玄头顶,指着州府文武言:此汝家之故吏也。

    故而桓玄在桓家有着无尚权威。

    “是去年顶撞皇帝被杀的袁悦之?”

    “正是此人!”

    “那就难怪了,倒是我们走了眼,不过如此一来,征虏将军府一根骨头,二狗争食,对我们也算是一件好事!”

    桓玄并不在意桓承之一个旁系子弟的死,在意的是能换回多少利益。

    堂兄桓石生道:“前几日王忱下令核实各县户口丁壮,分明是冲我桓家来的!”

    要对付士族高门,最好的办法便是查他有无荫庇人口侵占土地。

    十几年前桓温正是用这个借口,罢免司马家的两个郡王,扳倒了庾氏和殷氏,让这两家至今都还没爬起来,门第也滑落成了三品。

    王忱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桓氏子侄众多,多有不法之事,真查起来,到处都漏风。

    而一旦没有了土地和荫户,桓家就真的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哼,先是广陵,接着便是江陵,看来他们不把我桓家赶尽杀绝,绝不罢休,既然不给我活路了,我也不用给他们活路,王忱死期到了!”

    桓玄满脸戾气。

    桓石生沉吟片刻后道:“然则,王忱死后,何人接任荆州刺史才是大事,若再来一个王绪或者王恭,我家永无宁日。”

    杀王忱容易,但以现在朝廷对桓氏的态度,肯定不会让桓家人坐上荆州刺史之位。

    到时候再来一个更厉害的人物,桓家的下场说不定更惨。

    以桓家现在的实力和声望想要起兵造反,无异于以卵击石。

    一个北府军便是他们绕不过的槛。

    谢玄虽然去了,但北府诸将仍在,北府军的威名还在,桓玄也不敢正面与之为敌。

    “无妨无妨,我此番入京,对京中形势了如指掌,如今皇帝有意打压司马道子的势力,王忱死了,皇帝必定派心腹之人过来,咱们稍做些手脚,让殷仲堪出任荆州刺史,荆州便可落入我等掌握之中!”

    桓玄眯着眼,越发显得圆润,模样有些滑稽。

    王恭、殷仲堪、王珣、王谧皆受到皇帝的青睐,但按照九品官人法,殷仲堪被定为“弱才”,名气虽大,个人能力不足,门第也跟不上。

    他出任荆州刺史,人心定然不附,桓玄的机会便来了……

    广陵。

    刘道规率中军返回征虏将军府。

    与两个月之前相比,军府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桓弘、桓道真、袁鹤去京口议事了,荀信之留镇。

    刘道规去交接军令,荀信之躺在软榻上,眼皮翻了翻,一副半死不活的鸟样,“你外出这么长时间,军务堆积如山,赶紧处理。”

    刘道规一愣,他一个长史,什么时候管到军务上来了?

    不过这些人说的话都不能等闲视之,不然掉进坑里面都不知道。

    刘道规寻思着不会又有什么麻烦找上门来了吧?

    “还愣着做甚?”荀信之翻了一个白眼。

    “属下告退。”刘道规心中反而踏实起来,一切都是老样子,至少表面上都相安无事。

    正要抬步离去,荀信之又从鼻孔哼出一句话来,“听说你此番在兰陵捞了不少?”

    刘道规回来时尽量低调,但架不住士卒们到处招摇显摆。

    荀信之贪财如命之人,自然听到了风声。

    “剿了一处贼寨,略有所得。”

    “阵亡了三十多名士卒,莫非你以为就这么算了?”

    “属下已经抚恤他们的家人。”刘道规回答的滴水不漏。

    “家属抚恤了,军府你如何打算?”荀信之说来说去都是奔着钱去的。

    “待袁司马回府,属下自会禀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上一次的冬衣粮草被他坑了,这一次刘道规就是不上套。

    冬衣粮草要过长史的手,他能讹上一笔,但士卒伤亡就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规则之内,他这个长史也没有办法,目光灼灼的盯着刘道规,然后“哼”的一声,软着身子躺在软榻上。

    “属下告退。”刘道规赶紧走人。

    已经欠下一笔巨债,若是被他再讹上一笔,那就真的不知道怎么翻身了。

    出了长史衙署,门前的两个护卫笑脸相迎,“刘参军慢走。”

    “两位辛苦。”刘道规客客气气,就是不知道这两个门卫为何对自己态度变了。

    以前进长史署的时候,他那儿从来没什么好脸色。

    “不辛苦,只是我等一腔报国热忱无处发泄,刘参军下次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

    两人一脸谄媚,嘴都笑道耳朵根上了。

    刘道规一愣,忽然明白过来是什么事。

    回来的士卒到处显摆,让军府中其他士卒眼红不已。

    “好说好说……”

    “参军莫要忘了我等。”二人一再恳请。

    刘道规心中苦笑,这哪里是一腔报国热忱,分明是见财起意。

    关键军府中不止他一人如此,遇到的所有人,无不笑脸相迎,客客气气的喊一声“刘参军”,简直把刘道规当成了财神爷。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一家几口守着几亩薄田,日子实在难熬,谁都想发一笔横财,让妻儿老小过得好一些。

    没有谁跟钱过不去,没有仗打,也就捞不到油水。

    一个人带着士卒发财的上司,当然会得到士卒的拥戴。

    “刘参军仗义,一上任就为兄弟们分发冬衣粮草,不惜得罪上官!”

    “下次有好事,万不可忘了我等。”

    刘道规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片恭维之声,各种马屁滚滚而来,连之前的事情都扒出来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不算什么坏事。

    刘道规的声望水涨船高,也算意外之喜……

    (本章完)


  https://vvadz.cc/book/39121448/678523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vvadz.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vvadz.cc